摘要: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是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和傳承優(yōu)秀古詩詞文化的重要一環(huán),已引起社會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但是在當今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實踐中,人們多從應付高考的角度去從事古詩詞的教學,而忽略了傳承傳統文化精髓的重任,所以古詩詞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結合作者長期從事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實際,談了自己對古詩詞教學的一些見解和做法,相信對同行們的教學會起到一些參考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古詩詞;教學;策略
一、 當今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
從傳承優(yōu)秀古詩詞文化的角度出發(fā)而入選高中語文課本的古詩詞,都是經過千淘萬選而流傳下來的前人的經典之作,無論是思想內容或藝術形式,都有其獨到之處,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古詩詞的興趣,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一些高中語文教師對此卻認識不足,他們僅從應付高考的角度去從事高中古詩詞的教學,不從宏觀著眼而從微觀入手,側重于背景的介紹和語言的分析,而對于引導學生對詩歌中的意象、意境的分析和把握,則做得不夠,從而導致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不濃、能力不足。除此之外,在古詩詞的記誦方面,一些教師往往只要求學生機械的反復去朗讀和背誦,而不是根據高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去指導學生理解記憶。因此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始終處于一種被動記誦的狀態(tài),缺乏宏觀審讀意識和相應能力,從而也就談不上個性化的閱讀或者審美解讀,最終造成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上的茫然與被動。一切為了考試而學習,未真正領悟到古詩詞所蘊含的語言美、藝術美,古詩詞的閱讀、鑒賞素養(yǎng)當然也就無法得到有效地提高了。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這種弊端,若不加以及時的克服,就會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方面留下遺憾。那么,如何克服這些弊端呢?筆者的看法是:
(一) 引起教師對古詩詞教學的足夠重視
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教師是關鍵。只有當高中語文教師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識,明確了古詩詞教學的任務和培養(yǎng)目標,他們才能自覺地在古詩詞的教學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去想辦法訂措施,調動一切手段為搞好古詩詞教學而盡心盡責。這一關鍵的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也可迎刃而解;這個問題不解決,提高古詩詞教學的質量、效果就始終難以圓滿。為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給學生一些閱讀古詩詞的方法,讓學生了解一些古詩詞的常識和詩歌的語言特點,知道怎樣去把握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設法培養(yǎng)起他們閱讀古詩詞的興趣。惟其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今高中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二) 重視對古詩詞教學規(guī)律的探索和把握
選入高中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是我國悠久的詩歌文化中的精華,是從浩如煙海的古代詩歌中遴選出來的經典之作,它們幾乎都是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典范。認真抓好這些選入課本中的數量有限的古詩詞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從中了解到我國古詩詞文化的豐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一些閱讀、鑒賞古詩詞的方法與技巧,懂得一些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基本知識,大致知道我國古代詩詞發(fā)展演變的過程。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的教學遵循古詩詞教學的規(guī)律,學生的學習遵循了學習古詩詞的規(guī)律,教學的效果就自然而然的會得到提高。筆者認為,要真正達到這一目標,需從這些途徑入手:
1. 從藝術表達手法上進行突破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語言也在發(fā)生著一定的變化,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根據詩歌語言的特點來對古詩詞進行解讀,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古詩詞意象、意境理解上產生誤區(qū)。古代的詩詞,語言非常精練,表意較為含蓄,作者不會將自己的情感直白地表達出來,而是借助于人、事、景或者物,運用諧音、比喻、用典、互文、擬人或者借代、夸張等手法來表達,所以古詩詞的教學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好的。針對古詩詞的這些特性,教師在教學中要從語言入手注意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古詩詞的能力。
2. 通過對意象的分析準確把握意境
在古代,詩人常將客觀的物象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素材,并將這些素材經過加工、提煉以后,使之轉化成滲透著詩人自身情感的藝術形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古詩詞的這些特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能力,引導學生通過意象的分析,把握詩人寄托在意象中的情感態(tài)度。教學中借助具體的物象,可以使學生從不同形態(tài)、不同的角度去審視詩詞所蘊含的豐富內涵,提高閱讀、理解古詩詞的能力。
3. 宏觀與微觀相結合
在進行高中古詩詞的教學時,教師首先應從宏觀的角度著眼,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整體的把握,要結合詩人所處時代、社會環(huán)境、個人遭際、生活狀況等,對詩歌進行綜合解讀,這樣才能夠在一個大的語境中,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認識和理解詩詞中所蘊含的意義及作者創(chuàng)作這篇作品的宗旨。比如在進行山水詩這一專題的教學時,可以用盛唐時期王維和孟浩然所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和中唐韋應物、柳宗元所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對唐朝這一時代背景進行分析,使學生明白盛唐與中唐之間在本質上的異同。這樣,學生就能進一步認識到在盛唐時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王維和孟浩然所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在情感上更多是表達作者對生活和自然的喜愛;而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后的中唐時期,唐朝走向衰落,政局混亂,韋應物和柳宗元所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與自身的遭際和社會現實密切相關,更多的是對作者低落和無奈心情的反映,詩中表達出的是作者自身清淡高遠的心境以及孤寂落寞的意趣。當然,宏觀把握與微觀處理必須有機結合,在高中語文古詩詞的閱讀、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母語這一優(yōu)勢,通過對詩歌語言的深入分析,通過對古詩詞中的意象的準確解讀,從而深刻地領會詩中的意境。
二、 結束語
重視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是基礎教育改革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一定要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
作者簡介:
趙茂平,云南省保山市,云南省龍陵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