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曼玲
合作學習是以學習目標為導向,以學習內容為依據(jù),以學習互助為動力,以學習效果為檢驗的一種學習形式。合作學習模式是當今廣大體育教師圍繞“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而展開的教學方式的變革。這種教學方式的變革,大力推進了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符合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所強調的“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理念,試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方式,積極尋求解決學習重點與難點問題的方法與措施,以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的整體發(fā)展,是發(fā)揮健身育人功能、養(yǎng)成合作探究意識、開拓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和提高團隊合作能力的有效路徑之一,使學生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師生和生生間的溝通交流、相互配合,以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的目標,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為此,如何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凸顯合作學習的多樣化,促進師生的教學相長是值得一線教師積極探索與研究的課題。
一、評析體育名師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
從本次江蘇省“體育名師課堂”執(zhí)教教師現(xiàn)場施教的表現(xiàn)來看,可圈可點。一是,認真鉆研教材,分析教材比較有深度與廣度,在教材知識點的把握、運動技術的結構、教學重點的設定、學習難點的解決、教學方法的選擇、教材優(yōu)化的處理,以及學生能力的培育等方面都展開了探究活動,反映出較好的教學功底,這是備好課和上好課的前提,也是學習目標預設與目標生成的關鍵。因此,鉆研教材、分析教材后所得到的教學研究成果,既改進了體育教學策略,又促進了體育教師專業(yè)成長。二是,在分析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優(yōu)化教學組織,力求突出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點,這是教師對教學內容分析的自我轉化,是創(chuàng)造性教學設計構思能力的表現(xiàn),也是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積極開展教材教法研究,提升體育教師研究教材教法的自我意識和實踐行動,有利于創(chuàng)建加速學生學習進程的教學環(huán)境,提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條件;有利于提高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體育知識體系和運動技能脈絡;有利于體育課堂教與學雙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形成教學相長、合作教學的氛圍。三是,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養(yǎng)育,在技能教學和體能練習的過程中都有結合教材特點穿插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試圖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表達情感交流、合作能力、探究學習等方面的教育行為,以達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高效學習的目的,這已逐步成為當今體育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模式。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運用合作學習方式,使合作學習方式成為高質高效課堂的呈現(xiàn)模式,需要進一步研究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案例評析1:水平五(高一年級)《花球啦啦操手位組合及創(chuàng)編》一課是《花球啦啦操》單元第1課次;教學重點是掌握花球啦啦操手位組合及創(chuàng)編,教學難點是動作發(fā)力精準到位、表現(xiàn)力充足;教學情感目標是能發(fā)展學生之間的溝通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識,以及敢于表現(xiàn)、敢于競賽的體育精神。從教師的教學設計和組織實施過程來看,執(zhí)教教師通過三步合作學習法展開了教學活動:第一步是采用師生合作學練法,在教師的引領下以團體操隊列變化為主線,利用雙圓隊形合作進行動作串連的隊形變換組合,如內圓與外圓學生向圓心、圓外交替行進,內圓與外圓學生上V和下V動作交替,雙圓左右交錯行進,單數(shù)與雙數(shù)學生交替蹲、立起伏的動作練習等,4種組合練習形式的設計是以班級團隊完成共同目標而設定的合作學習方式,主要是發(fā)揮集體的力量,使學生在團隊的配合下,領悟隊形變換的魅力,掌握手位組合動作,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音樂旋律的伴奏下,將美育教育滲透于體育課堂教學之中,陶冶學生的情操,使課堂展現(xiàn)出賞心悅目、熱情和諧之感,達到審美教育、形體健美的目的。第二步是采用生生合作討論法,利用iPad進行隊形設定指導,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執(zhí)教教師課前將隊形變換的圖示和案例導入iPad,為學生提供學習與借鑒的資料包,讓學生選擇與創(chuàng)編小組隊形變換方案,這樣的合作學習指導方法既有圖示和案例引導,又有語言和手勢點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有效的討論成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的效率,在合作交流活動中學會傾聽、交流、協(xié)作與分享,得到合作意識和合作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第三步是采用小組合作操練法,將學生分成4組進行本組隊形創(chuàng)編方案的操練活動,在體育小骨干的組織帶領下進行探究學習,這是一種體育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合作學習方式,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給予學生自主選擇性學習和合作探究性學習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作用,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合作學習的意識。操練后的小組合作展示活動,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從活動方案的選擇、生生間的協(xié)調配合、動作組合完成的質量等方面都是一種能力的考驗,對學生自信的增強,技術、技能的掌握,運動能力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案例評析2:水平五(高二年級)《足球挺身式停球》一課是足球模塊單元第1課次;教學重點是積極預判、停球部位準確,教學難點是身體后仰、挺胸的時機;在體育品德的教育上結合足球教材的特點確立了“形成團隊合作精神”的指向性目標。針對胸部停球(挺身式停球)動作技術的結構,執(zhí)教教師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在組織教學的手法上,以同伴式合作學習方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一是,在準備部分的設計中,通過學生2人一組的合作,很好地完成了運球跟隨、一拋一接、胸部夾球移動等練習活動,促進了同伴間的交流,為后續(xù)的技術學習、同伴間的配合鋪墊了基礎,強化了協(xié)同完成練習的意識。二是,在增加學習難度的同時,也增加了合作的難度;通過持球與無球同伴間的拋接配合完成胸部停球接腳內側墊球入門的組合練習,使學生在技術動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認識到較好地掌握運動技能是共同完成任務的基礎,協(xié)同配合是足球團隊中實現(xiàn)運動目標的路徑,這是一種體現(xiàn)合作教育的實踐過程。三是,技能應用的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特定規(guī)則和方法,讓學生在比賽中學會合作與應用技能。如,自拋自停得1分,拋給隊友停球得3分,以總積分判定成績,建構了相互合作與共贏的學習平臺,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與分析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四是,通過體能練習平板支撐和連續(xù)跳躍的雙人合作練習,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力量素質,又實現(xiàn)了同伴間合作學習、共同提高的目標。
案例評析3:水平五(高二年級)《背越式跳高騰空過桿》是背越式跳高模塊單元第1課次;教學重點是充分起跳、倒肩挺髖,教學難點是空中保持姿態(tài)的能力;教學目標中提出:學生能克服恐懼心理,培養(yǎng)學生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與決心。執(zhí)教教師在圍繞教學重難點展開教學的同時,采用了互幫互學的合作學習手法,如“背背練習”由2個學生互背對方體驗背弓動作,在其他誘導性練習的輔助下,使學生在互助的練習過程中理解背弓的含義,知曉背弓技術動作的結構;為幫助學生克服騰空過桿時倒肩挺髖動作的心理障礙,運用“原地倒墊”一練一護的學生互助方法,使學生增加互信、自信的同時,得到過桿技術動作空感練習時的流暢與合理,從而掌握騰空過桿的發(fā)力和順序,理解騰空過桿技術動作在背越式跳高四環(huán)節(jié)中的作用,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二、評析合作學習模式實施中的問題
合作學習模式是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它的實施給體育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基于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增添了發(fā)展的空間,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共同發(fā)展。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積極地去面對和解決,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高效課堂。
1.掌握適時性原則,避免形式化
合作學習模式具有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升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教學優(yōu)勢,如果運用不當,將會使這一教學手段變成形式化的模式。如,運用iPad教具時,雖然運用了拍攝、回放、動作要領的文字呈現(xiàn)等手段來幫助學生的學習,但部分教師合作運用的時機、功能使用的時機沒有較好把握,使iPad等教具成為了合作學習中形式化的擺設,為了合作而合作設置的形式,反而未達到預設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依據(jù)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來設定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和方法,充分發(fā)揮iPad等教具的功能,促進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
2.掌握適度性原則,避免過場化
問題討論是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相互配合,相互幫助,共解問題,但在課堂教學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種是教師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不需要合作探究就能解決;第二種是教師設計的問題難度超出學生的能力,學生不能解決問題;第三種是教師提出了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習,但留給學生思考與問題討論的時間很少,學生還未能進入討論的角色即已結束。這三種問題的出現(xiàn)都導致合作學習“走過場”,而沒有起到真正的討論與問題解決的效果。因此,問題討論時對問題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體育基礎、能力水平,鋪墊式地遞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以滿足教與學雙邊的需求,充分發(fā)揮互助合作的功能。
3.掌握目標性原則,避免無效化
在合作學習的設計時,任務的預設是創(chuàng)建合作學習環(huán)境的基本要素,決定著合作學習的實際效果。然而,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部分體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易于忽略對合作探究學習目標的思考,實際操作上呈現(xiàn)任務不明確,學生未能圍繞需要解決的問題展開合作,出現(xiàn)“學生站而不動、圍而不議”的情景,從而導致合作探究學習效果較差。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一要使學生弄清合作學習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角色分工的職責是什么。二要圍繞問題的解決設置合作探究學習的組織方式,以簡便、實用為基準,避免浪費過多的時間在組織形式上。三要明確告知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任務是什么,任務完成的價值追求是什么,以及需要以什么方式來檢驗合作學習的成果。四要對合作學習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不僅要有激勵性的評價,也要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要求,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探究學習的效率,才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避免無效化合作探究學習的發(fā)生。
總之,合作學習模式的目標預設、組織形式、教學資源和學習評價等方面都需要以學生發(fā)展為出發(fā)點,以學生運動能力提升的實際需求為基本點,才能讓合作學習模式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助手。
(本文作者系江蘇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