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江
【摘要】體育作為小學教育體系的基礎學科,其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的作用,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傷害事故,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教學的有序開展帶來影響。本文主要針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和闡述,并且提出相關應對對策,希望給予我國相關教育同仁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 傷害事故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222-02
體育學科是義務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體育作為小學教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重要任務以及關鍵責任為提升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發(fā)育,為我國社會輸送更多綜合性以及現代化人才。但是隨著新課標的實行,在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頻繁發(fā)生,引起了公眾和社會的普遍關注。保證學生健康成長以及人身安全是每一位體育老師的職責,而如何做好傷害事故的應對,是當代體育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1.小學體育教學出現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1學校層面
當前,一些小學領導對體育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在這種落后觀念的指導下,導致體育教學存在制度不健全、設施不完善以及教學不規(guī)范等情況。首先,由于學校的不重視,體育教學成為了學生的活動課,教學具有較強的隨意性,體育教師抱著可教可不教的態(tài)度,沒有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和管束;其次,一些小學體育設施不完善、體育教學環(huán)境差,尤其是農村地區(qū)的教學,體育器材設施種類少、年代久遠,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1.2教師層面
首先,一些小學體育教師的安全知識體系和職業(yè)素養(yǎng)不足,甚至出現由其他學科教師兼職體育教師的情況出現,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和隨意性,為學生安全埋下一定隱患;其次,教師缺乏預見力,對于潛存的安全事故缺乏預見和判斷。例如在足球教學中,很少有教師在教學前對場地的積水以及易滑情況進行查看,進而導致在教學中,學生由于滑倒而出現骨折等傷害事故。
1.3學生層面
學生是體育教學的直接參與者,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其心理方面尚未成熟,具有表現欲強、好奇心強等特點,在體育活動中,往往不知疲倦的奔跑,進而導致運動過度,對身體帶來一定的傷害。同時,小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傷害事故缺乏足夠的認識,在開展體育活動中存在紀律性差、不喜歡熱身、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為傷害事故埋下了隱患。
2.預防小學體育教學出現傷害事故的相關對策分析
2.1加強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體育教學有序開展的基礎和前提。首先,體育教師和學校領導,要給予安全教育以高度重視,并且通過安全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到傷害事故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其次,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健康而和諧的教學氛圍,在良好的氛圍下開展安全教育,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安全教育的效率和質量;最后,教師在開展安全教育的同時,要積極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例如通過制作PPT課件,為學生展示傷害事故的危害以及預防措施等,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提升自身的危險預防能力。
2.2加大體育投資
體育學科是小學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各所小學一定要給予體育教學以高度重視,加大對體育學科的資金投入力度,不斷豐富體育教學資金的來源渠道,通過多元化的途徑,保證體育教學資金充足。
2.3建立健康檔案
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健康狀態(tài)以及身體情況建立健康檔案,并且給予學生動態(tài)關注,隨時觀察和詢問其健康情況。當前在體育課堂中,學生依然處于被動地位,學生與教師缺乏有效的溝通,導致教師難以全面而及時的了解學生,而建立健康檔案,能幫助教師加強對學生的了解,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安排教學活動,進而防止出現傷害事故。
2.4優(yōu)化管理制度
首先,學校要優(yōu)化體育設施管理制度,對所有體育器材和設施的歸還、取用和存放制定詳盡的細則,對各項設施和器材進行定期的維護和更新,保證體育器材不出現損壞和丟失的情況;其次,學校要優(yōu)化體育教學管理制度,提高體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改變以往體育課堂自由散漫的情況,要求體育教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保護每一名學生。
3.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體育學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身體機能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學校和教師要結合體育傷害事故的主要誘發(fā)原因進行分析,通過有效的途徑,做好傷害事故的預防工作,保證體育教學有序以及安全的進行。
參考文獻:
[1]黃銀.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與對策探析[J].中華少年,2016,(27):204-205.
[2]何陽,李立志. 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與對策探析[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0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