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賣聾啞騎手短信通知取餐莫止于感動
事件回放
前不久,一個有關外賣騎手的微博被很多網(wǎng)友轉發(fā):杭州網(wǎng)友“hey你愛吃青椒嗎”點外賣之后接到幾個沒有語音的來電,都是一接通就被掛斷,當時她以為有人搞惡作劇,所以給了差評,后來才發(fā)現(xiàn)外賣騎手之前已發(fā)了短信。原來,這個外賣騎手是聾啞人,他在短信里已經(jīng)解釋了溝通不便的苦衷,表示需要通過打電話的方式,提醒顧客查看短信。
時事鮮評
網(wǎng)友轉發(fā)微博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一方面,外賣企業(yè)沒有把聾啞人士拒之門外,而是給其同等的職業(yè)競爭權利,彰顯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作為外賣騎手,聾啞人士盡管自身有不足,但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為顧客提供了優(yōu)質(zhì)服務。但聾啞外賣騎手短信通知送達信息這件事,其意義不能僅止步于感動。
據(jù)發(fā)微博的這位杭州網(wǎng)友說,她對自己當時給差評的行為感到十分自責,所以呼吁大家如果遇到此類情況,最好檢查一下有沒有收到短信,不要急于評價,以免傷害這些努力工作的特殊人群。
作為顧客,這樣的反思和呼吁很有必要,但這顯然不夠,顧客們還可采取進一步的“幫扶增量”行動,比如盡量到樓下等候取餐,減少聾啞外賣小哥的工作量等。
……
一滴水照見太陽,一件事折射諸多問題。聾啞外賣騎手短信通知送外賣,固然令人感動,但其背后折射和凸顯的不足和短板,決定了包括外賣顧客、外賣平臺等方面要在各自職責、能力等范圍內(nèi),進一步采取有效的行動,為殘疾人就業(yè)提供更加便利、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
選自光明網(wǎng)
“真人書”你讀過嗎
事件回放
近日,上海徐匯區(qū)圖書館自助閱讀空間“書香部落”匯聚了一群讀者,節(jié)目主持人臧熹成為這里最新的“館藏資源”,等待讀者面對面“翻閱”。與一般的講座不同,真人圖書館更重視個體生命經(jīng)驗的分享。臧熹這本“真人書”,與讀者分享了他的航天夢。
時事鮮評
其實,真人圖書館是“舶來品”。這一概念最早興起于北歐,它的理念是以個人經(jīng)歷為“書”,讓讀者與各種有特殊職業(yè)、興趣、經(jīng)歷、觀念的真人“圖書”面對面交流??吹竭@里,很多人會覺得眼熟——這不就是讀書分享會或者閱讀沙龍嗎?目前,組織各種講座、閱讀分享活動,已成為書店、圖書館的“標配”,但真人圖書館與它們還有所不同。一般的分享會、沙龍更接近于演講,讀者以傾聽為主,除提問環(huán)節(jié)之外互動較少;而真人圖書館讓“書”坐在中間,讀者提問,“圖書”回答,整個過程更像聊天,更傾向于平等的對話。
老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從某種程度上說,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段不可復制的經(jīng)歷,每個人都是一本等待閱讀的書。真人圖書館讓讀者“閱讀”不同的人生故事,同樣開卷有益,有利于參與者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升自我——這與一般的閱讀“功效”相同,并且閱讀體驗更別致。
更重要的是,真人圖書館鼓勵對話、增進理解。眼下,一些人在工作學習之外比較懶、比較“宅”,除了在交際圈內(nèi)活躍,對“圈”外的信息缺乏直接感受——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了解一個eosplayer(角色扮演者)的故事,會對二次元文化多一些認識;聽完一位快遞小哥的講述,會對這個職業(yè)多一分理解……真人圖書館強調(diào)跨界交流,鼓勵對話,這有利于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消除偏見,讓社會變得更開放、更包容。
當前,社區(qū)圖書館越來越多,書香越來越濃。在硬件條件日益完善之后,也期待類似活動更多一些,讓“大咖”與各行各業(yè)的普通人相互交流,讓不同職業(yè)、興趣的人相互理解,讓“真人書”成為讀者不斷進步的階梯。
選自《廣州日報》
尊重每一位用心的勞動者
事件回放
在香港大學食堂工作了44年的袁蘇妹于2009年獲得港大“榮譽院士”稱號。2017年11月25日,這位身份特殊的院士去世,港大官方主頁放了她的照片進行深切悼念,很多香港名流得知此事也紛紛發(fā)文懷念。同一天,本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7號樓宿管阿姨徐根娣的退休日,結果她管理的寢室樓800多名同學集體“請愿”請她留下來。
時事鮮評
被港大學子親切稱為“三嫂”的袁蘇妹并沒有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她被學生們念茲在茲的是:有人“頭暈”,她會主動煲藥、送粥;學生溫習功課至深夜,她會為其預留晚餐;學生遇到煩心事,會去找“三嫂”傾心交談……杭電的徐阿姨也無豐功偉績可談,她十余載的工作和袁蘇妹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她認識這幢樓里的所有學生,甚至連他們的興趣愛好,喜歡點什么外賣,女朋友是誰都知道……
這兩位普通女性勞動者做的每件事都很平凡,但當所有這些小事累積在一起,就成了學子心頭溫暖的記憶。教育從本質(zhì)上講是一種“喚醒”,她們在以傳承人類文化為目的的象牙塔內(nèi)起到了另一種喚醒的作用。就是憑借這樣日復一日的平凡堅守,成為學生們眼中可親可敬的“三嫂”“徐阿姨”。“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學子們的生命。教識他們敬業(yè)樂業(yè),事事盡力,無私,承擔責任,不計較個人得失。”“拎出個心來對人”,曾有記者詢問袁蘇妹與學生們保持友情的秘訣,“三嫂”操著一口廣東話這樣回答。
誰都會說職業(yè)不分高低貴賤,但事實上不是所有人、每所大學,都能把一位普普通通的勞動者視為“杰出人士”。一個社會的正常狀態(tài)是既有頂尖的、高素質(zhì)的精英教育,也不缺乏對平凡人生的認可與敬重,然而目前我們的社會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勞動和勞動者的價值不被認可和尊重的現(xiàn)象。
讓普通勞動者更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不止于為她們口頭“打call”、在朋友圈為她們點贊。這種尊重應是從人格到勞動價值、待遇、保障等全方位的肯定和改善。所以無論是社會風氣的倡導,還是制度的設計和制定,都應協(xié)調(diào)好這種關系。從某種角度說,普通勞動者能否獲得應有的成就感,體現(xiàn)的是社會良知的優(yōu)劣和文明程度的高低。
選自《錢江晚報》
抗癌女孩為青年上了一堂生命課
事件回放
2015年6月,四川德陽的28歲女孩周琳被查出患乳腺癌。為治病,家里負債累累,男友也離她而去……面對挫折,周琳選擇了堅強:治療期間,她將自己的抗癌經(jīng)歷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并發(fā)到網(wǎng)上,感動了無數(shù)網(wǎng)友,周琳因此被稱為“抗癌日記”女孩,同時也獲得了許多熱心人的幫助。
不幸的是,2017年11月27日,由于病情快速惡化,周琳于德陽家中去世。
時事鮮評
在與病魔斗爭的日子里,我們看到的都是周琳甜甜的笑容?!八X了,除了跟我表白,閑事別打擾我”“不能再睡了,畢竟一直躺著對床不好”“驚喜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有多粘牙”……瀏覽她生前的微博,你總會被她的幽默俏皮逗樂、感動,仿佛她同你我一樣都是健健康康、未來充滿一切可能的青年……上天以病魔吻她,她卻慷慨地報之以歌。
生命于悲愴處最見可貴?!罢f心里話,我隨時都做好了離開人世的準備,也做好了今天是最后一天的準備,可還是怕身邊的人難過”。為了“不讓身邊人難過”,她安慰那些本想安慰她自己反而流淚的朋友,她一邊忍受痛苦,一邊堅持“不哭不鬧不折磨人”,甚至在彌留之際仍在寬慰父母,感謝他們帶她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感謝大家的幫助,并立下遺囑,希望走后捐獻角膜等器官……這個美好的靈魂,總把身邊的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周琳走了,“抗癌日記”也畫上了句號,美好生命逝去的寂寥會長久盤旋在我們心頭。兩年多來,她以最飽滿的精神面貌和最美的笑容,為年輕人上了一堂最生動、最深刻的生命課程,啟發(fā)生者熱愛生命、珍惜美好易逝的青春年華,闖一片天地干一番事業(yè),不負寶貴的生命和青春。
“當你一直以為我過得很好時,我其實是一個人走了一段又一段艱難的路?!痹高@個生前忍受了太多病痛折磨的堅強女孩在天堂里沒有痛苦,愿生者都能熱愛生命、珍惜寶貴的青春年華。
選自中國青年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