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骨笛:遠古遺韻再回響

2018-05-14 14:22徐麥涵
中國藝術(shù)時空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紅山遺址

徐麥涵

【內(nèi)容提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竹笛的遠親——骨笛陸續(xù)出土,將中國笛子演奏的年代向前推至8000多年前,地域從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直至北方草原。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歷史悠久的骨笛至今仍能演奏,不斷刷新著中國的音樂史與樂器史。

【關(guān)鍵字】骨笛 吹奏 樂器史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的這首詩實在太有名氣,自唐代以來,凡是清明題材的畫卷,總不免渲染著煙雨與酒旗,牧童與老牛更是頻頻出場的主角。而牧童的手中,也常會握著一枚竹笛。

竹笛,仿佛成了清明的標配,猶如月餅之于中秋,紅聯(lián)之于春節(jié)。 《史記》記載:“黃帝使伶?zhèn)惙ブ裼诶ヘH斬而作笛,吹作鳳鳴?!币欢沃袂o,略加修整,橫吹為笛,豎吹為簫,五千年來,悠揚悅耳于整個華夏文明的進程之中。

然而,人類社會由蒙昧趨于文明,歷經(jīng)了漫長的光陰。竹笛,也并非橫空出世,它還有一個更為古老的遠親——骨笛。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之中,有著這么幾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焙笫溃懿俚摹抖谈栊小分幸惨昧诉@幾句,表達著自己對賢才的渴慕之情與招募之意。

7000年前,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茂林澤畔,常有呦呦鹿鳴響起,喜歡呼朋喚友的鹿群,往往循著聲音前去尋找同伴。結(jié)果,不是跌落陷阱,就是被石矛刺穿喉嚨。

勾引它們送了性命的,正是原始人類的骨笛。

不知是誰最先發(fā)現(xiàn)的,將一段骨管含在口中,用唇齒擾動氣流,竟能發(fā)出嗚嗚的響聲。倘若再鉆上孔,任手指在孔上或掩或放,得到的聲音就更多了,有的如牛吼、有的如猿啼、有的如鹿鳴……

中國北方的游獵民族,也有一種叫作“鹿哨”的誘捕器物,是用樺樹皮卷成的,一頭粗,一頭細,狀如牛角,呦呦的鳴聲,讓鹿群飽受欺騙。這種鹿哨,古代的契丹人、女真人用過,近代的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也用過,其制作方法還被列入了當(dāng)代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北方的鹿哨只在細的那頭開著一個小孔,而河姆渡遺址所出土的骨笛,大多為橫開兩孔,也有一孔或三孔,甚至是四孔。一般來講,孔愈多,發(fā)出的音也就愈豐富,河姆渡骨笛所能模仿的,已經(jīng)不僅是呦呦鹿鳴。技巧嫻熟的遠古獵人,還能吹出清風(fēng)拂過林梢的聲音,吹出黃鶯啼于枝頭的聲音,一枚狩獵用的器物,萌生著最初的音樂藝術(shù)。

不過,最具代表性的兩孔骨笛,發(fā)出的聲音還是比較單調(diào)的,無法達到奏出旋律的程度,因此,河姆渡骨笛也常被稱為骨哨。

河姆渡遺址的考古現(xiàn)場,骨哨一枚接著一枚,被從泥土之中清理出來,數(shù)量從10枚、20枚,一直到了100多枚,與之對應(yīng)的是,遺址出土的野生動物骸骨之中,以鹿科動物最多??上?,只是骨哨,并非骨笛,稱不上考古史與音樂史的一大發(fā)現(xiàn)。

那天,忽然有一聲驚嘆從探方中傳來,隊長連忙跑過去查看,這枚沾滿泥巴的骨哨,竟然橫開著一個吹孔、六個指孔,其構(gòu)成幾乎與如今的竹笛一模一樣。隊長接過這枚骨哨,小心翼翼地拭去浮土,用嘴唇與手指模擬了一下吹奏位置,竟然得心應(yīng)手。

上個世紀70年代的河姆渡遺址考古發(fā)掘,最終出土骨哨160多枚,其中有數(shù)枚已經(jīng)完全具有笛子的構(gòu)造形態(tài)。河姆渡骨笛,不僅遠遠早于美索不達米亞烏爾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時期的陶制笛子早了將近2000年,被稱為“迄今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笛子”。

然而,既然是笛子,總得奏出悠揚宛轉(zhuǎn)的樂曲。否則,中看不中用,終究難以讓人心服。

出土于余姚市河姆渡的骨笛,引起了當(dāng)?shù)匾晃幻駱防蠋熽懼薜臉O大興趣。他通過各種途徑,接近骨笛、觸摸骨笛、測量骨笛,暗下決心,要仿制源自家鄉(xiāng)的河姆渡骨笛,讓它在數(shù)千年的沉寂之后,再次發(fā)聲。

不過,想要仿制骨笛,先得要有合適的骨料。河姆渡骨笛選取的是禽類腿骨,而那幾種野禽早已被列為國家鳥類保護名錄。無奈之下,陸洲把目光轉(zhuǎn)向了家禽,鵪鶉腿太細,鴨子腿又太短,好不容易高價購買了一只九斤重的大公雞。

這枚公雞腿骨制成的笛子,以河姆渡骨笛為原型,長約10厘米,橫開一個吹孔、四個指孔,經(jīng)過反復(fù)試吹之后,可以奏出一組七聲音階和一個低音及幾個變化半音。

上世紀80年代,在河姆渡村的荷塘旁邊,陸洲手握骨笛,一氣呵成地吹奏著傳統(tǒng)笛曲。

不久,《樂器》(月刊)登載了一篇文章《仿河姆渡出土骨笛在余姚通過技術(shù)鑒定》。其中寫道:“此笛既能演奏明快、激越、悠長的旋律,又非常適合于表現(xiàn)原始森林那深邃、恐怖的意境,笛聲中浮現(xiàn)出七千年前河姆渡先民狩獵、耕作、祭祀、歡舞等勞動生活場景。陸洲用骨笛自編自奏的器樂曲《河姆追溯》,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比賽會上一鳴驚人,贏得滿堂喝彩,并榮獲創(chuàng)作三等獎和演奏三等獎?!?/p>

7000年的骨笛穿越時光隧道,再次奏響,振奮著民族信心。

然而,更加令人驚嘆的骨笛傳奇,正在悄然拉開序幕。

2007年,河南省博物院迎來了建院80周年紀念,專家們反復(fù)商酌,鄭重地列出了“九大鎮(zhèn)院之寶”的榜單。地處中原的河南省,歷史底蘊厚重,出土的文物精品數(shù)不勝數(shù),能夠從中脫穎而出,成為鎮(zhèn)院之寶,文化價值自然非同凡響。

果然,不出所料,那枚出土于漯河市舞陽縣賈湖村的骨笛,榜上有名。

就在陸洲用那枚仿制的河姆渡骨笛,反復(fù)練習(xí)《河姆追溯》的時候。在距離余姚市西北800多公里的舞陽縣賈湖村,又發(fā)現(xiàn)了一處有著重要文化意義的新石器時代前期遺址,從1983至1987年,先后進行了六次挖掘。令人吃驚的發(fā)現(xiàn),一件接著一件,于是,2001年又進行了第七次挖掘。

賈湖遺址出土的木炭標本,經(jīng)過碳14測定,時代定格于距今約7800 9000年,比河姆渡遺址早了1000多年。

在賈湖遺址出土的眾多文物之中,那30多枚用鶴類尺骨制成的骨笛,最為引入矚目。根據(jù)出土地層與發(fā)展序列的不同,賈湖骨笛大致可以分為三期:早期(距今約9000至8600年),骨笛為5或6孔,可吹奏四聲和五聲音階;中期(距今約8600至8200年),骨笛為7孔,可吹奏六聲和七聲音階;晚期(距今約8200至7800年),骨笛為7或8孔,可吹奏七聲音階和變化音。

英國出版的權(quán)威科學(xué)雜志《自然》曾經(jīng)報道:“2008年9月,德國蒂賓根大學(xué)尼古拉·科納爾領(lǐng)導(dǎo)的考古團隊在德國南部阿赫谷中的‘霍勒·費爾山洞里尋到了一枚骨笛。當(dāng)時,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12片禿鷲骨骼散落在山洞一小塊橢圓形區(qū)域內(nèi),于是把它們收集起來。拼裝后,這些禿鷲中空翅骨呈笛子狀。憑借放射性碳同位素測年法,科納爾估計這支骨笛距今至少3.5萬年。‘它毫不含糊地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科納爾信心滿懷,溢于言表?!?/p>

然而,中國科技大學(xué)博物館館長、曾任賈湖遺址考古隊隊長的張居中教授對這枚骨笛提出了質(zhì)疑:“在歐洲曾出土過三萬年前的穿孔骨,但是只能吹出音,卻不能吹出音列。”這句話,擊中了要害。按照常識,只有能演奏出音列的,才能算是樂器。否則,只能算是骨哨,或者,正如張居中教授所稱的“穿孔骨”。

無論怎樣推斷,無論怎樣辯論,都不如讓骨笛自己發(fā)聲。縱使陸洲老師手中的河姆渡骨笛,也因為是件仿制品,而惹來重重質(zhì)疑。

當(dāng)考古發(fā)掘告一段落,張居中教授帶著一枚精心挑選的賈湖骨笛,專程前往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向蕭興華先生請教。

寒暄之后,蕭興華反復(fù)端詳著這枚骨笛,發(fā)現(xiàn)它雖然與現(xiàn)代竹笛有許多的相似,卻缺少了吹孔與笛膜孔。一個沒有吹孔的骨管,還能稱為笛子嗎?還能稱為吹奏樂器嗎?

然而,當(dāng)思路跳出了竹笛的束縛之后,蕭興華先生猛然想起,如今仍然流行于中國西北內(nèi)陸的塔吉克族的鷹骨笛、哈薩克族的斯布斯額,都是以笛子的一端作為吹口的。這種類型的笛子,為了避免氣流直接從一端直出另一端,吹奏之時,需要將笛管傾斜,與嘴唇形成45度的角。這樣一來,吹出的氣流就會震蕩于笛管的邊棱,從而發(fā)音?;蛟S,賈湖骨笛也是如此,并非橫吹,而是斜吹。

這次北京之行,在蕭興華的協(xié)助之下,賈湖骨笛首次用斜吹的方式,成功奏出了音列,大大鼓舞了張居中的信心。

1987年11月,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黃翔鵬、所長助理蕭興華、武漢音樂學(xué)院院長童忠良等國內(nèi)頂級的音樂界專家,齊聚河南省鄭州市。在這里,專家們共同對賈湖骨笛進行了測音研究。六支骨笛,一字排開,專家們挑選了那枚最為完整的七孔骨笛,開始檢測??茖W(xué)的數(shù)據(jù)表明,這枚骨笛的音階結(jié)構(gòu)至少是六聲音階。

接下來,就是振奮人心的一幕,音樂家輕握骨笛,斜放唇間,幾次試音之后,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調(diào),流暢地蕩漾起來。大家靜靜聆聽,消失了8000年的骨笛音韻,再次奏響于中原大地。古老的賈湖骨笛,與悠揚的民族旋律,揉合在一起,譜下了中國音樂與樂器發(fā)展史的一段光輝傳奇。這段光輝,也被錄入了英國《自然》雜志,與德國的那枚“骨笛”前后呼應(yīng)。

賈湖骨笛多為七孔,與河姆渡的兩孔骨哨相比,它們的狩獵功能很是淡薄,仿佛是專為音樂而制作的。

賈湖遺址先后發(fā)掘了349座墓葬,其中的M282規(guī)模最大,隨葬品多達60件。依照慣例,墓主人有著非同尋常的身份,應(yīng)該是部落首領(lǐng),或者是掌管祭祀的巫師。

M282的隨葬品中有兩枚骨笛,一枚在墓主左股骨的外側(cè),另一枚在墓主左股骨的內(nèi)側(cè),它們分別被命名為20號骨笛、21號骨笛。這兩枚骨笛,制作之精良,音質(zhì)之優(yōu)美,都堪稱賈湖遺址三十余枚骨笛中的佼佼者。20號骨笛,幾乎完美無缺,以致如今仍被深藏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保險柜內(nèi),有幸一睹真容者寥寥無幾。21號骨笛,出土之時,斷為三截。兩處斷痕,并不是發(fā)掘過程中受到的損壞,在墓主人生前,骨笛已經(jīng)折斷。那必定是件意外事故,墓主人痛惜不已,在兩處折斷的骨壁上,鉆了14個小孔,然后用細線精心綴合,繼續(xù)使用。如今,透過河南省博物院展柜的厚實玻璃,依然能夠感受到骨笛主人的那份癡愛。

是的,沒有癡愛,哪有匠心,如何能將骨笛打造得如此精致,讓8000年后的專家們連連驚嘆,忙不迭地改寫著中國的音樂史與樂器史。

20世紀70年代,長江流域出土了河姆渡骨哨(骨笛)。

20世紀80年代,黃淮流域出土了賈湖骨笛。

那么,在遼闊的北方草原,在游牧民族世代生息的那片土地,是否也有悠揚的骨笛,與中原與江南,遙相呼應(yīng)呢?

1994年春,北方草原青草吐綠,又到了植樹時節(jié)。內(nèi)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初頭朗鄉(xiāng)三座店村農(nóng)民們提起鐵鍬、扛著樹苗,走向那片早已熟悉的荒野。然而,這一次,竟有了不同尋常的發(fā)現(xiàn),在植樹區(qū)域掘出許多的彩陶碎片、磨制石器,還有一支顏色泛黃的骨笛。

這枚骨笛長約15厘米,外徑15厘米至07厘米,其上有等距離的5個音孔,音孔直徑約03厘米,在底端處還有兩個約02厘米相對的小孔。雖然其精美程度稍遜于賈湖骨笛,卻橫開著少見的五孔,有著特殊的音樂意義。

這枚骨笛,又屬于什么時代呢?

這一次,文物部門采用材料類比學(xué)的方法,把骨笛與同時發(fā)現(xiàn)的陶片和石器進行類比,確認它屬于紅山文化時期,距今約5500年。

也就是說,當(dāng)黃帝竹笛初奏于中原之時,北方草原就有骨笛做著遙遠地應(yīng)和。而這種應(yīng)和,又仿佛預(yù)示著華夏文明的最終融合與大一統(tǒng)。

1999年6月,在北京舉辦了《中國北方民族古代骨器展》,這枚來自草原的五孔骨笛吸引了大家目光。受到賈湖骨笛重現(xiàn)音韻的鼓舞,武漢音樂學(xué)院音樂考古系主任的李幼平先生決定試吹這枚紅山文化骨笛,當(dāng)旋律響起的時候,大家全部起立鼓掌。

2000年10月,這枚紅山文化骨笛于北京再次展出,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蕭興華教授再次將其吹響,聲音清脆悅耳。蕭興華教授撫摸著這枚骨笛,談起了賈湖骨笛,談起了中國音樂,興奮之情久久不能平息。

紅山文化骨笛的重新奏響,使得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的專家們有了更多的期望。

在赤峰市敖漢旗寶國吐鄉(xiāng)興隆洼村附近,也有一處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距今約為7400 8200年,比紅山文化早了2000多年,被稱為“前紅山文化”。

1986年,在興隆洼遺址166號房址之中,出土了一枚骨笛。骨笛長為17.5厘米,管壁較薄,開有5個音孔,每個音孔的間距各不相同??脊艑<遗袛?,這枚骨笛是由貓頭鷹翅膀的骨管制作而成。

興隆洼骨笛,幾乎與賈湖骨笛處于同一時代,如果它也能夠吹奏,不啻為中國音樂史上的“絕代雙驕”。

經(jīng)過報批,存放于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資料庫的興隆洼骨笛,被小心翼翼地取了回來。這枚骨笛,出土之時已經(jīng)有些破碎,別說吹奏了,就是拿捏得稍微重些,也往下掉著骨渣。紅山國際文化研究中心制定方案,經(jīng)過文物技師的精心復(fù)原與修補,興隆洼骨笛終于得以再次堅固,可以試吹了。

2009年4月,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學(xué)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召開發(fā)布會,宣布興隆洼遺址發(fā)掘出土的約8000年前的骨笛已能演奏完整樂曲。發(fā)布會上.赤峰市竹笛研究會會長楊國慶手持興隆洼骨笛,現(xiàn)場演奏了《國歌》和《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兩個曲目。骨笛奏響了天籟之音,完整的七個音階,給專家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骨笛的制作十分困難,對古人來說,在骨管上確定吹孔的位置,更是難上加難。骨笛的發(fā)現(xiàn)說明古代興隆洼人對音律、音域、音色、音質(zhì)等聲音系統(tǒng)元素有著非常精深的了解和精熟的掌握?!?/p>

講完這番話,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赤峰學(xué)院院長席永杰高高舉起興隆洼骨笛,鄭重地向眾人展示著,也鄭重地向中國音樂史宣示著。

遠古的笛音,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奏響。

梁堅被撩撥得心神不定,每當(dāng)夜深人靜,他便將那些骨笛一枚挨著一枚地擺在寬大的茶幾之上,撫摩著,也沉思著。這些日子,女兒不在家,由妻子陪著去西安進修音樂了。可惜,女兒學(xué)的是二胡,無法幫他試吹骨笛。

梁堅躋身民間收藏已經(jīng)十多年了,重點項目便是骨器,特別是有著草原文化氣息的古代骨器。他在內(nèi)蒙古包頭市開著一間小小的古玩店,不為賺多少錢,只為有個可以收藏與交流的據(jù)點。

內(nèi)蒙古包頭市也有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阿善遺址,發(fā)現(xiàn)過中國最古老的城墻之一、中國最古老的祭壇之一,已被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如今,包頭市博物館里珍藏著出土于阿善遺址的遠古樂器——陶塤,然而,卻沒有骨笛。

出于鄉(xiāng)戀情結(jié),梁堅很希望能在包頭地區(qū)發(fā)現(xiàn)一枚骨笛,也像賈湖骨笛、興隆洼骨笛那樣,重新奏響遠古的韻律,讓阿善文化得到更多關(guān)注,也讓包頭歷史增添更多底蘊。

多年以來,這個愿望一直縈繞在他的胸懷,家里的積蓄幾乎全部投入骨器收藏。

在包頭,甚至整個內(nèi)蒙古地區(qū),可能就數(shù)梁堅收藏的骨笛最為豐富了。從單孔的骨哨,到八孔的骨笛;從鳥骨制成的,到獸骨制成的;從近代的,到古代的;形形色色,琳瑯滿目。

不過,民間收藏器物有著天然的硬傷,就是大多難以追溯準確的來源與出處,研究價值也就隨之大打折扣了。梁堅收藏的骨笛雖多,卻沒有一枚骨笛能有確切證據(jù)源自包頭地區(qū)。

閑聊之中,梁堅曾向我透露,相當(dāng)數(shù)量的骨器,包括我正在把玩的那枚骨笛,源自內(nèi)蒙古中部地區(qū)。出于民間收藏的規(guī)矩,他沒有往下細說,我也沒有追問。偶有一天,我正在他的古玩店里喝茶,有人送來十幾件骨器,我靜靜聽著他們討價還價,從那人的口音里悟出些端倪。等他走后,我用手指在茶臺上比劃了兩個字,梁堅愣了一下,然后點頭微笑。

那兩個字所指,是一個碧波蕩漾的大湖,附近村落幾乎每家都有些老物件,是遠古草原文化的富集之地。

我請梁堅取出一枚骨笛,斜放在唇邊,用力吹氣,發(fā)出嗚嗚的吼聲。

不知何時,這些骨笛能夠得到機緣,驗證它們所經(jīng)歷的年代,吹響它們所蘊含的遠古之首……

參考文獻:

1.魏忠坤:《仿河姆渡出土骨笛在余姚通過技術(shù)鑒定》,《樂器》1990年l期。

2.葉羽:《賈湖骨笛:吹奏八千年樂音》,人民政協(xié)網(wǎng),2016年2月

3.張向陽:《賈湖骨笛,九千年的絕響》,齊魯晚報,2012年7月

4.《紅山文化骨笛》,“中國紅山文化”新浪博客,2009年4月

5.《八千年前文物骨笛將在紅山文化節(jié)奏響現(xiàn)代樂曲》,新華網(wǎng),2010年8月

猜你喜歡
紅山遺址
大河村遺址仰韶文化房基保護加固修復(fù)
黑水城遺址出土F20:W63a文書研究
元上都遺址出土石刻的保護與研究
紅山蟻的仆人
紅山蟻的伏擊戰(zhàn)
The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袖珍男子漢”:從貧困戶到“致富能人”
“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開展
針對大遺址的挖掘與保護措施研究
尋找絲綢之路遺址
利辛县| 澄迈县| 昌黎县| 揭西县| 小金县| 陆丰市| 佛山市| 晋城| 涪陵区| 靖边县| 亳州市| 屏南县| 佛山市| 莱芜市| 招远市| 绥中县| 新和县| 康平县| 南丹县| 岳阳县| 乌审旗| 阿克苏市| 小金县| 张北县| 开封县| 兰坪| 梁山县| 望都县| 梨树县| 汕头市| 商南县| 定陶县| 师宗县| 乌兰察布市| 钦州市| 云龙县| 勐海县| 盐边县| 于都县| 瓦房店市|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