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蘇沿海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江蘇 鹽城 224002)
經過油菜育種家多年改良,油菜產量水平已經得到大幅度提高,產量育種已經產生瓶頸。油菜生產的主要目的是冬季在土地上獲得更多的食用油,因此提高油菜籽的含油率成為提高油菜生產效益的關鍵,也是現(xiàn)時期油菜育種的主要方向[1-3]。鹽油雜5號(上海市中間試驗名稱為“Y 598”)是江蘇沿海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育成的優(yōu)質甘藍型半冬性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油菜新組合, 2010—2012年參加上海市油菜區(qū)域試驗,2012—2013年進入上海市油菜生產試驗,其品質和產量均達品種審定標準,并于2014年4月通過上海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滬農品審油菜2014第004號);2015年10月9日申請品種權(申請?zhí)枺?0151363.8);2016年1月1日獲品種權公告(公告號:CNA 014344 E)。多年試種結果表明,該組合適宜在上海油菜產區(qū)及生態(tài)相似區(qū)域種植。本研究介紹了鹽油雜5號的選育經過、特征特性及制種技術要點,旨在為鹽油雜5號的推廣應用提供依據(jù)及油菜育種提供參考。
供試材料為東臺市農科所育成的細胞質雄性不育系A 15及相應保持系B 15、本課題組育成的優(yōu)質常規(guī)品系3007、秦優(yōu)7號及優(yōu)質常規(guī)品系6026。
1.2.1不育系及保持系選育過程
不育系鹽1 A及相應保持系鹽1 B為本課題組于2002年育成的陜2 A類型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及相應保持系。鹽1 A品質雙低,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μmol/g(餅),含油率40.5%。
1996年春,以東臺市農科所育成的細胞質雄性不育系A 15及相應保持系B 15為母本,本課題組育成的優(yōu)質常規(guī)品系3007為父本雜交,經連續(xù)回交篩選,于2002年育成的雙低(低芥酸、低硫甙)胞質雄性不育系及相應保持系。
1.2.2恢復系的選育
恢復系TR 598是以秦優(yōu)7號為母本、優(yōu)質常規(guī)品系6026為父本,于2004年春雜交,2005—2008年連續(xù)自交、測恢同時進行農藝性狀和品質性狀鑒定選育而成。其中秦優(yōu)7號為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選育的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組合[4],優(yōu)質常規(guī)品系6026為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農科所育成的雙低常規(guī)品種揚油6號參試名稱[5]。
在同期播種條件下,父本TR 598初花期比母本鹽1 A早5 d左右,植株高度父本比母本高20~30 cm。
1.2.3組合選配過程
2008年春,用新育成的優(yōu)質恢復系TR 598作父本,用低芥酸、低硫甙的細胞質雄性不育系鹽1 A為母本,手工配制雜交組合,該組合恢復度達到100%,而且豐產性好、抗逆性好、品質優(yōu)良。2009年進行親本隔離繁殖,進入江蘇沿海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品種比較試驗,同時進行隔離制種。2008—2010年該組合產量優(yōu)勢突出,熟期較早,抗性優(yōu)于秦優(yōu)7號,將該組合取名為Y 598,2010年參加上海市油菜區(qū)域試驗,至2013年,完成全部試驗,通過審定。其選育過程見圖2。
圖1鹽1 A、鹽1 B的選育經過
圖2父本TR 598及雜交種鹽油雜5號配組參試圖
1.2.4產量和形態(tài)特征調查
鹽油雜5號的產量以上海市油菜區(qū)域的多年多點試驗數(shù)據(jù)為準,其形態(tài)特征和生長習性的描述源于以上同類試驗。
1.2.5品質檢測
采用近紅外光譜儀(Foss Nirsystems.5000)對鹽油雜5號油菜籽的含油率、芥酸含量、硫甙總量進行快速定量測定,其定標方程與測試大批量材料所用的定標方程相同。
表1鹽油雜5號在上海區(qū)試、生試中的產量及產油量
年份試驗品種產量(kg/hm2)比ck增幅(%)產油量(kg/hm2)比ck增幅(%)2010—2011上海區(qū)域試驗鹽油雜5號3077.558.011271.253.15滬油212849.251232.552011—2012上海區(qū)域試驗鹽油雜5號2791.057.811257.309.27滬油212588.851150.652012—2013上海生產試驗鹽油雜5號2733.905.231307.404.07滬油212598.151256.25
表2鹽油雜5號的抗逆性表現(xiàn)
年份試驗品種 抗寒性 凍害率(%)病情指數(shù) 菌核病 發(fā)病率(%)凍害指數(shù) 病毒病 發(fā)病率(%)病情指數(shù)2010—2011上海區(qū)域試驗鹽油雜5號77.530.137.213.27619滬油21833321.78.671862011—2012上海區(qū)域試驗鹽油雜5號7.51.8817.86.1400滬油2152.59.42.74002012—2013上海生產試驗鹽油雜5號205116.8400滬油216.674.175.283.3600
在2010—2011年度上海市油菜區(qū)域試驗中,平均產量3 077.15 kg/667 m2,比對照滬油21增產8.01%;產油量1 271.25 kg/hm2,比對照滬油21增產3.15%;在2011—2012年度上海市油菜區(qū)域試驗中,平均產量2 791.05 kg/hm2,比對照滬油21增產7.81%,增產達極顯著水平;產油量為1 257.3 kg/hm2,比對照滬油21增產9.27%。在2012—2013年度上海市油菜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2 733.9 kg/hm2,比對照滬油21增產5.23%,產油量1 307.4 kg/hm2,比對照滬油21增產4.07%。
2.2.1農藝性狀及經濟性狀
鹽油雜5號為甘藍型半冬性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油菜組合。幼苗期葉頭稍大,葉柄較長,葉色深蔥綠,秋冬苗勢較強,繁茂性好,越冬半直立,長勢較強。初花較早,花期為35.8 d。全生育期230.0 d,株高169.44 cm,分枝部位47.38 cm,主軸長62.80 cm,一次有效分枝7.96個,二次有效分枝4.86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397.23個,每角20.35粒,千粒重3.82 g,種子籽粒圓形,皮色為褐色。
2.2.2鹽油雜5號的抗逆性表現(xiàn)
在上海市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菌核病表現(xiàn)抗性一般,3年里菌核病的平均發(fā)病株率為22%,病情指數(shù)為8.7,菌核病抗性與對照品種滬油21相仿;病毒病抗性與滬油21相當;抗寒性較好。
2.2.3鹽油雜5號的品質表現(xiàn)
鹽油雜5號的籽粒含油率為47.82%,芥酸含量1.13%、餅粕硫甙含量18.21μmol/g,雙低品質含量符合國家一級雜交種標準。
2.3.1嚴格隔離,應確保制種田前茬非十字花科使用田塊,周圍2 000 m內沒有十字花科作物或者形成了天然隔離的田塊[6]。
2.3.2父母本同期播種,苗床父母本播種量均為250 g/667 m2。移栽時先栽父本,再栽母本。父母本也可機械直播,行比2∶(6~8)。11月下旬及2月下旬必須對父本單獨施肥1~2次。
2.3.3全生育期嚴格去雜,根據(jù)父、母本的典型特征進行嚴格去雜,去雜時必須連根拔除帶出田外。制種田四周發(fā)現(xiàn)各種類型的油菜自生株及十字花科雜草要立即去除,不能遺漏。
2.3.4采取綜合措施,控制母本微粉。鹽1 A的微粉量很少,為確保制種安全,最好輔助化學殺雄。
2.3.5終花期及時割除父本,收獲時要單收單打,嚴防在加工過程中的機械混雜。種子不宜在水泥場上暴曬,以免灼傷種胚,影響發(fā)芽。
參考文獻:
[1]李云昌,胡瓊,梅德圣,等.多親本復合雜交提高油菜雜交種的產量[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7,29(4):377-381.
[2]單忠德,孫明法,孫紅芹,等.優(yōu)質高產雜交油菜鹽油雜1號的選育[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9(3):99-100.
[3]李延莉,楊立勇,王偉榮.高含油量隱性核不育雜交油菜新品種‘滬油雜6號’的選育[J].上海農業(yè)學報,2013,29(5):109-111.
[4]李殿榮,田建華,陳文杰,等.優(yōu)質油菜品種秦優(yōu)7號的選育、雜種生產及純度檢測[J].西北農業(yè)學報,2010,19(3):87-92.
[5]惠飛虎,張永泰,李愛民,等.甘藍型雙低油菜新品種揚油6號選育[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5(4):31-32.
[6]吳曉衛(wèi),王均佩.沿海灘涂雜交油菜優(yōu)質高產制種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8(9):128-130.
(本欄目責任編輯:申曉、陳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