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席書年譜簡編

2018-04-03 14:08:09胡傳淮孫蛟龍
關(guān)鍵詞:氏族譜王陽明

胡傳淮,孫蛟龍

(1.蓬溪縣政協(xié),四川 蓬溪 629100;2.平江縣天岳中學,湖南 平江 414509)

席書(1461-1527),號元山,字文同,明代著名學者、政治家,明四川潼川州遂寧縣席家溝(今蓬溪縣吉祥鎮(zhèn)席家溝)人。弘治三年(1490),席書考中進士,累官至禮部尚書加武英殿大學士,入閣為輔臣,賜第京師,“眷顧隆異,諸輔臣莫敢望?!弊湓峁世锸裰信钕唏R窯(今遂寧市大英縣回馬鎮(zhèn)文武村金井壩)。贈太傅,謚文襄。撰有《元山文選》五卷、《鳴冤錄》五卷、《漕船志》二卷、《大禮奏議》一卷、《春秋論》一卷、《救荒策》等行世。

明天順五年(1461)辛巳 一歲

席書,四川遂寧人,生于明英宗天順辛巳年四月初五巳時。

胡傳淮撰《明代禮部尚書加武英殿大學士席書世系》記載:席書“生明天順五年(1461)辛巳四月初五日巳時,卒嘉靖六年(1527)丁亥二月初十日吉時,葬蓬溪珉水壩。”[1]

成化八年(1472)壬辰 十一歲

是年,弟席春生。

胡傳淮撰《明代禮部尚書加武英殿大學士席書世系》記載:席春“生明成化八年(1472)壬辰四月二十三日,卒嘉靖十五年(1536)丙申十一月初十日,葬遂寧馬象溪傘峰寺對山?!盵2]

成化十二年(1476)丙申 十五歲

是年,弟席彖生。

弘治二年(1489)己酉 二十八歲

是年,席書鄉(xiāng)試中式第二。

清道光本《席氏族譜》載:“二年己酉,文襄鄉(xiāng)試中式第二?!?/p>

弘治三年(1490)庚戌 二十九歲

席書考中三甲第122名進士,授山東兗州府沂州郯城知縣,初知郯城,興水利、墾荒田。

《明史》卷一百九十七載:“弘治三年進士,授郯城知縣?!?/p>

明代陳講等纂修《潼川志》(嘉靖二十九年本)載:“席書,字文同,舉第二名,聯(lián)登弘治三年進士;尹郯城,剛明仁恕,有兩漢循吏之風,去后民立祠祀?!?/p>

道光《席氏族譜》卷一載:“三年庚戌,文襄舉進士,授郯城知縣。”其卷三之《文襄公傳》載:“初知郯城,興水利、墾荒田?!盵3]

弘治九年(1496)丙辰 三十五歲

席書入為工部都水司主事,在清江浦(今江蘇淮安,是明清時期運河漕糧重要的儲存、中轉(zhuǎn)之地,又稱“天下糧倉”)督辦漕船。

明代陳講等纂修《潼川志》(嘉靖二十九年本)載:“入為工部主事,造船清江浦?!薄睹魇贰肪硪话倬攀咻d:“入為工部主事,移戶部,進員外郎?!?/p>

弘治十四年(1501)辛酉 四十歲

席書作《漕河志》。其后,席書擢戶部山東員外郎。

道光本《席氏族譜》卷一載:“十四年辛酉,虛山鄉(xiāng)試中式;文襄擢戶部山東員外郎。”

弘治十六年(1503)癸亥 四十三歲

云南晝晦地震,命侍郎樊瑩巡視,奏黜監(jiān)司以下三百余人。書上疏言:“災(zāi)異系朝廷,不系云南,如人元氣內(nèi)損,然后瘡瘍發(fā)四肢。朝廷元氣也,云南四肢也。豈可舍致毒之源,專治四肢之末?今內(nèi)府供應(yīng)數(shù)倍,往年冗食官數(shù)千,投充校尉數(shù)萬,齋醮寺觀無停日,織造頻頻,賞賚踰度,皇親奪民田,宦官增遣不已。大獄據(jù)招詞不敢辯,邢官亦不敢伸。大臣賢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謫者未復(fù)。文武官傳升,名器大濫,災(zāi)異之警,偶泄云南。欲以遠方外吏當之,此何理也?漢遣八使巡行天下,張綱獨曰:'豺狼當?shù)?,安問狐貍?今樊瑩職巡察,不能劾戚畹大臣,獨考黜云南官吏,舍本而治末。乞陛下以臣所言弊政,一切釐革,他大害當祛,大政當舉者,悉令所司條奏而興革之?!?/p>

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 四十五歲

道光本《席氏族譜》卷四之“文襄公誥封”載:“明弘治十八年三月吉旦,進戶部山東員外郎誥封:制曰:佐理他鄉(xiāng),宜講厚生之政;分司民部,當嫻制用之經(jīng)。爾戶部山東員外郎席書,廉介秉性,恪慎居官。量人制用,能殫慮于持籌;酌盈劑虛,乃陳謨而抒策。爰嘉丕績,用賁徽章。茲以覃恩,特授爾階奉直大夫,錫之誥命。于戲!通源流以主計,庸渙寵于絲綸;奉賦式以阜財,久揚休于車服。制曰:臣心恪慎,著懋績于周行;婦職修明,樹令儀于中閫。爰頒慶典,俾荷榮寵。爾戶部山東司員外郎席書之妻張氏,茂著含芳,名門作儷。素風自矢,克敦圖史之型;箔節(jié)相規(guī),無改縞綦之度。茲以覃恩;沛逮下之深,魚軒被寵。祗承休命,永播幽貞?!?/p>

席書在任山東戶部員外郎期間,在處理民政事務(wù)、量材用人、促進民生方面逐漸體現(xiàn)出穩(wěn)健的政風,而他廉介秉直的品性、恪慎居官的節(jié)操也廣為稱頌。

其后,席書出為河南僉事。

正德元年(1506)丙寅 四十六歲

道光《席氏族譜》載:“席書任河南按察司僉事、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右參政,貴州提學副使,浙江按察司、按察使,山東布政司、右布政使,福建布政司、右布政使,皆在正德年間?!?/p>

正德四年(1509)己巳 四十九歲

席書升貴州提學副使。其時,王陽明謫龍場驛丞。席書擇諸生之秀者集省城書院,事龍場丞為師。

《皇明世說新語》(李紹文撰著)844頁載:“席書,正德四年提學貴州時,王陽明謫龍場驛丞。席擇諸生之秀者集省城書院,事龍場丞為師。”

《今獻備遺》(項篤壽撰著)卷四十一載:“正德四年,升副使提學貴州,延王守仁省城講授?!?/p>

席書任貴州提學副使期間,為了改變貴州文教落后的面貌,邀請當時謫居龍場驛的王守仁到貴陽文明書院講學,特選拔各府、州、縣優(yōu)秀的生員來院學習,學風一時興起。席書亦多次向王守仁求教“朱陸之學”的異同,而后“遂與毛憲副修葺書院,身率貴陽諸生,以所事師禮事之?!?/p>

《陽明年譜》載:“是年,先生(王陽明)始論知行合一。始席元山書提督學政,問朱陸同異之辨。先生不語朱陸之學,而告之以其所悟。書懷疑而去。明日復(fù)來,舉知行本體證之《五經(jīng)》諸子,漸有省。往復(fù)數(shù)四,豁然大悟,謂‘圣人之學復(fù)睹于今日;朱陸異同,各有所失,無事辯詰,求之吾性本自明也。'遂與毛憲副修葺書院,身率貴陽諸生,以所事師禮事之?!雹?/p>

明代黃綰《寄席元山書(二首之一)》載:“陽明先生與潘御史狀道及先生(席書),平生頗為知己。英雄心事,固不患無知者?!?/p>

席書一向研治宋代理學,醉心程朱之學。聞王陽明在龍崗書院闡揚陸九淵“心學”微旨,便同他討論朱陸之學的異同。王陽明以“知行本體”為例,證明自己所悟之學。通過往復(fù)數(shù)次的討論,席書豁然大悟,謂“圣人之學復(fù)睹于今日;朱陸異同,各有得失,無事辯詰,求之悟性本自明也?!保ā锻蹶柮魅肪砣﹃柮髦孕木捶?。為此,席書特地寫了一封書信,敦請陽明來省城文明書院講學。信中對王陽明的教學內(nèi)容和德業(yè)并進的作法推崇備至,說:“今之教者,能本之圣賢之學以從事于舉業(yè)之學,亦何相妨!執(zhí)事早以文學進于道理,晚以道理發(fā)為文章,倘無厭棄塵學。因進講之間,悟以性中之道義于舉業(yè)之內(nèi),進以古人之德業(yè),是執(zhí)事一舉而諸生兩有所益矣?!保ü诱隆肚洝肪砣拧痘沦t列傳六》)陽明見席書信情詞懇切,欣然應(yīng)聘,于正德四年十一月初赴省城,主講于文明書院。席書遂挑選各州、縣成績優(yōu)秀的生員來書院受業(yè)②。“文成既入文明書院,公暇則就書院論學,或至夜分,諸生環(huán)而觀聽以百數(shù)?!雹?/p>

席書請王陽明在貴州講學,一方面促進當?shù)亟逃陌l(fā)展和文化的進步,另一方面也促進王陽明心學的發(fā)展與傳播。這樣,不僅使貴州學子受到“心性之學”的熏陶,亦使王陽明的學術(shù)思想成為明代貴州學術(shù)的主流。那些承蒙王陽明教誨的學子,不少人后來成為王陽明哲學思想的中堅力量,他們對黔中文教發(fā)展及王學在全國的傳播,均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正德六年(1511)辛未 五十一歲

席書升河南參政,丁憂。

撰《廣利寺記》。廣利寺,即今廣德寺,位于遂寧市城西三里許的臥龍山。清光緒五年本《遂寧縣志》載:廣德寺,唐大歷中,賜名“禪林寺”;天復(fù)中,賜名“再興禪林寺”。宋大中祥符五年,賜名“廣利寺”。明正德間,始賜今名。為克幽禪師道場,其舍利塔存焉。會昌中,地陷成池,有瑞蓮現(xiàn)。自是以為觀音化身。宋崇寧中,賜謚“慧應(yīng)大師”。塔名“濟善”,香火久而愈盛。乾道中,加謚“圓覺慧應(yīng)慈感大師”。新修《廣德寺志》及有關(guān)報刊雜志中載:克幽禪師即唐代高僧無??;克幽為唐中宗孫子李文通;廣德寺又名保唐寺,系皇家禪林;遂寧是“觀音故里”,等等,均不可信,乃為偽史。

正德八年(1513)癸酉 五十三歲

席書起復(fù),升浙江按察使。

正德九年(1514)甲戌 五十四歲

席書升山東右布政使,再丁憂。

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遂寧縣志》(田朝鼎修,周彭年纂)卷四載:“正德九年甲戌,席彖,唐皋榜,有傳?!盵4]

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 五十七歲

席書補云南右布政使。

道光本《席氏族譜》載:“(正德)十二年丁丑,(席書)服闕至京,拜戶科給事中?!?/p>

正德十三年(1518)戊寅 五十八歲

是年,席書升福建左布政使。聞宸濠反,發(fā)庫金,募兵二萬討賊。至則賊已平,乃返。

《明史》卷一百九十七載:“屢遷福建左布政使。寧王宸濠反,急募兵二萬討之。至則賊已平,乃返?!?/p>

陳講等纂修的《潼川志》(嘉靖二十九年修,民國抄本)載:“福建左轄寧藩宸濠叛聞,守仁以南贛巡撫起義兵致討。廼即募軍萬余,應(yīng)援,未志而賊平后?!?/p>

正德十五年(1520)庚辰 六十歲

秋,席彖赴夷陵。

席書作《大佛寺送弟彖謫判夷陵》:“兩岸風吹蘆荻花,水邊楊柳鹡鸰沙。江聲不盡東流意,目斷南鴻送落霞?!贝蠓鹚拢唇裰貞c市潼南區(qū)大佛寺,位于涪江邊。席書、席春送之至潼南大佛寺,作此詩紀別。

道光本《席氏族譜》載:“(席彖)謫夷陵時,與伯兄文襄、仲兄虛山留別大佛寺,一時題詠,尚留古碣,流風余韻。每令騷人逸士登靈泉、大佛二山,流連感喟不能去。”

正德十六年(1521)辛巳 六十一歲

二月,武宗崩,世宗嗣位,特簡席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

道光本《席氏族譜》載:“十六年辛巳二月,武宗崩,世宗嗣位,特簡文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p>

當時中官李鎮(zhèn)、張旸假借進貢和御監(jiān)的名義斂財十余萬,席書上書揭發(fā)了他們。體現(xiàn)了席書堅持正義、忠貞直諫的一面。

《明史》卷一百九十七載:“尋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中官李鎮(zhèn)、張旸假進貢及御鹽名斂財十余萬,書疏發(fā)之?!?/p>

初書在湖廣,見中朝議大禮未定,獻言議:“昔宋英宗以濮王第十三子出為人后,今上以興獻王長子入承大統(tǒng)。英宗入嗣,在袞衣臨御之時,今上入繼在宮車晏駕之后。議者以陛下繼統(tǒng)武宗,仍為興獻帝之子,別立廟祀,張璁、霍韜之議未為非也。然尊無二帝,陛下與武宗親則弟兄,分則君臣。既奉孝宗為宗廟主,可復(fù)有他稱乎?宜稱曰皇考興獻王,此萬世不刊之典禮。臣三四執(zhí)奏,未為失也。然禮本人情,陛下尊為天子,慈圣設(shè)無尊稱,可乎?故尊所生曰帝后,上慰慈闈,此情之不能已也。為今日議,宜定號曰皇考興獻帝,別立廟大內(nèi),歲時祀太廟畢,仍祭以天子之禮,似或一道也。蓋別以廟祀,則大統(tǒng)正而昭穆不紊。隆以殊稱,則至愛篤,而本支不淪,尊尊親親,并行不悖。至慈圣宜稱皇母某后,不可以興獻加之,獻謚也。豈宜加于今日?”議既具,會中朝,競詆張璁為邪說,懼不敢上,而密以示桂萼。桂萼然其議。

此節(jié)《明史》一百九十七亦有載。這是席書最初議禮的突出表現(xiàn),草疏以宋英宗入繼大統(tǒng)為例,建議尊皇父興獻王為皇考獻帝,將奏章呈給桂萼,受其認同。

《明史》一百九十七載:“書遇事敢為,性頗偏愎。初,長沙人李鑒為盜,知府宋卿論之死。書方巡撫湖廣,發(fā)卿贓私,因劾卿故入鑒罪。帝遣大臣按,不如書言。而書時已得幸,乃命逮鑒入京再訊。書遂言:‘臣以議禮犯眾怒,故刑官率右卿而重鑒罪,請敕法司辨雪。'及法司讞上無異詞,帝重違書意,特減鑒死遣戍。其他庇陳洸,排費宏,率恣行私意,為時論所斥?!盵5]

嘉靖元年(1522)壬午 六十二歲

席書遷南京兵部右侍郎,江南北大饑,奉命賑江北。令州縣十里一廠,煮麋哺之,全活無算。

《今獻備遺》(項篤壽撰著):“嘉靖改元,陞南京兵部侍郎。時江淮南北大饑,奏截漕粟五十萬石給軍餉,又條上賑法一,言江北四郡饑最甚,江南八郡蘇松常鎮(zhèn)次之,徽池寧太又次之。廷中方難得人往賑,見書疏,喜,請以賑事付之。書賑有法,斂郡縣銀米數(shù),并截漕粟、戶部賑銀,量饑重輕為多寡,大抵專設(shè)粥,以故侵冒者少,全活數(shù)十萬。逾兩月,人稍蘇。當是時,大禮未定,桂、文襄上疏,并録書及方、文襄疏同對進。上覽疏,喜,急徵入京。言官論書賑事無法,書亦疏辭。”

席書在嘉靖元年任南京兵部右侍郎時,面臨長江南北饑荒,他奉命賑濟江北,上書條陳賑濟的良策,使數(shù)十萬災(zāi)民渡過難關(guān)。為民請命,福澤一方,不僅是他政績的彰顯,亦是他濟蒼生的大愿。

嘉靖三年(1524)甲申 六十四歲

是年,桂萼將席書議禮的奏章呈給嘉靖皇帝,皇帝看后大喜,就下旨召席書回京參與議禮,并提拔席書取代汪俊任禮部尚書一職。

是年八月,席書入朝,上奏以宋英宗入繼大統(tǒng)為例,建議尊皇父興獻王為皇考獻帝,被嘉靖帝采納。其后,席書諫阻遷移獻帝的陵墓,又上陳了“新政十二事”,受到皇帝的褒獎。

在大同軍變時,他主張討伐叛逆;席書認為當時執(zhí)政的費宏、石珤、賈詠等不堪重任,強力推薦楊一清、王守仁入閣,但并未被采納。

道光本《席氏族譜》載:“(嘉靖)三年甲申,帝特簡文襄禮部尚書?!?/p>

《明史》卷一百九十七載:“三年正月,萼具席書疏并上之。帝大喜,趨召入對。無何,詔改稱獻帝為本生皇考,遂寢召命。會禮部尚書汪俊以爭建廟去位,特旨用公代之。故事禮部長貳,率用翰林官。是時,廷臣排異議益力,公進又不由廷推,因交章詆公,至訾其賑荒無狀,多侵漁。公亦屢辭新命,并錄上大禮考議,且乞遣官勘賑荒狀。帝為遣司禮中官戶、刑二部侍郎,錦衣指揮往勘,而趨公入朝益急。比至德州,則廷臣已伏闕,哭爭盡系詔獄。席書馳疏言:‘議禮之家,名為聚訟。兩議相持,必有一是。陛下?lián)衿涫钦?,而非者不必深較。乞宥其愆失,俾獲自新。’不允。”

在議禮期間,席書也多受朝臣毀謗,然而在議禮結(jié)束后也出現(xiàn)了不少冤案,他認為兩派相爭會有一方是有道理的,對于觀點錯誤的一方不必太多追究其罪過,應(yīng)該更多寬恕他們的過錯,讓他們改過自新,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冤案。然而這一建議并沒有得到采納。

《明史》卷一百一十五載:“(嘉靖三年九月)璁、萼等既驟貴,干進者爭以言禮希上意。百戶隨全、錄事錢子勛言獻皇帝宜遷葬天壽山。禮部尚書席書議:‘高皇帝不遷祖陵,太宗不遷孝陵,蓋其慎也。小臣妄議山陵,宜罪?!げ可袝w璜亦言不可。乃止。尊陵名曰顯陵?!?/p>

《明史》卷一百九十載:“嘉靖三年遣官織造江南,命冕草敕。冕以江南被災(zāi),具疏請止,帝不從,敕亦久不進。帝責其違慢,冕引罪而止?!蠖Y'議起,冕固執(zhí)為人后之說,與廷和等力爭之。帝始而婉諭,繼以譙讓,冕執(zhí)議不回。及廷和罷政,冕當國,帝愈欲尊崇所生。(嘉靖三年)逐禮部尚書汪俊以怵冕,而用席書代之,且召張璁、桂萼?!?/p>

《明史》卷一百九十載:“議上,留中。而特旨召桂萼、張璁、席書于南京?!?/p>

《明史》卷一百九十二載:“(嘉靖元年)帝驛召席書、桂萼等,(安)磐請斥之以謝天下,且言:‘今欲別立一廟于大內(nèi),是明知恭穆不可入太廟矣。夫孝宗既不得考,恭穆又不得入,是無考也。世豈有無考之太廟哉。此其說之自相矛盾者也。’不聽。歷兵科都給事中。以率眾伏闕再受杖,除名為民。卒于家?!薄埃尉溉辏┢淠炅拢韵瘯鵀槎Y部尚書,召張璁、桂萼入京。本公偕同官四十四人連章言:‘萼首為亂階,璁再肆欺罔,黃綰、黃宗明、方獻夫、席書連匯接踵。尚書之命,由中而下。行取之旨,已罷再頒。大臣因此被逐,言官由之得罪。雖往日瑾、彬之奸,流禍不若是酷也。’不納。已,偕廷臣伏闕哭諫。系獄,廷杖還職。當是時,爭‘大禮’者,諸御史中,本公言最切中?!?/p>

《明史》卷一百九十二載:“(喬)宇遇事不可,無不力爭,而爭‘大禮'尤切。帝欲加興獻帝皇號,宇言加皇于本生之親,則干正統(tǒng),非所以重宗廟,正名分。及禮官請稱獻帝為本生考,帝改稱本生皇考,又詔建獻帝廟于大內(nèi),宇等復(fù)連章諫。特旨用席書為禮部尚書,宇又偕九卿言:‘陛下罷汪俊,用席書;謫馬明衡、季本、陳逅,召張璁、桂萼、霍韜。舉措乖違,人心駭愕。夫以一二人邪說,廢天下萬世公議,內(nèi)離骨肉,外間君臣,名為效忠,實累圣德。且書不繇廷推,特出內(nèi)降,此祖宗來所未有。乞令俊與書各仍舊職,宥明衡等,止璁、萼毋召?!瘜?fù)請罷璁、萼、書,而出爭“大禮”者呂柟、鄒守益于獄。會璁、萼至京,詔皆用為學士。宇等又言:‘內(nèi)降恩澤,先朝率施于佞幸小人。若士大夫一預(yù)其間,即不為清議所齒。況學士最清華,而俾萼等居之,誰復(fù)肯與同列哉?'帝怒,切責。宇遂乞休,許之?!?/p>

由此可見,當時維禮派和議禮派的斗爭是十分激烈的,違禮派為對抗議禮派,不惜詆毀名聲、誣陷詬害,而嘉靖皇帝對維禮派的激進者也不惜采用重刑;同樣,從中看出嘉靖皇帝對于張璁、桂萼、席書等人的器重。

嘉靖四年(1525)乙酉 六十五歲

是年,席書諫阻何淵所提議的在太廟建世室以祀獻皇帝,并于十二月獻《大禮集議》,被封為太子太保。

道光本《席氏族譜》載:“(嘉靖)四年乙酉,文襄獻《大禮集議》,詔加太子太保?!?/p>

嘉靖五年(1526)丙戌 六十六歲

是年秋,章圣太后將謁世廟,禮官認為不合禮制,席書卻上書認為這正是“天子之大孝”,被倚為親臣。是年,席書所編《獻帝實錄》亦完成了,被加封柱國少保。后來,席書因為眼疾不能理事,多次請求辭官,并推薦羅順欽代替他,嘉靖皇帝沒有答應(yīng),卻派人去看他、安慰他。

道光本《席氏族譜》載:“五年丙戌,文襄獻帝實錄,進柱國少保?!?/p>

《明史》卷一百九十七載:“五年秋,章圣太后將謁世廟。禮官議不合。書以目眚在告,上言:‘母后謁廟,事出剏聞,禮官實無所據(jù),惟圣明裁酌。且世廟既成,宜有肆赦之典,請盡還議禮遣戍諸臣,所謂合萬國之歡心,以祀先王,此天子之大孝也。'報聞,公以議禮受帝知,倚為親臣。初進《大禮集議》,加太子太保,尋以《獻帝實錄》成,進少保。眷顧隆異,雖諸輔臣莫敢望。而書得疾不能視事,屢疏乞休。舉羅欽順自代,帝輒慰留不允?!?/p>

嘉靖六年(1527)丁亥 六十七歲

是年二月,席書疾篤,請益力,詔加武英殿大學士,賜第京師,支俸如故。二月初十日,卒,享壽六十有七。贈太傅,謚文襄。任一子尚寶丞,異數(shù)也。

史臣贊曰:席書在官,頗有建樹。其由議禮受知,而持論差平。然事以激成,末流多變,蓋至入廟稱宗,則非倡議之初矣。祀賢祠。著《春秋論》《漕船志》《大禮集議》《元山文集》。

道光本《席氏族譜》載:“六年丁亥二月,文襄疾篤,詔加武英殿大學士,次第京師,支俸如故。未幾,卒,享壽六十有七。虛山充經(jīng)筵展書,官修《明倫大典》,仍與纂修?!?/p>

《明史》卷一百九十七載:“其后疾篤,請益力,詔加武英殿大學士,賜第京師,支俸如故。甫聞命而卒。贈太傅,謚文襄,任一子尚寶丞,異數(shù)也?!?/p>

據(jù)統(tǒng)計:明清時期,整個四川席姓進士只有四人,均出自遂寧席氏。清代四川成都府儒學教授席前業(yè)撰道光本《席氏族譜敘》云:“席氏當有明之時,人文輩出,科甲蟬聯(lián),文章相業(yè),甲于全蜀,不獨一門之幸,實為邦家之光?!盵6]

《明史》贊曰:“席書等亦由議禮受知,而持論差平。然事以激成,末流多變。蓋至入廟稱宗,則亦非諸人倡議之初心矣。書、韜在官頗有所建樹,浹、宗明能自斂戢,時論為優(yōu)。至綰之傾狡,乃不足道矣?!?/p>

席書與弟席春(吏部侍郎)、席彖(戶科給事中),合稱“三鳳”。明代在遂寧大東街曾建“三鳳坊”以紀念之。

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遂寧縣志》(田朝鼎修,周彭年纂清)卷五載:“大學士席文襄墓,在走馬窯(今遂寧市大英縣回馬鎮(zhèn)文武村5社)。”

清道光本《席氏族譜》載:“生明天順五年(1461)辛巳四月初五日巳時,卒嘉靖六年(1527)丁亥二月初十日吉時,葬蓬溪珉水壩。妣張氏,誥封一品夫人,賜葬祭,合葬席書墓;次妣李氏,以子席和貴,誥封太孺人,晉贈太恭人,葬遂寧鳳臺壩龍池院;又側(cè)室田氏,入《遂寧縣志*貞烈傳》,葬席書墓側(cè)。生子三:席中、席恕(張出)、席和(李出)。女二:長適陜西按察司僉事蓬溪人譚誾;次適山西巡撫遂寧人陳講?!盵7]

嘉靖帝頒詔《明贈大學士席書恤典制》;王守仁撰《祭席文襄文》;大學士楊一清撰《文襄公墓志銘》。王守仁贊席書:“真可謂豪杰之士,社稷之臣?!崩钯椃Q席書:“公之才識,已足蓋當世矣。”

注釋:

①新編本《王陽明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出版。

②張明《王陽明弟子徐愛“黔中之行”辯證——對陽明學術(shù)史上一個錯誤觀點的追問與考證》(《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2期,2015年3月)載:王陽明在貴陽文明書院討論“知行合一”的人是貴州提學副使席書,并非徐愛。(可參見《王陽明年譜》)——此處注釋中提到“有學者認為席書是王陽明在貴州時的重要弟子,屬于廣義的黔中王門弟子。筆者認為席書應(yīng)該是王陽明的論友(或?qū)W侶)。為此將另有專文討論王陽明與席書的關(guān)系?!?/p>

③郭子章《黔記》卷三十九《宦賢列傳六》。

猜你喜歡
氏族譜王陽明
蘇州大學藏《吳中葉氏族譜》考述
尋根(2022年2期)2022-04-17 11:01:38
論王陽明的仁孝思想
敦煌姓望氏族譜研究綜述
敦煌學輯刊(2016年4期)2016-12-07 05:28:52
王陽明“因時致治”法律思想探討
法律史評論(2016年0期)2016-11-08 01:42:10
一部彰顯姓氏文化精髓的上乘之作
——品讀《山西汾西后加樓系 陳氏族譜》
史志學刊(2016年6期)2016-04-12 07:13:59
>> 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舉行清代李氏族譜捐贈儀式
山東檔案(2016年2期)2016-02-04 05:58:29
淺析王陽明“知行合一”說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3
遷瓊《海氏族譜》研究
關(guān)于王陽明的入仕之道
王陽明研究的知識進路
阿鲁科尔沁旗| 永和县| 宜兰市| 长治县| 达孜县| 社旗县| 呼图壁县| 仪陇县| 威海市| 湘西| 印江| 门头沟区| 林州市| 钟山县| 平乐县| 江门市| 长葛市| 南昌县| 故城县| 沙田区| 宜宾县| 泗阳县| 土默特右旗| 金昌市| 新密市| 商都县| 普安县| 驻马店市| 曲阜市| 清徐县| 孝昌县| 红河县| 彭阳县| 郎溪县| 胶南市| 浏阳市| 渑池县| 菏泽市| 厦门市| 通榆县|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