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菲律賓是一個陌生的國度,除了熱帶海島風(fēng)光和農(nóng)產(chǎn)品之外,我們對其知之甚少,而它的首都馬尼拉更是鮮為人知——就算是知名的旅游博主,也大多把這座城市當(dāng)做中轉(zhuǎn)站,在此前往宿務(wù)或長灘島等熱門旅游景點。更讓人遺憾的是,馬尼拉第一次大規(guī)模地進入中國公眾的視野,卻是2010年發(fā)生的香港游客大巴劫持事件……從那之后,這座被稱為“亞洲紐約”的特大都市,就被“混亂”“危險”“槍殺”和“腐敗”等負(fù)面的字眼淹沒了。
對我來說,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卻不單單是一個“亞洲紐約”的稱號那么簡單。我出生在閩南地區(qū),當(dāng)?shù)囟嘤邢履涎蟮摹皻v史傳統(tǒng)”。上世紀(jì)90年代中期,父母出國前往馬尼拉,在當(dāng)?shù)氐娜A僑學(xué)校做華文教師。2000年夏天,我也隨著父母來到這個熱帶島國,在燠熱又臺風(fēng)頻發(fā)的馬尼拉度過了將近4年的時光。
在我的印象中,馬尼拉是“天堂與地獄的垂直通道”,而這也非常符合很多游客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行走在馬尼拉的商業(yè)中心馬卡蒂,沿途濃蔭掩映,綠樹婆娑,眼見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干凈整潔的街道,你會感嘆這真是一座宜居、發(fā)達的城市,但是轉(zhuǎn)眼間,你就會在不遠處看到連成一片的大型貧民窟——那里的棚屋用簡易的木板搭成,看起來搖搖欲墜,臺風(fēng)一來說不定就會轟然倒塌;由于沒有衛(wèi)生間和浴室,人們只能在河邊便溺,還有很多小孩光著身子在街上洗澡……不僅如此,馬尼拉整體的市容比較臟亂,街上垃圾遍地,很多角落都留有瀝水,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幾乎隨處可見,他們蜷縮在街頭巷尾、橋洞、垃圾堆等地,其中還有數(shù)量龐大的流浪兒童,以“載歌載舞”的方式向你討要哪怕只是10比索的硬幣。城內(nèi)的河流也大多淤塞、發(fā)臭,蚊蟲飛舞,氣味難聞,還常有華人遭到偷竊、搶劫,甚至是綁架等惡性事件……
這時,你會感嘆說,難怪馬尼拉被稱為“墮落之城”“罪惡之都”。
然而,在將近四年的時光里,我走遍了馬尼拉的大街小巷,認(rèn)識了不少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因此對這座所謂的“欲望都市”有了更為深刻的感受:這里的岷倫洛區(qū)擁有世界上最早的中國城,其初建于1594年。行走其間,你會看見許多店鋪的門面上用鮮艷的紅紙貼著一個大大的“?!弊郑陜?nèi)出售燈籠、玉器、招財貓等產(chǎn)自國內(nèi)的物品,不少華人操著閩南口味的普通話相互交談,人聲鼎沸,好不熱鬧,讓人恍若回到了中國本土;在看似骯臟混亂的街道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天主教或基督教堂,每座教堂的外部顯得十分古樸,但內(nèi)部經(jīng)過精心布置,氣氛莊嚴(yán),十分美觀、整潔。每逢周末,我們都會到教堂里參加禱告,聽牧師布道,齊唱贊美詩,沐浴在一種平等、美好而神圣的氛圍中;馬尼拉人還十分喜愛菲律賓國花“桑巴吉塔”,這是一種雙瓣茉莉,一年四季都會盛開,氣味濃郁撲鼻,惹人沉醉,有心的馬尼拉人會將其做成漂亮的花環(huán),不僅用來賺幾個象征性的銅板(價格十分便宜),還會掛在吉普尼車、馬車和三輪車等車?yán)?,給馬尼拉的盛夏時光帶來別樣的體驗……
上世紀(jì)80年代,英國有一位作家叫彼得·梅爾,他厭倦了寫字樓的繁忙與浮華,攜愛妻隱居到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在那里悠閑自得地生活了數(shù)年,寫出了著名的“普羅旺斯三部曲”(即《山居歲月》《永遠的普羅旺斯》和《重返普羅旺斯》),由此這片紫色的天堂才逐漸為人所知。在他的筆下,普羅旺斯不僅是地域的代名詞,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征。其實,馬尼拉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當(dāng)你查閱網(wǎng)絡(luò)百科時,屏幕會出現(xiàn)“亞洲紐約”“犯罪之都”等字眼,很多人對這座城市的疑問也都停留在“社會治安是否很差”等問題上。但對我來說,浮光掠影的走訪不足以了解一個地方,也不足以了解馬尼拉,人們認(rèn)為這里只有槍支、腐敗、貧窮,其實更多的還有華人的家國情懷、信仰、生活美學(xué)……因此,馬尼拉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或者說,一個地方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單憑片面的訊息是無法獲悉的,就連一日游或者七日游的走馬觀花也是無法參透的——只有待久了,“混”熟了,你才會融入到當(dāng)?shù)氐纳钪?,從而得到真實的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