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梁鳳英
編者按
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耙粠б宦贰辈粌H是促進共同發(fā)展、實現(xiàn)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更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真正要建成‘一帶一路’,必須在沿線國家民眾中形成一個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為促進戰(zhàn)略思想實施和加強讀者對“一帶一路”的理解,我們開設《絲路人文》欄目,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文風情,助力“一帶一路”共贏人文發(fā)展。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建立在兵馬俑坑原址上的遺址性博物館。1987年12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不僅是中國人民、也是全人類的一份珍貴文化財富。
西安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華夏古都,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輝映。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早在2100多年前,西安就已成為東西方國際商貿、人民交往、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今天的西安,也是我國實施內陸開放的窗口城市,區(qū)位、資源、產業(yè)和人文科技等綜合優(yōu)勢尤為突出。
西安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西安擁有中國最大的陸路港口,是全國八大區(qū)域性航空樞紐之一。同時,西安也是我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yè)基地。目前,已形成以“五區(qū)一港兩基地”等一批國家級開發(fā)區(qū)為引領,以高新技術產業(yè)、先進裝備制造業(yè)、旅游業(yè)、現(xiàn)代服務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等五大主導產業(yè)為支撐,以八個國家級服務業(yè)聚集區(qū)等板塊為帶動的良好發(fā)展格局。特別是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生物醫(yī)藥等產業(yè)方面,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和核心競爭力。
“十三五”期間,西安將以系統(tǒng)推進“品質西安”建設為主線,加快推進國際化大都市建設進程。特別是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節(jié)點,西安將圍繞建設“一高地六中心”的目標定位,即: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金融商貿物流中心、先進裝備制造業(yè)中心、能源儲運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發(fā)中心、高端人才培養(yǎng)中心。全面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努力把西安打造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新窗口”,推動區(qū)域務實合作。
走進西安城,很遠處就可以看到巍峨美麗的西安古城墻的風采。西安城墻位于西安市中心區(qū),呈長方形,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東墻長2590米,西墻長2631.2米,南墻長3441.6米,北墻長3241米,總周長11.9公里,現(xiàn)有城門18座。當我走進安定門,頓時覺得在中國的所有城市之中,西安境內的城墻是保存最為完整的。據(jù)悉,西門建于明洪武七至十一年(1374~1378年)。明代擴建城墻時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門。有門樓三重:城樓、箭樓、閘樓;城墻三道,城樓里,箭樓居中,閘樓向外。門樓下均有拱卷式門洞,洞高寬為6米。城樓與箭樓之間有方形甕城,平時是出入通道,戰(zhàn)時是防守要地?,F(xiàn)西門箭樓、城樓雄姿猶存。城樓北側有日本天皇訪問西安時所建觀望臺一座,供游客參觀。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門箭樓是我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城門內為西大街,門外為西關正街。
回民街就在鐘樓旁的鼓樓處,是名副其實的”吃貨街“。我覺得了解一處人文背景的最好途徑就是食物,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孛窠诸櫭剂x便是回族人聚集的地方。這片方圓不足千米的坊間小巷匯聚了各式各樣讓人垂涎的小吃,初到西安,最想嘗試的必然是著名的羊肉泡饃。朋友推薦“一真樓”,據(jù)說是西安非常正宗的泡饃,酸梅湯也很可口。泡饃一般的量是每人兩個,沒有發(fā)過的死面饃,一人給個碗坐著邊聊天邊掰饃。不能掰太大,也不能掰太碎,一碗泡饃的口感除了湯的鮮美就是饃掰的大小,指甲蓋的程度就差不多了。
西安人特別愛吃面食,褲帶面、臊子面、油潑面,等等,在國內都是名聲大噪,但是有種叫做“柳巷面”的只有地道的西安人才知道。柳巷面的面館離市中心不遠,位于一條叫“案板街”的小巷子里,沒有連鎖店,食客絡繹不絕。據(jù)說”柳巷面“原先是在一條叫做柳巷的巷子里起家的,但是城市不斷的改造和搬遷,面館就移到了別處。在西安很多面館都是“清真”字樣,見到墻壁上掛有古蘭經、店員戴小白帽的,漢族朋友進出時要注意不要食用大肉(豬肉)。如果在南方吃面,多吃生面、堿水面,細細的像粉絲,而這兒的面是扯面,有小拇指一般粗,很勁道,拌上牛肉、土豆、辣子、醬油、醋,等等,香辣爽口。餐桌上分別放有小筐的生蒜,朋友說是吃面之前嚼一口蒜,就一口面,喝一口面湯,就是地道的吃法。
大雁塔是國家5A級景區(qū),位于大慈恩寺內,是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四方閣樓式磚塔,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共7層,高64.5米。不難發(fā)現(xiàn)大雁塔的塔身是傾斜的,由于地質開采的破壞和自身結構原因,地下水位不平衡導致傾斜,不過政府在采取措施補充地下水減緩傾斜,使大雁塔不會變成第二個比薩斜塔。
大雁塔的廣場很美,兩旁鮮花錦簇,中央是大型的音樂噴泉,頗為壯觀。
大雁塔的得名與佛教教化有關。是為當年唐代玄奘法師西域取經歸來存放經書、講學而建,所以塔前至今還佇立著“唐僧”的雕像。
當我來到兵馬俑展館,門口的隊伍已經排得很長,游客們在等待著進博物館目睹“世界第八大奇跡”。走進大門放眼望去,無數(shù)的兵馬俑都端端正正的站在一個很深的大土坑里,仿佛在迎接觀光的游客。走近一點才發(fā)現(xiàn)兵馬俑中有的完整無缺,有的缺了一只胳膊,還有的連頭也沒有。工作人員提到,如此規(guī)模的隨葬人俑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與考古價值。目前已發(fā)掘了三號坑的全部和一號坑、二號坑的一小部分,四號坑是未建成就廢棄的空坑。據(jù)發(fā)掘部分可知,三個坑中一號坑最大,坑深五米,面積14260平方米,面闊九間、四周環(huán)繞回廊、四邊各有五個門道的地下大廳。二號坑呈曲尺形,面積6000平方米,分成各自獨立又互有聯(lián)系的四個部分。三號坑呈凹字形,面積約520平方米,是三個廂房相通的建筑。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建立在兵馬俑坑原址上的遺址性博物館。1987年12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不僅是中國人民、也是全人類的一份珍貴文化財富。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建立和發(fā)展,曾歷經坎坷和艱辛,凝聚著許多人的心血和汗水。土坑里面埋藏著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栩栩如生,而且形態(tài)各異,變化多端。瞧,這些兵馬俑排列有序,隊形整齊,組成前鋒、左右兩翼及中部車與步兵排成主陣的龐大陣容。出土兵器多是實用的青銅兵器,個別的為鐵器。咦,這個目視前方,抬頭挺胸,那個抬起手臂,指著前方,好像在眺望遠方。突然,我又發(fā)現(xiàn)一個歌妓俑,一張笑嘻嘻的臉龐掛在身體上,它左手高舉,右手向后擺,單腳立地,另一只腳抬了起來,做出一副能歌善舞的樣子。這時,一只“野馬”進入了我的視線,它看上去“英俊瀟灑”,額頭半黑半白,四只腳穩(wěn)穩(wěn)地站立在地上,噢,原來是兵馬俑中的馬俑。接著,我還看到胖胖的兵俑,還有瘦兵俑,看得我眼花繚亂。我明白了,原來陶俑的雕塑是根據(jù)不同身份、不同年齡來設計的,面容神態(tài)各異。陶馬形象準確生動,比例適度,體現(xiàn)出靜中寓動的藝術效果。秦兵馬俑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秦代軍隊編制,武器裝備、作戰(zhàn)方式以及后吏服飾、雕塑藝術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如果想了解中國輝煌的歷史,請到陜西去看一看黃帝陵和兵馬俑。如果想了解中國的發(fā)展歷程,建議還是要到陜西去,親眼看看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正在發(fā)生的激動人心的嶄新變化。作為陜西的省會,今天的西安,已經站在了新的發(fā)展起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