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智鋒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體會到,凡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獲取知識過程的學生,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求知愿望強烈,語文素質會得到較快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學中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yōu)閯?chuàng)造、主動學習。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覺的積極的參加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與水平狀況,創(chuàng)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去獲取知識,自覺地訓練技能,以達到教學的目的。下面就結合多年語文教學的實踐,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tài)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興趣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語文的社會意義,看到語文的實際價值,誘發(fā)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并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體驗語文學習的重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動機。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語文教學中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發(fā)掘情感的積極因素,促使學生對語文知識和語文活動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滿足,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于參與的先決條件。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于學習。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對語文的愛;其次,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一部分人,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
2.正確評價學生
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情緒、心境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經(jīng)??吹皆S多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爭取發(fā)言,當他們的某個思路或方法被老師肯定后,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反復鉆研、探討,可見教師正確的評價也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每當遇到一些平時很少發(fā)言的學生舉手發(fā)言時,我都會給予他肯定的目光來讓他回答,要是他回答正確時,我會毫不吝嗇的表揚他,鼓勵他。教師一句贊賞的話,就緩和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課堂教學應以集體的自主活動為主旋律,即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不光要講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想辦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認識活動伴隨著豐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緒而變得感知敏銳,想象豐富,思維活躍。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某種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這中,將會引起兒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興趣,因為“興趣并不在于認識一眼就能看得見的東西,而在于深藏的奧秘,激發(fā)兒童在自然界的奧秘面前的驚奇感,這種情感越能抓住兒童的心,他們就迫切地想知道、思考和理解?!蔽以谧约旱慕虒W實踐中深刻體會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方面是一種巨大的力量。
2.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教學活動中,操作與思維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導,思維是關鍵。操作活動能引起和促進學生把外界的運動和內隱的思維活動緊緊地聯(lián)系起來。實施素質教育,就要變教師的“講”為“導”,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去探究,讓學生通過操作來觀察、比較、議論、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通過探究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變書本知識為自己的智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目的。
3.創(chuàng)設“成功”情境,激勵學生積極進取。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認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有種種誘因或手段,成就動機則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種。實踐證明,給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憐憫,就能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滿懷熱情的投入。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力求使全體學生的學習都獲得成功。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對于學習單詞,我會采取不同的形式,把單詞融入到趣味活動中進行學習。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競賽中,由于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總希望爭第一,得到老師的表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勝的機會增加,激勵的作用將會更大,參與的熱情就會更高。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于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要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f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多方渠道,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