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課程改革對生物教學的基本要求,生物教師也要注重課堂的教學質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精心設計來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與推進使得課堂教學的形式逐漸多樣化,探索生物課堂的教學策略已然成為生物教師目前關注的主要問題。此篇文章主要結合當前教師關注的焦點闡述了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效性;提高策略
一、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應做好課堂有效導入
新課的導入對于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生物課也不例外。一個好的開端能夠影響課堂氛圍,甚至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其納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爭取在課堂一開始就能夠吸引學生眼球,讓他們有繼續(xù)探索和學習的欲望,從而積極投入課堂活動。
例如,教師在講授新課“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這一內容時,可以首先向同學們展示有代表性的相關圖片:秋冬霧霾天,路上的行人都戴著防霾口罩,沒有戴口罩的人也都捂住了口鼻??吹竭@些圖片,學生就會深有感觸,他們也想探究霧霾對人體到底有什么影響,對人體的危害是怎樣發(fā)生的。霧霾作為當前社會的熱點話題,圖片呈現(xiàn)的方式又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很容易熱情高漲,自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參與進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比起被動地接收知識,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會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應做好基礎知識教學
1. 根據(jù)教學大綱合理劃定課堂教學范圍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做好基礎知識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基礎知識教學中,首先應當根據(jù)教學大綱合理地劃定課堂教學范圍,在教學范圍內選擇有針對性的知識進行教學,并采取分層次教學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提高知識針對性,做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又降低了教學難度,使學生能夠從比較淺顯的知識點向深層次的知識點過渡。
2. 重點夯實基礎知識,擴大基礎知識覆蓋面
除了要劃定課堂教學范圍之外,在基礎知識教學中還應當重點夯實基礎知識教學,使基礎知識教學能夠在知識點、知識面和教學難度上都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從而提高學生的接受程度。與此同時,還應當提高基礎知識的覆蓋面,使生物基礎知識能夠在全面性上得到有效的拓展,做到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基礎知識的教學質量,使基礎知識能夠被廣大學生所接受,進而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為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教學基礎。
三、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應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
1. 根據(jù)生物知識的特點教會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方法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不但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夠降低課堂教學難度,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谶@一認識,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應以基礎知識教學的學習方法為主,讓學生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夠加深對生物知識的了解和認識??梢圆扇∩镏R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生物基礎知識的學習質量。
2.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
生物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相對緊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做好生物知識的引申,通過舉例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將生物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主動地尋找生物知識點,并且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予以有效的驗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好問題的解答,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對學生的探究精神進行肯定。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應當成為主要的課堂教學方法。
3. 采取分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個性特點,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分組教學的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共同探討疑難知識點以及生物知識問題。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加強對分組教學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在自覺的基礎上獲得教師的有力輔導,達到既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分組教學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方法。
四、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生物課的內容本來就是多姿多彩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體現(xiàn)這一特點。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時代生物課的教學需要,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才是一種最好的途徑。教師可以合理安排講課時間,給學生開展活動的機會,盡量做到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當然,需要注意的是,課堂活動的開展不能妨礙正常的上課節(jié)奏,不能阻礙新知識的傳遞和講解,更多的是作為輔助性教學手段,為鞏固所學而設置,這樣才能保證學生享受課堂,并且教學質量不下滑。
例如,學習“傳染病及其預防”這一內容,教師首先需要講解疾病傳染源、病原體、傳播的途徑、后果等知識,讓學生對傳染病及其預防有一個大體的概念。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活動。設置各類情境,如:A同學感冒了,她的同桌B同學跟她關系要好,與她使用同一個杯子喝水,結果B同學也感冒了。請學生回答哪個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是什么等問題,幫助學生有效地回顧了課堂理論知識。此外,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對實際生活的觀察,小組內表演類似的情景。
這樣的課堂活動,不需要占據(jù)課堂很多時間,但是完全符合初中學生喜歡玩樂的心理,他們不覺得這樣的課堂充滿負擔,反而積極投入其中。學生的主動性加強,教師上課更加輕松,學生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一個必然要求,也是素質教育背景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同樣,生物教師要明確自身地位,深入教學活動內部,不斷總結和提高自身教學技能與素養(yǎng),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更好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此努力打造符合現(xiàn)代化教育要求的新型課堂,即學生有收獲也有快樂的高效課堂,提高生物課堂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豐英.生物課堂教學因信息技術更精彩:淺談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的整合[J].學周刊,2014(4).
[2]汪鐵輝.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應走出幾大誤區(qū)[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5).
作者簡介:周慧莉,吉林省集安市,吉林省集安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