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茜
摘 要: 柳宗元是一個內(nèi)心孤苦的詩人,尤其是在永州和柳州任職期間。不貶而貶的處境使他頗感沮喪和尷尬。這種處境更多地來自于他的主觀世界,通過詩中寫景管窺其內(nèi)心世界,從而理解他的人格性情乃至人生理想。以“擬容取心”的文學理論觀照“詩”與“心”之間的藝術(shù)關(guān)聯(lián),我們從中可見柳宗元遠謫詩中的孤峭之心、煩亂之心與決絕之心。
關(guān)鍵詞: 擬容取心; 柳宗元; 遠謫詩; 孤峭; 煩亂; 決絕
中圖分類號: I22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1-2153(2018)02-0064-04
柳宗元從永州任司馬到柳州任職,可謂“不貶而貶”。《舊唐書·柳宗元傳》記載:“元和十年,例移為柳州刺史。[1]”所謂“例移”即按照當時官吏任命的慣例,此“移”之前,柳宗元所任永州司馬之職為六品;“移”之后所任柳州刺史之職為四品。在此情形下,柳宗元赴柳州上任全無升遷喜悅,卻是“一生判卻歸休,謂著南冠到頭”(《奉酬楊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遺戲贈詔追南來諸賓二首》)的無限凄涼。這凄涼感可謂全由心生,一方面因柳州地處化外瘴癘,另一方面是因為作家心中現(xiàn)實與理想的強烈落差。所謂“不貶而貶”,實是作家內(nèi)心的絕望、孤獨與自我放逐的心靈境地。本文所研究柳宗元之“遠謫詩”,并非盡指遠謫期間所做之詩,而是以遠謫為際遇背景的“騷”意之詩。
內(nèi)心的絕望、孤獨與自我放逐的心靈境地,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則折射出千姿百態(tài)的詩意輝光,前有屈原,后有柳宗元。嚴羽說:“唐人惟子厚深得騷學。[2]”實際上主要是指情感內(nèi)容方面的“騷”意,即苦悶、憂愁。《舊唐書·柳宗元傳》云柳宗元“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戶乙)。蘊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數(shù)十篇,覽之者為之凄惻。[1]”事實上,柳宗元貶謫詩除了與屈原作辭賦的抒情動機相似,在文學手法上亦得其比興之道。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篇的贊語中說:“詩人比興,觸物圓覽。物雖胡越,合則肝膽。擬容取心,斷辭必敢。攢雜詠歌,如川之澹。[3]”此處所言“比興”,是基于屈原創(chuàng)作《離騷》的“諷兼比興”手法。此處所言“詩人比興”,實際上是對理想中比喻手法運用規(guī)則的闡述,概括起來,包含兩個要領(lǐng):“觸物圓覽”和“擬容取心”。
“觸物圓覽”即周密精細地觀察物象,此說受到《周易》及佛理精神的影響[3]?!皥A覽”意在以心體物,細膩把握物象合于主體情思的風貌氣息,進而將主體情思附于物象賦之以生氣?!皥A覽”是意與物交融溝通的過程,即《神思》篇所言“神與物游”的過程,對于“擬容取心”來說,“觸物圓覽”這一步驟是重要的前提。
“擬容”出自《易·系辭上》:“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詮賦》篇有“觸興致情,因變?nèi)?,擬諸形容,則言務纖密;象其物宜,則理貴側(cè)附?!薄皵M容”一般認為是“摹擬現(xiàn)實的表象”;“取心”,為“攝?。ㄊ挛铮┈F(xiàn)實的意義”[4]。本文認為,“擬容”與“觸物圓覽”緊密聯(lián)系,屬于以心體物的過程,這種對物象的描摹融合了主觀特定的情感和意味,不同的創(chuàng)作主體對同一事物的描摹和體悟因情感有別而不同,原因正在于此。經(jīng)過準確把握物象與主體情思契合點,果敢斷辭,形成蘊含深情奧意的“擬容”之辭?!叭⌒摹比鐝埳倏迪壬裕骸啊當M容是對物象的描繪,而對物象的描繪并不只限于它的外表形態(tài),也包括它的內(nèi)在精神。而‘取心則主要是取作者寓于所擬之‘容的‘心。當然作者之‘心是借物象之含義而體現(xiàn)出來的,物象中所包含的現(xiàn)實意義雖有它的客觀性,但在文學藝術(shù)中,它是作為作者意圖的體現(xiàn)者而出現(xiàn)的。[5]” 因此,“取心”是取主體之心(內(nèi)心情感)附于物象之上,使進入文本的意象體現(xiàn)出符合主觀情思的風貌和氣息,飽含深意,富有生氣。創(chuàng)作中往往物我交融,主客體之“心”相互生發(fā)和啟示,“擬容”與“取心”緊密相聯(lián)。
柳宗元遠謫永州、柳州之心境,是自我放逐的孤峭之心、煩亂之心、決絕之心,這些心境在永州、柳州期間詩歌意象上都有體現(xiàn)。比如:寫山則為孤峰,寫松則為孤松,漁翁則為獨釣……這些意象飽含深情,有著柳宗元獨特的個性色彩。
(一)孤山孤樹與寒江——孤峭之心
所謂“孤峭之心”,為孤獨峭拔的心境。其實質(zhì)是一種不甘平庸、憤懣憂郁而又孤獨自處的情緒狀態(tài)。詩歌是紓解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通道,但有的詩人作詩能有意識地以詩排解,比如王維、李白、蘇軾;有的詩人寫詩則更多地強調(diào)和加重自己已有的憤懣。柳宗元雖有寓情山水的山水游記,但其中寓意深處仍是不平之音,無法借山水釋懷。而“擬容取心”在詩人的創(chuàng)作中并不是一個理性的過程,更多地是直覺與感性的、觸物生情的過程。因此,詩對于柳宗元,是心跡的興象形式?!皵M容”之遣詞用字,在于心之悲喜,心之況味,決定了所寫之“容”的內(nèi)在神韻。“寓情于景,通過模山范水抒發(fā)被貶遠荒的憂憤與去國懷鄉(xiāng)的情思,創(chuàng)造出特有的空曠孤寂、冷峭內(nèi)斂的意境。這是柳宗元貶謫時期詩的顯著特征,表現(xiàn)之一是多以凄冷的景致抒寫憂郁之情。”[5]柳宗元孤峭之心多寓于孤峰高絕之勢、冷峭清泠之姿,比如《江雪》:
江雪[6]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此詩與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對比來讀,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同樣的風物,同樣寫寂靜的山水,同樣寫鳥跡無蹤,李白詩體現(xiàn)出來的幽情適意:“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彪m然柳詩和李詩同有孤獨之意,但是詩中景致的著意輕重不同,體現(xiàn)出詩歌寫情的精妙。柳詩前兩句之“絕”與“滅”,用字多么咬牙切齒,似乎刻意灌注濃重郁結(jié)的愁思。相比之下李詩前兩句的 “眾鳥”與“孤云”之飛盡與獨去并非勾起詩人的憾恨,反而如識趣一般,給詩人和他所情有獨鐘的敬亭山相對神交的空靈之境;“盡”、“閑”,也寫空寂之境,但悠暇之意溢于言表,二字的讀音,先仄聲再平聲,意境淡遠??梢?,從前兩句看,同樣的空寂,前者是濃濃的孤寂凄涼之感,后者是淡遠悠長的適意悠暇。后兩句的對比中,這種區(qū)別愈加明顯,柳詩以寒寫靜,以靜寫孤,而這種如嚴寒般冷峭的孤獨是一種自我放逐的萬念俱灰。李詩以山為友,詩中還是溫情的,而非柳詩的孤高冷峭。
那么,柳宗元遠謫詩中那些閑適率性之詩又是如此將孤峭之心附著于風物景致呢?比如《漁翁》:
漁翁[6]
漁翁夜傍西巖宿, 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 巖上無心云相逐。
這首詩的孤峭之感并不是以寒冷為襯托,而是以山勢之高峻深秀、人跡之縹緲迷離、聲響之深幽回蕩來表現(xiàn)的。以一種由人物、聲響、景物之間的動態(tài)關(guān)系、方位呼應融匯而成的自然之境來傳達一種心境,而非如《江雪》那樣依靠關(guān)鍵的字眼來突出孤峭之心。這樣的擬容取心之藝在下面這首詩中也有所體現(xiàn):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7](全唐詩3947)
越絕孤城千萬峰,空齋不語坐高舂。
印文生綠經(jīng)旬合,硯匣留塵盡日封。
梅嶺寒煙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
丈人本自忘機事,為想年來憔悴容。
這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也有孤城、山峰,也有近乎失落甚至心智無主的空寂,空寂得硯匣生塵、印文生綠,這空寂中生發(fā)出來的煙水清泠,與《漁翁》相似的。煙水清泠,在其他詩人中的筆下,可以悠閑自適,比如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贝嗽娭惺闱橹魅斯膭幼鳌耙小薄ⅰ奥牎?,加上目之所見“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边h觀闊大之景、遐思冥想之態(tài)賦予詩歌一種悠然的節(jié)奏。而柳宗元這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中的“梅嶺寒煙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乃冷眼觀潮之筆,一“藏”一“露”,為何不能閑適舒懷?因為這些景致似乎并不愜于詩人之意,又似于詩人無關(guān)緊要。詩人認為緊要的,不在于景致,而在于這心神無主的情境中,“為想年來憔悴容”,惦記著好友是否憔悴,實際也是自己境遇的一種寫照。
從理論上講,“擬容取心”之“取”,可以表示兩個意思:一是作家創(chuàng)作時神與物游,將自我情感附著于外物之上,自己若戚戚然,則與物戚戚然;二是讀者觀作家筆下風物,依其容而體其心。柳宗元遠謫詩中的“擬容”,其情感濃郁,筋骨突兀,因而讀者之“取心”實易,體會作家創(chuàng)作“擬容取心”中“擬容”與“取心”之間幽微的聯(lián)系更耐人尋味。比如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7]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柳州拔地而起的山峰是秀美可愛的,但對身處逆境、滿懷憂郁的柳宗元來說,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5]”這首詩以劍比山,可見此時的柳宗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是滿腹愁腸。這種“擬容取心”的背后,是詩人脆弱易感的心靈,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中,在漂泊貶謫的尷尬中,在自我放逐的失望中,山水成了觸目的刃,刑傷著他的心靈,磨礪著他的自尊。該詩以一反常態(tài)的“擬容”表達了詩人孤峭之心。
(二)風煙急雨盡蒼?!詠y之心
柳宗元在永州和柳州任上,一共長達十四年之久,從三十三歲到卒年四十七歲。這對一個人的人生歷程來講,應該是正值壯年、大有作為的黃金時期。柳宗元自負極高,有周孔之愿,渴望于政事上利國安民。但因王叔文變革失敗受到牽連被貶荒遠之地。這個“遠”若說是距離之遠,毋寧說是與理想之遠、落差之大,是心靈之荒遠?!百H謫永州是柳宗元生活的一個轉(zhuǎn)折點,被貶之前那種充滿銳氣和朝氣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他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孤獨和哀痛,但是他并沒有因此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中,而是收縮了所有的‘觸角。在他心中,依然執(zhí)著于當年對政治、對人生的規(guī)劃與理想,仍舊保留著希望,他等待著返回京城,將夢想付諸實施。[8]”柳宗元十四年的貶謫生涯并未獲得靈魂安頓,他尚存希望,那微弱的理想之光總是被殘酷的現(xiàn)實沖擊。從“擬容取心”的比興手法來講,這種不得安頓、理想時明時滅的心靈動蕩,表現(xiàn)為煩亂之“心”,這煩亂則之“心”見托于烽煙迷障、驚風飐水之“容”:
別舍弟宗一[5]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與之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這首詩前四句為敘述背景。后四句寫景中既有厚重驚怖之悲,又有輕渺茫遠之迷。描寫桂嶺之云為“似墨”,蘇軾《江城子》“墨云拖雨過西樓,水東流,晚煙收。柳外殘陽,回照動簾鉤。今夜巫山真?zhèn)€好,花未落,酒新篘。”也描述如墨之云,但這個墨云只是渲染“拖雨”之酣暢淋漓,突出急雨之霽的清新明麗。而柳詩此處指如墨之云,是可怖的,夾雜著詩人對“瘴來”的嫌惡甚至恐怖,似一堵?lián)]之不去的煙瘴威壓在詩人的心頭。“洞庭春盡水如天”寫洞庭春水則是如天般的浩渺;就連夢中之樹,也伴隨著縹緲煙塵,若非內(nèi)心煩亂迷茫的痛苦感悟怎有此入木三分之“擬容”呢?而《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中所謂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盵7]所謂“風煙在”與其說是具象的風煙,毋寧說是詩人內(nèi)心對前途感到迷茫、無所適從之迷茫。以“風煙”表達對前途的憂心忡忡,并非柳宗元獨特用法,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有“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贝嗽娭械摹帮L煙”,為詩人站在一個極高遠的視角上展望友人所赴之地,是暗含著對其前途未卜的擔憂,只不過這種擔憂被“城闕輔三秦”這樣闊大豪邁的氣象沖淡了。在“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中又有些許點染呼應。柳宗元詩中的“與之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夢中煙樹,更多了一層飄渺不定的茫遠。“長在”二字,也是懷有不甘、憤懣和遺憾的。所以柳宗元筆下的云、煙和水雖然清冷,但并不愜意,他也并不刻意淡化自己的內(nèi)心情緒,如王維、孟浩然那樣把詩寫淡、寫空,讓自己的主觀情義讓位給煙景大化。他有太濃烈的孤憤、太豐富的主張要表達,因此他筆下的這些原本可以寫得輕盈的景致卻充斥著煩亂。
柳宗元到了柳州,這種煩亂的情緒進一步加深了: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7]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海天”之容,引起愁思茫茫;驚風密雨,應合了詩人紛亂的心緒,雖有芙蓉在水、薜荔滿墻這種不乏生機之景,但在詩人的心性觀照下,生機完全讓位給“亂飐”、“斜侵”的紛亂無序。而“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备墙沂玖艘粋€心靈的秘密:遠謫之思,九曲回腸。
(三)一生判卻歸休——決絕之心
柳宗元寄情山水,也用心佛理。佛理雖能暫時調(diào)節(jié)苦悶情緒,但并非真正如王維那樣在山水與佛理中獲得靈魂的安頓。靈魂的安頓意味著對一種歸宿的向往并最終獲得,能夠讓心靈頤養(yǎng)其中。顯然,柳宗元始終對遠謫之地未能適從,但也深知歸期無望,他筆下的景物描寫,即“擬容”之句,所表現(xiàn)出來的,更多是一種心有不甘的情緒狀態(tài)。
商山臨路有孤松往來斫以為明好事者憐之編竹成楦遂其生植感而賦詩[7]
孤松停翠蓋,托根臨廣路。
不以險自防,遂為明所誤。
興逢仁惠意,重此藩籬護。
猶有半心存,時將承雨露。
這首詩通篇比興。且看“擬容”之筆: “孤松停翠蓋,托根臨廣路。不以險自防,遂為明所誤?!惫滤捎行淖鲇袨橹牛婚L在山間而長在大路旁,“托根”可見一片赤誠之心,卻不自防外在的傷害,貽誤了大好光景?!芭d逢仁惠意,重此藩籬護。猶有半心存,時將承雨露?!惫滤捎行业玫饺驶葜俗龇h來庇護,希望他能夠?qū)埓娴摹鞍胄摹北A粝聛?,感受雨露滋潤。這也暗含著對自己殘損人生的一點希冀吧。如果說這首詩表達對孤松的惺惺相惜,對自己的歸途尚存一絲希望,那么下面這首詩則表達了詩人的決絕之意:
奉酬楊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遺戲贈詔追南來諸賓二首[7]
貞一來時送彩箋,一行歸雁慰驚弦。
翰林寂寞誰為主,鳴鳳應須早上天。
一生判卻歸休,謂著南冠到頭。
冶長雖解縲紲,無由得見東周。
這兩首詩作于柳宗元得到“例移為柳州刺史”詔命,準備赴柳州任之時。第一首以歸雁驚弦表達哀傷,以鳴鳳沉淪表達憾恨,皆為詩人自憐自傷的體現(xiàn)。第二首則直抒與理想決絕之意,“一生判卻歸休,為著南冠到頭”,是四十三歲詩人對自己“一生”的沉痛斷語?!澳瞎凇庇谩蹲髠鳌分谐绥妰x典故,鐘儀囚于晉,仍然戴南冠,彈奏南國音樂,范文子稱贊這是君子之行。這里并非強調(diào)“囚徒”之意,或者說在柳宗元心目中,遠謫之痛堪比囚徒之悲;這里更多的是強調(diào)“南”這個方位,詩人耿耿于懷的是遠謫一次比一次遠——遠離京師,遠離回歸的希望,可謂“歸休”??梢?,詩人此去柳州赴任,自知前景幽昧,“無由得見東周”,可謂“鳴鳳應須早上天”的注腳。其決絕之心如此,雖時過千余年,讀之仍令人心靈震撼。這種決絕之意在柳宗元的文中也可見一斑,其《囚山賦》云:“圣日以理兮,賢日以進,誰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孫汝聽注:“永貞元年,公謫居永州。元和九年,有此賦?!蓖鮾壯a注引晁補之曰:“《語》云:‘仁者樂山。自昔達人,有以朝市為樊籠者矣,未聞以山林為樊籠也。宗元謫南海久,厭山不可得而出,懷朝市不可得而復,丘壑草木之可愛者,皆陷穽也,故賦《囚山》?!盵9]可謂真知灼見。另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中也寫道:“立身一敗,萬事瓦裂,身殘家破,為世大僇。”《與李翰林建書》中寫道:“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出,負墻搔摩,伸展支體,當此之時,亦以為適,然顧地窺天,不過尋丈, 終不得出,豈復能久為舒暢哉?”[9]也可為柳宗元決絕之心的注腳。這種心境無異于一種精神上的自絕于世。柳宗元推崇“圣人之道”,認為“其道自堯、 舜、禹、湯、高宗、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皆由之?!保ā杜c楊誨之第二書》)[9]并一再表明自己的志向:“幸而好求堯、舜、孔子之志,惟恐不得;幸而遇行堯、舜、孔子之道,惟恐不慊?!币活w對崇高理想的赤誠之心受到了現(xiàn)實的阻遏,激蕩起此生無法釋懷的憾恨,最終四十七歲客死他鄉(xiāng)。
在“擬容取心”這一理論關(guān)照下,通過柳宗元遠謫詩的分析,我們看到柳宗元遠謫湘桂,未能既來之則安之,雖有山水寄興、佛理寧心,但是他終究未能讓自己的靈魂安頓于此,孤憤、迷茫乃至決絕之意終究未能釋懷。因此,他所篤念而不得施行的圣人之道、深切的用世之心終究未能在他遠謫的任上得到最大程度地施行。
[1] 劉昫. 舊唐書·柳宗元傳[M]. 北京:中華書局,1975:4214.
[2] 郭紹虞. 滄浪詩話校釋[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186.
[3] 詹锳. 文心雕龍義證[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373.
[4] 王元化. 文心雕龍講疏[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61.
[5] 張明非. 廣西古代詩文發(fā)展史(上卷)[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53.
[6] 袁行霈. 中國文學作品選(第二卷)[M]. 北京:中華書局,2007:459.
[7] 彭定求. 全唐詩[M]. 北京:中華書局,1999:3943,3945,3947.
[8] 王淑梅,史曉建. 柳宗元貶謫永州心態(tài)探析[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S1):86.
[9] 柳宗元. 柳宗元集[M]. 北京:中華書局,1979:698,756,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