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 季鵬奇
摘 要 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作為時代核心,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社會生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開拓發(fā)展,也加快了教師角色類轉換的步伐。信息化時代下的教學方法、師生關系以及課程構建的形成體系,與以往相比,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改變了曾經以教師主講為中心的教育方法,學生們被動接受知識的原有狀況。在信息化時代的推動下,學生們真正成為了學習的研究者,探索者,在這種情況下,藝術類教師走在了轉變的前列。
關鍵詞 信息化時代 信息技術 藝術類教師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
師者,所謂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在我國的現代教育體系中,言傳身教是藝術類教師的基本做法。在傳統教學中,藝術類教師或許也是扮演著“核心式”教師的角色,這種做法,也確實培養(yǎng)出了很多能力超強的藝術生,在藝術類教學中發(fā)揮了十分有效的作用,我國藝術的發(fā)展水平提高了一個又一個檔次。但是由于信息化時代的迅速變化,教師角色的固定便不能跟上信息化時代變化的步伐。如果不汲取信息時代中一些全面的嶄新的教學方式,不僅僅會制約我國藝術教育的發(fā)展,還會影響學生在一些新途徑的知識探索。因此,藝術類教師首先實現了角色上的轉變,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教師,而是發(fā)掘人,引路人,引領學生邁向新的時代背景。
1教育中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
在傳統的情況下,老師單單是一個普通的教書先生,對藝術類教師來說,像是古代稱呼的唱戲師傅,常有“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說法。漸漸的,在這個信息化爆棚的時代,學生的學習過程也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中國繪畫界大師徐悲鴻,他有一個名叫李煥民的弟子說過,“沒有恩師徐悲鴻,便沒有我的今天?!崩顭裰v述,幼時家里窮得叮當響,衣服穿得破破爛爛。那時文化成績差得很,但特別喜歡畫畫,特別是人物側面畫得好。一九四七年,徐悲鴻創(chuàng)辦的國立北平藝專招生,他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應考。衣衫襤褸的李煥民,畫的人物卻有棱有角,引起了徐悲鴻的注意。徐悲鴻走到他跟前輕聲問:你學習美術的目的是什么?他說:我想當一個大藝術家!沒過幾天,學校發(fā)榜,李煥民榜上有名。“若以現在的選人方式,我根本考不上?!崩顭裾f,他順利進入國立北平藝專學習,得到的是徐悲鴻大師的真?zhèn)?。所以,曾經,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可以用指導與被指導來概括。而現在,便是教育中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也不再像從前那樣不自然,而是用偶爾的玩笑話來報答老師的恩情,這也是藝術類學生的幸福之處,藝術下的這種師生關系使得他們彼此都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境界。
2傳授者到創(chuàng)新者的蛻變
曾經的藝術類教師,同其他教師一樣,都是書本知識的傳授,單單是把寫在課本上的注釋傳授給學生,依靠的是多年總結出來的技術,這不僅制約了教師水平的提高,同時學生的繪畫技術也變得毫無吸引力,表現空洞,不符合信息化時代的要求。作為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藝術類教師,也應該做一名創(chuàng)新者。這樣不僅能夠可以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而且也能夠將理論與實際雙重結合,促進教育的發(fā)展,從而提高效率。在《Taken For A Ride》這一紀錄片中,主要是融合了美術數據化信息,很好的讓年輕畫家起到了不斷提升自我的機會。它用獨特的方式方法展現它的直觀性和特殊性。由于每個人的視角不同,作出的畫也不盡相同。這一紀錄片的展示既是年輕畫家展現自我實力、相互碰撞摩擦的時刻,也是向彼此討教、實現自我成長的完美瞬間。
3角色轉變存在的問題
然而信息化時代的迅速變化,可能使得部分藝術類教師在自身的工作開展中面臨著許許多多的挑戰(zhàn),怎樣轉變教學風格,怎樣定位自己的角色,成為了藝術類學科教師角色轉變的難題。首先,一些藝術教師已經習慣了自己原來的教學模式,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熟悉感,有充分的把握,因此他們可能不太情愿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除此之外,地區(qū)不同,一些年齡較長的藝術類老教師壓力較大,任務過重,體力不消,學習起來相對來說比較吃力。因而藝術類學科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以及發(fā)展狀態(tài),選擇參加一些適合自己信息化教育的培訓,把自身學到的新知識全面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才能選擇讓自己不斷提高,讓學生不斷提升,促進藝術道路的開拓。
信息化時代對藝術類教師中的角色變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單一角色轉變成了多角色面對,于教師而言,堪稱是一部現實生活中的電影拍攝。藝術類教師身處于變化莫測的信息化時代中,要盡可能的選擇信息技術來提高其自身教學能力,不斷的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們傳授新的知識,推進藝術教育的發(fā)展。說到底,藝術類教師要改變自己曾經擁有的傳統角色,真正與學生建立起親密平等合作的關系。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就是說,默默地記住自己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還有什么遺憾呢?”或許,這就是對信息化時代下,藝術類教師角色轉變后最好的一個詮釋。
參考文獻
[1] 崔怡.論“互聯網+”時代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師的角色轉變[J].美與時代,2017,10(08):122-123.
[2] 陳藝為.淺析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音樂教學模式轉變的必要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7,9(4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