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摘要:怎樣理解人的素質、人首先應有較高的自然素質,這一素質是人本身存在的,人的自然素質受家庭、社會、地位、國家、民族的影響。如何理解文化(人應該具備文化素質)、音樂文化對人的素質的影響。
關鍵詞:人的素質;自然素質;如何理解文化;音樂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2;J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065-01
一、怎樣理解人的素質
目前各級中小學的應試教育實際上只是一種片面的追求升學率的所謂素質教育,我們應該強調(diào),各級領導應該當心我們的素質教育還沒有搞起來,“素質教育”這一名詞就被說爛了,要知道我們在教育觀念轉化的環(huán)節(jié)上是非常薄弱的。
各級領導不要機械地傳達上級的某些文件及理論,要講究戰(zhàn)術和戰(zhàn)略,什么是人的素質?人應具備三種素質(政治、文化、身體),而文化素質包含了專業(yè)知識,科學知識及藝術素養(yǎng)和音樂、文化知識,審美素質。我們的國家是以中央文件做為工作依據(jù)的,我們理解的時候應該從工作實際出發(fā),不應該從我們自身的利益出發(fā),文件上有的我們應該努力去做,而且應盡力做好,文件上沒有的,好的,有益的也沒說不讓你做,相反我們更應該努力去做,做得更好,這是一個領導和一個教師的職責。
人首先應有較高的自然素質,這一素質是人本身存在的,人的自然素質受家庭、社會、地位、國家、民族的影響。人的自然素質應進一步的提高,可從根本上改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本面貌。新加坡是一個相當重視人口自然素質的國家,為了提高人的素質、近幾年來,他們已從世界各地引進了相當數(shù)量和質量的高素質人才。
自然素質是人的本質,通過教育可以形成人的人化的素質,人化的素質是一種可造就的人的深層素質。
社會素質(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政治素質),在國內(nèi)已形成滑坡現(xiàn)象,人的社會素質應具有方向性、觀念性、理論性、政策性、分析性、鑒別性。我們不應該隴統(tǒng)地講政治問題,應分清問題的是非,再行探討,再下定論。我們民族的政治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人不能把感情問題帶入工作中,但有時感情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戰(zhàn)場上,它可使戰(zhàn)斗力成倍增長。
在我們的教學中,認知并不等于認同,認同也不等于效仿,人應具備經(jīng)受挫折的能力,我們的教育也應有適應性及適應能力,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條件,對人的素質要求是不同的。人的素質形成中始終存在著爭奪、人的素質深層問題是什么呢?深層問題也就是文化問題(文化素質問題)??茖W知識,并不等于人的文化素質,文化也可以說是人自身的生存、優(yōu)化、發(fā)展等多方面的問題。
二、如何理解文化:人應該具備文化素質
人的修養(yǎng)就是文化,藝術就是文化,地方民俗就是文化。各種活動也就是文化。淺層文化有它的物化形態(tài),精神產(chǎn)品形態(tài),活動形態(tài),組織形態(tài)等4種文化形態(tài)。深層文化是人在社會中的把握,應用等多方面的文化形式。
音樂文化對人的素質的影響:人應具有對自然文化的反思,反思人的基本實踐,人應有回歸自然的本能,把科學思維放在首要位置,人應該有感知思維。
我們依靠科學制造一個優(yōu)化的世界是不行的,人類應該有對人類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地位和責任。藝術實踐是人生存的基本途徑,學校教育是否應把藝術教育做為核心課程來安排。
改革開放至今,我們應對此有反思,今天的反思也就是明天的教育,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有文化素質的內(nèi)涵。我們今天的基礎教育是乏力的,高層教育是無力的,主要是文化素質教育。例:一個博士生對尖端科學有較深的理解和研究,名列世界前矛,但對音樂文化確一竅不通,這不能不令人可惜。
無論做什么事,藝術能力的培養(yǎng)是首要的,藝術能力應有控制、沒有控制就沒有藝術、文化、創(chuàng)造。沒有控制就決不可能有藝術、文化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應懂得控制的規(guī)范和專業(yè)的尺度,應該把藝術教育擺到一個適當?shù)奈恢?,但不是中心位置,因為什么教育也離不開藝術教育。允許在學校搞特色教育,但要重視全面教育,我們應尊重規(guī)律、講求實效,讓學生有一點美的享受,美的表現(xiàn)(也就是美的知識),美的實踐,不搞單純的技能教育,單純的技能考核對孩子的藝術教育有害無益。
藝術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欣賞名曲為途徑,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素質和藝術教育質量??朔切┙滩姆墙?jīng)典化,教師非學者化、非專業(yè)化的問題。應讓學生接受實際的東西(名曲、流派、名家),不應機械地模仿教學。要克服學時不足,教師知識不足,人文含量經(jīng)典化太少。應在欣賞過程中反復地聽名曲,通過欣賞,牢記,背唱樂曲主題旋律,經(jīng)典樂段,達到審美的目的。
教育應有適應性(適用性),克服“三重”,“三輕”的毛病,即只重視大型活動,輕視小型活動、重視組織活動,輕視課堂教學,重視給學校帶來榮譽的小集體活動,輕視大多數(shù)的活動。各級學校應給自己找一條不同風格的活動路子,不應模仿(搞雷同的綜合藝術節(jié))。不搞給自己政績服務的事情。重視藝術教育的顯性成果,也重視美育的教育過程,決不扼殺孩子和青年學生的天性,應讓他們有自由度,藝術教育應有投入,包括師資、設施、場地等多方面。應該有專業(yè)重點,應該保護,尊重藝術教育活動。
對藝術教育應有建設,發(fā)展的規(guī)劃,要保護、尊重、建設、發(fā)展民族的音樂藝術文化事業(yè)。我們民族的多元化教育應該說永遠也離不開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