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
摘 要 紫砂壺的藝術性是建立在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其比起一般的藝術形式更具魅力。紫砂壺全靠素面素心呈現(xiàn)出來,壺體的每個細節(jié)具有鮮明的特色,制作的線條流暢,于虛實對比中凸現(xiàn)立體感。近代紫砂名家汪寶根制作的紫砂“上桃合菱壺”巧得造化之工,值得鑒賞。
關鍵詞 上桃合菱壺;紫砂壺;汪寶根;近代
汪寶根是近代著名的紫砂藝人,宜興蜀山人,生于1890年,卒于1954年,他是民國時期紫砂高手“三寶三根”中的一寶(三寶是指李寶珍、汪寶根、陳寶生3人)。汪寶根很早就跟隨自己的伯父汪春榮學藝,汪春榮是清末著名的制壺名家。汪寶根跟隨名師,勤奮好學,從小就有扎實的基礎。汪寶根在當時還與清末紫砂名家黃玉麟是鄰居,他常常與黃玉麟往來,向他請教制壺的奧秘。汪寶根雖然身材矮小,但是創(chuàng)作精力旺盛,對自己的作品嚴格要求,一旦制作出來以后,發(fā)現(xiàn)不滿意,隨即將自己的作品毀之,毫不可惜。故此,雖然汪寶根的作品較多,但所存作品并不多[1]。汪寶根制作的這款紫砂“上桃合菱壺”(見圖1)現(xiàn)為宜興陶瓷博物館收藏,作品以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精神美與獨特的文化品味折射出人文精神,“涵光華于樸厚,寄風雅于平?!保沟米髌肪哂猩c活力。
1 紫砂“上桃合菱壺”的造型特征
汪寶根制作的這款紫砂“上桃合菱壺”高11.5 cm,口徑8 cm,容量600 ml。蓋印兩方:“汪”、“寶根”,底?。骸靶颀S”。紫砂“上桃合菱壺”的壺體為扁桃形,色澤紫褐,蓋鈕以桃枝、桃果制作,生動傳神,壺流為彎嘴,出水流暢。全壺集花貨、筋紋貨為一體,圓弧周正、氣度飽滿,是汪寶根的代表作之一。紫砂“上桃合菱壺”的主面為民國陶刻名家陳少亭篆刻的文字:“仿鄧完白印法,四處余香詩詠后,于陵子”,反面陶刻山水田園景象,字體工整、刀法流暢。陳少亭(1875-1953年),字穎川,宜興西鄉(xiāng)人,民國陶刻名家。他是清末制壺名家陳柏亭之子,近現(xiàn)代陶刻大師任淦庭(1889-1968年)的師兄,師從陶刻名師盧蘭芳(1870-1930年)。陳少亭晚年棄藝從醫(yī),故傳器較少。這款紫砂“上桃合菱壺”的陶刻頗具神采,體現(xiàn)了文人藝術的真諦。
2 紫砂“上桃合菱壺”的藝術美
紫砂藝人把紫砂壺雕塑成有藝術生命的作品,使之富有生機與活力,投射到茶客的心中,令人久久難以忘懷。近代汪寶根制作的紫砂“上桃合菱壺”正好做到了這一點,為了體現(xiàn)出這種生機與活力,他將自然界中桃子美的因素提煉出來,以作品的形式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美不勝收。首先,紫砂“上桃合菱壺”的造型形成了獨特的格律,也成為一種獨特完美的藝術形式。其次,從神態(tài)情趣來說,紫砂“上桃合菱壺”的藝術魅力不僅展現(xiàn)在外觀上,更得益于空間的思索之美,作品將桃之神韻寫意成藝術生命。再次,紫砂“上桃合菱壺”作為一種藝術品具有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這既是作品本身應該具備的一項功能,又是作品的天然特性。紫砂“上桃合菱壺”的文化思想內(nèi)涵涵蓋了“合”的吉祥寓意,在傳統(tǒng)文化中,“合”寓意著吉緣和合、融樂歡喜。而桃子具有吉祥、長壽的寓意,使壺器錦上添花。
3 結 語
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貴在文化內(nèi)涵,壺器精辟入微,展現(xiàn)了獨特的人文價值。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的藝術追求更加嚴格了[2]。紫砂文化在先輩們和當代紫砂藝人的創(chuàng)新下,涌現(xiàn)出更多、更好、更美的藝術佳作,從而繁榮我國的紫砂藝術事業(yè),但是傳統(tǒng)的藝術不能摒棄,它依然值得鑒賞,就像這款近代汪寶根制作的紫砂“上桃合菱壺”,其造型深得人心,藝術光輝常在,再三思考,每有所得。
參 考 文 獻
[1]楊秀芬.淺談紫砂壺藝術的獨創(chuàng)性[J].江蘇陶瓷,2009(04):34.
[2]周志新.天圓地方聚八方——“八方聚福壺”創(chuàng)作談[J].江蘇陶瓷,2012(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