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榮
摘 要:體育教學中的分享式學習遵循學習金字塔理論,并能對其進行優(yōu)化。分享式學習包括互助式分享、展示式分享、后續(xù)式分享三種類型。
關鍵詞:分享;體育學習;互助式;展示式;后續(xù)式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2-0066-02
體育分享式學習遵循學習金字塔理論。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和美國緬因州的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貝瑟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認為,最好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立即應用”,兩周之后的留存率可以達到90%;其次是“實踐演練或者做中學”,可以達到75%;再其次是“小組討論”,可以達到50%。體育學習中的分享不僅要教別人,要反復做,還可以與別人討論,是把這三種學習方式融合在了一起,因此體育分享式學習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在體育教學中,可以把分享式學習歸為三種類型:一是互助式分享,二是展示式分享,三是后續(xù)式分享。
一、互助式分享
“互助式分享”就是通過分享者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促進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胺窒怼辈皇仟氉灾v,它要有傾聽的對象,它是在與受享者的互動中進行?;ブ椒窒碇饕嬖谟谛〗M之間,小組成員可以是2個人、3個人、4個人,可以根據學習需要靈活機動地安排?;ブ椒窒碜畲蟮膬?yōu)勢在于小組成員可以共享到每一位成員的學習成果,互相啟發(fā),在分享中探究動作方法,共同提高?;ブ椒窒碜儌鹘y課堂單純的師生互動為生生互動,變教師啟發(fā)為學生互相啟發(fā),這樣的啟發(fā)立足于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實際情況,防止教師的啟發(fā)過高或者過低,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方法。
1.明確分享話題
小組學習中分享的內容不能漫無邊際,分享的話題應該與正在學習的動作方法有關,體現的是學習的重點,話題表述要清楚、簡潔、明了。這樣的話題老師課前需要進行精心地預設,才能有好的分享效果。
如在教學一年級“后退跑”這個內容時,老師先組織學生進行30米快速跑練習,練習后小組分享的話題是:在進行快速跑時,感覺自己的上身是直的,是向前傾的,還是后仰的?你覺得哪種方式跑得最快?然后再進行后退跑練習,練習后小組再分享剛才討論的話題。經過小組成員的交流分享,學生發(fā)現后退跑時身體稍前傾跑得最快、最穩(wěn)。
2.規(guī)范分享過程
分享是一種交際行為,不只是分享者的事情,還與小組每一個成員有關,所以互助式分享不能只對分享者有要求,還應該對受享者有要求,對小組分享的過程有要求,這樣才能確保每一名學生的分享被小組其他成員所接受,真正發(fā)揮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作用。
首先,要有小組分享的規(guī)范。如教學“后退跑”,組長把組員集中到自己的身邊,要求小組成員按照組號順序依次發(fā)言。一位分享者發(fā)言結束,受享者才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進行質疑、補充等。討論結束,小組推選出一位“最佳組員”,課后到老師那里去領取一枚“大拇指”貼紙。
對于分享者來說,不能只關注自己的“講”,還要關注同伴的傾聽情況,注意看同伴的反應,根據小組成員的聽講情況調整自己,或者提出一些要求,或者提醒一些同學,使自己的分享有好的效果。比如J同學在分享自己“后退跑”的體會時,一邊做動作,一邊說身體要向前“彎”點,還說如果身體后仰則跑不快,還看不見路。因為他講得形象生動,所以小組成員聽得都很認真。
對于受享者來說,要會聽、會看、會想。會聽就是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聽清楚分享者所表達的意思;會看就是能認真觀察分享者的動作方法,能看出對與不對的地方;會想就是能把聽到的和自己體會到的對照起來思考,能發(fā)現不一樣的地方,或者能發(fā)現誰的更正確,或者能把兩者結合起來等。比如聽了J同學的分享,其他學生都很贊同,也表達了自己的體會,有的說不能“彎”太多,有的說后仰了很容易摔倒。最后組長在大家地啟發(fā)下,竟然說出了“身體前傾”的動作方法及術語。
一個學習小組就是一個微型朋友圈,互助式分享能夠使這個朋友圈變成一個學習共同體,能夠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再是學習的旁觀者。
二、展示式分享
“展示式分享”是在全班范圍內進行的分享學習。經過初步的練習,老師掌握了學生的學情,然后請一部分優(yōu)秀學生面向全班同學來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為其他同學提供學習的榜樣,進一步明確動作方法的要領。
1.把握分享難點
此時的分享不僅是為了展示優(yōu)秀,還是為了給沒有掌握動作方法的同學以啟發(fā),幫助他們正確掌握動作方法,所以此時的分享應該針對學生學習的難點進行,此時分享的話題具有生成性,與課前預設不一定一致,需要老師根據課堂觀察,準確把握學生學情后即時提出分享的話題。
如教學“手膝著地爬行”,我發(fā)現在“小烏龜比爬行花樣”這個環(huán)節(jié),有的學生爬行方式很單一,沒有變化。我就組織了一次展示式分享,請了幾名學生展示前后爬、橫著爬、轉圈爬等,請其他學生邊看邊想:還可以怎樣爬?有了優(yōu)秀學生的分享,其他學生的創(chuàng)意也越來越多,爬的花樣層出不窮。有了這樣的分享,接下去繼續(xù)進行“小烏龜比爬花樣”,學生熱情更高了,效果更好了。
總之,此時的分享話題不是為了全面展示。只有根據學情、針對難點的分享話題,才能以少勝多,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讓盡可能多的學生熟練掌握動作方法。展示式分享體現的是依學而教,順學而導。
2.引導分享互動
分享是分享者和受享者共同成長的過程。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展示式分享的時候,不僅要給分享者以充分的鼓勵,還要關注受享者是否分享到了優(yōu)秀同學的學習成果,特別要關注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引導后進學生與分享者進行互動,可以讓后進學生提問,并讓他們對分享者的表現和動作方法進行評議,也可以讓優(yōu)秀學生手把手地教后進學生。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讓后進學生得到啟發(fā),正確掌握動作方法就行。
一節(jié)跳高課上,B學生不得要領,總是失敗。看到這個情況,我就請她組中跳得最好的M同學幫助她。這樣,在其他學生繼續(xù)練習的時候,她們小組的分享互動也在悄悄進行。只見M同學把B學生拉到一條線后讓B學生看她的動作,耳邊不時傳來她的輕言細語。經過M同學的細心指導,B學生經過幾次練習,終于成功了。
雖然展示式分享是以一部分優(yōu)秀學生的分享為主,但是分享不僅是為了表揚優(yōu)秀學生,更是為了后進學生;不僅是為了表揚激勵,更是為了學習動作方法。牢記這樣的意圖,展示式分享才會不走樣,不走過場。
三、后續(xù)式分享
后續(xù)式分享是指學生在體育課堂進行分享之后,還要繼續(xù)在課后分享,把自己的學習成果表現出來,分享給更多的人,既為了復習鞏固,也為了獲取更多的學習動力。后續(xù)式分享可以在家里分享,表現給爸爸媽媽看,表現給親戚朋友看;也可以在課間分享,表現給其他同學看。這樣的學習分享,還可以和健身活動結合起來,學以致用。
1.立足分享清楚
后續(xù)式分享的重點是要能講清楚動作怎么做的,講得清楚了,才能說明是真的會了。為了確保后續(xù)式分享的效果,老師在課的結尾也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提出分享的要求或者方法。
如教學“平衡木上不同形式的走”,下課前,我布置了課外練習的要求:“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散步,也可以去公園或野外踏青,在非常安全的地方,可以把花壇臺或者路邊的條石當平衡木,教會爸媽‘平衡木上不同形式的走。教的時候,要跟爸媽講清楚過獨木橋的方法、要注意的問題,還有兩人在獨木橋中間相遇如何安全通過等。最后,再跟爸媽比一比,看誰過獨木橋的本領強。”
2.力求分享透徹
講得清楚,不是最高境界,還要能把動作方法講透徹。知其然還要能知其所以然。比如分享者在進行分享時,還要能講得出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先這樣后那樣?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如果分享者在分享后,還能與分享對象進行對話,接受質疑或者提問,展開討論,那就更好了。
教一年級小學生學跳繩,需要課內外結合,效果才更好。每個班都會有一部分協調性不是很理想的孩子,這部分孩子除了課上指導,還需要課外指導。每個跳繩后進的孩子,我都為他們配了一名跳繩好的學生當小老師,課間兩人一起練跳繩。我要求跳繩好的孩子要仔細觀察跳繩不好的孩子手上和腳上的動作,還要做示范跳給跳繩不好的孩子看;不僅要講清楚正確的動作,還要能講清楚為什么這樣做。跳繩不好的孩子不僅要看、要跳,還要問,問方法、問原因。這樣的安排,給了跳繩好的孩子更多表現的機會,他們會越跳越好。這樣的安排,也給了跳繩不好的孩子繼續(xù)學習和練習的機會,他們的進步也會加快。一個課間,H同學興沖沖地跑到操場告訴我,他發(fā)現和他配對的C同學跳不好繩的原因是C同學只用左手甩繩,右手不甩。在他的指導下,C同學現在能連續(xù)跳6個了。
動作技能的掌握,不僅需要課堂上學習,還需要課后練習。后續(xù)式分享是體育分享式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與互助式分享、展示式分享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分享式學習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動作方法,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能結構,符合學習規(guī)律,教學效果好。分享式學習變教師講授為學生互動學習,改變了課堂教學的過程,讓學習生動活潑起來,滿足了學生身心需要。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石梅小學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