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蘋芳 姚協(xié)豐 朱凌麗 徐錦華 劉 廣 張 曼 任潤生 羊杏平
(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江蘇省高效園藝作物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江蘇南京 210014)
菜瓜,學名Cucumis meloL. var.conomonThunberg,是甜瓜屬甜瓜種中越瓜的變種(林德佩,2012),原產東亞(中國江浙一帶)和南亞(印度),其嫩瓜既可加工醬漬、烹炒涼拌,亦可作為水果生食。菜瓜果肉富含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但含糖量比較低,是有益于人們身體健康的優(yōu)良食品之一。近年來,隨著低糖食品的市場需求擴大,菜瓜的種植面積也在緩慢增長,種植效益也不斷增加,在江蘇已經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產區(qū)。
江蘇省姜堰市溱潼地區(qū)的特色菜瓜,當?shù)厝怂追Q水瓜,是溱潼人的最愛,其瓜色碧綠,長圓形,帶棱,肉質脆嫩,清甜可口,含水量豐富。長期以來,生產中主要應用的水瓜品種多為農家留種,品種種性存在退化現(xiàn)象,且抗病性、抗逆性、豐產性均不能滿足設施栽培需求。因此,針對溱潼水瓜以上缺點,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瓜類研究室以溱潼當?shù)厮蠟橛N材料,進行提純復壯,目的在于選育優(yōu)質、高產、抗病的設施專用水果菜瓜新品種。
母本為自交系MM-192,由姜堰水瓜資源-Ⅶ號經4代自交定向選育而成。該自交系植株長勢強,抗逆性較強,葉片中等、葉色深綠,互生,五角形,有淺缺刻,下垂伸展。雌雄同株異花,花冠鮮黃色,易坐果。果實圓柱形,有10條綠色窄淺溝,表皮光滑油亮,鮮綠色,果臍圓凹。單瓜質量2.1 kg左右,縱徑20~22 cm,橫徑14.2 cm左右,種腔寬8.2~8.4 cm,肉厚3.1 cm左右,綠白色果肉,含糖量4.8%~5.8%,白色瓤,成熟后瓤色微紅,果肉質地酥脆,多汁清香,風味好。
父本為自交系MM-123,是姜堰水瓜資源-Ⅲ號經4代自交定向選育而成。該自交系植株長勢強,葉片中等、深綠色,互生,五角形,有淺缺刻,水平伸展。雌雄同株異花,花冠鮮黃色,雌花發(fā)育早、易坐果,成熟后果蒂會產生離層。梨形果,有10條綠色淺溝,表皮光滑,灰綠色,果臍圓微凹或平整。單瓜質量0.7 kg,縱徑10~11 cm,橫徑11.1 cm左右,種腔寬6.2~6.5 cm,肉厚2.4 cm左右,綠色果肉,含糖量8.0%~9.2%,淺黃綠色瓤,成熟后瓤色微紅,果肉質地酥脆,成熟后果肉轉面,果汁含量中等,香甜、風味好。植株抗逆性較好,但在生長后期秧蔓會感染白粉病。
2014年冬季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進行組合選配,2015年春季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5年秋季、2016年春季進行區(qū)域試驗,組合MM-192×MM-123較抗蔓枯病和白粉病,適應設施栽培條件,品質優(yōu),產量較高,綜合性狀優(yōu)良,符合育種目標,定名為蘇水瓜1號。2016年12月通過江蘇省園藝學會鑒定(蘇園會鑒字2016第010號)。目前主要在江蘇溱潼地區(qū)推廣。
由表1可知,蘇水瓜1號全生育期108 d(天),果實發(fā)育期26 d(天),坐果易,生長勢中等,均與對照溱潼水瓜相當。果實梨形,整齊一致,不易畸形,不易裂果,果柄不易脫落,果皮淺灰綠色,果面光滑,有10條勻稱的淺溝,果肉綠色,肉質酥脆,香味濃,果實口感風味佳。果肉厚度2.35 cm,單果質量1.16 kg,耐貯運性略好于對照。
2.2.1品種比較試驗試驗于2015年春季在六合基地塑料大棚內進行,2月底播種,4月初移栽,6 m寬的大棚做2條畦,畦面寬2 m,覆蓋無色透明地膜,膜下鋪設滴灌帶,每畦定植1行,株距50 cm,每小區(qū)定植8株,3次重復,每株留三蔓爬地栽培。果實分2次采收,頭茬瓜于6月10日采收,二茬瓜于6月24日采收。由表2可知,蘇水瓜1號頭茬瓜產量極顯著高于對照溱潼水瓜,較對照增產98.3%,溱潼水瓜熟性較晚,因此二茬瓜產量明顯高于蘇水瓜1號,二者總產量相比,蘇水瓜1號比對照溱潼水瓜略增產4.9%。
2.2.2區(qū)域試驗2015年秋季、2016年春季分別在江蘇溱潼、沈高、興泰、六合竹鎮(zhèn)等4個試點進行區(qū)域試驗,以溱潼水瓜為對照。所有試點均采用大棚覆蓋栽培,雙蔓整枝,爬地栽培,株距40 cm,行距200 cm,每小區(qū)定植30株,設3次重復。由表3可知,蘇水瓜1號兩年平均產量3 313.2 kg?(667 m2)-1,較對照增產 8.25%。
表1 蘇水瓜1號田間性狀調查結果
表2 蘇水瓜1號品種比較試驗產量結果
表3 蘇水瓜1號區(qū)域試驗產量結果
2015、2016年區(qū)域試驗中,采用手持式測糖儀測定蘇水瓜1號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為5.0%左右,與對照溱潼水瓜差異不顯著。
2015、2016年區(qū)域試驗中經田間多點觀察,蘇水瓜1號耐低溫性、耐濕性較強,對白粉病的抗性強于對照溱潼水瓜,蘇水瓜1號田間白粉病的平均病情級別數(shù)為3.0,對照為4.3;田間未明顯發(fā)生蔓枯病。經本研究室人工接種鑒定(姚協(xié)豐 等,2017),蘇水瓜1號蔓枯病的平均病情級別數(shù)為3.0,抗性達到中抗水平,對照溱潼水瓜蔓枯病的平均病情級別數(shù)為4.1,表現(xiàn)為感蔓枯病。
蘇水瓜1號為優(yōu)質、高產、抗病、設施專用水果菜瓜一代雜種。春季從播種到收獲約98 d(天),雌花開放后25 d(天)左右可采收嫩果。生長勢較強,葉色深綠,灰綠色梨果,果面光滑,單瓜質量0.9~1.4 kg,縱徑17~19 cm,橫徑11~13 cm,肉厚2.4 cm左右,腔寬6.5 cm左右,黃綠色瓤,綠色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左右,肉質酥脆,多汁爽口,香甜、風味佳。中抗蔓枯病,一般每667 m2產量3 300 kg左右。適宜在江蘇及周邊地區(qū)栽培。
江蘇省大棚覆蓋栽培,春季播種期以1月至2月上中旬為宜,電熱溫床穴盤育苗。2月定植,需采用三棚四膜覆蓋方式,每667 m2定植500~600株,2~3蔓整枝,即在主蔓4葉時摘心,每株選留2~3條健壯子蔓,每條子蔓上選留雌花發(fā)育正常、子房圓整的孫蔓4~5條,孫蔓著生雌花后留2片葉摘心,待果實坐穩(wěn)后,子蔓留20~25片葉摘心,同時疏去畸形、病蟲果,通常每株留果6~8個。要求施足基肥,每667 m2施腐熟廄肥3 500~4 000 kg、過磷酸鈣50 kg、硫酸鉀25 kg,做畦前施入,與土壤混勻。果實坐住后注意均衡充足供應水分,授粉后25~28 d(天)即可采收,采摘宜在果溫最低的清晨進行,選擇圓整、鮮綠油亮、發(fā)育良好的健壯大果分批采收。由于水果菜瓜的果皮非常薄,果汁含量高,一經碰擦易破損腐爛,因此需小心采摘,在田間即可套上塑料發(fā)泡網套,分級裝箱后第一時間運往消費市場。春季溫室或大棚栽培的水果菜瓜一般在5月上旬開始采收,7月上旬采收結束。秋季栽培的在國慶節(jié)前開始采收,10月中旬采收結束。
林德佩.2012.甜瓜(Cucumis meloL.)種下分類專論.中國瓜菜,25(5):42-46.
姚協(xié)豐,徐錦華,李蘋芳,張曼,任潤生,劉廣,羊杏平.2017.菜瓜蔓枯病苗期抗性鑒定方法比較.中國瓜菜,3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