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嘉禾
?
公民媒體的民主性與透明性芻議——基于西方文化語境下媒介觀的探討
殷嘉禾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 政治、哲學、語言與傳播學院,諾??丝ぶZ維奇,NR4 7TJ)
個人傳播技術的進步與普及,使作為非專業(yè)傳者的公眾可以將自己拍攝的照片、制作的視頻等內(nèi)容直接上傳至公民媒體網(wǎng)站。以此為出發(fā)點,對“阿拉伯之春”運動中的公民媒體參與(以及此政治事件發(fā)生后至今公民媒體在中東的發(fā)展變化)、墨西哥的“毒品博客”Blog Del Narco與獨立媒體中心IndyMedia等公民媒體情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試圖論證西方文化語境下的媒介觀中,公民媒體的民主性與透明性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同時,因公民媒體給社會民主政治帶來的挑戰(zhàn)和風險,及其在民主、透明方面的本身不足,對于其是否能夠成為一種更加民主和透明的媒體類型這一問題仍值得探討。
公民媒體;民主性;透明性;西方文化語境;媒介觀
數(shù)以萬計的非專業(yè)媒體人在網(wǎng)絡上分享信息、意見和經(jīng)驗,構(gòu)建了基于數(shù)字信息網(wǎng)絡的社會結(jié)構(gòu);這一社會結(jié)構(gòu)引發(fā)了公民參與從內(nèi)涵到范圍再到方式的重要轉(zhuǎn)變,也是基于“開源”(open-source)和分享理論,對傳統(tǒng)媒體模式提出的挑戰(zhàn)。在幾秒鐘內(nèi),世界各地的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針對沒有或無法被主流公共媒體設置的議程進行信息互通與共享,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這在接受信息量讓渡的同時,也為信息質(zhì)的提高提供幫助(傳統(tǒng)媒體內(nèi)容有時缺乏必要的影像信息)。更有一些學者如吉爾摩(GILLMOR,2006)vi相信,至2021年,“公民將產(chǎn)出百分之五十的點對點傳播內(nèi)容”。他認為通信網(wǎng)絡同過去僅僅有“少數(shù)人能夠支付的數(shù)百萬美元印刷機、發(fā)射衛(wèi)星,或政府許可的公共頻道資源”不同,其本身將成為每一個人的話語媒介。
基于上述認識,有一種觀點認為,公民媒體將對傳媒行業(yè)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影響,且根據(jù)其主張可以預計,它將是西方文化語境下的媒介觀中,最民主和透明的媒體形式。然而事實上,公民媒體本身在民主和透明方面存在不足,同時也給社會民主政治帶來了挑戰(zhàn)與風險。因此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公民媒體是否能夠成為一種更加民主和透明的媒體類型這一問題仍值得探討。本文即通過分析相關案例,如“阿拉伯之春”運動中的公民媒體參與(以及此政治事件發(fā)生后至今公民媒體在中東的發(fā)展變化)、墨西哥的“毒品博客”Blog Del Narco、獨立媒體中心IndyMedia等,探討公民媒體是否能夠成為一種更加民主和透明的媒體類型,從而在傳媒業(yè)民主與透明發(fā)展進程中起正面作用。
在互聯(lián)網(wǎng)革新公共話語空間之前,人們似乎只有一個辦法公開地發(fā)表評論、提供信息、聚焦輿論,那就是得到報社、雜志社等媒體組織中專業(yè)記者的工作。然而事實上,根據(jù)JURRAT(2011)6的觀點,自印刷術發(fā)明并得到廣泛應用后,非專業(yè)寫作者就已通過如分發(fā)傳單、小冊子或布告等多種形式,“進行較為廣泛的信息共享,傳播觀念和主張”。這種形式的創(chuàng)作與分享可以被認為是公民媒體或參與式媒體的早期樣式,是一種針對傳統(tǒng)傳播渠道而言的替代出口與用戶入口,或者說是“用戶生成內(nèi)容及大眾自傳播的媒體分支”(GREENBERG, 2010),對公共媒體或被動式媒體進行補充與批判。
這里提到的“公民媒體”概念,是近年來不斷被傳播學者提及、討論、研究的傳播學理論。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羅德里格斯(RODRIGUEZ,2001)提出。他稱其為草根媒體、獨立媒體或參與式媒體,并指出它在為包括南半球公民在內(nèi)的邊緣化群體提供發(fā)聲渠道上具有重要意義。與他同時代甚至更早一些的其他學者,將類似的傳播過程定義為“利用當時當?shù)啬軌蛘业玫降暮啽銈鞑スぞ撸蛟熳约旱拿襟w、探討切身的議題”(敦誠,1991)96-109。之后由謝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BOWMAN et al., 2003)5提出的“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也將這種類型的媒體描述為“公民或公民群體在收集、報道、分析和傳播信息的過程中扮演的積極角色和其行為”。
然而,正如JURRAT(2011)6所說,上文提到的公民媒體模式(通過發(fā)傳單和小冊子共享信息)有其限制,那就是信息“只能與少數(shù)人共享”,并且總是“經(jīng)過漫長和昂貴的過程”,因此使公民媒體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后變得更強有力的,是它在網(wǎng)絡空間內(nèi)高速、低成本、即時和全球可達的性質(zhì),是可設置國內(nèi)以及國際議程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固化分析中“公民媒體”的社會內(nèi)容和語法內(nèi)容,本文將在論述中使用定義:“由非專業(yè)記者的公民開辦和運作、能夠真實且不受干擾地表達個人意志的新媒體”(陸地,2017)34-36。
根據(jù)這一定義并結(jié)合羅德里格斯的論述,公民媒體包含兩個基本理論內(nèi)核:一是公民身份,二是主動、積極的參與。這意味著“以往被大眾媒體或商業(yè)力量所邊緣化的群體有可能從自身的立場出發(fā)定義媒介文本”(陳楚潔,2010)111-21。公民作為傳播主體,得益于網(wǎng)絡的發(fā)展,不僅可以參與媒體,而且可以創(chuàng)造媒體。這種現(xiàn)象的一個相當大的后果是,通過言論自由和傳播自由,公民權(quán)力將得到加強。而支持、強化公民媒體“能夠確保弱勢群體擁有平臺來表達焦慮、參與公共討論和解決問題”(THOMAS,2009)49-58,在公共領域獲得可見性、主體性和關注度。
如上文所言,公民媒體因其言論自由和傳播自由使公民權(quán)力得以增強。這一結(jié)果與本文論點相關,并規(guī)定了文章的探討范疇。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語境中,強調(diào)“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協(xié)商民主”(周文彰 等,2018)不同,西方國家文化語境下的“民主”概念主要是基于“每個人都應該有平等的權(quán)利,都應該參與重大決策”的理念(柯林斯英語詞典,2015)。因此,所有公民也都應該有平等的權(quán)利和機會說出他們想要說的話,都應能夠在塑造個人和集體生活的商品、服務和價值觀的分配上具有權(quán)威性(EASTON,1965)507。
本文關于公民媒體民主性的探討,則更傾向于后者,即在西方國家文化語境中,“作為第四種權(quán)力,媒體是憲法保障的平等、自由、民主等權(quán)利在媒介功能上的延伸”(DONOHUE et al.,1995)118這一媒介觀針對的是“民主性”的討論范疇。另一方面,作為新的信息產(chǎn)消者(Prosumer,參與生產(chǎn)活動的消費者),公民可以通過核查和開放的事實來源,更容易地獲得具有時新性、真實性的信息與意見,而這正是公民媒體“透明性”的重要前提。
公民媒體通過提供話語平臺(在一些公民媒體網(wǎng)站,受眾甚至可以決定哪些故事將被書寫,或者某個內(nèi)容將被放置在頁面上的哪個位置),以及允許不同、甚至是全球聲音或觀點存在(尤其是在危機事件發(fā)生時),對公眾進行話語賦權(quán)。這在一定程度上構(gòu)成了西方文化語境下的媒介觀中媒體的民主性與透明性。然而因公民媒體給社會民主政治帶來的挑戰(zhàn)和風險,及其在民主、透明方面的本身不足,對于其是否能夠成為一種更加民主和透明的媒體類型這一問題仍值得研究。
公民媒體的民主與透明是通過其兩個發(fā)揮效力的積極維度加以體現(xiàn)的:自主性與放松性,以及參與性。自主性與放松性共同決定了未經(jīng)審查的信息可以被公民媒體廣泛傳播,而這與西方文化語境下的“民主”“透明”概念相契合;參與性則是從水平、對等、“自下而上”的角度,證明了公民媒體對于傳媒業(yè)民主與透明發(fā)展進程的推動作用。下文將就這兩個維度具體論述:
1.公民媒體通過“自主性與放松性”體現(xiàn)其固有的民主與透明
西方媒體尤其是西方主流媒體,因其與政治、經(jīng)濟的密不可分,在某些情況下會被要求提供與民主文化相悖的新聞。就像KOVACH和羅森斯蒂爾(KOVACHet al.,2007)10說的那樣,在新加坡媒體是“被控制的,以鼓勵資本主義發(fā)展,且不鼓勵公民參與公共生活”。與此同時在美國,較大企業(yè)所擁有的媒體也在進行“隱蔽游說(subtle lobbying)”或商業(yè)競爭。換言之,當媒體是由出版商、編輯、記者和播音員控制時,該控制相對容易。因此職業(yè)媒體或主流媒體在公民話語權(quán)上的平等、自由、民主程度較低,且較為缺乏公開的事實來源。這意味著在西方文化語境下的媒介觀中,主流媒體模式相對而言較缺乏民主和透明。
在這種情況下,公民媒體因其自主性與放松性,即未經(jīng)審查的信息可以被傳播,而固有地更加民主和透明。如COHN(2010)指出的那樣,公民媒體不是“在公共話語的窯里,將已硬化的粘土進行上釉和再燒制”的工匠,或僅僅是消費產(chǎn)品。相比之下,公民可以通過提供、發(fā)布或轉(zhuǎn)發(fā)信息(包括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積極自主地親身參與內(nèi)容生產(chǎn)和傳播過程本身。這種草根性和平民化的傳播主體參與的前提僅僅是擁有計算機、手機等相關媒體設備,以及能夠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這種擁有大量受眾在其上公開討論問題的平臺(王晴川 等,2016)70-73。這樣,公民媒體就可以填補主流媒體沒有或不能完全覆蓋的空白領域。
以“阿拉伯之春”事件中的公民媒體參與情況為例。福柯的“知識/權(quán)力”轉(zhuǎn)換理論認為傳播是一種權(quán)力話語,社會的分工使得少數(shù)精英人物獲得了信息(安高樂 等,2013)54-58。與該理論相契合的是,許多阿拉伯國家在此事件發(fā)生前夕仍被獨裁政權(quán)控制,同時其主流媒體與政治上的獨裁密不可分,并被要求提供顛覆民主文化的“寡頭政治”內(nèi)容。因此,當突尼斯青年選擇點火自焚這種極端的方式引發(fā)反政府抗議沖突、一些示威者被逮捕并被折磨拷打的時候,突尼斯國內(nèi)電視臺和印刷媒體對此毫無反應。換言之,當時阿拉伯的專業(yè)或主流媒體被獨裁的出版商、編輯和廣播公司控制,這在西方文化語境下的媒介觀中是一種不那么民主和透明的類型。
除了絕對油價外,大類資產(chǎn)配置資金更關注原油期貨的月差結(jié)構(gòu)。當期貨近月合約較遠月合約升水時,持有近月合約的多頭在換月時能夠獲得正的展期收益,即擁有超越油價波動的額外收益,持有期貨多頭的興趣上升,配置資金增加。反之,當近月合約貼水時,多頭的展期收益為負,配置資金減少。
反思這場波及整個中東和北非、規(guī)模和影響都非同尋常的社會變革,可以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和微博在街頭革命中發(fā)揮了特殊作用”(董漫遠,2011)86-97。根據(jù)AUDIENCESCAPES移動電話研究(2011),中東的手機擁有者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快速上漲。盡管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擁有傳播未經(jīng)審查的信息所需要的渠道,并掌握與之相適應的知識和技能,一些阿拉伯國家仍已形成了新的且獨立的虛擬公共領域。鑒于此,當“阿拉伯之春”革命發(fā)生時,F(xiàn)acebook和推特成為重要的平臺,迅速向大眾傳播被手機拍攝下來的自焚事件和其他抗議活動。獨裁者也因此必須“承認新編織的網(wǎng)絡的能量,給予新的傳播媒介其本意想不到的重視”(BROCK,2013)23-24,形成透明、民主的大眾話語新格局。
另一案例為墨西哥的“毒品博客”BlogDel Narco。該網(wǎng)站由墨西哥的一個不知名學生運營,用以發(fā)表“關于該國毒品戰(zhàn)爭的報道,有時甚至是血淋淋的圖片”(BLOGDELNARCO,2010)。自2006年起,墨西哥多州開展聲勢浩大的掃毒行動,并稱為“毒品戰(zhàn)爭”。然而根據(jù)國際先驅(qū)導報(2012)的觀點,這一戰(zhàn)爭“并未消滅販毒勢力,相反涉毒暴力事件有增無減,販毒組織依舊囂張”。販毒集團展開對官員的暗殺,同時,暴力浪潮也讓墨西哥媒體行業(yè)成為高危。墨西哥媒體簽署的“涉毒報道守則”指出,對新聞記者而言墨西哥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國家之一(謝來,2011)。大眾媒體或是面對來自大販毒集團和企業(yè)的威脅與攻擊,因為害怕只能選擇息聲,或是已經(jīng)通過經(jīng)濟游說和商業(yè)競爭獲得了消息以提振利潤,又或者是政府不想看到相關內(nèi)容的發(fā)表而不能對其進行覆蓋,總之愈來愈多的傳統(tǒng)媒體不再報道販毒集團的消息。
隨著墨西哥人民對了解事件真相的需求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眼光轉(zhuǎn)向了可以匿名的互聯(lián)網(wǎng)。而對于這些生活在被販毒集團勢力籠罩的地區(qū)的人們來說,BlogDel Narco“毒品博客”是其唯一的信息來源。此網(wǎng)站日復一日地揭露遭主流媒體“忽視”的暴力活動,成為墨西哥當局、販毒團伙以及普通人必看的網(wǎng)站(青年參考,2013)。這一轉(zhuǎn)變帶來的積極影響是,由此,消息的主要來源不再是只會提供有關事件的單一性定義的強大陣營,而是有著不同程度的信譽、能夠賦予各種議題不同顯著性的競爭者。這種影響將大大增強普通市民重申其民主和透明媒介權(quán)力的能力。
2.公民媒體通過“參與性”證明其對于傳媒業(yè)民主與透明發(fā)展進程的推動作用
眾多在公民媒體領域產(chǎn)生的對話,包括分享、討論、引申和爭論等都是水平的、對等性的,甚至可以稱為“自下而上”的。這提供了一個民主性和透明性的重要因素:參與。參與是公民媒體的內(nèi)在開放,使得任何參與者都能夠作出有意義的貢獻。就像舍基(SHIRKY, 2008)說的那樣,“大家都來吧”,因為它是“徹底、準確和熱情的真理,是民主的媒體出口”。獨立媒體中心(簡稱為Indy Media)正是針對此論點的案例。
IndyMedia是一個針對社會和政治問題的草根論壇,其起源是成千上萬的人走上街頭抗議全球自由貿(mào)易影響的“西雅圖戰(zhàn)役”?!氨M管沒有廣告預算,沒有品牌認知度,沒有企業(yè)贊助,也沒有名人記者”,IndyMedia官方在2005年欣然公布其最新發(fā)展情況并稱:“在該年第一周即獲得高達150萬的點擊量——在同一時間超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ALLAN,2006)185-192。IndyMedia的巨大成功歸功于其信息的開放性來源,并且隨著抗議活動的愈演愈烈而逐漸明顯。其承諾的民主化媒體亦引發(fā)了廣泛、深刻而切實的共鳴。它宣稱自己是獨立的媒體組織集合,為真實的、準確的、激進的、充滿激情的內(nèi)容提供發(fā)布渠道(杜梅,2009)69-70。大量共享者、討論者和挑釁者使用IndyMedia來互相“對等”地談話、聊天,這正是民主性和透明性媒體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上文所述,IndyMedia能夠擁有如此能力正是公民媒體對任一參與者民主開放的結(jié)果。
對于公民媒體的上述積極觀點,文章因其在民主性和透明性方面的本身不足,以及對傳媒業(yè)民主與透明發(fā)展進程帶來的負面影響,與正面作用相似,其局限同樣是通過三個負面維度來體現(xiàn)的:自我編碼性、“數(shù)字鴻溝”與匿名性。自我編碼性體現(xiàn)在公民媒體平臺上的觀點通常具有強個人性和偏見,“數(shù)字鴻溝”意味著技術實際上不能平等地被所有人使用,這二者共同決定了公民媒體在一定程度上與西方文化語境下的“民主”概念相背離。匿名性則與媒體規(guī)范中的“揭示來源”相抵觸,從而使公民媒體的透明性大打折扣。
公民媒體,尤其是那些有明確政治或其他意圖標識的個人賬戶,如Indymedia,通常是對于某一事件提出一個非常個人的,因此經(jīng)常有偏見的觀點。換句話說,即使是不受資本主義政府和財團控制的平民媒體也喜歡加入自我編碼。同時,公民媒體對于某個事件的深入探討或批評的缺失,使得受眾只會閱覽文摘而不是全面的報道,因此這個快速傳播系統(tǒng)的此項弱點不僅使謊言和騙局更容易傳播、為消息的質(zhì)量帶來新問題,而且還會使各種政治化的訴求淹沒在事實碎片和表演場景中,進而帶來民主的失敗(王維佳,2017)5。
以Indymedia公民媒體為例,其平臺上的平民媒體人在以中國為主題,特別是在一些政治性題材的相關內(nèi)容中,高頻使用如“濫用”(abuse),“一黨執(zhí)政”(one party state)等帶有一定感情色彩的詞(杜梅,2009)69-70。這意味著盡管在西方媒介語境中“民主”意味著所有公民都應有平等的權(quán)利和機會說出他們想要說的話,但對于信息本身的真實性而言,此種民主帶有強烈的主觀與相對性。更具體地說,雖然“公民參與的目的是提供民主所要求的獨立、可靠、準確、廣泛,以及相關的信息”(BOWMAN et al.,2003)5,但由于一般公民媒體的內(nèi)容生產(chǎn)者都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訓練,或根本沒有受專業(yè)訓練的意圖,因此不是公民媒體的所有貢獻都能夠堅持道德標準,可以像專業(yè)媒體那樣被期待。針對這一問題,一些社交網(wǎng)站建立了咨詢委員會,聘請專業(yè)編輯并制定編輯指導方針,確保了更高的準確性和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對民主的強主觀性問題加以解決。
2.“數(shù)字鴻溝”使公民媒體的民主性存在局限
公民媒體的民主性和透明性是否是一個群眾現(xiàn)象這事值得我們關注和懷疑。正如Pippa Norris研究的“數(shù)字鴻溝”提醒我們的那樣,技術實際上不能平等地被所有人使用?!爸獪侠碚摗焙汀皵?shù)字鴻溝”研究為社會地位和媒體使用模式之間的關系提供了理論基礎,意味著公民媒體只限于那些能夠使用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人。而即使在富裕的、技術先進的民主國家如英國,在2008年也只有13%的居民能夠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公民參與”,以“給出觀點,與民意代表聯(lián)系,加入組織,以及參與調(diào)查和磋商”的方式參與政治活動(OFCOM,2009)。
同時,地域間的“數(shù)字鴻溝”使得公民媒體的不民主上升至全球視野。同樣以Indymedia為例,此網(wǎng)站在眾多資本主義國家設有分站,使該國網(wǎng)民可以自由地在網(wǎng)站上發(fā)表信息、言論而不必受任何限制。但Indymedia卻沒有設立中國、 朝鮮、 古巴分站(杜梅,2009)69-70,這意味著對于此平臺而言,并非所有相關用戶都有相同的權(quán)利和機會說出他們想要說的話。這與西方文化語境下的媒介觀中,公民媒體的民主性與透明性理念形成明顯的矛盾與沖突。幸運的是,由于技術的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此限制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得到解決。
另一方面的不足解決起來困難得多,那就是公民媒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被現(xiàn)實世界的優(yōu)秀人才所控制,且討論涉及擁有一定政治、社會影響力的個人時才會產(chǎn)生更多的回應。同時它的主題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流媒體,即專業(yè)媒體議程設置能力的體現(xiàn)。以“阿拉伯之春”事件后的相關公民媒體發(fā)展為例,根據(jù)王維佳(2017)5的觀點,原本利用社交媒體推動“阿拉伯之春”等社會運動的人們,如今都紛紛將攻擊的矛頭轉(zhuǎn)向民意集散的虛擬數(shù)字空間。曾經(jīng)通過創(chuàng)建一個簡單的Facebook頁面煽動“埃及革命”的威爾·戈寧,如今卻成為公民媒體的著名批評者。他認為革命涌上街頭后從希望變?yōu)榛靵y再褪為心碎,同時還伴隨著社交媒體的倒退(威爾·戈寧,2015)。這正是因為盡管公民媒體宣揚參與和分享,但現(xiàn)階段其與現(xiàn)實社會或傳統(tǒng)機構(gòu)媒體相平行的結(jié)構(gòu)特征在短時間內(nèi)不會改變。
3.公民媒體的匿名性使其具有不透明特征
除了通過公民核查和公開事實來源以保證信息真實之外,“透明性”的另一個重要基礎是任何媒介信息的受眾都應知道是誰在對他們說話。這類似于傳統(tǒng)媒體規(guī)范中的“揭示來源”,包括署名、當內(nèi)容涉及媒體組織經(jīng)濟利益時承認此利益等等。然而,在虛擬領域中,因人們可以匿名交流,受眾或用戶很難判斷誰是某傳播內(nèi)容的生產(chǎn)者或作者。許多批評人士強調(diào),公民媒體的匿名性是其一重要隱患,這使得它很難甚至有時無法確保信息是正確的,并且很難使信息提交人對其發(fā)布的信息負責。在這種情況下,公民媒體實際上沒有超越傳統(tǒng)媒體或主流媒體在透明性上的局限。
綜上所述,通過對“阿拉伯之春”事件中的公民媒體參與及事件后的相關公民媒體發(fā)展、墨西哥的“毒品博客”Blog Del Narco與獨立媒體中心IndyMedia等公民媒體情況進行分析,本文得出了一些關于西方文化語境下的媒介觀中,公民媒體民主性與透明性的結(jié)論,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通過論述公民媒體的自主性、放松性和參與性,文章得出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民主與透明特征。具體而言,西方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因與政治、經(jīng)濟密不可分,在某些情況下會被要求提供與民主文化相悖或可提高經(jīng)濟利潤的新聞。在這種情況下,公民媒體因其自主性與放松性,即未經(jīng)審查的信息可以被傳播,而固有地更加民主和透明。其次,參與是公民媒體的內(nèi)在開放,使得任何參與者都能夠作出有意義的貢獻。這種水平、對等、“自下而上”的對話,證明了公民媒體對傳媒業(yè)民主與透明的發(fā)展進程具有推動作用。
2. 公民媒體同時具有自我編碼性、“數(shù)字鴻溝”、匿名性等特征,因此文章對公民媒體的上述積極觀點有所保留。這種不民主與不透明可以歸納為:對于信息本身的真實性而言,自我編碼使得民主帶有強烈的主觀與相對性;因“數(shù)字鴻溝”公民媒體的民主不屬群眾現(xiàn)象,且與現(xiàn)實社會或傳統(tǒng)機構(gòu)媒體呈現(xiàn)相平行的結(jié)構(gòu)特征;匿名交流使得公民媒體無法“揭示來源”,從而不具透明性。
此外,有證據(jù)表明,公民媒體正在被主流媒體用作內(nèi)容生產(chǎn)的來源,與主流媒體一起有效地運作。與此同時,隨著主流媒體從業(yè)者的網(wǎng)絡博客、社交賬戶等逐漸出現(xiàn),業(yè)余媒體人和職業(yè)媒體人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公民媒體和職業(yè)媒體之間的合作越來越緊密。
安高樂,陳海燕.2013.新媒體的發(fā)展與公民技能的提高[J].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34(3).
陳楚潔.2010.公民媒體的構(gòu)建與使用:傳播賦權(quán)與公民行動——以臺灣 PeoPo 公民新聞平臺為例[J].公共管理學報,7(4).
董漫遠.2011.西亞北非變局及影響[J].國際問題研究(5).
杜梅.2009.從Indymedia看資本主義國家平民媒體視野中的“中國形象”[J]. 新聞愛好者,6(36).
國際先驅(qū)導報.墨西哥:被毒品暴力改變的國家[N/OL].2012-05-29[2018-02-07].http://www.yn.chinanews.com.cn/pub/html/special/2012/0529/8099.html.
敦誠.1991.“小眾媒體”是什么?由四個國外的實例省視本地的狀況[J].當代(65).
陸地.2017.從公共媒體到公民媒體——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年度對話系列[J].新聞愛好者(7).
青年參考. 女記者冒死揭墨西哥毒品戰(zhàn)內(nèi)幕.[N/OL]. 2013-04-10[2018-01-18]http://qnck.cyol.com/html/2013-04/10/nw.D110000qnck_20130410_1-05.htm.
王晴川,劉亞利.2016.三種易于混淆的新媒體理論概說[J].新聞愛好者(1).
王維佳.2017.媒體建制派的失敗:理解西方主流新聞界的信任危機[J].現(xiàn)代傳播,2017(5).
威爾·戈寧.讓我們設計能夠?qū)崿F(xiàn)真正變革的社交媒體[N/OL].2015-12-26[2017-12-04]https://www.ted.com/talks/wael_ghonim_let_s_design_social_media_that_drives_real_change/transcript?language=zh-cn.
謝來.墨西哥媒體簽署“涉毒報道守則”.[N/OL]. 2011-03-26[2018-02-04]http://news.163.com/11/0326/01/701MOSFQ00014AED.html.
周文彰,宋歌. 社會主義民主讓中國充滿底氣與生機[N/OL]. 2018-03-14[2018-03-15]http://news. cnr.cn/ native/gd/20180314/t20180314_524164926.shtml.
ALLAN S. Online News: Journalism and the Internet [M]. Maidenhead: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6.
AUDIENCESCAPES.Mobile phone research brief [EB/OL]. (2011-12-09) [2017-10-12].http:// savedwebhistory. org/d/audiencescapes.org.
BLOGDELNARCO. Noticias. [EB/OL]. (2010-12-08) [2017-10-11]. http://www.blogdelnarco.es/categoria/ noticias/.
BOWMAN S, WILLIS C. We Media: 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M]. Reston: 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 2003.
BROCK G. Rethinking journalism trust and participation in a transformed news landscape [J]. 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 2013.
COHN D. About us. [EB/OL]. (2010-12-09)[2017-10-12]. http://www.broowaha.com/ about_us.
DONOHUE G. A.,1995.TICHENOR P. J. and O’LIEN C. N. A guard dog perspective in the role of the media[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45(2).
EASTON D. 1965.Systems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M]. New York:Wiley,507.
GILLMOR D.2006.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M]. New York: O’Reilly, vi.
GREENBERG T. Journalism next ethics ... what does that mean? [EB/OL].(2010-11-21) [2017-12-08]. http: //lubbockonline.com/editorialseditorial-columnists/ 2010-11-21/greenberg-journalism-next-ethics- what-does- mean#.VmlShUva7C8.
JURRAT N.2001.Mapping digital media: citizen journalism and the internet[M].London: Open Society Foundation,6.
KOVACH B, ROSENSTIEL T.2007.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 What Newspeople Should Know and the Public Should Expect [M]. London: Atlantic Books:10.
OFCOM. Citizens’ digital participation.[EB/OL]. (2009-12-09) [2017-10-12]. http:// www.ofcom. org.uk/advice/media_literacy/medlitpub/medlitpubrss/cdp/ main.pdf.
RODRIGUEZ C.2001.Fissures in the Mediascape: 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Citizens’ Media[M]. Cresskill, NJ: Hampton Press.
SHIRKY C. 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sations. [EB/OL]. (2008-12-08) [2017-10-11]http://www.goodreads.com/book/ show/ 1998185.Here_Comes_Everybody.
THOMAS T, PAOLO M.2009.Participatory Communication: A Practical Guide[M].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49-58.
Democracy and Transparency of Citizen Media: A Probe into Media Values in the Context of Western Culture
YIN Jia-he
(PPL school,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Norwich NR4 7TJ, Norfolk)
Technological advances, especially in the mobile phone industry, facilitating video uploads directly to citizen media websites, will increase the speed of eyewitness reporting.This essay examines some relevant examples, including Arab Spring, the blog del Narco in Mexico, Independent Media Centre (better known as IndyMedia) and some other representatives.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tries to demonstrate the democracy and transparency of citizen media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in the context of western culture. In the meantime, owing to the challenges and risks of social democracy carried by citizen media, and to its own shortcomings in these two dimensions, the question that whether citizen media is a more democratic and transparent type of media is still worth discussing.
citizen media; democracy; transparency; the context of western culture; media values
2018-01-16
殷嘉禾(1993— ),女,安徽阜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體、文化與社會。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8.25
G206
A
1004-4310(2018)03-0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