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詩與人的輝映:饒宗頤山水詩的人格精神

2018-03-30 01:14殷學國鄭莉瑜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8年3期
關鍵詞:山水人格詩人

殷學國 鄭莉瑜

(1.韓山師范學院文學院,廣東潮州 521041)(2.惠州市實驗中學附屬學校,廣東惠州 516000)

山水詩因佛玄視野與南朝佳山秀水的遭遇而誕生。山水詩人常以“清暉”描述和指代山水。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詩中“清暉”是明凈的光澤之意。陸放翁言:“山水必稱清暉?!盵1]“清暉”成為山水的代稱。饒宗頤先生以“清暉”作其詩集[2]的名稱,足見其對于山水林泉的深情眷顧。饒公言:“我非常向往一個清凈的世界。”[3]9這個清凈的世界,在饒公《清暉集》山水詩中有具體呈現,亦可稱之為詩歌世界中的清暉。饒公的清凈世界或者說饒公世界中的清暉,包括清虛恬淡、清雅剛正和清純潔凈三個層面的內涵。

一、以清虛之心,通天地之道

道文化對饒公清靜恬淡之人格塑造有深遠影響。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4]30,人之心靈達到虛無之極點,保持高度清靜,淡漠不貪求便是清虛恬淡。饒公自幼注重修煉,其“十幾歲的時候讀了蔣維喬的《因是子靜坐法》,就學著每天打坐”[3]9,通過修煉使人格達到清靜恬淡之境。故饒公山水詩充盈著清虛恬淡,主要包括清心寡欲、超然物外、道立于一。

(一)清心寡欲

饒公生于富貴鄉(xiāng)卻保持清凈之心,洗去貪欲智巧,清心寡欲?!扒逍摹奔幢3中撵`之清凈,“寡欲”指減少物欲,即輕物質而重精神。饒公清虛恬淡之人格首先表現于清心寡欲。試看:

《瑤山詠》:五里沉霧迷,公超挾我走。本性侶麋鹿,何意跨蒼狗。世亂隱佯狂,捉襟時見肘。赤足拖狐裘,此趣笑誰有。萬方聲一概,到此忘陽九。所欠花豬肉,無食使人瘦。行歌聳驢背,歸路逐牛后。[2]165

《大藤峽》:富貴僅暫熱,聲名亦嫌忌?;苣咀曰使?,長為天地媚。至美出自然,伐鼓安足冀。[2]163

《初入山》:天長況夢短,有生悲無樂。青山縱不語,亦自感休戚。此情可成丹,我欲問抱樸。[2]41

詩人避難瑤山時,山外戰(zhàn)事連連。世事昏暗無常卻難亂詩人向往清凈世界“侶麋鹿”之本心?!胺蛱撿o恬淡寂漠無為者,萬物之本也?!盵5]364世人皆愛富貴、追名逐利,詩人卻視之為短暫而虛幻的身外之物。舍功名利祿而得身心清凈,浮世沉沉中隱蔽于山林,行歌于驢背,牧牛于歸途。以清心寡欲觀照天地,可見天地之永恒與生命之短暫,生者不必過于執(zhí)著得失之悲喜。詩人于清天清地中無拘無束,身心如得洗沐,不縈于物欲,不迷于色相??茨翘斓赜写竺蓝谎訹5]601,至人得至美而游乎至樂[5]576,山水于饒公而言就是與塵世之物欲橫流截然相反的本原世界。只有清心寡欲,方可看清這個世界、看清自己。詩人引青山為知己,亦是其心靈受到山水質樸的召喚,欲將這顆質樸之心修煉成丹,將自己安頓于清暉世界。此即老子所云:“見素抱樸,少私寡欲。”[4]36又如《登磐石山巨贊上人》提到的“清談心無義,獨喜僧皎然”[2]169,僧皎然是山水詩派開山之祖謝靈運之后代,是中華茶道之祖。古今僧人通過飲茶修道,粗茶淡飯,清心寡欲,修煉人生之最高境界。饒公與皎然志同道合,清心養(yǎng)性,儉德高潔,故“獨喜僧皎然”?!秲?yōu)曇花詩》“豈伊冰玉質,無意狎群芳。遂爾離塵垢,冥然返太蒼”[2]179,為詩人少年所作,夸贊曇花冰清玉潔,不與群芳爭妍斗艷,毅然脫離世俗塵垢回到清凈之仙境??梢婐埞杂拙蜔o心于世俗享樂,沽名釣譽。此類重精神而淡物質之清心寡欲,亦是饒公清虛恬淡人格的具體體現,使其山水詩蘊含清高淡泊之境。

(二)超然物外

饒公透過內在之清心寡欲以涵養(yǎng)超然物外之清凈世界。即是超出世俗生活之外的世界。此世界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5]18,是一個無己無功無名亦無畏生死而超然物外的清凈世界。試讀:

《華嚴瀧放歌次青蓮〈將進酒〉韻》:莫問華嚴瀧從何處來,只笑如入寶山空手回。同游長著幾華發(fā),浪花時亂鬢間雪。仲尼不用嘆逝川,太白還須撈海月。欲辯涅槃何滋味,請試山中活水來。俯瞰九州如礨空,遙想昆閬似覆杯。山容澹,太瘦生。木葉脫,飄未停。逐流可到海,吟句更誰聽。相忘道術游方外,使酒如澠不愿醒。荒山才悟天地始,蕓蕓眾物皆無名。且從象教分至樂,暫擲浮生資笑謔??纯雌倭鳠o已時,惟有狂歌勸清酌。天欲雪,正須裘。許我新詩換美酒,主客同銷萬斛愁。[2]82

《北邙山》:生死本一條,誰為分旦暮。君看昏及晨,漠漠但沉霧。浮世只一夢,倚伏何足數。侯王與螻蟻,同歸一抔土。亭午陟北邙,泥途屢窘步。登山不知山,帝鄉(xiāng)在何所。隱隱上清宮,高處勞指顧。周公始宅中,孝文亦邑度。佳氣郁充閭,千載尚如故。平原莽無極,厥田何膴膴。累累見高塚,巑岏秋草暮。石馬臥空林,巍陵嘆無主。憶昔臨高野,萬方同葬處。森沉列杉檜,凜如風從虎。至大唯無外,異端復歸附。死者得安窆,生者如行旅?!锤群蒙胶?,引領滂沱雨。[2]187

詩人游華嚴瀧,一日之內而歷四時之美,欣喜作畫并步青蓮《將進酒》韻而成《華嚴瀧放歌》以贈村田先生。詩作中翻騰浪花,清泉活水,瀑布河流,木葉紛紛飄且落,萬物盡善盡美,使詩人有感而發(fā)吟詠。引用道家莊子的礨空、覆杯、浮生等術語賦詩,比喻山水清暉的美好似人間仙境;引用仲尼嘆逝川的儒家典故,引用釋迦涅槃、象教、蕓蕓眾生等佛家術語,表達詩人超脫塵俗,跳出現有的時間空間,盡情在山明水秀的方外仙境之間游玩的歡樂。于山水清暉間游玩,詩人飄飄乎超脫塵俗方知生之而后死乃自然之道,不必爭朝夕,且順應自然??茨翘斓剡\轉生生不息,便知塵世一切恍如大夢中,“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4]114,人世禍福無常,不論王侯將相或螻蛄螞蟻,生之自然而終歸自然,又何所分?饒公開篇便發(fā)此感悟,可謂至明人世之道乃至自然大道。北邙山上佳樹茂盛,累累高塚又使詩人復嘆“死者得安窆,生者如行旅”,死者于墓下安眠,生者于天地間百年如一游,漫漫長路荊棘叢生。于山水間受益良多,故不懼人間大風大雨。追求超然物外的清凈世界是饒公不畏懼生死,無己無功無名之人格升華的必然歸向。復如《Tenganan古村落》“欲向丹丘尋不死,漫從神禹裸人鄉(xiāng)”[2]138、《水社》“非濁何由得見清,卻來深處覓蓬瀛”[2]152、《登天路》“誰管人間魚爛局,白云腳下但悠悠”[2]152、《玖磨川》“生世疇容逃塵網,幾輩能來超象外”[2]210等,饒公并未陷于人間魚爛之局,而是欲超出世俗生活之外的仙境尋求長生不死,其向往的是解脫塵網的桎梏,尋一個“蓬瀛”“超象外”的世界,即一個超然物外之清凈世界。詩人之灑脫使詩歌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充分表現饒公清虛恬淡之人格。

(三)抱道守一

饒公之清虛恬淡人格的形成是對清凈世界反復認識實踐后形成的。清凈世界元始萬物運道而生,道立于一,即道文化認為世界從無極而太極,太極即一,一即元始的、混成的統(tǒng)一整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4]84。這種對世界的認識是饒公清心寡欲與超然物外的集成,于山水詩作中有具體體現。試讀《富蘭克福歌德舊居》:

小我焉足存,眾色分纖麗。著眼不妨高,內美事非細。矚目無窮期,繁華瞬即逝。持爾向上心,帝所終安憩。生命在守一,無勞太早計。春蘭自終古,清風時拂砌。青山環(huán)里門,白日照云髻。不祭神常在,委軀輕蟬蛻。我來自東海,再拜薦蕉荔。天地眷長勤,生生閱塵世。但期兩心通,俯仰去來際。洗耳聽鐘鳴,去垢如趕蚋。[2]26

詩人游歌德舊居緬懷偉人而有所感。開篇就感慨自我的渺小,雖渺小而存在。萬物皆有其秀麗靈光,不妨將眼光往更高處看,詩人發(fā)現天地之無窮期,相對的繁華一世卻人生苦短,稍縱即逝。不如于青山白云間排除內心雜念,“無勞太早計”,守心神清凈。“但期兩心通”,追隨偉人之足跡,洗除俗世之塵。思至如此而悟“生命在守一”,生命在于身心清靜,專一而無雜念。莊子曰:“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常衰?!盵5]305道文化用“一”代表道,“一”乃萬物之父母。莊子講究持守“至道”的純一而把握“至道”的和諧,以達天人合一。這種“一”的世界觀在饒公的山水詩中并不罕見。如《寄古層冰丈梅州》“蘊真愜抱一,成純賴不二,感物拔連茹,因風欲奮翅”[2]180;《小函錦系瀧》“劈斧披麻此一奇,堆紅疊綠滿巖碕。飛瀧霧下懸千尺,想見人天合一時”[2]213;《中嶠雜詠》“欲起莊生聊問訊,何年天地一成純”[2]34;《Mont—Blanc》“今古一成純,誰復較蹄筌。群山此為君,云衣萬壑傳。象冥定天秩,理幽分化前”[2]40;《重至揭陽喬南里月下作》“翛然吾與點,胸次出新沐,天得一以清,此意今才覺”[2]180。文學作品反映創(chuàng)作主體的世界觀,正是詩人清心寡欲而于超然物外間對世界“一”的深刻認識,故詩人不勝天地悠悠之感噴涌而發(fā)?!秾υ氯缀投拧贰翱s地夸能勘大宙,御風浩浩極秋高”[2]134,《旱峽》“方知造物理,消息不易數”[2]156,《中嶠雜詠》“俯仰古今無限意,蒼天如蓋地如棋”[2]34,天也蒼蒼,地也茫茫,饒公在山水之間俯仰古今,方知山于云間游,天地本純粹,浩浩無窮極,萬物皆循“一”道生而運之理。

饒公清虛恬淡之人格在其以清虛之心、通天地之道中形成。饒公山水詩作表現出其對通過清心寡欲達到超然物外之境終致抱道守一的漸進過程。

二、以清正之心,守君子之德

饒公之清暉人格樹立,并不單因道文化而成。饒公之清暉人格還表現在其追求君子之清雅剛正。清雅剛正則是君子之儒雅,學識淵博而溫文爾雅,方剛正直,不怯懦。饒公之清雅剛正包含了君子不器與自強不息兩方面。

(一)君子不器

饒公的博學多才緣于其自幼聰穎好學,于天嘯樓中徜徉于知識的海洋,清心學習君子之道,達到了儒家“君子不器”[6]17的標準,即君子的作用不能僅僅局限于一個方面。饒公之君子不器包括兩點,即無所不通與無關功利。

1.無所不通

蘇軾《和董傳留別》云:“腹有詩書氣自華?!睂W識淵博是饒公清雅剛正之人格強有力的支撐。饒公博學而善修身養(yǎng)性,由內而外散發(fā)書香清雅氣質,其山水詩呈現出豐富的才藝。

《雁蕩即事二首》:真宰偏留此奧區(qū),移形咫尺即成圖,急皴淡墨難傳妙,鬼臉亂云總不如。媧皇煉得態(tài)何奇,虎視龍飛各合宜。霧里諸峰皆濕筆,畫家從此悟華滋。[2]227

《玉湖山椒千枝含雪,真吳道仲圭所謂萬玉藂也。手寫粉本以歸》:一任終風取次飄,千枝戴玉待凝腰。神傷陵谷情常在,興托江湖路已遙。腳下煙痕添嫵媚,山中螺髻得嬌嬈。原知到此聊棲息,且抹微云為素描。[2]76

《曉起望湖外諸山,仿佛湘漓景色,因賦》:聯峰移步即殊形,狡獪天揮畫筆靈。山水方滋莊老退,回頭煙樹正冥冥。岡巒綿亙似衡湘,獨立蒼茫水一方。拂曉萬山皆本色,何須淡抹更濃妝。[2]220

山于云霧間嫵媚妖嬈,誠如《虎頭山》“江山無處不爭美”[2]227,納清暉于詩畫,筆下山水美不勝收。饒公于山水間悟萬物之潤澤,對其清暉贊之不足而畫之。從詩中“急皴淡墨”“鬼臉亂云”“且抹微云為素描”“拂曉萬山皆本色,何須淡抹更濃妝”可見饒公畫藝之精深。皴是國畫中表現山石樹木脈絡紋理、凹凸向背的重要技法。皴法種類很多,鬼面皴又名鬼皮皴,皴出的效果如演員勾畫的鬼形臉譜或使用的面具。饒公以山水畫喻真山水,形容雁蕩山水姿態(tài)萬千、神奇詭譎?!八孛琛笔莵碜晕鞣降睦L畫形式。饒公頗能領會山水之神韻,信手拈來即成詩,“移形咫尺即成圖”。琴棋書畫是古代文人的基本素養(yǎng),而彈琴為四大才能之首。饒公不僅精通書畫,更精通琴藝。試讀:

《后飲酒十首和方密之用陶公韻》:端坐飛清寒,六十羞一仕。離披春草外,青山即知己。泛泛弄江鳧,淪逸非可恥。玉琴試彈秋,鏘然思甫里。綠窗呵禿筆,洪荒猶可紀。莫嗟著葉遲,盤根足棲止。微光參最靈,孤燈堪長侍。[2]83

《Mont Tendre(柔山)山上六首》:山椒峻處可題襟,自是入山恐不深。為謝知音巖下叟,西來只欠一囊琴。[2]56

《將重訪飛鳥寺,聽二弦琴未果》:枯木豈無情,興亡幾彈指,指上生兩儀,心在秋聲里。泠泠正須聽,待訪此靈瑣,冰炭置回腸,何當泯人我。[2]206

引青山為知己,撫琴一曲敬秋意,幽幽墨香飄綠窗。彈琴賦詩,詩人便是如此閑逸于自己清靜的世界。饒公一曲方罷,于彈琴間身心恍如與世隔絕,“興亡幾彈指”,一曲彈罷春秋變更,萬物于琴聲間一念興起一念滅亡。以琴喻太極,陰陽于指尖生。彈琴能彈出如此境界,可見饒公琴道之高深。引用了琴師伯牙于荒山彈琴,樵夫子期心領神會,兩人即成知音的典故。表達詩人欲以彈琴答謝山中老者知音,惋惜此情此景只欠一囊琴之情。以琴交友,君子清雅見于博學間。因其博學,故其多才,饒公以學養(yǎng)填充胸臆,琴、詩、畫相通,修身養(yǎng)性。博學使其精神遨游于現實之外的清靜世界,清雅人格由博學而塑。

2.無關功利

古人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之思想由來已深。饒公之博學并不為“學而優(yōu)則仕”[6]199,其言:“只有我始終不走這條路,始終不沾政治。我覺得政治非常復雜,也不一定干凈?!盵3]10多才多藝于饒公而言具有修身價值,博學而超脫功利的束縛,治學精神之純粹使其堅定做一個真正的學者,持之以恒,立身于世而不改變其做人態(tài)度。試看:

《選堂晚興》:高樓俯大荒,浮云任變化。隱幾萬卷書,亦足藏天下。茗搜文字腸,潔宮守智舍。浩歌送北風,俛焉俟來者。天墜故不憂,四十心未動。極目寒波外,九州紛總總。且酌杯深淺,莫問鼎輕重。有人夜持山,案上長供奉。[2]64

《后飲酒十首和方密之用陶公韻》:立此不易方,亂流安足貴。[2]83

《地中海晚眺,nice作》:一望青未了,方知物不遷。沙際遠分星,欄外足忘年。滄海波不興,抱蜀意彌堅。小立不易方,自得靜者便?!瓎饰乙獰o功,觀海須造顛。六龍騖不息,萬化紛周旋。力命休相爭,海若久忘言。[2]45

《偶作示諸生二首》: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天風吹海雨,欲鼓伯牙琴。[2]63

饒公腹有萬卷書,胸襟容天下,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即人在特定時期做該做的事。然饒公自幼志于學,“不管外面的世界、人家的事情,只做自己的事,而且全神貫注地做好”[3]9,所以“天墜故不憂,四十心未動”,心不可為名利而動,做學問之人,“莫問鼎輕重”,莫要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要拿學問去沽名釣譽,要專注學問,要持純粹的治學精神。饒公將自己博學而無關功利之原則作為信條于“案上常供奉”,故其立身于世而不改變堂堂正正的做人態(tài)度?!叭擞胁粸橐?,而后可以有為”[7]173,饒公博學而不為功利,“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心中有此堅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生命便充滿樂觀向上的陽光。持之以恒的學者精神與樂觀向上的人生精神是饒公博學而無關功利之人生目標的延伸。如《集集道上》“蠻君山鬼雜黿鼉,危磴艱如判命坡。到此豁然開大道,方知人力勝天多”[2]152,饒公引用釋迦摩尼臨終說法時眾生都來聽法的佛家典故,蘇軾《王維吳道子畫》亦有“蠻君鬼伯千萬萬,相排競進頭如黿”,比喻高峻的石階山徑艱難行走,堅持不懈攀登之,路亦變得豁然開朗,方知“人力勝天多”。又如《山中見月》“人力真勝天,繁星復如林”[2]42;《登慈恩寺塔》“向來論形勝,所貴在人謀”[2]187;《自阿蘇山越草千里,至九重山山麓,宿瀨之本高原旅舍》“人力勝天語非誑,便能此處鑿洪荒”[2]212;《中嶠雜詠》“憑高待共浮云約,路轉懸橋必坦途”[2]34??梢婐埞硇钥创松婢?,不怯懦,堅定事在人為、人定勝天之思想,“路轉懸橋必坦途”之樂觀精神。故其可“亂流安足貴”“自得靜者便”,于學問中安身立命,而后于學問上有所為。

(二)自強不息

饒公清雅剛正之人格清暉其次表現在其自強不息上。自幼“生于鐘鳴鼎食之家,長于文采休曜之地,卻并沒有耽于聲色犬馬之習,我們不能不說他是少年有志了。”[3]5,饒公博學而篤志[6]198,有奇志并為其自覺地努力向上。“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7]276,饒公的自強不息表現在其志存高遠。如:

《金雞隘》:我從旱峽來,山畾嵬苦充斥。鳥道亂崩云,去天未咫尺。壞堞視眈眈,勢可吞梁益?;鹑照廴?,忍令雙腳赤。喧豗有眾灘,入耳森慘戚。憶昔渡武水,金雞若壘壁。頗訝天地間,嵌此一頑石。豈如茲山高,嶄險侔劍戟。奈何委遐荒,飛鳥且絕跡。丈夫志萬里,臨此寧辟易。好去攀懸崖,待將藍縷辟。[2]156

饒公避難于瑤山,時山河動蕩,“鳥道亂崩云”“壞堞視耽耽”,令其身心歷盡滄桑。避難之艱苦一如饒公所言“火日正欺人,忍令雙腳赤”,衣衫襤褸且無處避暑。而逆境有歷練人之心志,激發(fā)人之向上精神的作用。饒公并不因艱苦而沉淪,并不因世界面目的改變而放棄君子之志,由山水清暉間“頗訝天地間,嵌此一頑石”而激發(fā)“丈夫志萬里,暫此寧辟易”的人格清暉力量。處逆境而不失丈夫之志,饒公之詩歌呈現出自強不息的君子之暉。如《雪意》“園林粲皓然,貞白明吾志”[2]42;《西湖》“丈夫從來有遠志,能與相依惟小草”[2]192;《黃牛山》“茲焉結茅茨,彌想古耒臿。吾生百煉鋼,萬險那能劫。政可追冥搜,山卉即象法。易堂隱翠微,守志乃鴻業(yè)”[2]159。雪之純凈潔白,草之渺小頑強,饒公以此二物喻志,其志雖歷萬險卻煉成鋼,故不可劫?!笆刂灸锁櫂I(yè)”,饒公一生篤志向學,步伐從未停歇,走出了一條中華文化的康莊大道,正是自強不息的體現。

綜上,饒公是一位注重內在修為,學術理念純粹、積極樂觀、篤守鴻志的學者。

三、以清凈之心,悟佛禪之妙

禪宗對饒公清純潔凈人格之形成有著直接影響。禪文化中的“清”,意為清凈,釋迦的大智大慧在于妙明真心本來清凈。饒公覺悟佛禪之妙是其清純潔凈人格之自然體現,由澄明清凈之心出發(fā)而達佛禪高妙之理,以妙悟孕育詩心。饒公言:“禪宗本破除文字,至是乃反立文字,詩遂為禪客添花之翰藻矣?!盵8]125季羨林言:“詩與禪的共同點就在‘悟’或‘妙悟’上?!盵9]饒公山水詩深蘊禪理、超塵脫俗。

(一)澄明清凈之心

饒公在山水間洗去一身塵俗,澄明清凈之心是其潔凈人格之本。佛家云“參禪參到無參處,參到無參來徹悟”,饒公之山水詩蘊藏著其大徹大悟之禪理。如《中嶠雜詠》“垂柳搖絲莫上新,近溪已見十分春。了無哀樂纏胸次,野曠天寒不見人”[2]34;《空山積雪》“愛憎已齊喪,陰陽聊可燮”[2]43;《發(fā)Frejus》“此心如白紙,五色休迷目。乘化看云飛,酣眠樂水宿”[2]45。紙上機鋒,充滿禪趣[8]131。頻頻以禪入詩,詩人以澄明清凈之心煥發(fā)出生機禪悟生命?!按诵娜绨准垺?,了無愛憎生死哀樂,去看天外之云卷云舒,放下一切之求不得苦,超越而存在,存在而超越。試讀:

《翠屏山》:懸渡從知理不誣,玲瓏杰觀出虛無。卻于冥漠高寒處,悟到陰晴眾壑殊。微徑通幽級百層,不空靈處見空靈。野云來去都無跡,蕭寺萬山一病僧。[2]191

詩人游翠屏山,行走于索道之上,穿梭于高山之間,忽悟山川之態(tài)不論細致精巧還是高聳雄偉皆由“虛無”而來,“虛無”即是空,空即是萬物的歸宿,是事物的本質。詩人處于靜寂且寒冷之山顛上,側身俯視,一覽眾山小,云霧繚繞的高山斷壑陰晴兩面皆殊貌。百層山徑清幽而不可捉摸,不見盡頭。饒公卻能以其澄明清凈之心照見山徑之空靈?!靶膬魟t佛土凈”[10];一個人擁有澄明清凈的心境,其世界便是清純潔凈的,便是不空靈處亦可見空靈。又如《Zermatt道中和李白》:“驅車忽過萬重山,心共孤云來去閑。耀眼冰川皆凈土,置身太古異人間。”[2]54詩人游歷千山萬水,卻不因此而迷失本心,反而是“心共孤云來去閑”這般自在閑逸。以澄明清凈之心觀世界,則世界處處皆是凈土。復如《游新巴黎農場十一首》“覽物本無心,暫悟欣所遣”[2]67;《借園田居和陶五首》“于茲悟至理,萬有生于無”[2]133;《暹羅猜耶山訪佛使比丘,游室利佛逝遺址,于黃榛中踟躕終日,歸來有詩。偕行者謝大晉嘉,即用謝客登永嘉綠嶂山詩韻,邀其同作》“坦道欣同登,了悟庶萬一”[2]19。詩人悟得萬物生于虛無,心中無物便是澄明清凈,澄明清凈便可悟佛禪之妙。澄明清凈之心使饒公外學之詩與內學之禪殊途合一,于山水清暉間歸向澄明悟境,凸現其清純潔凈之人格。

(二)佛禪高妙之理

饒公精通佛學,常于賦詩中不經意間引用佛家術語。佛家講究清純潔凈,“遠離一切惡行煩惱垢故,名為清凈”[11];心境要保持清凈,遠離塵俗的罪惡,斬斷煩惱的垢染,非清純潔凈之人不能悟佛法的要領。而饒公于詩中表現高妙禪理之詩境,是其清凈純潔之人格的具體體現。試讀《冒雨游伽利佛洞,汪德邁背余涉水數重,笑謂同登彼岸,詩以記之》:

夏坐已終雨猶縱,天公于客頗愚弄。平疇無際交遠風,眾流截斷齊奔洞。地濕欺人腳陷泥,波翻逞勢馬脫鞚。賴彼應真力渡水,深厲淺揭情何重。山前紅碧紛奪目,林底龍蛇招入甕。乍悟虛空山嶷然,尚喜雷風心不動。窟中佛像百丈高,氣象儼與天地共。參禪精意解救糍,聞道癡人強說夢。江花微含春山笑,歸路又勞秋霖送。身外西鄰即彼岸,悟處東風初解凍??捎醒匀彀肼?,頓覺慧日云間涌。老聃舊曾化胡來,道窮何必傷麟鳳。[2]11

“夏坐指印度佛教和尚每年雨季在寺廟里安居三個月的行為?!盵12]饒公引作比喻夏雨的綿綿不盡,眾流齊奔山洞,河水湍急,腳陷爛泥,寸步難行。汪德邁先生不遺余力助饒公渡此渾水,情意何其珍貴。洞窟中百丈高的佛像,崇高偉大之勢一如景象萬千,寬廣無極的天地。深陷泥沼始悟“解救糍”,在禪悟中脫離塵世煩惱,登向“身外”“彼岸”,可見智慧之光在滾滾白云間普照眾生。于山水清暉之間,饒公進入精神上的自由境界。本是一場綿綿的夏雨把饒公困在山洞,在詩歌中變成了天愚地欺。隨詩人的視線展開優(yōu)美風景,也隨詩人的清凈之心參悟佛禪之妙。這場不合時宜的雨使饒公悟得“一切皆苦”,與汪德邁渡水就如渡苦難一般。引用了“夏坐”“解救糍”“身外”“彼岸”等大量佛教術語,詩歌呈現出清凈純潔之佛境。

又如《望海》:“攪亂波心有綠蘋,飛鳶跕跕正愁人。路遙且潑清明眼,不用拈花已覺春?!盵2]9引用的佛家術語“拈花”乃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宗典故,指對禪理透徹的理解,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前有釋迦拈花,今有饒公拈花。站在海邊,看著被打破寧靜的水面,水波蕩漾,波心中長著綠蘋,飛翔的鳶想要降落在綠蘋上而又怕生人。望著這一幅生動和諧美景,詩人頓悟實相無相?!安挥媚榛ㄒ延X春”一句最妙,富含禪理。詩人不用拈花就已覺春天,蘊含的大智大慧,相對“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庇羞^之而無不及。復如《阿旃陀石窟歌》“拈花意與日同熒,風前一葉警秋零”[2]12;《晨過鹿野苑》“沈沈曉霧忒無明,斷壟云低未放晴。誰復拈花空色相,只余幽鳥落寒聲”[2]15;《晉嘉寄示游清邁素貼山寺,用康樂從斤竹澗韻,追憶曩游,再和一首》“心已生死齊,人尚蜣螂轉。拈花余一笑,所得無乃淺。何似山中云,朝夕任舒卷。當年薜蘿枝,猶掛般惹眼”[2]49等。饒公禪學高深,喜愛“拈花”這個動作,拈花即是參得佛禪之妙。饒公山水詩中佛家術語信手拈來,以一種超脫的生命狀態(tài)悟佛禪之妙,人格達到沒有纖毫的機心雜念之清凈純潔之境,而詩歌則達到充滿佛禪妙理之境。

四、結 語

饒宗頤先生博通儒釋道玄,豐厚的學識貫注于山水詩中,呈現為清暉明凈的人格。饒公清心寡欲,素樸的心態(tài)超然物外,不受世風時運的干擾,保持抱道守一的精神境界。饒公身心清凈故能養(yǎng)清雅之氣而守剛正之志,博學篤志,自強不息,又合乎古之所謂君子之道。饒公詩中大量引用古籍語史典故與宗教術語,以澄明清凈之心悟佛禪高妙之理,言內言外皆有意,詩內詩外均成理,可謂悟佛禪之妙。饒公通天地之道、行君子之道、悟佛禪之妙,故養(yǎng)成清純潔凈、清雅剛正和清虛恬淡之清暉人格。具體到山水詩作而言,饒公一生在漫游世界山水中創(chuàng)作出大量優(yōu)秀的山水詩歌,自其個體而言有其形上追求之考慮[13],就中國文學而言則為中國山水詩學開出新境界。

參考文獻:

[1] 陸游.老學庵筆記[M].楊立英,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270.

[2] 饒宗頤.清暉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

[3] 胡曉明.饒宗頤學記[M].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6.

[4] 馮達普.老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 陳應鼓.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3.

[6]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7] 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

[8] 饒宗頤.澄心論萃[M].胡曉明,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

[9] 季羨林.禪與文化[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247.

[10] 賴永海.佛典輯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251.

[11] 世親菩薩.論典與教學略釋阿毗達磨俱舍論[M].玄奘,譯;妙靈,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341.

[12] 季羨林.季羨林談佛[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1:187.

[13] 殷學國.饒宗頤“形上詞”論分析[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8):94-99.

猜你喜歡
山水人格詩人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愛在一湖山水間
山水之間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一處山水一首詩
我理解的好詩人
詩人貓
《山水》
論君子人格的養(yǎng)成
詩人與花
班玛县| 乌兰察布市| 杂多县| 乌拉特中旗| 林口县| 孝义市| 香格里拉县| 桦南县| 百色市| 肇州县| 遂川县| 石渠县| 清原| 建昌县| 响水县| 苏州市| 磐石市| 普兰店市| 丽水市| 定州市| 台东市| 和政县| 武功县| 舟山市| 合水县| 崇左市| 吉安市| 渭南市| 泗阳县| 丹棱县| 平阴县| 秦安县| 乐安县| 通海县| 娱乐| 肥城市| 祁连县| 包头市| 沧州市| 天柱县| 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