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其獨特的表達規(guī)律,這就需要閱讀者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才能領(lǐng)略到其中的韻味。小學生正處于語言學習的初期,語文閱讀教學是幫助他們提高文章鑒賞能力的重要課程,同時文章鑒賞能力也是語文素養(yǎng)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便表明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其文章鑒賞能力成為了廣大語文教師急需研究探討的一項課題。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章賞析能力
當前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過于想要提高教學效率,忽略了對課本文章的深層挖掘,導致學生無法完整掌握文章鑒賞的技巧,使得教學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鑒于此,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若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就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文章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于是本文從“學會朗讀”“文章概括”“情感賞析”三方面入手對此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一、 從“讀”入手,通過朗讀品味文章基調(diào)
閱讀本就是文字結(jié)合而成的一種情感表達形式,通過朗讀可以了解文章中的情感基調(diào)和整體語言風格,這充分體現(xiàn)著朗讀技巧的重要程度。然而不少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忽略了“讀”的重要性,總是將朗讀變?yōu)槔收b,即讀出來的文章既無節(jié)奏也無感情,嚴重違背了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要求,同時也抑制著其文章鑒賞能力的提升。鑒于此,教師應利用有效的閱讀教學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技巧,由此來讓他們在悠揚的旋律與節(jié)奏中提煉出文章基調(diào)與中心情感,從而為他們鑒賞能力的提升奠定情感基礎(chǔ)。比如在學習詩歌類文章時,筆者便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文章的朗讀音頻,通過音頻中或激昂或平緩的朗讀節(jié)奏來體味該文章的基本語言風格,以《長相思》這首詩詞為例,筆者便先讓學生聆聽了幾種不同形式的朗讀,從這些朗讀音頻中可以感受出這首詩歌的整體風格比較綿長,朗讀者利用真切的語言將作者的思念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大家在聆聽的過程中不僅能切實感受到文章的整體基調(diào)綿延悠長,還能體會到整體的語言風格較為真切感人,并且整篇詩詞極富節(jié)奏與韻律,讀起來也朗朗上口。當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朗讀體驗詩歌情感時,筆者便讓他們兩人結(jié)成一組相互讀給對方聽,并感受對方在朗讀過程中是否遵循了詩歌本身的韻律,以此來確保每個人都能學會并掌握正確的朗讀技巧,從而使閱讀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目標。這樣一來,學生便能通過朗讀學習到如何辨別文章基調(diào),促使自身對文章風格的鑒賞能力得以提升。
二、 從“意”入手,通過概括了解文章大意
雖然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較為簡單,但難免會出現(xiàn)篇幅較長或較難理解的文章,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普遍比較薄弱,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常常會因為能力限制或興趣不足而喪失學習欲望,這也意味著教師無法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更無法通過課文教學來提高他們賞析文章的能力。針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可從課文的“意”出發(fā),即讓學生學會理解并概括文章的大意,如此既能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又能使教學效率得以提升。比如在學習《懷念母親》這一課時,筆者便帶領(lǐng)學生一起將這一長篇文章分成幾個層次進行學習,文章第一部分闡述了作者的兩個母親分別是誰;第二部分先講述了作者離開生母時的悲痛心情,又講述了離開祖國母親時的原因;第三部分則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作者身在異鄉(xiāng)時的所見所聞和內(nèi)心感受,并且這幾篇日記將作者的思念之情表達的越來越濃烈;第四部分則抒發(fā)了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思念與感激之情,充分呼應了主題中“懷念母親”的心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筆者的指導下用簡練的語句將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進行概括,最后再將每段的內(nèi)容加以總結(jié),得出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和思想——作者借助離開兩位母親的故事表達出對生母的愧疚和對祖國母親的依戀,并且以日記的形式更能集中體現(xiàn)出作者從頭到尾都表達著懷念又敬愛的心情,充分突出了文章的主題。由此可見,教師利用分層閱讀教學可以在幫助學生簡化學習難度的同時提高他們對文章的概括能力,從而使得他們的文章鑒賞能力更上一層樓。
三、 從“情”入手,在情感中賞析文章主旨
賞析文章的情感與中心主旨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步驟,也是提高文章鑒賞能力最必要的前提條件。這便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從文章的“情”出發(fā),在深入品味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時分析出文章蘊藏的主旨,以達到全面理解文章的目的。由此出發(fā),教師可帶領(lǐng)學生從文章中找出能表達人物情感的重點句詞,然后從這些句詞中分析主人公當時的思想心情,以此來提高他們的文字鑒賞能力。比如在學習《再見了,親人》這課時,文章主要描述了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告別場景,每一個小故事都表達著人們在離別時不舍卻又不得不分離的心情,其中第一段中的“您已經(jīng)幾夜沒合眼了?!薄斑@真是雪中送炭?。 薄拔覀冊趺茨芡鼞??”這些句子都明顯的表達著“大娘”的恩情厚重;第二段中的“不要哭了”“你一向是個剛強的孩子??!”“你怎么落淚了呢?”從側(cè)面表達出“我”對“小金花”不舍又心疼的心情;第三段中“您架著雙拐,已經(jīng)送了幾十里”“您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您倒在血泊里”這些句子則表達著朝鮮人民在受到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幫助時拼命想要表達感謝的心情。這樣一來,學生僅通過簡短的句子就能將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剖析出來,并從中得出了本文的中心主旨——中朝人民不是親人而勝似親人的深情厚誼。
總而言之,語文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文章鑒賞能力的重要課程,文章鑒賞能力則是語文素養(yǎng)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鑒于此,教師應讓學生從小形成賞析語文文章的意識,并利用切實有效的閱讀教學不斷提升他們的文章鑒賞能力,從而為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之路開辟新徑。
參考文獻:
[1]黃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gòu)[D].福建師范大學,2003.
[2]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
作者簡介:
徐晶晶,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景德鎮(zhèn)市梨樹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