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 ? ?要]對小學教育而言,一方面要在日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另一方面還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德育,以保證學生在學習的啟蒙階段就擁有優(yōu)良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為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小學語文學科兼具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的特點,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小學階段常用的教學方式。
[關? 鍵? 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2?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7-0098-01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其心靈就像是一張白紙,在上面涂抹什么就會留下相應的印記。因此,小學階段,學校和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小學生的德育,通過多種渠道為小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質(zhì)、道德規(guī)范、性格特點,使小學生在正確的道德觀念引領下健康茁壯地成長。這方面,小學語文教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首先,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nèi)容生動形象,每一篇都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學生通過學習語文教材,情操會受到陶冶,心靈會受到啟迪;其次,語文教師所擔任的教學課時較多,可以與學生有更多的互動與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可以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谝陨显颍疚奶接懥诵W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及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材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中都會涉及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而教材中的課文除了能夠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以及語文學習的方法外,都具有較強的思想性,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良好素材。小學生年齡小,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意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道德標準。首先,可以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滲透德育。例如,在教學《奇怪的大石頭》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少年李四光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在李四光身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圍繞這些問題,學生就總結(jié)出李四光熱愛科學、鍥而不舍、善于觀察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請學生嘗試口語交際,想象李四光就站在面前,自己有什么話要對他說,引導學生表達對李四光的贊賞與崇拜,這個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的品質(zhì)教育和理想教育。其次,還可以通過分析課文背景滲透德育。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查閱有關圓明園的資料,與學生一起討論圓明園毀滅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明確國家對于個人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懷;除了以上結(jié)合教材滲透德育的方式之外,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故事情節(jié)、歸納文章主題等方式,都可以進行德育的滲透,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方式的靈活性,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
二、樹立教師形象滲透德育
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強,常常聽到家長說:孩子就聽老師的,我們的話根本不聽。由此可見,教師的言行和作風對小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自己對學生的影響力,通過樹立自身形象,對學生滲透德育。一方面,教師要注意以身作則,要求學生書寫工整,自己的板書首先要規(guī)范;要求學生友愛同學,自己首先要對學生一視同仁;要求學生學習認真,自己的備批一定要仔細。總之,要時刻注意自己是學生的榜樣,要通過自己的表現(xiàn)影響學生,使之自覺遵守道德規(guī)范。另一方面,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親其師,信其道”,在交流過程中學生與老師親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自然會信任老師,以老師的要求作為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
三、結(jié)合學科特點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豐富,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因此,教師可以在任何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滲透德育。低年級,教師可以在對學生進行識字、寫字教學時滲透德育。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幾乎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故事。例如“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撐,告訴人們要互相幫助,共同發(fā)展。教師在教學漢字時引導學生注意漢字的豐富內(nèi)涵,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德育滲透方式。中高年級的教學中,除了利用課文教學滲透德育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教學寫作方法,在學生習作教學中滲透德育。小學生作文多以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為主,教師在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作文素材的同時,要注意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人的閃光點,感受大自然一草一木的生機與美麗,使學生學會欣賞、懂得珍惜,引導學生將這些思想內(nèi)容作為習作的主題,在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過程中滲透德育。例如習作“熟悉的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對自己有幫助的人,將那些記憶深刻的事情寫下來,通過抒情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還可以結(jié)合不同的節(jié)日作文,比如重陽節(jié)、國慶節(jié)、婦女節(jié)等,使學生在習作中升華感情,從而潛移默化中滲透德育。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語文學科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但教師也要注意適度性原則,謹防將語文課變成思想政治課,使其失去了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的特點。
參考文獻:
王洪禮.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中外教學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