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52年,毛澤東主席就在中華全國總會上提出了“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口號。從此,人們開始對體育運動有了更高的認識。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在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下,已經(jīng)取得了良好的發(fā)展,但是對于終身體育的教學目的來說還遠遠不夠。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勞動模式也從體力勞動逐漸轉向腦力勞動。大部分人的運動時間都在大大下降。尤其是當代的年輕人,由于繁重的課業(yè)而導致身體素質的大大下降,不要說增強自身體質,連最基本的健康都難以維持。根據(jù)中國新聞網(wǎng)的一項數(shù)據(jù)顯示,世界上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病的占20%,而亞健康人士占75%。這些亞健康人當中,從事腦力勞動的占90%。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引入終身運動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普通高等院校的體育教育大多是以增加學生體質為目標,這顯然不符合終身體育的培養(yǎng)原則。所謂的終身運動,是以“健康第一”為宗旨,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能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緩解身心壓力,增加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質量。
普通高校中體育教學內容主要以最終的體測為目的,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要求也僅僅理解為最終的體育測試能夠通過。雖然各大高校興建的新校區(qū)會有非常優(yōu)良的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學生的課外運動也都非常好的對其利用。但是很明顯,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由于運動意識不強,而始終沒有參與到課外的運動中來。對于體育課程也是有抵觸情緒。
很多學生由于自己的性格導致對體育運動的愛好不同,在教育中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該盡量增加多種體育項目課程,在學生選課過程中能有更多的適合自己的興趣的體育運動選擇。只要學生選擇了自己興趣最大的課程,再結合我們教課內容的不斷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便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老師講述的最多的是體育運動的規(guī)范性理論知識和動作,卻很少注重健康的運動觀念和終身運動的培養(yǎng)。普通高校的學生而非體育專業(yè),對于體育課程也沒有足夠的認識,在理論學習中也不會去很好的理解和記憶。老師作為專業(yè)的體育教學者,應該將專業(yè)的體育運動知識和當下的新聞熱點相結合起來。尤其是在每年舉辦的熱點賽事或是大學生中廣泛喜愛的運動賽事,都可以作為體育教學的內容。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學課堂質量,還能引導那些對體育運動沒有興趣的同學參與進來,通過整個團體討論的氣氛烘托,使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好奇的關注。
對于那些身體素質不好的學生,不能一味的要求進行高強度的體育訓練來達到最終測試通過的目的。應該以鼓勵和激勵等心理教育的手段,達到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運動中來的目的。健康的身體是將來工作和學習的一切根本,在體育教育中加入健康理論,不僅能夠得到學生的心理的認可,也能使學生拋棄對于體育測試的不良觀念。
高校中的體育教育占的比重不大,而學生的認識程度也不夠,認為體育課就是放松和娛樂的。老師的教學模式也是只在體育活動安排上進行的,幾乎不會用過多的時間介紹體育的理論知識。甚至有的老師只是在課前和課后點一下名,整個課程就是讓學生自己去聯(lián)系了。若是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作為體育老師言傳身教尤為重要。老師應該在課上加強體育運動的理論知識教學,能讓學生對體育有一個專業(yè)的、完善的認識。此外,老師還應加強對終身運動的宣傳和鼓勵,從自身的經(jīng)驗和實驗中,介紹終身運動的優(yōu)勢。畢竟一個健康的身體是誰都想要的,老師們只有合理的引導和教誨學生,學生們才會自然而然的樹立終身運動的觀念。
高校的體育教學對終身運動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學生最后一次接受系統(tǒng)的集體教育的機會。若此刻能夠達到我們教學的目的,則對于整個國民體質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幫助。在體育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幫助,改善教學水平,對學生養(yǎng)成終身運動的意識和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魏曉峰,查顯峰,王偉,高金庫,王月芝.終身體育視角下大學體育教學現(xiàn)狀研究——以黑龍江省高校為例[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5(12).
[2]周春峰.淺談激勵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江蘇:科學大眾,2012(03).
[3]岳驪,裴益民.論終身體育教育與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