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陽
摘 要:應用常規(guī)數(shù)值預報資料,Micaps3.0資料等,對2014年1月7-9日濱海地區(qū)寒潮天氣過程進行分析。分析表明:此次大風降溫天氣過程是由于烏山處高壓脊加壓,脊前偏北氣流加強,冷空氣在貝湖附件的橫槽積聚,槽前等高線疏散,槽后又是暖平流正變高,橫槽轉豎并向南加深,引導冷空氣南下,造成此次寒潮過程。
關鍵詞:寒潮天氣;冷鋒移動路徑
一、實況
2014年1月7-9日受冷空氣影響,江蘇省大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次區(qū)域性寒潮、大風、降水天氣過程。受此次寒潮天氣過程影響,濱海地區(qū)8日06時-9日06時最低溫度24小時下降8.1度,日平均氣溫24小時下降4.7度,并且出現(xiàn)了內(nèi)陸6級,海面7-8級的大風。
二、高空形勢分析
1月7日08時500hPa上(圖1a)在高緯度地區(qū)貝加爾湖以西有一橫槽,在烏拉爾山附近有長波脊發(fā)展加深,脊后有暖平流滲入,使高壓脊有所加強,高壓脊后部的偏北氣流也持續(xù)加強,不斷引導冷空氣在貝加爾湖附近的橫槽積聚,匯成一股強冷空氣。7日20時(圖1b)橫槽轉豎并向南加深,配合有-48℃的冷渦中心。7日20時700hPa圖上(圖2a),在貝加爾湖上有-34℃的冷中心,本地處在-4~-8℃之間,而孟加拉灣附近有西南暖濕氣流向本地輸送。7日夜里隨著冷空氣滲透南壓,冷暖空氣在江蘇地區(qū)交匯,形成降水。8日08時,本地處于-8~-12℃的之間,8日20時冷中心繼續(xù)東移南擴(圖2b),本地處于-12~-16℃的冷平流中。與溫度場相配合,從河套地區(qū)到安徽、江蘇存在一個風速達20-24m/s的西北大風速帶,將北方冷空氣從底部以較強勢力南壓。
三、地面冷鋒移動路徑
7日08時(3a)地面冷高壓位于貝加爾湖西側,其中心氣壓為1060hPa,此時我縣受暖低壓控制,溫度有所回升,7日最高溫度8.7℃,地面冷鋒位于河套地區(qū), 7日20時(3b)鋒前滲透的冷空氣已影響江蘇地區(qū),并與暖空氣交匯,在本地形成降水。8日08時冷空氣進一步南壓,本地出現(xiàn)了6級偏北大風,降溫過程也隨之開始,9日早晨最低溫度降至-4.9℃。8日14時冷鋒完全移出江蘇,這次天氣過程基本結束。
四、小結
(1)500hPa上貝加爾湖附近的橫槽,配合-48℃的冷渦中心,而橫槽轉豎并向南加深,引導冷空氣南下,導致此次寒潮的爆發(fā)。
(2)700hPa上孟加拉灣一帶有西南暖濕氣流向本地輸送,配合北方冷空氣的滲透南壓,冷暖空氣在本地交匯,形成寒潮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