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是學生閱讀的初始階段,對于學生今后的寫作有著重要影響。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式加以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步閱讀;精讀文本;升華文本
教師要重視發(fā)揮自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教師在教導學生語文閱讀時,要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即按照初步閱讀、深入閱讀、閱后感知的步驟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此外,教師還要布置適當?shù)娜蝿?,以此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達到提升其閱讀能力的效果。
一、 初步閱讀文本,感知文中詞句
教師首先應該教導學生進行初步閱讀,它是學生深入閱讀的前提。在學生初步閱讀文本之前,教師可以適當為學生布置一些任務,像讓他們將一些重要的字或者詞語標記下來、找到文本中重要的句子、把握文本的主題感情等等。
例如:筆者在教導學生學習《月球之謎》時,就要求學生找出文本中的重點詞語加以標注,并摘抄文中重要的句子。下面便是一個學生的筆記:
夜幕皎潔
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勞動。
把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四種塵土化驗一下,結果更使人感到月球還有許多的謎。
從學生的筆記中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文中的有些詞語還是比較陌生,閱讀中還是存在一些閱讀障礙,閱讀還不能達到流暢、清晰、明白的水平。但是,他們對于文中句子的把握還是很精確的,筆記上的句子是文本的轉折處,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主旨內(nèi)涵。初步閱讀幫助學生克服閱讀的難點,理解文章內(nèi)容,明晰文本主旨。
二、 深刻理解文本,精讀文本內(nèi)容
在初步閱讀文本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精讀文本內(nèi)容,獲得更深層次的感受。精讀是對初讀的深化,也可以理解為朱熹的“眼到、心到、手到”,精讀時需要聚精會神。學生精讀時應該邊思考邊閱讀,帶著疑問去閱讀必然可以事半功倍。學生精讀時對于文章的疑惑之處可以寫下來,通篇閱讀后思考問題是否有了答案,這樣,勢必會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還是在《月球之謎》一文的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思考月球的謎到底是什么?對于月球之謎還有哪些了解?并以文字的形式寫出來
文中的月球之謎:
月球塵土有的可以殺菌有的不可以殺菌。
玉米種在月球的塵土,成長沒有什么不同:水藻碰到月球的塵土,就長得特別鮮嫩青綠。
自己了解的月球之謎:
起源之謎,月球是怎么誕生的?
年齡之謎,月球誕生多少年?
月球對地球影響及作用之謎?
從學生的筆記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文本的內(nèi)容有著深刻的理解,把握了文本的內(nèi)涵。另外學生提出的自己知道的月球之謎則表明他們平時興趣廣泛,閱讀面廣,對文本的內(nèi)容可以舉一反三。
三、 反復閱讀文本,升華文本理解
反復的閱讀文章是學生在精讀文本后做的,閱讀不應該是一次性體驗,而應該是持久性的活動。反復閱讀文本獲得的感受和初次閱讀文本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信息。并且,反復閱讀文本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和思維方式,讓學生從文本中深刻感受作者感情,從而豐富自身的情感、完善自身的品格。升華對文本的理解是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后的結果,學生在理解文本的主旨后可以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從多層次、多方面理解文本含義。
還是以《月球之謎》為例,筆者要求學生對于文中的數(shù)字進行摘抄和理解,通過對數(shù)字的理解學生將進一步深化對文本的理解。這樣的閱讀要求學生專心致志的閱讀,分析文章的語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在布置下閱讀任務后,學生要仔細尋找文本中的關鍵詞,通過關鍵詞聯(lián)系文本內(nèi)容,形成閱讀體驗。筆者就以班上的一位同學的筆記為例:
數(shù)字:384401公里110米3200噸1969年7月20日
文章中的數(shù)字,384401公里指的是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它們之間如此遙遠。110米3200噸則是指宇宙飛船的高度和重量,制造如此巨大的東西,美國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1969年7月20日說明經(jīng)過幾千年的努力,人類終于登上月球。人類科技經(jīng)過迅猛的發(fā)展一定可以解開更多月球之謎。
通過對文本的進一步閱讀,學生對文本有了更深一層的感悟和理解,閱讀動機更加強烈,思維也越加發(fā)散,而這些顯然對他們今后的閱讀和寫作創(chuàng)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的開始,是學生今后閱讀的起點,教師要為學生打好基礎。在初步閱讀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小故事、游戲或布置一些任務的方法來讓學生初步的閱讀文本,形成對文本的初步印象。精讀是對初步閱讀的深化,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不應該停留在初步閱讀,應該深刻的理解文本,感受文本的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升華文本理解。學生應該充分發(fā)散思維,從文本出發(fā),努力獲得更多的閱讀體驗。學生一定要將以上三種閱讀方法結合起來,按部就班地展開閱讀體驗。這樣,學生的閱讀水平才會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小靜.以寫促讀,讀寫結合[D].山東師范大學,2015.
[2]張興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J].教育革新,2007.
[3]李桂蓮.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教材與教法,2006.
作者簡介:
劉鵬程,湖北省武漢市,武漢科技大學環(huán)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