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高俊
在農(nóng)村初中物理教學工作中,“生活中的物理”是物理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怎樣將“生活化”運用于物理教學,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如何加以改進和提高,值得我們反復思索的一個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小而具體、新穎有趣、有適當難度的生活化情境,能使他們體會到物理其實就在身邊,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對于促進學生物理教育的發(fā)展和深化教育改革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以教學“慣性 慣性現(xiàn)象”的理解與運用為例,生活化物理教學五部曲。
1.利用實際生活問題與的物理知識相聯(lián)系 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實驗情景,激趣引入
(1)小魔術
請同學們來看小魔術,在裝有水的礦泉水瓶上放一硬紙板,在紙板上放上一小粉筆頭,用手輕輕地迅速彈粉筆頭下的硬紙板,粉筆頭落入杯中,觀察并思考原因,邊演示邊設疑:粉筆頭到哪里去了?你可知道其中的奧妙?
(2)創(chuàng)設生活問題情景
粉筆頭為什么沒有沿水平方向運動?是失去摩擦力了嗎?
(3)引導學生從牛頓第一定律分析
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的特性,靜止的物體有保持靜止的性質,從而揭示課題:《慣性》。
物理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把具有知識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使學生有相見不相識的感覺,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原動力。可見把具有知識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始終處于主動的學習情境中,并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利用學生好奇心理認知上的不平衡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觀察抽象,建立概念
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他們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具有強烈的采新獵奇的心理傾向,根據(jù)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學習興趣。
設疑激趣,思貴有疑。巧設疑問使學生產(chǎn)生最知己直接的欲望,驅動思維活動,自覺成為學習的主人;概念是從具體事例、實驗事實中抽象出來的,只有首先為學生提供豐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才能從中抽象出本質特征,形成概念。
3.利用學生的實驗探究活動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物理是實驗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投放足夠的實驗設備,讓學生圍繞某個專題展開實驗探究,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就像科學家一樣探究問題驗證假釋,體驗成功的喜悅,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素質。
很多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的實驗研究,如密度、壓強、歐姆定律等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通過實驗分析歸納出結論,使學生既掌握了物理概念或規(guī)律,又從中體會到科學探索的精髓,體驗成功的喜悅,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4.利用多媒體一體機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活躍課堂,提高興趣
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能跨越時空的限制,能生動的再現(xiàn)生活情境,也能將不同的情境進行整合,并且能動態(tài)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內容。利用計算機設計的圖形,特別是動畫,結合多媒體優(yōu)勢,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在頭腦中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物理過程,有助于理解和記憶,可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電流時,由于電流在導體中看不見、摸不著,在已往的教學中,學生總是感到抽象難以理解,而現(xiàn)在通過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十分直觀的演示出電流在電路中流動的畫面,這樣把微觀粒子夸張,學生理解起來就不那么困難。諸如此類如電流的磁場、磁場的分布情況、光學中的光路圖等,這些在傳統(tǒng)教學中難以理解的現(xiàn)象,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可清楚地再現(xiàn)生活中的情境。
合適的學習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積極思維的基礎。我在教學“對慣性的理解”時,利用班班通出示:圖片《另類車禍》、視頻《車禍安全》,并且設疑:“為什么已經(jīng)剎車了,車還會開出這么遠?”
利用圖文聲并茂的動畫課件創(chuàng)設一些易于學生理解的語言情境,刺激了學生的興奮點,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既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5.利用生活實例分析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解決問題,應用概念
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自主探究、分析歸納物理規(guī)律得出了結論并運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實現(xiàn)了既定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生的回顧、觀察、思考、分析、合作和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歸納結論,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活動,達到了鍛煉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觀察、探究分析、歸納的過程中我適時提示和啟發(fā),,并通過一些提問,讓學生從中尋找共性和規(guī)律,充分調動了師生的互動、交流與溝通,使學生主動與他人進行合作。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重通過分析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
從具體事例中抽象出慣性概念,這只是實現(xiàn)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從理性認識回到實踐,實現(xiàn)認識上的第二次飛躍.應用慣性知識解釋實際問題的例子是很多的。如(1)汽車突然開動、剎車、轉彎時,車內乘客的倒向如何?(2)勻速向前行駛的汽車里的乘客,向外跳車時,向哪個方向跳不容易摔倒? (3)在勻速向前行駛的車廂里的乘客,分別向前跳遠和向后跳遠,哪一次跳得更遠?(4)在勻速向前行駛的車廂里的乘客向外擲石子,以相等的速度分別向前和向后擲出,哪一次擲得更遠? (5)在勻速、加速、減速向前行駛的車廂里的乘客,豎直上跳,當他落下時,分別落在原位置的哪一側?
上述各例,從慣性知識的單一應用,到慣性與速度知識的綜合應用,從簡單的勻速問題到較復雜的變速問題,層層深入,步步提高.在分析講解中,引導學生掌握解答慣性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不但加深了學生對慣性知識的透徹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農(nóng)村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只有從實際生活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心理,個性特點,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新方法,才能扎實有效的完成好教學任務。積極進取,勇于探索教學的新出路,才能在教學中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