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自佳
我的家鄉(xiāng)辛女村
居住在沅水中游的湘西瀘溪縣武溪鎮(zhèn)白沙中心城區(qū),離我的家鄉(xiāng)辛女村僅五公里,很近很近,且白浦公路即白沙至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千年古鎮(zhèn)浦市的公路又穿寨而過,即便徒步也只要不多時間即到達。我因少小求學(xué)離開故土,而后父母又早故,沒了骨肉親情之牽掛,回老家打望并不多,但隨著年齡的增大,家鄉(xiāng)對我越來越是魂牽夢繞。
我的家鄉(xiāng)辛女村不僅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文景觀旖旎,地理位置獨特,而且歷史文化底蘊也很厚實。她背靠雄奇挺拔的巍巍盤瓠山(又叫狗巖山),因為山上有一狗形的石頭,村里苗民視其為天上下凡的神犬的化身,祖祖輩輩都這樣:凡上山放牛、撈柴、挖地、種植或者打獵,都要給這個“神仙”燒一把香紙,叩頭作三個揖,以求保佑與幫助……村子對面是優(yōu)柔飄逸的綢緞般的沅水長流,這是沅水流域的一大名灘,名叫辛女灘。遠古時代辛女常在這河灘上洗濯,特別是每年立秋三天后,辛女帶著她的兒女們赤條條的在這河灘激流中清洗身上的痱子……因此,世世代代將這一古老的原始習(xí)俗沿襲了下來,每年此時,這里便成了母親敞懷展示自身美體的天堂,全村婦女攜幼童成群結(jié)對嘻嘻哈哈地來這河灘。筆者記得幼小時,每年立秋三天后,跟隨母親下河來清洗身上痱子,窺見母親那對白白的大奶子在水中晃蕩時,惹來了一群香篾棍般大的小魚兒聚來嬉戲,饒有情趣。所以,這五里長的激流河灘,是立秋三天后母親潔身滌痱的河灘,人們又叫她“母親灘”。
村子南面是辛女巖,在明、清皇家志書《一統(tǒng)志》“古跡考”里有記載,其意是:遠古時代高辛帝女兒下嫁殺敵功臣苗蠻英雄盤瓠,在這蠻荒之地開辟天地,繁衍生息。爾后,盤瓠不幸被復(fù)仇者謀殺,拋尸于滾滾沅水中,辛女尋夫尸未果,哭斷了肝腸,氣絕而化為一石,屹立于沅水西岸,名辛女巖,又名帝女巖——巖頂上有一座漢代辛女村苗人修建的紀念辛女的“辛女祠”,祠內(nèi)神臺上置一蹲辛女木雕像,將其封為“神母”。
村子北面的河對面是名揚天下的苗族文學(xué)大師沈從文筆下的“箱子巖”,巖洞里擱置著一口箱子,有傳說是辛女的“書箱”,也有傳說是辛女從京城省親回來,父皇高辛帝給打發(fā)的一箱子小麥、蠶豆、豌豆、玉米、高粱、棉花等農(nóng)作物種籽,將華夏中原大地的農(nóng)耕文明的種籽向這蠻荒之地撒播。
辛女村建筑物都是明清時期修建的吊腳樓木屋與刻有花紋的青石基腳的風(fēng)火墻院。村中有三條古巷道,皆系青石板鋪成,干干凈凈,是炎熱夏天納涼之“圣地”;村口有一口小水池塘,池塘邊有一棵高大的、枝葉茂密的古柏,郁郁蔥蔥,老輩人說是“千年古柏”,系宋朝時栽植的;村門外是一展平坦的良田與沃土,臨河坎處是密布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古墓群。上世紀80年代初有一村民曾在墓地挖地時撿得一把戰(zhàn)國時期的銅劍,交縣文物局保存。村外不遠處的阡陌上的“辛女庵”系宋代修建,庵堂里的神臺上是辛女木雕像,那時為了方便祭祖,從辛女巖頂上的“辛女祠”意移而來,只是大小不等,辛女巖頂上的“辛女祠”小,辛女村外的“辛女庵”大。同時,去辛女巖頂上的“辛女祠”朝拜僅限一年中的除夕、元宵、中秋時三大節(jié)氣,而村外的“辛女庵”則是隨時可以去燒香紙——祈福驅(qū)邪。與“辛女庵”隔一田壟而相望的“跳香殿”也系宋代所建,又名“豐登殿”,殿堂里的神臺上有各種神像,有五谷神,有天王神,也有盤瓠和辛女神。殿堂周邊有幾蔸蒼翠的大古柏將其掩隱著,每年秋收后,金燦燦的野菊花盛開,村后的丹桂飄香之時,村里便舉行跳香祭祀活動,喜慶五谷豐登。那時全村男女老幼齊聚跳香殿堂,當敲擊牛皮大鼓發(fā)出“嘭、嘭”巨響時,身披袈裟的巫師吹一聲牛角,大家齊同歡跳起來,伴隨著巫師團團旋舞,酬神娛神,通宵達旦……
上述種種景觀與古老的文化底蘊,以及每年的秋收后的跳香祭祀活動,使家鄉(xiāng)辛女村更是充滿了魅力。
盤瓠和辛女傳說中的箱子巖
箱子巖,位于湖南湘西沅水中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盤瓠和辛女的傳說”發(fā)祥地境內(nèi),因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巨匠沈從文寫作的散文名篇《箱子巖》而名揚天下。
沈從文年輕從戎時在沅水流域漂泊了五年,對于奇特的箱子巖情有獨鐘,為其書寫過兩次,一次是單寫,題名《箱子巖》,一次是合寫,題名《瀘溪·浦市·箱子巖》。
然而,“箱子巖”里的箱子究竟為何物?又有何價值?這是真的原人住居遺跡,還是古代蠻人寄存骨殖的木柜,不得而知。對于它產(chǎn)生的意義,應(yīng)當還有些較古的記載或傳說,年代久,便遺失了。
沈老從這幾個層面分析與判斷,似乎都有道理,也有可能。我曾將他所言說的“傳說”做過多次調(diào)查、研究,結(jié)論是與“盤瓠和辛女的傳說”相關(guān),或許沈老所指的“傳說”就是“盤瓠和辛女的傳說”中的一支小插曲。記得小時候我隨父親行船去瀘溪縣城武溪鎮(zhèn)以及沅陵、桃源、常德,途經(jīng)此地時父親都要向我講述這個“傳說”:盤瓠本是天上神犬,下凡后變成一個英俊的青年小伙子,應(yīng)召入伍,英勇殺敵,為保衛(wèi)高辛帝疆土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高辛帝將其閨秀辛女許配給這位苗蠻英雄,婚后他們不顧阻撓回了故鄉(xiāng),在這里開辟天地,繁衍生息。三年后生了六男六女,因著遠在京城的父皇的思念與牽掛,他們便攜兒女去看望父皇。一個月后盤瓠和辛女帶著六男六女從京城省親回來,高辛帝送給女兒、女婿、外孫們駿馬,叫他們走旱路時騎駿馬;還送給他們一只木船,叫他們走水路時乘木船;還送了一口紅木箱,箱子里裝滿了小麥、小米、高粱、玉米、棉花等種子。他們一家人從京城回來在這兒休息,巖洞里那口木箱是辛女放在那里的,其下方的“馬嘴巖”是盤瓠和辛女的那匹駿馬的化石,其上方“石壁仙舟”是盤瓠和辛女的那只木船,幾千年不朽,仍完好擱置在石壁上,人們稱之“石壁仙舟”。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期我在瀘溪縣文化館任文學(xué)專干搜集民間故事時,曾去縣航運公司采訪了幾位老船工,他們對這一傳說與我父親是同樣的說法??蓳?jù)當年編纂《盤瓠傳說》《盤瓠研究》兩本資料書的瀘溪縣縣志辦主任張永安說,“箱子巖”里那口箱子里裝的是高辛帝贈給女兒辛女的一箱子經(jīng)書及天文、地理之類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