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山楓
劉山楓創(chuàng)作過程
中國傳統(tǒng)書法,離不開臨習名家碑帖。因為說到底,書法就是一門與古人對話的藝術。但歷史上留下的書法遺產(chǎn)蔚為大觀,令人欣喜之余,也會頗感躊躇,一時有不知如何下手、不知從何開始的感覺。不過,正如劉勰《文心雕龍》所言“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我對書法的體認,也正是從最初“囫圇吞棗”地遍覽遍臨名家名帖開始的,并為此陷入迷惑彷徨,常生“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感,但最終在與各種碑帖糾纏幾十年后,逐漸通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總而言之,現(xiàn)在我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心性與追求,更有意識地主動接近某種自己心儀的風格。
劉山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紙本 2016年
我的書法最后將落腳點放在漢魏碑刻,也有諸多原因:清代碑學書風的崛起,扭轉傳統(tǒng)帖學的衰頹靡弱。碑學書法將目光放到更寬闊的地段,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帖學的唯美優(yōu)雅。碑學書法的雄強且多變、樸拙大方,為我深深服膺。同時,碑學風格也開拓出更多突破的可能性。
我一方面潛心研思,積極汲取前人古樸高遠書法理念;另一方面心慕手追,試圖漢隸渾樸自然的風格、魏碑雄健厚重的風貌熔為一爐。我希望自己的字初具人文積淀,形成儒雅平和的個性修養(yǎng)和扎實穩(wěn)健的筆法技巧。近幾年里,邊臨習碑帖,邊創(chuàng)作投稿,在全國十余項書法展覽中入選并獲獎。雖然這談不上是多驕傲的事,但也算對我勤于筆硯的一種肯定和鼓勵。
臨習碑帖,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碑帖無疑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當創(chuàng)作停滯不前時,往往就是自己并沒有真正扎進傳統(tǒng)、沒有汲取傳統(tǒng)的營養(yǎng)。臨摹漢隸和魏碑,首先是要讀碑帖整體基調的把握。例如《李壁墓志碑》的圓潤遒勁,同時又大氣樸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當臨習時,就應該追求類似的整體氣息,哪怕一開始有不能完全準確的地方,也不要過于焦慮,而應在把握了整體基調的情況下,對每一個字具體臨習的問題逐步解決,力求與原碑相似。每次臨習,都應該了解碑帖的筆勢和筆意,在下筆時,盡量要與所臨的名碑契合,充分吸收古人自然俊美、悍崛雄厚、粗獷隨意的筆意,創(chuàng)作時自然得心應手。
劉山楓 范仲淹《岳陽樓記》 紙本 2016年
書法藝術應有它的基本要求,一方面體現(xiàn)在書法家對基本技巧的掌握上,書法成為一種精湛的藝術,和它需要擁有基本的技巧不能分離,也就是所謂的筆法和法度。沒有基本的技巧,真的書法創(chuàng)作就不存在。另一方面,自然是一個書法家對技巧的運用與轉化能力。書法家應當能把自己多年勤學苦練得來的技巧靈活自由地運用。這種運用,不僅要體現(xiàn)書家對基本技巧的扎實掌握,還得通過技巧展現(xiàn)自己的內涵,包括其精神修養(yǎng)、思想境界、審美見識、性情襟懷,都應該通過書法家筆下的字跡展露出來。它讓人感覺到美,就如在眼前,仿佛伸手就摸得到。因為古人所說“書為心畫”,透過字跡展現(xiàn)一個活生生的人,他有豐沛的內心世界。
客觀地說,很多想法我自己還沒有實現(xiàn),而且無論是創(chuàng)作上還是觀念上我還有不少距離,但我愿意和同好們一起前行,繼續(xù)自己對書法的執(zhí)著與熱愛,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爭取可以創(chuàng)作出一批好作品?!?/p>
劉山楓 王羲之《蘭亭集序》 紙本 2016年
劉山楓 蘇軾《前赤壁賦》 紙本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