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良,渠洪杰,陳英富,王森,宋殿蘭,張文勇,王歡
(1.北京探礦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83;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 100083)
內蒙古翁牛特旗淺覆蓋區(qū)位于華北板塊北緣、大興安嶺成礦帶的南段,為少郎河鉛鋅礦集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區(qū)第四系覆蓋嚴重,為荒漠草原淺覆蓋區(qū),是特殊地貌區(qū)的一種[1]。
前人應用ETM+數據進行覆蓋區(qū)遙感異常蝕變提取取得過良好效果,可為成礦預測提供一定的有利信息[2-9]。但還未見從研究淺覆蓋區(qū)的覆蓋物成因以及覆蓋物與礦化蝕變信息的關系去探討該方法的可行性及可信度。內蒙古翁牛特旗位于科爾沁沙地西南緣,研究區(qū)內覆蓋物多為100 m以淺的風成黃土,風成砂及少量湖相、河流相沉積,基巖出露區(qū)約占研究區(qū)總面積的10%。前人在淺覆蓋區(qū)應用遙感數據提取蝕變異常的覆蓋物多為覆蓋較淺殘坡積物、表層植被覆蓋物等[2-5],且與原地或近原地成礦信息直接相關。本文通過研究翁牛特旗一帶覆蓋物的成因類型以及與成礦信息的相關性,應用遙感掩膜技術將研究區(qū)內與成礦信息不相關的覆蓋物劃分為蝕變異常提取的干擾因素,再進行遙感蝕變異常的提取,更加快速有效地獲得成礦異常信息。
研究區(qū)位于華北克拉通北緣白乃廟島弧帶上,北側為西拉木倫河斷裂,南側為赤峰—巴彥敖包斷裂(圖1)。
圖1 研究區(qū)區(qū)域地質圖[10]
區(qū)內出露地層主要有奧陶系包爾罕圖群(OB)劈理化大理巖夾絹云石英片巖,中志留統(tǒng)八當山組(S2b)糜棱巖化流紋巖夾糜棱巖化英安巖、絹云長英質糜棱巖、綠泥長英質糜棱巖,中二疊統(tǒng)額里圖組(P2e)紫紅色安山巖、安山質角礫凝灰?guī)r,下白堊統(tǒng)白音高老組(K1b)、義縣組(K1y)、九佛堂組(K1jf),第四系風成黃土、風成砂、湖積物、沖洪積物等,基巖被第四系嚴重覆蓋,出露的基巖多呈孤島狀;巖漿巖主要為晚三疊世花崗閃長巖。構造主要發(fā)育近東西向、北東向、北西向斷裂以及八當山組內褶皺軸近北東東向的中?!獙捑徶绷Ⅰ薨櫋?/p>
結合前人鉆孔、地質、物探資料以及項目組最新鉆孔及野外調查數據可知,研究區(qū)內覆蓋物主要為風成黃土、風成砂等與原地成礦信息不相關的沉積物,厚度在十幾米到一百米不等。將此類沉積物作為遙感蝕變提取的干擾因素。基于Landsat TM(ETM+)多光譜圖像提取礦化蝕變信息有多種方法,主要有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光譜角法等[11-15]。本文以Landsat8數據為數據源,利用Crosta主成分分析法提取遙感蝕變異常,提取出的遙感異常信息可信度高并與成礦信息直接相關。
通過分析覆蓋物的沉積類型以及成因后,將研究區(qū)內85%以上的被風成砂、風成黃土覆蓋的區(qū)域全部劃分為異常提取的干擾區(qū)域,另外干擾因素還包括水體、云等。以Landsat8數據為數據源,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羥基異常(圖2b)與鐵染異常(圖2c),雖然與剔除覆蓋區(qū)干擾區(qū)域相比,異常點數量明顯減少,但是異常提取的可信度更高并與成礦因素直接相關,為下一步找礦工作提供了有利信息。至于被劃為干擾因素覆蓋物之下的成礦信息需要地質、物探、鉆探綜合手段進行獲取。下一步需要對遙感蝕變異常提取的結果進行野外驗證與檢查。
(a)研究區(qū)地質簡圖;(b)羥基蝕變提取結果;(c)鐵染蝕變提取結果圖2 研究區(qū)區(qū)域地質簡圖及遙感蝕變提取結果
(1)在分析覆蓋物的成因以及沉積物類型基礎上,剔除淺覆蓋區(qū)內與成礦信息無關的覆蓋物覆蓋的區(qū)域,保留殘坡積物等保存原地或近原地成礦信息的沉積物覆蓋區(qū)域。
(2)以Landsat8數據為數據源,通過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剔除覆蓋物干擾區(qū)域的遙感異??尚哦雀撸c成礦信息直接相關。
參考文獻:
[1] 胡健民. 特殊地區(qū)地質填圖工程概況[J]. 地質力學學報, 2016,22(4): 803-808.
[2] 耿新霞, 楊建民, 張玉君, 等. ASTER數據在淺覆蓋區(qū)蝕變遙感異常信息提取中的應用—以新疆西準噶爾包古圖斑巖銅礦巖體為例[J]. 地質論評, 2008, 54(2): 184-191.
[3] 楊長保, 姜琦剛,朱群,等.淺覆蓋區(qū)基于ASTER數據的蝕變礦物識別方法[J].地質與勘探,2009,45(6),761-766.
[4] 陳三明,錢建平,陳宏毅.桂東南植被覆蓋區(qū)的抗干擾遙感蝕變信息優(yōu)化提取與找礦預測[J].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0,30(1):33-40.
[5] 呂鳳軍,郝躍生,王娟,等.植被覆蓋區(qū)高光譜蝕變礦物信息提取[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1,41(1):316-321.
[6] 陳勇敢, 韓先菊, 張慧玉, 等.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提取多種類覆蓋區(qū)遙感蝕變信息—以甘肅省岷縣寨上金礦區(qū)為例[J]. 地質與勘探, 2011,47(6):1171-1176.
[7] 吳志春, 胡榮泉, 郭福生,等. 江西省相山鈾礦田植被覆蓋區(qū)遙感蝕變異常提取[J]. 鈾礦地質, 2013, 29(2): 112-118.
[8] Carranza E. J. M. & Hale M. Mineral imaging with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data for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mapping in heavily vegetated terran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2, 23 (22): 4827-4852.
[9] Pour A. B., Hashim M.,Van G. J. Detection of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zones in a tropical region us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Bau goldfield,Sarawak,Malaysia[J]. Ore Geology Reviews, 2013, 54 (8): 181-196.
[10]Zhang Shihong, Gao Rui, Li Haiyan, et al. Crustal structures revealed from a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across the Solonker suture zone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northern China: An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2014(612-613): 26-39.
[11]吐熱尼古麗·阿木提, 張曉帆. 干旱區(qū) ETM 遙感圖像蝕變異常信息提取方法研究[J]. 地質論評, 2009, 55(4): 536-544.
[12]楊金中, 方洪賓, 張玉君, 等. 中國西部重要成礦帶遙感找礦異常提取的方法研究[J]. 國土資源遙感, 2003(3): 50-53.
[13]張玉君, 曾朝銘, 陳薇. ETM + (TM)蝕變遙感異常提取方法研究與應用—方法選擇和技術流程[J]. 國土資源遙感, 2003(2): 44-49.
[14]張玉君, 楊建民, 陳薇. ETM+(TM)蝕變遙感異常提取方法研究與應用—地質依據和波譜前提[J]. 國土資源遙感, 2002(4): 30-36.
[15]呂鳳軍, 郝躍生, 王娟, 等. 多光譜蝕變遙感異常提取方法研究[J]. 遙感信息, 2008, 23(4):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