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裕彬,馮家寧,陸劍豪
(廣東同江醫(yī)院心胸乳腺外科,廣東順德528300)
胸腺瘤,按組織學結構,胸腺瘤可分為三種類型:1)含淋巴細胞80%以上為淋巴細胞型胸腺瘤;2)含梭形上皮細胞80%以上為上皮細胞型胸腺瘤;3)混合型即為淋巴上皮型。臨床分期目前臨床上常用1981年Masaoka[1],分期主要依據(jù)臨床和病理上腫瘤是否浸透包膜和周圍組織器官。I期:包膜完整,無鏡下浸潤;Ⅱa期:包膜見鏡下浸潤;Ⅱb期:腫瘤浸潤周圍脂肪組織或與縱隔胸膜或心包黏連但未浸透;Ⅲa期:腫瘤浸潤臨近器官,未浸潤大血管;Ⅲb期:腫瘤浸潤臨近器官,已浸潤大血管;Ⅳa期:沿心包和胸膜播散;Ⅳb期:經(jīng)淋巴或血液播散。
男6例,女4例。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咳嗽、胸痛、聲嘶、呼吸和吞咽困難、頸部淋巴結腫大、胸腔積液。多數(shù)患者胸部X線或CT檢查見縱隔塊影。手術途徑,胸骨正中切口7例。胸腔鏡輔助(VATS)3例
本組均有X線、CT資料,病變部位以前中上縱隔多見。根據(jù)Masaoka臨床四期分期標準,I期2例,Ⅱ期5例,Ⅲ期3例。術后病理診斷為淋巴細胞型6例,上皮型2例,混合型2例。
胸腺瘤的臨床表現(xiàn):胸腺瘤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段患者,但以成人為主,兒童罕見,無性別差異。大多數(shù)患者可自覺無癥狀。僅在偶然的X線檢查時發(fā)現(xiàn)。胸腺瘤常合并有副腫瘤綜合征:其中以重癥肌無力[2]最為常見。胸腺瘤的診斷要從病史、體征、臨床表現(xiàn)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等方面綜合考慮。影像學檢查目前主要依靠CT[3]。CT作為胸腺瘤首選的影像學診斷方法之一,對臨床上胸腺瘤分類、分期、制定合理的治療計劃、估計預后具有重要價值,可明顯降低微小胸腺瘤的漏診率。
手術治療胸腺瘤除臨床證實腫瘤無法切除或胸外轉(zhuǎn)移者均應及時手術治療。手術切除是治療胸腺瘤的首選方法。幾乎所有I期患者均可行肉眼或電視胸腔鏡下腫瘤完全切除,目前認為所有胸腺瘤均具有潛在惡性。因此手術切除的原則是盡量完整切除腫瘤及胸腺。常規(guī)清掃縱隔脂肪組織(上至甲狀腺下極,下至膈肌,兩側至肺門膈神經(jīng)前緣的脂肪組織)。以減少因異位胸腺組織殘留而導致的術后復發(fā)。
目前我科常規(guī)采用的是前正中切口,經(jīng)正中部分胸骨劈開或全胸骨劈開視野開闊,能達到最大限度的顯露,能后完整清除縱隔胸腺組織及脂肪組織。對于較大腫瘤,侵襲性腫瘤及合并重癥肌無力的患者較為適用。前外側切口難以徹底清除胸腺組織及前縱隔脂肪組織,胸腺瘤合并重癥肌無力患者不宜采用。后外側切口顯露好,但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適用于術前診斷不明確或縱隔內(nèi)器官組織受累者。左右無名靜脈常和胸腺粘附或者包埋于腫瘤組織中,稍有不慎,就會有損失血管引起大出血的危險。對于胸腺瘤合并重癥肌無力或是與大血管黏連密切的患者,主張行經(jīng)正中部分胸骨劈開或全胸骨劈開途徑。
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VATS)[4]是目前最常見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主要優(yōu)勢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術中及術后并發(fā)癥少、術后引流液少、術后恢復快等。但其在胸腺瘤治療中的地位尚存在有一些爭議。多數(shù)研究認為,Masaoka分期I、Ⅱ期以及瘤體小于5 cm是胸腔鏡的手術適應癥。亦有學者認為腫瘤大小不應作為胸腔鏡是否的禁忌標準,腫瘤的侵襲性才是決定因素[5]。
目前對侵襲性胸腺瘤及III~Iva期患者主張術前化療、手術、術后化療或放療的綜合治療。術前的有效化療[6]可使腫瘤體積縮小,提高手術切除率。術后化療可延長侵襲性胸腺瘤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及生存期。IV期患者術后酌情行放、化療。有研究結果表明對IlI—lva期患者術前進行有效的化療可使腫瘤完全切除率提高22%~40%。術前有效化療可使腫瘤體積減小。分期下調(diào),使部分無手術條件患者獲手術機會。
胸腺瘤預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腫瘤的浸潤性是最重要的預后因素。Nomori[7]研究發(fā)現(xiàn),胸腺瘤組織中上皮細胞核面積越大,越易出現(xiàn)臨床進展,易復發(fā),預后差。其次,表皮因子受體是其預后因素之一,其在惡性胸腺瘤的陽性表達率顯著高于良性胸腺瘤;提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與復發(fā)、轉(zhuǎn)移、預后不良有關。另外,手術完整程度也是一個預后因素,盡量多切除腫瘤,如果殘留病變在1~3 cm2范圍,術后根治性放療仍較好。
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以及更新、更精細手術器械的出現(xiàn),VATS輔助胸腺瘤切除RATS胸腺瘤等微創(chuàng)外科切除越來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逐步成為治療臨床胸腺瘤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很多方面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開胸手術,彌補了傳統(tǒng)胸腺瘤切除術的不足。目前胸腺瘤治療仍以手術完整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如何降低晚期胸腺瘤術后的復發(fā)率、提高患者長期生存率仍是今后臨床研究的主要方向。
[1]MASAOKAAYAMAKAWAY,NIWSH,et al.Thymectomyand maligncy[J].Eurjcardiothoracsur,1994,8(5):251-253.
[2]札俊,楊麗,劉東戈.胸腺瘤wH0新分類與重癥肌無力的關系[J].中國神經(jīng)免疫學和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08,15(5):384-391.
[3]張小鴿.胸腺瘤的CT分析及診斷價值[C]//四川省醫(yī)學會第四次血管介入學術會議、四川省抗癌協(xié)會腫瘤介入專委會第二屆學術會議、川東北第二屆介入放射學術會議論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182-185.
[4]雷躍昌.電視胸腔鏡手術的臨床應用[C]//全國鐵路首屆胸心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海:中國鐵道學會,1998:51-52.
[5]李劍鋒,趙輝,李云,等.胸腔鏡切除治療巨大實性胸腺瘤[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0,21(1):69-83
[6]劉曉菊,邢祖林.胸腺瘤的臨床研究及化療進展[J].中華內(nèi)科雜志,1997,28:563
[7]薜志強,王如文,蔣耀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在胸腺瘤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2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