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楷雯
(臨沂第一中學,山東 臨沂276000)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著名詩人和散文家,特別是他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巧妙地將情、景、理三者結合起來描述農村風光和田園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描寫細膩,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特色是多方面的,在他的筆下,田園、勞動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審美意義。他開創(chuàng)的詩歌傳統(tǒng),被后代許多詩人繼承和發(fā)揚。如唐代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韋應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這一傳統(tǒng)的繼承者。
現(xiàn)從藝術特點、意境特點、語言特點、筆法特點四方面淺析陶淵明田園詩風格。
縱而觀之,其田園詩的題材和內容多采自歸隱后的生活,他將勞動視為自然的生活方式,認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雖苦且累,然而卻是最貼近田園的純自然性質的生活。其詩所描寫的對象,亦是習見常聞的事物,如村舍、雞犬、桑麻、豆苗、耕種、風雨等,都是直寫其物其事,而不講究詞藻上的華美,粗略幾筆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韻,形似更神似。此種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豐富聯(lián)想,于聯(lián)想中生出詩的“淡永”意境??芍^“極平常之景,各生趣味”、“無一修飾之語,而其間無窮妙味?!比纭皶釙徇h人村,依依墟里煙?!保ā稓w園田居》其一),未及“人”字卻有“人”在詩中之實感,讀來頗有閑趣;“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和郭主簿》其一),一個“貯”字,情景交融,平生綺麗;“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擬古》其三),讀來但覺春意四溢、草木滿堂,自然中顯神奇。
陶詩常常取發(fā)“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卻通過詩人的組合,又呈現(xiàn)了新的意境,給人以美感。“日入室內暗,荊薪代明燭,”(《歸田園居》其五)不過是極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荊條,但是詩人寫出來就增強了親鄰之間歡聚談笑的生活氣氛。這一氣氛的形成,也正是詩人甘愿歸隱躬耕,堅守精神家園的結果。“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移居二首》其一)就具體地寫出他安貧守儉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之中,卻透著一種超然灑脫。陶淵明之前詩中很少見的那平凡事物,如桑、麻、雞、狗等等事物,一經陶淵明寫入詩篇,和他的生活、志趣融合起來,就無不充滿奇趣盎然詩意。讀過陶詩的人,都會對他描寫的農村景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傍B哢歡新節(jié),泠風送馀善?!焙汀捌疆牻贿h風,良苗亦懷新,”(《癸卯歲始春懷田舍二首》)同樣是寫春風,但都寫得這樣簡練豐富,不相重復。
這是他的詩平淡之中有無限的豐采,簡練之中有濃厚的情味。這是對他的田園詩的語言風格而言的。像“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歸田園居》其二除了精選的名詞,動詞而外,幾乎看不見什么是形容詞,但是誰都能感受到詩句形象鮮明。鐘嶸說淵明“文體省凈,殆無長語,”就準確指出了陶詩這一特點。陶詩不用夸張的鋪排和綺艷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對仗和深僻的典故,他詩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語,于內在的感情力量。他之所以選擇這樣純凈的去盡華飾的語言,是因為他向往的是閑適淡泊的人生,他要表達的情懷,是一片純真心地,而不是矯飾的感情世界。陶詩的語言是質樸無華,不加雕飾,極盡語言之美。陶詩的語言不是未加工錘煉的粗糙平俗的民間口頭語言,而是語言巨匠剝落浮華后高度凝煉所能達到的更高境界和水平。
陶淵明刻劃田園山水,絕不追求華麗的語言與表面的形似,而是隨意點染,清新自然,而有無盡的神韻。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之五)。這幅在南山襯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詩人的會心感受下呈現(xiàn)在眼前。在這首詩中,“見”字體現(xiàn)了全詩的神韻?!耙姟弊种钤谟诒硎臼悄仙阶匀坏胤从橙胙壑校窃娙瞬删諘r偶然的視線觸及,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與“悠然”不相應了。這首詩典型地體現(xiàn)了陶淵明清新自然的筆法。這類筆法在陶詩中不勝枚舉。如“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歸園田居》之一),隨意拈來,即成佳句,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