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娟,肖朝耿,唐宏剛,葉夢迪,葛升源,李希茲恩·安德烈·鮑里索維奇,陳黎洪*
(1.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 食品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2.浙江華統(tǒng)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義烏 322005; 3.俄羅斯農業(yè)科學院 肉類工業(yè)研究所,俄羅斯 莫斯科 140153)
亞硝酸鹽作為肉制品護色劑,可與肉品中的肌紅蛋白反應生成玫瑰色亞硝基肌紅蛋白,增進肉的色澤[1];還可增進肉的風味和起到防腐作用,防止肉毒梭菌的生長及延長肉制品的貨架期[2]。但亞硝酸鹽不穩(wěn)定,易生成致癌致病物質亞硝胺類,攝入過多亞硝胺類物質極易危害人體健康[3],因此,尋找亞硝酸鹽替代物是提升腌制肉制品安全性能的有效途徑之一。
目前,國內外采用的無亞硝酸鹽腌制系統(tǒng)有以下幾種:用血液人工合成的亞硝基血紅蛋白腌制系統(tǒng)[4];紅曲色素腌制系統(tǒng)[5];麥芽酚、有機鐵鹽腌制系統(tǒng)[6];抗壞血酸和葡萄糖腌制系統(tǒng)等[7],但應用糖基化?;t蛋白替代亞硝酸鹽的研究鮮見報道。畢麗君等[8]采用穩(wěn)定化技術,使用安全的穩(wěn)定劑,延緩了天然紅葉甜菜的色變。李偉等[9]研究不同溶劑浸提對甜菜紅色素的影響,結果表明,紅葉甜菜色素對溫度和光略為穩(wěn)定。研究人員對于紅葉甜菜多在其穩(wěn)定性的研究,其替代亞硝酸鹽的應用鮮見報道。
課題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紅葉甜菜粉和糖基化?;t蛋白復配產物替代亞硝酸鹽[10],通過感官分析可得,其具有良好的著色效果,但缺乏相關定量分析,因此,探究了紅葉甜菜粉和糖基化?;t蛋白的復配新配方對腌制肉糜類制品的護色效果,以期為無亞硝酸鹽肉制品的研發(fā)提供理論參考。
材料。紅葉甜菜粉(實驗室自制)、糖基化?;t蛋白(實驗室自制)、新鮮豬肉(購于杭州市江干區(qū)華潤萬家超市)。
試劑。檸檬酸三鈉、甘油、煙酰胺、D-異抗壞血酸鈉、水溶性殼聚糖、亞硝酸鈉(食用級)均購買于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儀器。DHG-9146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Scientiz-18N冷凍干燥機(寧波新芝凍干設備股份有限公司),ALB-224型電子分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Color Quest XE色差儀(上海信聯(lián)創(chuàng)作電子有限公司),CM-21斬拌機(北京西恩機械設備有限公司),Themo scientific冷凍離心機(美國賽默飛公司),F(xiàn)E20型pH計(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
1.2.1預處理
紅葉甜菜塊根清洗干凈、晾干、刨絲,置于55 ℃烘箱中,烘干。粉碎機粉碎,過60目篩(孔徑0.25 mm),制得紅葉甜菜粉末。4 ℃冰箱保存。
糖基化?;t蛋白的制備。豬血采集后加入0.5%檸檬酸三鈉進行抗凝結處理,4~8層紗布過濾除去雜質,靜置4~8 h,4 000 r·min-1離心15 min后去除上清液,加等量蒸餾水充分攪拌3 h,使血細胞破壁,釋放出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液中加入10 mg·mL-1甘油,充分攪拌。然后分別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1%的煙酰胺和1%的D-異抗壞血酸鈉,攪拌均勻后調節(jié)pH值為7.3~7.5,置于4 ℃避光反應24 h。上述制備的?;t蛋白液與初始質量分數(shù)為0.5%水溶性殼聚糖液按體積比1∶1混合,再調pH值為7.0左右。在50 ℃條件下加熱5 min后,過濾去除未反應及變性的蛋白質,取濾液于棕色試劑瓶中備用。將包裹保鮮膜的備用液放置于-80 ℃條件下冷凍過夜,在真空冷凍干燥機冷阱溫度為-40 ℃時,將冷凍后的備用液放入,冷凍約48 h,直至凍干,制得糖基化?;t蛋白粉末。4 ℃冰箱中保存。
工藝。豬肉解凍(純瘦肉)→斬碎→腌制→攪拌→4 ℃冷藏貯存→測定色差值(生肉糜和肉糜制品)。
1.2.2處理設計
選取紅葉甜菜按不同添加量加入生肉糜及肉糜制品中,分為8組:空白(10%冰水);對照(10%冰水+100 mg·kg-1亞硝酸鈉);0.1%甜菜(10%冰水+0.1%甜菜);0.2%甜菜(10%冰水+0.2%甜菜);0.3%甜菜(10%冰水+0.3%甜菜);0.4%甜菜(10%冰水+0.4%甜菜);0.5%甜菜(10%冰水+0.5%甜菜);0.6%甜菜(10%冰水+0.6%甜菜)。以腌制當天為第1天,每天測定1次生肉糜及蒸煮后的肉糜的色差值(亮度值L*、紅度值a*、黃度值b*),連續(xù)測定3天。
選取糖基化?;t蛋白按不同添加量加入生肉糜及肉糜制品中,分為7組:空白(10%冰水);對照(10%冰水+100 mg·kg-1亞硝酸鈉);0.02%糖基化?;t蛋白(10%冰水+0.02%糖基化酰基血紅蛋白);0.04%糖基化?;t蛋白(10%冰水+0.04%糖基化?;t蛋白);0.06%糖基化酰基血紅蛋白(10%冰水+0.06%糖基化?;t蛋白);0.08%糖基化?;t蛋白(10%冰水+0.08%糖基化?;t蛋白);0.10%糖基化酰基血紅蛋白(10%冰水+0.10%糖基化?;t蛋白)。以腌制當天為第1天,每天測定1次生肉糜及蒸煮后的肉糜的色差值,連續(xù)測定3天。
分別篩選出紅葉甜菜糖基化?;t蛋白的最佳添加量進行復配。空白(10%冰水);對照(10%冰水+100 mg·kg-1亞硝酸鈉);組合1(10%冰水+0.05%甜菜+0.05%糖基化酰基血紅蛋白)、組合2(10%冰水+0.05%甜菜+0.06%糖基化酰基血紅蛋白);組合3(10%冰水+0.05%甜菜+0.07%糖基化?;t蛋白);組合4(10%冰水+0.05%甜菜+0.07%糖基化?;t蛋白);組合5(10%冰水+0.10%甜菜+0.06%糖基化酰基血紅蛋白);組合6(10%冰水+0.10%甜菜+0.07%糖基化?;t蛋白);組合7(10%冰水+0.15%甜菜+0.05%糖基化?;t蛋白);組合8(10%冰水+0.15%甜菜+0.06%糖基化?;t蛋白);組合9(10%冰水+0.15%甜菜+0.07%糖基化?;t蛋白),以腌制當天為第1天,每天都測定1次生肉糜及蒸煮后的肉糜的色差值,連續(xù)測定3天,從而確定其最佳的組合。以腌制當天為第1天,每天都測定1次生肉糜及蒸煮后的肉糜的色差值,連續(xù)測定3天,確定其最佳的組合。
1.2.3顏色測定
將樣品絞碎平鋪平皿上,均勻地壓成厚度約1 cm的薄片,采用色差儀選取3個不同地方進行測定。
1.2.4數(shù)據(jù)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的分析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采用單因素ANOVA分析,數(shù)據(jù)用正態(tài)分布檢驗,多重比較采用Duncan法,顯著水平為0.05。
表1~2看出,肉糜中添加0.1%甜菜時肉糜的L*值、a*值最大,b*值最小,且接近于添加100 mg·kg-1亞硝酸鈉的處理。添加甜菜后肉糜的亮度、紅度、黃度均比不添加時效果好,說明紅葉甜菜對肉糜有提色護色的效果,甜菜最佳添加量為0.1%。紅葉甜菜栽培廣泛,色素含量高,是一種較好的天然色素,與本實驗結果一致。
表1 紅葉甜菜添加量對生肉糜色差值的影響
注:同列數(shù)據(jù)上標無相同小寫字母,表示兩者差異顯著。表2~6同。
表2 紅葉甜菜添加量對熟制肉糜色差值的影響
表3~4看出,肉糜中添加0.06%糖基化?;t蛋白時L*值、a*值最大,b*值最小,且接近于添加100 mg·kg-1亞硝酸鈉的處理。添加糖基化?;t蛋白后肉糜的亮度、紅度及黃度均比不添加時效果好,因此,選定0.06%糖基化?;t蛋白為最佳的添加量。新型血紅蛋白色素可替代亞硝酸鹽,這與歐秀瓊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
表3 糖基化酰基血紅蛋白對生肉糜色差值的影響
表4 糖基化?;t蛋白對熟制肉糜色差值的影響
由上述單因素結果分析,得出肉糜中最佳添加量甜菜為0.1%,糖基化?;t蛋白為0.06%。對2個因素進行復配,結果(表5~6)表明,肉糜中添加0.15%甜菜+0.05%糖基化?;t蛋白時L*值、a*值最大,b*值最小,且接近于添加100 mg·kg-1亞硝酸鈉的數(shù)值。添加糖基化?;t蛋白后肉糜的亮度、紅度及黃度均比不添加時效果好。因此,選定添加0.15%甜菜+0.05%糖基化?;t蛋白的組合為最佳添加量。
表5 甜菜和糖基化?;t蛋白組合對生肉糜色差值的影響
表6 甜菜和糖基化酰基血紅蛋白組合對熟制肉糜色差值的影響
在肉糜中加入甜菜及糖基化?;t蛋白可使肉糜L*值、a*值增大,b*值減小,與肉糜中加入亞硝酸鈉的效果相似。紅葉甜菜和糖基化?;t蛋白是較好的天然色素,其安全性有待進一步研究。本試驗確定一種不含亞硝酸鹽的天然色素組合,從而替代或部分替代肉制品中亞硝酸鹽的使用,一方面降低肉制品中亞硝酸鹽的殘留量,另一方提高畜產品的綜合利用價值,從而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朱輝, 王魯霞,劉延平. 肉制品中護色劑的使用現(xiàn)狀、危害及控制措施[J]. 食品安全導刊, 2017(26):76-77.
[3]都韶婷, 章永松, 林咸永, 等. 蔬菜積累的硝酸鹽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7, 40(9): 2007-2014.
[4]SHAHIDI F, PEGG R B. Novel synthesis of cooked cured-meat pigment[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0, 56(5):1205-1208.
[5]LIU D C, WU S W, TAN F J. Effects of addition of anka rice on the qualities of low-nitrite Chinese sausages[J]. Food Chemistry, 2010, 118(2):245-250.
[6]BJ?RKEVOLL I, REBOREDO R G, FOSSEN I. Methods for phosphate addition in heavy salted cod (GadusmorhuaL.)[J].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58(2):502-510.
[7]TOOMIK P, LEPP K, LEPASALU L, et al. The effect of tenderizing acids on linoleic acid oxidation during marination of pork[J]. Meat Science, 2012, 92(4):870-873.
[8]畢麗君, 陳向陽. 天然紅葉甜菜色素的穩(wěn)定化[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00(2):25-26.
[9]李偉, 周大寨. 浸提溶劑對紅葉甜菜紅色素的影響[J]. 食品科學, 2012, 33(17):87-89.
[10]朱培培, 唐宏剛,肖朝耿,等. 甜菜粉與亞硝酸鈉復合對中式香腸品質的影響[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7(1):269-272,327.
[11]歐秀瓊, 景紹紅, 黃萍,等. 一種新型血紅蛋白色素制品穩(wěn)定性的研究[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3, 34(5):28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