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霖
近些年來,中國大地上出現(xiàn)了國學熱,儒學重新興起。作為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的孔子,備受尊捧。他的塑像、畫像也從文廟里、畫冊上請出來,豎立在一些學校的操場上,培訓班的教室里,讓學生、學員頂禮膜拜。曲阜“三孔”游人如織,不但有國人,還有許多外國來客。祭祀孔子的儀式更加宏大、莊嚴、肅穆,成為和上帝、國家、祖宗同等級的“大祀”。歷代文人墨客、官宦、雅士都稱自己是孔子的學生,都在踐行“孔孟之道”。自然有人會將孔子的畫像鐫刻在與他們日夜相伴的硯臺上,以便日日瞻仰,時時對照。既可不忘先圣教誨,又可顯示自己尊孔重教。我常想,何時能得到一方這樣的硯臺?事有湊巧,前不久,一位來自孔子故鄉(xiāng)山東泰安的畫家,到福建靜軒拍賣行出售自己的作品,同時還帶來一方他收藏的刻有孔子行教像的澄泥硯,也要出讓。我得到消息,喜出望外,馬上與他商談成交,價格也適中,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方硯(圖1、2)長27.5、寬19、厚5厘米,碩大、厚重、端莊、古雅,大概是明代或更早一些的產(chǎn)品。當然,最顯眼的還是硯面靠右那幅孔子立像。像以線雕而成??鬃宇^扎儒巾,身著寬袍,雙目前望,須發(fā)飄逸,雙手作揖,身體稍微前傾,雍容大度,睿智聰慧,謙卑有禮,一副圣人形象。在立像周邊,鐫刻多則銘文。硯額陰刻楷書大字“先師孔子行教像”;頭像上方章內陰文篆書“至圣先師”;右邊豎排兩行陰文楷書“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刪述六經(jīng),垂憲萬世”,下方長方章內陰刻篆文“一代圣師”;立像左邊陰刻行書,有些潦草模糊,大約是“寶月卿云瞻厥度,奇文妙墨炳其華”。下方落款行書小字“唐吳道子筆”,小方章內陰刻方篆書“吳道子印”??鬃恿⑾駜蛇呴郝?lián)式銘文,引自孔府,是對孔子成就的高度概括和贊頌。在孔廟第一進院落內的東西兩側,各有一架牌坊,東書“德侔天地”,西邊“道冠古今”?!?德侔天地”是指孔子崇高的品德與天地齊同,與日月同輝。“道冠古今”是歌頌孔子倡導的治國之道澤被萬世,古今不二。“刪述六經(jīng),垂憲萬世”,是講孔子修訂了六經(jīng),為天下萬世提供了研之不盡的絕代經(jīng)典;孔子一生嘉言懿行,為天下萬世樹立了仰之行之的不朽榜樣。這十六字,取自明代陳鳳梧《孔子贊》,其文為“道冠古今,德侔天地,刪述六經(jīng),垂憲萬世,統(tǒng)承義皇,源啟沫泗,報功報德,百王崇祀”?!皩氃虑湓普柏识龋嫖拿钅淙A”是孔府三堂上房張掛的一副對聯(lián)。“寶月”是玉器的總稱,也指一切珍貴的物品;“卿云”同景云,一種彩云;“瞻”“炳”這里引申為顯示;“度”“華”指光彩;“厥”“其”是代詞。這副對聯(lián)贊嘆孔府文物、珍寶,量多質好,如同寶月卿云那樣顯示它的光彩;詩、書、畫精妙高雅,猶如錦簇花團那樣煥發(fā)光輝。據(jù)說孔府文物盈庫,價值連城,僅被國家列為一級文物的就有300多件。這是后話。硯面左半邊下挖兩個橢圓槽,下大上小,下豎上橫。下面橢圓內開硯堂、硯池,堂、池相連,偃月池,頗深。上面橢圓內從后向前傾斜,可作硯池,也可作筆舔。兩個橢圓之間陰刻篆書“萬世師表”。由于硯面寬,開挖兩個橢圓堂、池,不但不覺得繁雜多余,反而顯得勻稱、平衡。四邊側直下,四角下伸4個直角形短足。底平。此硯雕工精細嫻熟,所刻孔子立像比例準確,線條流暢,形神兼?zhèn)?,銘文字簡意豐,崇高至上,工整俊秀。硯色黃綠,為鱔魚黃澄泥硯,質地堅密細膩,六面布滿墨痕、包漿及因長久使用而出現(xiàn)麻點,更顯蒼樸古氣。原硯主人為了更好保護硯臺,新配了硯盒,精密合體。孔子在中國家喻戶曉。即使一字不識的樵夫漁父,也知道他的大名??鬃由诠?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鬃右簧雌鸱?,波瀾壯闊。他雖出生在貴族家庭,但很快家道衰敗。三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帶著他和足疾哥哥孔皮至曲阜闕里,過著清貧生活。魯昭公十年(前532),孔子得子,正巧魯昭公賜鯉魚于孔子,故給其子取名鯉,字伯魚。孔子20歲起,想走仕途,關心天下大事,學習治國學問。是年孔子開始為委吏,是一個管理倉庫小官。過一年改作乘田,管理畜牧。雖然官職卑微,孔子都干得很認真。魯昭公二十年(前522),孔子30歲,在此前,孔子開辦私人學校。已小有名氣,故他說三十而立。公元前517年,魯國內亂,孔子離開魯國,到齊國,受到齊景公賞識和厚待。到了魯昭公三十年(前512)孔子已經(jīng)40歲,經(jīng)過了幾十年磨煉,對社會人生各種問題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自稱四十而不惑。魯定公十一年(前499),孔子53歲時,升為魯國大司寇,攝相事,誅少正卿,力主削弱三桓勢力,但半途而廢。僅兩年后,孔子不被重用,不得不離開魯國,開始帶著弟子周游列國。這一年孔子55歲。前后十四年,一路講學,一路進諫國君如何治國,一路艱難困苦??鬃釉陉悋^匡城(今河南睢縣)時,因誤會被人圍困5日,逃脫后,到蒲地又被圍???9歲時,離開鄭國至陳國,被圍困半道,所帶糧食吃完,絕食七日,差一點餓死。魯哀公三年(前492),孔子六十歲,稱自己已耳順,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魯哀公六年(前489),孔子與弟子在陳國與蔡國之間又被圍困絕糧,許多弟子因餓而病,幸被楚國人相救。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而卒,終年73歲,葬于魯城北泗水岸邊。不少弟子為他守墓三年。
孔子開創(chuàng)了儒學先河,構建了“禮”與“仁”的完整政治思想、道德倫理體系,主張“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加于人”,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提供“見利思義”的“義利觀”??鬃犹岢坝薪虩o類”,創(chuàng)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教育范圍擴大到平民,主張“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優(yōu)則仕”。他教學生“六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養(yǎng)出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多方面的人才。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jīng)典《論語》。在先秦之前,儒家只是百家中的一派。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從此居于統(tǒng)治地位,成為中國兩千多年來一脈相承的正統(tǒng)思想??鬃拥膶W說被當作封建社會的最主要經(jīng)典和處世總則。孔子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儒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他所開創(chuàng)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在當今時代仍具有重要價值。
硯上這幅“先師孔子行教像”仿自山東曲阜孔廟的石刻本,據(jù)說是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的作品,是宋代名畫家李公麟的摹本。原作早已遺失,而石刻能保存下來,已成為孔廟的鎮(zhèn)廟之寶,為國家級文物。這幅畫把所有讀書人心中的孔子畫得自如若真,只有吳道子這樣的畫圣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據(jù)史料介紹,吳道子(約680—759),唐代宮廷畫家,唐玄宗賜名道玄,陽瞿(今河南禹縣)人,世稱畫圣。長于描繪道、釋人物、鳥獸、草木、臺閣等,除歷史畫和裝飾畫外,以宗教畫為主,僅壁畫就有三百余幅,唐代敦煌莫高窟壁畫,多受吳風影響。吳道子創(chuàng)作精神熱情充沛,想像力非常豐富,畫藝高超,技法嫻熟,描寫十分逼真,畫風稱吳家樣,落筆雄健,敷粉簡淡。其線描富有運動感、節(jié)奏感,有粗細、緊緩變化,渾圓厚實,挺拔有力,轉折自然,流暢飄動,被稱為“吳帶當風”。“先師孔子行教像”整體畫風完全符合吳道子的風格。吳道子傳世作品有《孔子行教像》《送子天王圖》(現(xiàn)藏日本大阪市市立美術館)、《八十七神仙卷》《菩薩》《鬼伯》等;現(xiàn)存壁畫真跡有《云行雨施》《萬國咸寧》等。在臺灣及流失海外的真跡也多達近百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