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戶
穿越小說和影視作品的主角們剛回到古代時,除了時空旅行本身令人難以置信,他們還要面對古色古香的生活設(shè)施及命運分配來的陌生家屬,與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經(jīng)驗完全不兼容。
不過在文藝作品里,一旦主角接受了穿越的事實,他們就可以正常生活了,往往還在歷史知識的加持下,立刻成為人生贏家,甚至改變世界走向。
對穿越者來說,事情真的如此簡單嗎?
事實上,穿越后,大多數(shù)現(xiàn)代人幾乎都會因為語言不通而無法開始新生活。這首先是因為,即便在古代中國疆域內(nèi),漢語或漢文化也不是全國通行的。
與一般人理解不同的是,古代中國版圖上,中國一半以上的國土在歷史上一直是漢族之外的其他民族生活的家園。在版圖遼闊的漢唐時期,實際上沒有多少人能說漢語。南方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王安石變法時期,北宋在開拓疆土,且?guī)啄旰缶陀只氐搅恕俺浅刂?,皆非我土,道路所進,并系夷界”的情形。
如果還要往前抵達春秋戰(zhàn)國時代,面對的語言環(huán)境就更險惡了。
在春秋時代的政治地緣生態(tài)下,我們熟悉的各個諸侯國,實際上是分布到各地的軍事?lián)c,嵌在各類被征服和待征服的異族之間。在周人實行的“國野制度”中,“國人”和“野人”不但等級不同,語言也很可能截然不同。
如果穿越到說“雅言”的國家,語言環(huán)境會不會更友善一些?答案還是否定的。
上古時期的華夏人所說的語言,其語音面貌和如今的普通話有著天壤之別。春秋時代的上古漢語復輔音聲母豐富,缺乏辨義的聲調(diào)。直到西漢末年,揚雄編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方言比較詞匯集《方言》,其中的所謂“通語”也并非各地通用的語言,而是各地語言中普遍通用的詞匯。
要形成一個超越各地語言的通用語言系統(tǒng),還要等到“士族”盛行的魏晉六朝時代。
對穿越者來說可喜可賀的是,士族通用語不但跨越地域,而且有教材——其語音被記錄在了《切韻》一書中?!肚许崱钒错嵞妇幣?,按四聲分為 193 韻,折合成不帶聲調(diào)的韻母則是 161 個。這一音系的復雜程度遠超今日任何一種漢語方言,不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語言學和漢語音韻學學習,很難掌握。
穿越者要穿越到哪一個時代,才能面對稍微友好一些的語言環(huán)境?
自晚唐五代以來,類似當代聲母韻母拼合表的“韻圖”逐漸興起,這是一種識字輔助工具,用表格的形式反映當時的語音結(jié)構(gòu)。有了這樣的工具,穿越回去的當代人至少有了現(xiàn)學現(xiàn)說的余地。
如果有人穿越回元、明兩代,成為上流人物,充斥在耳邊的多半便是類似昆曲、京劇中生角的念白語言,摻雜一些北京話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語音。如果穿越者對這樣的語音也感到焦頭爛額,那就還是舍遠求近,穿越回北京官話逐漸占據(jù)優(yōu)勢的清代即可。
(摘自微信公眾號“大象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