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具有方法論意義的語法化研究標本

2018-05-14 08:55汪啟明鄧楠
成都工業(yè)學院學報 2018年2期
關鍵詞:語法化漢語

汪啟明 鄧楠

摘要:語法化研究是目前語言學界的“顯學”,但有份量的成果不多。馬貝加先生《漢語動詞語法化》一書,討論了漢語動詞向介詞、副詞、連詞、助詞、助動詞發(fā)展的過程和機制,從理論到實踐對漢語動詞語法化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全書內(nèi)容詳實,舉證充分,觀察細致,見解獨到,是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語法化理論體系的一次有益嘗試,也是迄今為止國內(nèi)外關于漢語動詞語法化全面、系統(tǒng)研究的成功典范,對推動漢語語法化研究方法的系統(tǒng)化、科學化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漢語;語法化;動詞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5383(2018)02-0106-04

The Specimens of Grammaticalization with Methodological Meaning

—After Reading Grammaticalization of Chinese Verbs

WANG Qiming, DENG Nan

(1. School of Humanities,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 Chengdu 611756, China;

2. Academic Affairs Department,Chengdu Neusoft University , Chengdu 611844, 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grammaticalization is currently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but few importa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Ms. Ma Beijia discussed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erbs to prepositions, adverbs, conjunctions, auxiliary auxiliaries, and auxiliary verbs in the book Grammaticalization of Chinese Verbs. He also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al and deep study on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Chinese verb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The book is full of detailed content, full evidence, careful observation and unique insights. It is a useful attempt to build a grammatical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 is also a successful model for th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Chinese Verb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systematize and scientiz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of Chinese grammaticalization.

Keywords: Chinese; Grammaticalization; Verbs

1 語法化及研究概述

從《馬氏文通》開始,人們常用西方的語言研究觀念來規(guī)范漢語研究實踐,用西方語法體系來硬套漢語語料,“西方學術優(yōu)先權+漢語(文獻語料)”的研究范式為一些學者所效仿,也為不少學者所詬病。因此,西方語言學理論中國化和建立中國自己的語言學理論體系成為中國當代漢語研究的兩大重要命題。時下語言研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導致不少學者將西方語言理論作為漢語研究的坐標,用西方語言學論述話語來改造中國語言學,甚至于陷入語言研究的二元論陷阱,認為西方的就是先進的,中國的就是落后的;西方的就是現(xiàn)代的,中國的就是傳統(tǒng)的;西方的就是語言學的,中國的只是語文學的;西方的是科學的,中國的是不科學的,等等。反省一個世紀以來語言研究,不難看出,西學東漸的過程就是中國語言學的消解過程,也是中國語言學逐漸失掉話語權的過程。在世界的語言中,漢語是使用人口最多,詞義最豐富,表達最精細,而理論研究也最薄弱的一種語言。就大環(huán)境而言,如何向中國學術回歸,“消化”西方的語言學理論,正確分析西方語言學對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的消解,吸收西方語言學理論,建立一個適合漢語和漢語文獻的現(xiàn)狀與歷史,具有中國特色的“這一個”獨特風格語言理論與方法體系,打造語言研究的“中國話語”,即漢語語法化理論,成為眾多學人孜孜以求的目標。

“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這一概念產(chǎn)生于20世紀初,法國語言學家Meillet在《語法形式的演變》中用表述一個詞匯形式演變?yōu)檎Z法標記的過程來解釋新的語法形式是如何通地過類推和語法化而產(chǎn)生。還有人認為語法化最早產(chǎn)生于中國,在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中稱為“實詞虛化”。例證如元代周伯琦在《六書正偽》中提出“大抵古人制字,皆從事物上起。今之虛字,皆古之實字”,但這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語法化是人類語言發(fā)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語法化研究是當前漢語言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漢語語法化研究的深入不僅有利于我們對漢語歷時演變歷程的認識,而且有助于我們對共時層面上漢語語法系統(tǒng)的理解。語法化,屬于歷史語言學范疇,通常是指語言中具有實在意義的詞或者結(jié)構虛化為表示語法功能的成分,或者原本較虛的語法成分變?yōu)楦摰恼Z法成分的過程及現(xiàn)象。

漢語是缺少形態(tài)變化的語言,其語序、詞就成了表達語法關系的重要手段。一個詞在句中處于什么位置、充當什么成分,皆由它的詞匯功能所決定,而且這種功能比較固定。眾所周知,漢語中的詞絕大部分是多義詞,而引申是造成一詞多義的最直接原因。考察漢語的發(fā)展歷史,可知道虛詞一般都是由實詞衍生而來,詞義的演變通常會引起詞匯功能的改變,諸如句法位置、組合功能等的改變,最終使其弱化或失去原有的詞匯意義,在句中只具有某種限定性意義或語法意義,變成了虛詞。這個過程可以稱之為語法化。

20世紀90年代,以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1]、孫朝奮《<虛化論>評介》[2]和劉堅、曹廣順、吳福祥《論誘發(fā)漢語詞匯語法化的若干因素》[3]為標志,語法化理論在漢語言學界引起廣泛重視,一些學者開始從語法化的角度探究漢語語法現(xiàn)象。中國的語法化研究開展得有聲有色。2001年起,兩年一次的漢語語法化問題國際學術討論會已經(jīng)召開了五屆,出了四本《語法化與語法研究》文集,成果汗牛充棟。相應的語法化研究綜述已有吳福祥《近年來語法化研究的進展》[4]、黃立鶴、向明友《歷史與發(fā)展:境外漢語語法化研究綜述》[5]、曹爽《語法化理論與近年漢語語法化研究進展》[6]、馬清華《漢語語法化問題的研究》[7]、王鳳敏《語法化及語法化五個方面的述評》[8]、楊玉玲《漢語語法化研究綜述》[9],等等。目前學界關于語法化的研究或是對國內(nèi)外語法化研究的綜述,或是闡釋對于語法化諸理論的一些觀點、看法,或是對某一詞或某一類詞,或某些結(jié)構的語法化演變過程的研究等,這些成果對推動漢語語法化的系統(tǒng)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正如張秀松《語法化的現(xiàn)實與困境》[10]指出的“共時變異研究和歷時演變研究結(jié)合淺表化”,“具體研究有余,共性研究不足”,“事實挖掘有余,理論探討不足”,“對國外語法化研究的熱點和進展關注不夠”等等。吳福祥認為,語法化理論建立在印歐語言等非分析語言的基礎上,漢語與這些語言有著顯著的差異,“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漢語語法化演變的研究來歸納和概括漢語語法化的路徑和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和解釋人類語言語法化演變的類型特征”[11]??梢姡⒕哂忻褡逄厣臐h語語法化理論是當下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馬貝加先生《漢語動詞語法化》一書主要從古代漢語中的動詞著手,全面細致地論述了漢語動詞向介詞、副詞、連詞、助詞、助動詞發(fā)展的過程、動因和機制。同時,書中還通過對語言材料的掌控,采用點面結(jié)合的方法,對漢語動詞語法化進行全面把握。探討了偏正、述賓、連動、兼語、主謂等句法結(jié)構與語法化的關系等問題。書中提出了一些關于語法化的觀點,如“雙動結(jié)構是漢語語法化的溫床”,“名詞的系類變化是語法化的致變因素”,“擴展是導致漢語語法化的句法機制”等,都很有意義,足見作者的理論功底和思考深度,豐富了漢語語法化理論,為全面而科學地建立漢語語法化理論奠定了基礎。全書對漢語動詞這個龐大的體系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迄今為止,國內(nèi)外都沒有出現(xiàn)過這樣對某一個大的詞類的漢語語法化研究專著。這部書是國內(nèi)外難得一見的全面、系統(tǒng)總結(jié)漢語動詞語法化的研究成果,對推動漢語語法化研究方法的系統(tǒng)化,語法化理論的中國化具有重要意義。

2 從源頭切入,注重語言事實

在漢語語法化研究中,實詞的語法化,尤其是動詞的語法化,是學者們普遍關注的對象。動詞是語言中一個句子的核心,把動詞的語法化研究清楚,就等于牽住了“牛鼻子”。雖然名詞、形容詞也有語法化現(xiàn)象,學者們也進行過相關的研究,但較之動詞語法化,則顯得先天不足。因為漢語的語法化,無論是詞匯的語法化、結(jié)構的語法化、篇章的語法化乃至于語用的語法化,往往都有動詞的參與,而且動詞的語法化也是對漢語整個面貌影響最大的因素。馬貝加《漢語動詞語法化》一書綜合了各家學說,納眾家之長,以為己用,從漢語源動詞出發(fā),選取豐富的語言材料,對先秦到現(xiàn)代的漢語動詞進行了細致深入的個例分析,從而揭示出漢語動詞語法化的演變規(guī)律,抓住了語法化研究的關鍵。

從源頭切入是這部書的一大特色。目前的漢語語法化研究多是從已經(jīng)語法化了的某些詞或結(jié)構入手,反觀其語法化的過程,探討語法化的規(guī)律,“語法化事實研究多為個案研究,而立足一類語詞或句式的研究較少?!盵10]而《漢語動詞語法化》則是從漢語動詞入手,從源頭探討其語法化為介詞、副詞、連詞、助詞、助動詞的發(fā)展過程,并從歷史角度出發(fā),在眾多語言事實中發(fā)現(xiàn)動詞在認知方面和句法語義方面的細微變化,從而總結(jié)得出語法化的動因和機制。而且目前已有的語法化研究大多是以現(xiàn)代漢語為基礎的,馬先生的研究卻主要是以古代漢語為材料。

馬先生注意到,漢語語法化的歷程開始較早,但大規(guī)模的“動詞——虛詞”的演變則開始于漢代。因此,漢語動詞的語法化并不僅存在于現(xiàn)代漢語中,要想弄清楚漢語動詞語法化的歷史演變,就必須從源動詞著手分析。比如“追逐”義動詞“逮(迨)”由最初的“追趕上”義演變?yōu)椤袄脮r機”義介詞的用法,在先秦時期就有了,作者在《詩經(jīng)》《左傳》中已經(jīng)找到這樣的用法。又如“趕”的語法化過程中,唐代時還只能見到“趕”有動詞“追逐”義的用例;而在元曲、明清小說中則時有見到時機介詞“趕”的用法;而表示“至、到”義的終點介詞“趕”和表示“對、朝、向”義的對象介詞“趕”則在清代較常見。

從語言事實出發(fā)是該書的又一特點?!稘h語動詞語法化》一書共八十余萬字,全書除前三章及最后一章以外的部分,都是對動詞語法化的詳例分析。作者通過仔細閱讀文獻,對眾多語言事實進行比較分析,然后從語義類型出發(fā),探究語法化的源頭。比如作者將動詞向副詞的發(fā)展分為“更改”“回旋”“退返”“看視”等語義大類,從類型學的角度,將零散的動詞語法化建立了以語義為中心的體系。又如她認為介詞“著1”有至少有三個動詞來源:“附著”或“放置”義的動詞“著a”、“持拿”或“使用”義的動詞“著b”和“遭受”或“承受”義的動詞“著c”。動詞“著a”和介詞“著1”是唯補詞“著2”的來源;體助詞“著3”則來源于動詞“著a”、介詞“著1”和唯補詞“著2”;語氣詞“著4”來自體助詞“著3”。如張斌先生所說,“這樣的區(qū)分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也需要學術研究的靈氣”[12]。

從上古至現(xiàn)代的歷史進程中,不僅虛詞,漢語中許多詞都是由動詞發(fā)展而來。正如沈家煊先生所說:現(xiàn)代漢語語法中的介詞,有些是較地道的介詞(如“從”“被”),有些帶有很強的動詞性(如“到”),有些則介于兩者之間(如“給”),離開了漢語介詞歷史上都由動詞虛化而來這一事實就無從解釋。[1] 由此可見,漢語動詞語法化在漢語語法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不過,動詞體系龐大,動詞語法化的發(fā)展方向也多種多樣,要想全面系統(tǒng)地探究漢語動詞語法化,并非易事。馬貝加先生知難而進,并且在此研究中頗有建樹,足見作者用功之深。

3 取材廣泛,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

取材的廣泛性是這部書的又一特點?!稘h語動詞語法化》收集了廣泛詳實的語言材料,雖主要是古代漢語,但從先秦到現(xiàn)代均有涉獵,詩詞、傳記、小說各種文體皆有囊括。可以說,作者對每一個現(xiàn)象的分析,得出的每一個結(jié)論,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語言事實材料的基礎上的。

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全書共有十一章,除第一章緒論概括全書外,其余十章均采取理論與實例相結(jié)合的方式展開。從具體的語言事實到理論的提出,作者由點到面,層層深入,逐步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如作者在討論動詞的次類變換對語法化的意義的時候就列舉:1)他坐起來;2)他收起來;3)他揀起來;4)他笑起來。這四例中的“起來”分別是趨向補語;結(jié)果補語或體助詞;趨向補語、結(jié)果補語或體助詞;體助詞。它們之所有不同,是因為“起來”前的動詞的意義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動詞的次類變換在語法化中起著重要作用。

基于類型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動詞是漢語中的重要詞類,也是漢語中最活躍、最復雜的詞類。動詞體系龐大,難以全面把握,因此作者對動詞進行了分類處理,以期對動詞進行更加深入透徹的分析。書中在討論動詞向介詞的發(fā)展時,分為運行動詞(或稱位動詞)的語法化和原地動詞的語法化兩個章節(jié)分別進行。章節(jié)中又將運行動詞分為“接近、走向、沿行、追逐、抵達、經(jīng)由、隨行”七個次類,將原地動詞則分為“隨同、持拿、給予、憑依、承受、致使、看視”七個次類,逐一梳理各個次類的語法化過程,以便從中發(fā)現(xiàn)漢語動詞語法化的規(guī)律。如“隨行”義動詞成員“從、跟、隨”,它們的語法化過程較為一致,如“從、跟”都發(fā)展成為引進交互者、求索者和師從者的介詞,“從、隨”都發(fā)展成為表示依據(jù)的方式介詞,“跟、從”都有表示所在處的功能等。此外,就單個動詞而言,馬先生根據(jù)其不同意義分別進行語法化演變的分析,或者根據(jù)其演變方向的不同對其進行分別考察。如馬先生認為動詞“即”主要有兩個方向的發(fā)展——介詞方向和副詞方向。處所介詞“即”和對象介詞“即”都直接來源于動詞“即”,而處所介詞“即”繼續(xù)語法化,產(chǎn)生時間介詞“即”和范圍介詞“即”;副詞“即”又分屬“肯定”“時間”“承接”“語氣”四個小類。而在探討語義演變模式的時候,作者也是將漢語動詞語法化的演變模式分為語義和句法兩種類型加以區(qū)分的。

語法化不僅是“實詞虛化”,不純粹是詞匯、語義層面的問題,它往往還與句法有直接關系。馬先生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并在書的第三章專門就“語法化傾向于在何種句法結(jié)構中產(chǎn)生”和“結(jié)構方式與語法化方向有何種聯(lián)系”等問題進行了討論。通常認為,穩(wěn)定的結(jié)構如并列結(jié)構一般不會發(fā)生語法化,因為并列的兩個成分關系密切且不分主次。而對于像偏正結(jié)構這樣不穩(wěn)定的結(jié)構而言,結(jié)構中較輕的成分就比較容易發(fā)生語法化。如在狀中結(jié)構的狀語位置上往往萌生副詞(如“更”)、連詞(如“脫、直”等);在述補結(jié)構的補語位置上容易產(chǎn)生唯補詞(如“了、卻、將”等)、體助詞(如“著”)。馬先生在結(jié)合歷史、地域以及語法化演變的源詞或演變方向的觀察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在漢語中,“除并列結(jié)構之外(特殊的并列結(jié)構也可能發(fā)生語法化),其它結(jié)構都有可能孕育新的語法形式或單位?!盵13]56

4 充分運用語法化機制

在理論方法的運用上,作者除了使用傳統(tǒng)的“類推”的方法,還借鑒了語法化的“隱喻”“重新分析”“擴展”等機制?!爸匦路治觥笔菍Ρ砻嫔峡磥碚Z序相同而實際上已發(fā)生變化的句法結(jié)構中的詞或短語的一種重新認識,它只是人們一種認知層面的變化。而“擴展”則是語法過程中句法、語義上的變化,是語法演變的基礎。

作者通篇使用了“類推”的方法,由此及彼,推導出同類動詞語法化的方向。作者認為,“同一義類的動詞在語法化過程中往往呈現(xiàn)相同的方向”[13]235。這是“類推”得到的結(jié)果。即在討論同一義類的動詞語法化的時候,分析了其中一個動詞語法化的情況后,其它的動詞語法化的基本情況就可以通過“類推”的方法得到。如在討論“承受”義動詞語法化的時候,作者詳細分析了“被”字句的發(fā)展演變,而其后在討論“荷”字句的發(fā)展時,作者以語言材料為依據(jù),通過“類推”的方法得出了“荷”字句與“被”字句有幾乎相同的發(fā)展趨勢的結(jié)論。書中作者也經(jīng)常運用“重新分析”來比較看似語序相同的語言材料,通常是將兩例或多例語言材料進行對比,辨析每例中語法化方向或義類的不同。如“匹馬西從天外歸,揚鞭只共鳥爭飛”中的介詞“從”是表示始發(fā)處;而“之子棹從天外去,故人書自日變來”中的“從”卻是方向介詞。

作者運用結(jié)構語言學、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等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來細致分析古代漢語語言材料,既注意動詞語法化的歷史演變,又注意語言事實的共時變異,以揭示漢語動詞語法化發(fā)展的一些規(guī)律。雖然是語法研究,但作者還注意結(jié)合語義、語音來探討漢語動詞的語法化。如在討論代詞“和”“給”等的發(fā)展變化時,作者還不忘討論其特殊的語音規(guī)律對其語法化的影響。

5 結(jié)語

《漢語動詞語法化》一書為漢語動詞語法化勾勒出了一副完整、清晰、有序、系統(tǒng)的發(fā)展演變圖。書中通過詳實的語言材料全面詳細地論述了漢語動詞向介詞、副詞、連詞、助詞、助動詞發(fā)展演變的過程和機制,對漢語動詞語法化的歷程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描述,使人們清楚地看到了漢語動詞的發(fā)展軌跡。全書內(nèi)容詳實,舉證充分,觀察細致,見解獨到,是語法化研究在漢語中的一次有益嘗試,是迄今為止國內(nèi)外關于漢語動詞語法化全面、系統(tǒng)研究的成功典范。

當然,本書不可能完全窮盡漢語動詞語法化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些章節(jié)的歸納總結(jié)還有進一步商榷深究的地方,一些語言材料的起源也可能存在偏差。不過,本書對于漢語動詞語法化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推進了漢語語法化研究方法的系統(tǒng)化。

參考文獻:

[1]

沈家煊. “語法化”研究綜觀[J]. 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 1994(4):1724.

[2]孫朝奮. 《虛化論》評介[J]. 當代語言學, 1994(4):1925.

[3]劉堅, 曹廣順, 吳福祥. 論誘發(fā)漢語詞匯語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國語文, 1995(3):161169.

[4]吳福祥. 近年來語法化研究的進展[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4, 36(1):1824.

[5]黃立鶴, 向明友. 歷史與發(fā)展:境外漢語語法化研究綜述[J]. 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10(4):260264.

[6]曹爽. 語法化理論與近年漢語語法化研究進展[J]. 江西社會科學, 2012(6):219223.

[7]馬清華. 漢語語法化問題的研究[J]. 語言研究, 2003(2):6371.

[8]王鳳敏. 關于語法化及語法化五個方面的述評[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 45(5):156159.

[9]楊玉玲. 漢語“語法化”研究綜述[J]. 語文學刊, 2005(5):7174.

[10]張秀松.語法化研究的現(xiàn)實與困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1011(015).

[11] 吳福祥. 漢語語法化研究的當前課題[J]. 語言科學, 2005(2): 23.

[12]張斌. 漢語動詞語法化·序[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4: 1.

[13] 馬貝加. 漢語動詞語法化[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4.

猜你喜歡
語法化漢語
學漢語
韓國語 "V+ " 與漢語"V+死了"對比研究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diào)最新變化的考察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diào)最新變化的考察
追劇宅女教漢語
介詞“依據(jù)”的詞匯化與語法化
漢語方言“馱”字被動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機制
上古漢語“之”的詞性及用法
漢語與拼音
《漢語史論集》述評
房产| 文登市| 肃宁县| 遂川县| 略阳县| 利川市| 吴江市| 石泉县| 文成县| 尼木县| 余干县| 正安县| 鞍山市| 镇平县| 兰考县| 九龙县| 湄潭县| 金平| 库伦旗| 诸暨市| 江阴市| 盐城市| 扶余县| 尚义县| 莫力| 天祝| 湖北省| 中超| 田林县| 靖江市| 榕江县| 龙海市| 平利县| 桐城市| 嘉义市| 乐清市| 旺苍县| 和硕县| 柏乡县| 余姚市| 长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