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北魏五等封君釋褐等級問題探討

2018-04-16 09:10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2期
關鍵詞:墓志

劉 軍

塞外游牧部族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政權(quán)全盤承襲晉制,在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冊封王、公、侯、伯、子、男五等六級貴族爵,分別對應官品第一至第五品。史載:“公第一品,侯第二品,伯第三品,子第四品,男第五品。”[1]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特殊爵位,領銜封君序列,當屬一品首班無疑。作為調(diào)控身份等級和權(quán)利關系的工具,北魏五等封君素有“諸侯”名分,在政壇扮演難以替代的角色,因而地位尊顯無以言表,朝廷還不斷給予其格外的殊禮,使之成為附庸皇權(quán)最穩(wěn)固的既得利益群體,享受凌駕普通臣僚之上的種種特權(quán)。學界對此多從政治、經(jīng)濟、社會、法律諸方面進行論述,如楊光輝先生的專著《漢唐封爵制度》[2],張鶴泉先生的論文《北魏開國爵食邑數(shù)量問題的考察》[3]及筆者論文《北魏宗室階層受爵制度考論》[4]等。在此基礎上,筆者還嘗試從關乎官僚貴族根本利益的仕進制度展開,圍繞門閥士族體制下最能代表出身等第的釋褐環(huán)節(jié),集中探討北魏五等封君傲視群倫的特殊性,進而揭示拓跋等級制社會的一般特征。

一、北魏官吏釋褐制度梗概

所謂“釋褐”,亦稱“起家”,通常專指朝廷授予初登仕途者的首個正式官職。在六朝九品官人法背景下,起家官以鄉(xiāng)品為媒介同家世背景緊密搭配,以至變成衡量尊貴程度的重要標尺。關于仕途起家的非凡意義,日本學者宮崎市定一針見血地指出:“在現(xiàn)實中規(guī)定貴族門第高下的,除此起家之制外,別無其他。這在當時的社會里,大概是大家都十分清楚而無需特別指出的情況?!鸺沂且环N誕生,起家官如何決定了在貴族官僚社會中貴族性的高低。”[5]3,202北魏模仿漢族王朝創(chuàng)立釋褐制度:“出身之人,本以門品高下有恒,若準資蔭,自公卿令仆之子,甲乙丙丁之族,上則散騎秘著,下逮御史長兼,皆條例昭然,文無虧沒?!盵6]其設計旨趣與漢人六朝無異。因此,釋褐也是分析北魏封君實際地位最直觀的量化指標和鮮明標志。

要弄清北魏封君在釋褐體系中的相對位置,必須了解當時完整的釋褐等級結(jié)構(gòu),以便形成清晰明確的參照系。研究證實,北魏如實根據(jù)曾祖、祖父、父親三代官爵和功績劃定入仕品級:一般情況下,皇帝三世以內(nèi)的宗室至親、異姓元功上勛后裔以舊令四品、新令從六品以上釋褐,對應超品鄉(xiāng)品;世資均值一至三品的膏粱、華腴之族以舊令五品、新令正七至正八品釋褐,對應一品鄉(xiāng)品;世資均值四至五品的甲乙丙丁之族以舊令六品、新令從八至從九品釋褐,對應二品鄉(xiāng)品[7]。這里涉及一個難點,即北魏新、舊品令的換算關系和適用原則問題。筆者比較認同日本學者宮崎市定的觀點:舊令基本是魏晉品令的翻版,幾乎囊括朝廷編制里的所有官吏;新令則是貫徹士庶流品理念,切割舊令六品“貴族線”,分置士流九品和寒素七品的產(chǎn)物。就流內(nèi)而言,舊令六品以上部分按比例在新令九品范圍內(nèi)均勻攤開:一品析出正一、從一、正二品,二品析出從二、正三、從三品,三品析出正四、從四、正五品,四品析出從五、正六、從六品,五品析出正七、從七、正八品,六品析出從八、正九、從九品[5]245-246。當然,該理論值也會受官職效力改變的干擾,上下一級間的略微浮動勢所難免。新、舊令實施的間隔節(jié)點應在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此前行舊令,此后用新令。有《皮演墓志》為證:“(太和)十有九年,改創(chuàng)百官,仍除奉車,從新令也。”[8]83但鑒于二者緊密的承轉(zhuǎn)和兌換關系,不妨兼行并用、相互參考[9]。計算閥閱世資,因先人仕宦大多在此之前,故遵循“從舊”原則援引舊令;評估釋褐等級并推導鄉(xiāng)品則要斟酌新舊令、折中理論與實際值,加以綜合考量。這是本文的分析工具,明乎于此,便可研判北魏封君整體的釋褐水準了。

二、北魏封君釋褐資料舉例

已有研究工具,尚需豐富的資料,方能推導出客觀、公正的結(jié)論。需要指出的是,在很長時期里,北魏授爵伊始自動加掛品級相當?shù)膶④娷娞?,此軍號可隨爵位傳襲,歷代封君憑此軍號徑直釋褐。這樣,在舊令條件下,王、公爵一品釋褐,侯爵二品釋褐,伯爵三品釋褐,子爵四品釋褐,男爵五品釋褐。子爵以上對應超品鄉(xiāng)品,男爵對應一品鄉(xiāng)品,俱在二品士族資格底限之上?;蛟S為規(guī)避連帶的巨額俸祿負擔,此制降至太和中葉宣告廢除。史載:“舊制,諸以勛賜官爵者子孫世襲軍號。十六年,改降五等,始革之,止襲爵而已?!盵10]2976具體情況甚明,毋庸贅言[11]。值得關注的自然是此后的新變化,遍檢《魏書》及出土墓志,搜集、整理相關事例作表1。

表1共收錄北魏封君釋褐樣本53例,其中始封親王4例,嗣封蕃王29例,公爵4例,侯爵7例,伯爵3例,子爵2例,男爵4例。完全覆蓋五等爵,足夠闡釋問題。至于太和十八年(494年)五等開建后開國爵與散爵的差別,相信對釋褐會有影響,只是由于資料限制,暫且忽略不計。要特別強調(diào)的是這些事例的甄別標準。眾所周知,把正史所載仕宦履歷的首位官職視為起家官并不適當,更多時候是聊且勝無之舉。如日本學者宮崎市定舉例分析魏晉起家之制時便說:“茲將其最初出現(xiàn)的官名視為初仕官職,亦即起家官,這是本表的弱點。”[5]69但總體說來,這樣的風險在墓志中大大降低。對正史資料而言,宗室的仕宦履歷保存相對完整,記載的首項官職往往就是起家官,將其同墓志比照,契合度遠勝異姓勛貴。個中原委,或許宗室地位尊顯,史家操作起來就更審慎;抑或魏收修撰《宗室列傳》尚有濟陰王元暉業(yè)玉牒性質(zhì)的《辨宗室錄》作為完備素材,故缺漏較少。除此以外,正史材料只挑選有“起家”“釋褐”“解褐”等明確字樣的,墓志則把所有沒說明的首任官職一律算入。另外,這些事例發(fā)生時,愈益精密細致的新令業(yè)已通行,為直觀判明其與鄉(xiāng)品和家世的關聯(lián),有必要把它按前述比例轉(zhuǎn)換為舊令。換算理論值與舊令實際值吻合者25例,提升二級者1例,提升一級者19例,貶降一級者4例,效力變更引起的擾動幅度不甚顯著,總體上兩相持平。所以,我們把匹配新令的舊令理論值,而非舊令文本規(guī)定的實際值,作為參照的基準。

續(xù)表1

人物爵位起家官新令品級換算理論值舊令品級鄉(xiāng)品史料出處元緒嗣王宗正卿正三品二品二品超品《墓志匯編》,頁53元忠嗣王太常少卿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書》卷一九,頁492元劭嗣王宗正少卿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書》卷二一,頁584元悰嗣王中書侍郎從四品三品四品超品《墓志匯編》,頁352元賥嗣王散騎侍郎正五品三品四品超品《墓志匯編》,頁369元超嗣王城門校尉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書》卷一九,頁518元悌嗣王散騎常侍從三品二品二品超品《墓志匯編》,頁220元寬嗣王散騎常侍從三品二品二品超品《魏書》卷二一,頁585元昶公爵通直散騎常侍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書》卷二一,頁541元子正公爵散騎侍郎正五品三品四品超品《魏書》卷二一,頁585元脩公爵通直散騎侍郎從五品四品四品超品《魏書》卷一一,頁281萬纂公爵司徒倉曹參軍正六品四品五品超品《魏書》卷三四,頁804元世俊侯爵給事中從六品四品三品超品《魏書》卷一九,頁488李靜侯爵太尉參軍事正七品五品五品一品《魏書》卷三九,頁892司馬宗龐侯爵安定王府騎兵參軍從六品四品五品超品《魏書》卷三七,頁861王紹侯爵太子洗馬從五品四品四品超品《墓志匯編》,頁82吐谷渾璣侯爵奉車都尉從五品四品四品超品《墓志匯編》,頁90山徽侯爵定陽太守正六品四品缺載超品《墓志匯編》,頁262王真保侯爵廣武將軍從四品三品四品超品《墓志匯編》,頁273楊侃伯爵太尉騎兵參軍從六品四品五品超品《魏書》卷五八,頁1281畢祖朽伯爵員外散騎侍郎正七品五品四品一品《魏書》卷六一,頁1362于纂伯爵明威將軍正六品四品六品超品《墓志匯編》,頁208高和仁子爵員外散騎侍郎正七品五品四品一品《魏書》卷四八,頁1092穆循子爵太尉外兵參軍從六品四品五品超品《墓志疏證》,頁66王禎男爵員外散騎侍郎正七品五品四品一品《墓志匯編》,頁80元龍男爵奉車都尉從五品四品四品超品《墓志匯編》,頁45高謙之男爵奉朝請從七品五品六品一品《魏書》卷七七,頁1708鄭貴賓男爵北海王國常侍從七品五品缺載一品《魏書》卷五六,頁1248

凡例:表中所引《魏書》為魏收所著,中華書局1974年版;《墓志匯編》為趙超所著《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墓志疏證》為羅新、葉煒所著《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中華書局2005年版。

三、北魏封君釋褐的層級區(qū)位

借助難以逾越的森嚴等級,營造封閉、穩(wěn)固的利益共同體是六朝士族制社會賴以存在的根基,也特別符合官僚權(quán)貴的訴求旨趣,乃支配時代的“流品”原則之本質(zhì)。據(jù)此搭建的社會架構(gòu),非但士庶天隔,即便清望名流內(nèi)部也要明辨高下檔次。難怪日本學者宮崎市定感嘆:“大凡階級制度,向上有數(shù)不盡的階層,往下也望不見盡頭?!盵5]147北魏封君作為一個獨立的特權(quán)群體,又何嘗不是如此。這里要著重探討兩個問題:一是封君與無爵官貴相比整體的釋褐優(yōu)勢,二是五等封君之間的釋褐分野。唯有二者緊密結(jié)合,方能凸顯他們仕進的總體特征。

問題一,就釋褐的決定因素鄉(xiāng)品而言,北魏士族一如六朝,例以二品為限。所不同的是,北魏士族鄉(xiāng)品分層更加細密,原屬“宗室選”的最高層位被界定為“超品”?!对澳怪尽罚骸凹苋狠偠鴯拲?,超流品而苕蒂?!盵12]227所謂“超流品”,即超品的全稱,以示冠絕士族、尊崇無比之義。鄉(xiāng)品二品慣用對應的起家官品六品來指代。史載:“(道武帝天賜二年)制諸州置三刺史,刺史用品第六者?!盵10]2974又《楊遁墓志》:“掌萬機之總會,居六品之清美?!盵8]154這里的“六品”,絕非官品,而是按照起家官品比鄉(xiāng)品低四等的規(guī)律退四得出相應的鄉(xiāng)品資格[5]66。介于超品與二品之間的,無疑就是實際存在、卻又無人膽敢承認的鄉(xiāng)品一品。不同的鄉(xiāng)品又被冠以各色名目:超品為天潢貴胄,一品為膏粱、華腴,二品為甲乙丙丁。表1清晰顯示,壓倒多數(shù)的封君超品釋褐,有47例,占比高達89%;一品釋褐者僅6例,占比11%,且3例起家官原系舊令四品,只是新令效力值降為五品,致使鄉(xiāng)品降等,視作準超品較為合適。如此看來,鄉(xiāng)品超品釋褐乃封君登仕之常態(tài),確保穩(wěn)坐士族金字塔的尖頂,在仕途競爭伊始便領先鄉(xiāng)品一、二品的無爵官貴。誠如前述,超品鄉(xiāng)品與舊令四品、新令從六品以上的釋褐等級是緊密捆綁的。從表1來看,封君的釋褐區(qū)間是新令從二至從七品,涵蓋舊令的二至五品。不過,主體還是新令從六、舊令四品以上,新令正從七品、舊令五品只是偶然的個案。該釋褐層位的意義,日本學者宮崎市定敏銳指出:“有別于一般的貴族,特殊對待,大概處于中正的管轄范圍之外……是臣下絕對不可能獲得的起家官。”[5]103不過,這專指晉朝情況,北魏既然模仿晉制,估計差別不大。總之,北魏封君整體處于釋褐體系的最頂端,在士族階層中獨占鰲頭。

問題二,雖同為超品入仕,但北魏封君釋褐依爵位高低相互保持一定梯次,且上下緊密銜接、布局錯落有致,制度設計精巧靈活,表1對此有明確體現(xiàn)。王爵按當時習慣又區(qū)分皇子親王和嗣王兩類,前者釋褐分布在新令正二至正三品,換算舊令一至二品;后者釋褐分布在新令正三至正五品,換算舊令二至三品。作為兩者的連接點,正三品唯授深蒙皇恩的嗣王精英,乃無上的榮耀。僅有的三位獲得者中,元繼文武兼?zhèn)?、?zhèn)撫有方,孝文帝贊許:“江陽良足大任也?!盵10]401元霄“雅有風則,貞白卓然,好直言正諫,朝臣憚之。高祖特垂欽重”[10]400。元緒“及景明初登,選政親賢,以君國懿道尊,雅聲韶發(fā)”[12]53。公爵釋褐分布在新令正四至正六品,換算舊令三至四品。其與嗣王的交集是正四至正五品,處于其間者享受準王爵的待遇,亦有緣由。元昶和元子正分別是咸陽王元禧、彭城王元勰之子,二王皆死于宣武帝苛禁輔政宗王的屠刀,孝明朝為其平反昭雪,后人故受優(yōu)禮,得以破格釋褐[10]541,584-585。侯爵釋褐分布在新令從四至正七品,換算舊令三至五品。上限與嗣王重疊,主體部分與公爵重疊,堪與王公比肩者皆聲震朝野。王真保發(fā)揮家族影響力,對穩(wěn)固西陲貢獻卓著,“聲馳北京,孝文加之”[12]273。王紹之父降臣王肅是孝文帝最為倚重的智囊,憑借熟稔江南典章故事為改革提供最新的時尚素材和解決懸疑的技術方案,使陷入僵局的革新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13]。吐谷渾璣乃異國投誠王室,頭頂“上客”光環(huán)[12]89。山徽作為代人骨干,累世供職內(nèi)朝,是皇家無比信賴的股肱近臣[12]262。伯爵釋褐分布在新令正六至正七品,換算舊令四至五品。上限緊接公爵底限,全部是侯爵的下限子集。子爵釋褐分布在新令從六至正七品,換算舊令四至五品,又是伯爵的下限子集。二者是否存在低于各自前者的事例仍然待查。男爵釋褐分布在新令正七至從七品,換算舊令五品。上限與侯伯子下限持平,并似有繼續(xù)下延的跡象。至于從五品釋褐的元龍脫離主體、孤懸在上,實屬特例。墓志說他軍前歷練,戰(zhàn)功顯赫,“假君寧朔將軍,龔行北討,帝親臨慰勉,獎以殊續(xù),君前無橫陣,戰(zhàn)必先登,以攘敵之功”[12]45釋褐??偠灾襞懦鞣N破例現(xiàn)象,北魏五等封君的釋褐位差是有目共睹的。

關于上述內(nèi)容,枯燥晦澀的文字描述或許不夠生動直觀,現(xiàn)用表2和表3輔助對照說明。

表2 新令釋褐等級比照表

表3 舊令釋褐等級比照表

表2和表3反映的實則是同一事實,即封君釋褐等級隨爵位遞降產(chǎn)生顯著落差,且坡度大小與爵級高低呈正比例關系:高端陡峭,低端平緩。這充分說明,各級爵位賦予政治權(quán)益的效能是不均衡的,大致以伯爵為界,王公侯爵朝野矚目、尊貴異常,子男則稍顯遜色。難怪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推行爵制改革,頒詔曰:“王爵非庶姓所僭,伯號是五等常秩。烈祖之胄,仍本王爵,其余王皆為公,公轉(zhuǎn)為侯,侯即為伯,子男如舊?!盵1]顯然,伯爵是五等爵位的分水嶺,正是因為伯爵以上獲利豐厚,才使國家決意改降,以減輕權(quán)利過分讓渡造成的沉重負擔。伯爵以下配置資源相對有限,故未在改降之列,這或可解釋封君釋褐曲線在伯爵以下逐漸趨緩的原因。

如前所述,孝文帝爵制改革前,封君普遍以軍號實現(xiàn)平級釋褐。僅舉兩例,《楊乾墓志》:“齠齔襲爵恒農(nóng)男,后加鷹揚將軍”[12]193,又《高廣墓志》:“弱歲拜揚烈將軍、西揚男”[12]195。舊令男爵和鷹揚、揚烈將軍俱為五品,志主授爵加軍號,據(jù)此同品釋褐。此后,封君爵位與釋褐官品整體拉開了距離,按表3所示,個別榮寵至極者除外,一品王爵退為二至三品,降幅一至二級;一品公爵退為三至四品,降幅二至三級;二品侯爵退為三至五品,降幅一至三級;三品伯爵退為四至五品,降幅一至二級;四品子爵退為四至五品,降幅一級;唯五品男爵保持不變。朝廷如此安排,無疑是要延長封君由起家到仕途頂點的過程,創(chuàng)造歷練和調(diào)節(jié)的寬??臻g。還應當注意,從入仕到兌現(xiàn)鄉(xiāng)品承諾的仕宦峰值,普通士族至少要晉升4次,而封君平均只需3次。在激烈的獵官博弈場,這一次之差也許就意味著天壤之別,封君的特權(quán)地位由此顯露無遺。

四、爵位對異姓封君釋褐的助推作用

前舉釋褐之北魏封君,就血緣出身論,分為宗室和異姓。宗室獲得爵位與其皇帝三世子孫的背景密切相關,超品釋褐自然不成問題,關鍵是異姓臣僚。我們發(fā)現(xiàn),異姓臣僚自身的爵位具有突破家世閥閱的桎梏,令其破格釋褐的助推功能。根據(jù)前述世資與起家官常態(tài)化的匹配關系,結(jié)合表1所舉墓志中的確實事例,試對此問題加以分析。

由表4可知,北魏封君釋褐往往超越素由曾祖、祖父和父親三代世資制約的本秩,而是大幅破格提拔,使其贏在仕途競賽的起跑線上,居中起決定作用的無疑就是自己的爵位。從這層意義上講,除去先人的官爵權(quán)勢,本人的爵位也是入仕資格的構(gòu)成要素,且比重不容低估。此乃爵位附帶的政治權(quán)益,筆者先前研究爵位和起家制度未曾措意,茲予補充。換言之,北魏超品釋褐者除了已知的皇室宗親和異姓功臣,現(xiàn)在還要增添另一群體——五等封君。

有鑒于此,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年)專門為各級封君制定釋褐標準,詔曰:“五等諸侯,比無選式。其同姓者出身:公正六下,侯從六上,伯從六下,子正七上,男正七下。異族出身:公從七上,侯從七下,伯正八上,子正八下,男從八上。清修出身:公從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從九上,男從九下,可依此敘之。”[10]209這僅針對封君本人的爵位,絕對無關其先世。不難看出,單憑爵位就能使人躋身流內(nèi)士族,足證爵位對提升現(xiàn)世地位的巨大功效。然而,該詔書的內(nèi)容與本文的結(jié)論大相徑庭。首先,它以政治身份劃等,在釋褐層面把同一五等爵序列區(qū)分為三個檔次,“同姓”即皇室宗親最高,“異族”即代人勛貴其次,“清修”即漢人士族殿后,旨在彰顯北魏優(yōu)待皇族的國策和代人國家的性質(zhì)。其次,它整體壓低封君的釋褐等級,僅同姓公侯伯位列舊令四品(新令正六、從六品)的鄉(xiāng)品超品層位,同姓子男和異族公侯伯子退居舊令五品(新令正七、從七、正八品)的鄉(xiāng)品一品層位,異族男和清修公侯伯子男降至舊令六品(新令從八、正九、從九品)的鄉(xiāng)品二品層位,主體完全與普通士族混淆。再次,它在衡量起家水平時,除采用正從品外,還引入上下階,使尺度更加精準細致。這些嶄新變化都是北魏洛陽時代官僚貴族制成熟完善,統(tǒng)治階級利益漸趨固化的必然結(jié)果?;蛴袑W者認為此詔是先前封君釋褐狀況的系統(tǒng)整理,理所當然地付諸實施。楊光輝先生就說這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完整的封爵起家官制”[2]166。筆者也曾把詔書當作既定事實分析宗室封君的起家等級,卻發(fā)現(xiàn)了很多超過詔書規(guī)定的例證。從中窺見宣武帝抑制封君的意圖,估計此舉會遭受強大阻力,進而質(zhì)疑執(zhí)行的真實性。史載,尚書右丞張普惠清理臺省上訪積案,痛陳:“開國五等,有所減之言,以為世減之趣。遂立格奏奪,稱是高祖本意,仍被旨可。差謬之來,亦已甚矣。遂使勛親懷屈,幽顯同冤,紛訟彌年,莫之能息。臣輒遠研旨格,深窮其事,世變減奪,今古無據(jù)。又尋詔書,稱昔未可采,今始列辭,豈得混一,罔分久近也。”[10]1742實際上,文中所提權(quán)益裁減的范圍,不只有食邑戶數(shù),還包括起家官等一系列內(nèi)容。此事始終懸而未決,封君降等釋褐也就不了了之。本文所舉永平以后的例證,如公爵元昶、元子正、元脩,伯爵楊侃,男爵高謙之,均未遵循詔書規(guī)定,毫無貶抑跡象,充分證明筆者的猜測??傊榔皆t書必定在反對聲浪中淪為一紙空文,不能充當研究封君釋褐制度的文獻依據(jù),歸納具體事例才是唯一可行之道,迷信詔書實不可取。

表4 封君起家等級理論與實際值對照表

綜上所述,北魏延續(xù)魏晉傳統(tǒng),運用五等貴族爵協(xié)調(diào)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部關系。封君作為政權(quán)的支柱,地位尊崇無以復加,特別是享有“諸侯”名分,位擬人君。在封建政治形態(tài)下,其與皇帝不單純是君臣之義,理論上還是共治天下的同盟勢力。圍繞爵位展開的這種二元身份結(jié)構(gòu),投射到門閥士族制層面,就使封君成為堪與天潢貴胄比肩,凌駕一般官宦的特殊群體。北魏封君的這種角色特質(zhì)集中濃縮在衡量家世門第的標尺——釋褐問題上。梳理后發(fā)現(xiàn),他們普遍憑借超品鄉(xiāng)品,以新令從六品(效力相當于舊令四品)以上起家;少數(shù)為一品鄉(xiāng)品,以新令正從七品(效力相當于舊令五品)起家。整體水平冠絕士族階層,摘取頂級閥閱的桂冠。還應當注意到,北魏封君可突破取決于世資的本秩的局限,超越起家本位,實現(xiàn)破格登仕,爵位自身就能構(gòu)成躋身上流社會的資本,其附屬權(quán)益之豐厚恐非同期江左王朝所能比擬,反襯出北朝爵制的重要意義。封君釋褐因爵級差異也會產(chǎn)生分野,且越處高端間距越大,越處低端落差越緩,如此規(guī)劃布局,可謂匠心獨具,意在昭示伯爵以上高爵的地位。就整個仕途競爭而言,封君在起跑階段就已獲得顯著的領先優(yōu)勢,其最終登頂較無爵官貴也要輕松容易??偠灾瑥尼尯纸嵌葋砜?,北魏五等封君是皇家傾力培植籠絡的統(tǒng)治基石,其類似的特權(quán)性還需繼續(xù)發(fā)掘概括,且要與其他集團進行全面細致的比較,在凸顯自身特點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還原拓跋族的統(tǒng)治構(gòu)造與運作機理。

參考文獻:

[1]蕭子顯.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2:991.

[2]楊光輝.漢唐封爵制度[M].2版.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3]張鶴泉,蘇鑫.北魏開國爵食邑數(shù)量問題的考察[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55(6):119-128.

[4]劉軍.北魏宗室階層受爵制度考論[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7(5):114-120.

[5]宮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M].韓昇,劉建英,譯.韓昇,校.北京:中華書局,2008.

[6]杜佑.通典[M].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等校.北京:中華書局,1988:390.

[7]劉軍.北魏庶姓勛貴起家制度探研——以墓志所見為基礎[J].人文雜志,2016,240(4):68-78.

[8]羅新,葉煒.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5.

[9]劉軍.北魏甄琛之父“超登正四之官”考辨[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2):13-18.

[10]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1]張鶴泉.北魏前期封授諸王爵位加拜將軍號制度試探[J].史學月刊,2012(11):14-21.

[12]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M].2版.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13]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16.

猜你喜歡
墓志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遼代《韓德讓墓志》疏解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遼《楊從顯墓志》補考
遼代《耶律弘禮墓志》考釋
從《賈養(yǎng)材墓志》觀明末之二三事
金《張岐墓志》考釋
遼《馮從順墓志》考釋
遼代《馬審章墓志》考釋
贞丰县| 建湖县| 北碚区| 青龙| 金平| 财经| 渝北区| 宁蒗| 固原市| 夏河县| 始兴县| 桃园县| 镇平县| 玛多县| 黎川县| 云安县| 宾川县| 长阳| 龙口市| 利津县| 阜南县| 大足县| 勃利县| 双城市| 韶关市| 吉水县| 大同县| 昭通市| 井研县| 汤原县| 牟定县| 连云港市| 达拉特旗| 盐边县| 阜新市| 平安县| 屯留县| 固镇县| 宁乡县| 蒙山县|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