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萬事開頭難”,編輯樂譜需要好的開篇引子,文章寫作需要好的開篇,與此相同好的課堂也需要相當漂亮。一個好的導入作為課堂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它往往有關于整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方向,還能給課堂有一個正確方向的引導。成功的課堂導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小學教學。
小學生的心里接受能力有一定限制,小孩子也處于一種比較愛玩愛熱鬧尤其是故事對他們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故事對于小學生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想象力,激發(fā)他們對新知識的探討能力。例如在學習《詹天佑》時,為了讓同學們真切感受到詹天佑強烈的愛國精神,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心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精神可以在講授本課文前,講授詹天佑的留學故事。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1905年,中國修建北京與張家口之間的鐵路.英國和俄國都希望承辦為中國修建,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最后達成共同的意見,中國不讓他們修,但是代價是他們什么也不提供。最終清政府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覺得詹天佑能力不足以支撐于是勸諫他不要接任這項工作.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不讓中國人丟人,為中國揚眉吐氣,他和工人們一起在工地生活,細心研究,大膽嘗試,經(jīng)過四年艱苦卓絕的工作,終于成功地建了了京張鐵路。通過故事講解進一步深化同學們對詹天佑的理解,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之情。
故事導入法與古代說話的入話相似,他會起到激發(fā)學生特色,穩(wěn)定軍心,導入的故事要與正式課文相結合,或者可以與正文構成互文,有的時候也會起到點題的作用,點明章主題。故事導入要注意與教學內容相呼應,正向引導,或者與要講內容形成鮮明對比,突出重點。但是一定要注意故事引入時的重點,不能偏離主題,遠離教學內容,這樣不光無法繼續(xù)將課堂繼續(xù)下去還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也不利于老師對課堂整體的把握。
直接導入法可以被稱為開門見山的做法,直截了當?shù)倪M入主題,在這種教學引導方式之下,老師要在教課之前用簡短的導語將自己想要教授的課程直接告訴學生,這個要求教師有很大的教學經(jīng)驗與技巧,直接開門見山需要緊扣主題主旨,不然一節(jié)課的內容很容易被帶到偏的地方,這樣會擾亂學生思維,一定程度上導致課堂混亂,反而不利于教學,對教學產(chǎn)生不利影響。
懸念可以為課堂營造一種急迫期待的心理狀態(tài),對學生們具有很強大的誘惑力,能激發(fā)他們對新鮮知識急迫的探求想法以及濃厚興趣。小學生的好奇心處于非常強烈的時候,他們對懸念的反應會較成年人有更大的反應,當然設置的懸念要生動一下,簡潔一些,生動一些。
在此有一個例子我覺得運用的很好。在學習《海底世界》這一節(jié)新課之前,我們可以先像同學問發(fā)問,今天我們的語文課先不翻開課本,我們先來想幾個問題,我們生活在哪?陸地上對吧,那我們生活的地方是不是特別廣闊,但是呢,有一個地方比我們生活的陸地更大,而且它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你們發(fā)動自己的小腦筋,想一想那是哪里呢,沒錯有些同學說對了,那里就是海。那你們說一說你們小腦袋里的海有多大呢?你們覺得海里面會有怎樣稀奇古怪的東西,你們覺得那里和我們的陸地有哪些區(qū)別呢,下面就請同學們翻開書,書中有我們想要探求的答案哦,請大家仔細通讀一遍看完談談自己的看法。以問題方式將這篇文章的疑點拋出去,這樣有利于同學們自己的思考,帶著懸念思考的效果遠比簡單通讀的效果要好。以此方法來達到我們小學語文懸疑啟迪的效果。
在講授一些與生活聯(lián)系十分密切的新授語文課文時我們可以從聯(lián)系生活的角度,問大家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會遇到這種問題呢,如果這個人是你,你在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你會作何選擇呢,在問出這種問題時呢學生一定會有他們自己的想法,一定會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常識,生活經(jīng)歷來回答這個問題。例如我們在講授《平分生命》時,我會問同學們,如果你身邊有人需要輸血來挽救生命,你會愿意把自己的鮮血奉獻出來嗎?這是我看到有一些同學慢慢低下了頭,都在仔細思考,心中有所顧慮,這個時候我告訴他們,有一個人非常愿意如此幫助他人,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課文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阮恒。有些同學吃驚的睜大眼睛望著我,呈不信狀,接下來他們都饒有興趣的讀課文,了解阮恒的偉大之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固然重要,但是萬事開頭難,開篇也非常重要,一個好的開頭會為之后的課堂教學打下堅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與方法.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黃全明,陳樹寶.小學語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