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民之父母》中孔子言行探微

2018-03-29 07:36:10許紅靈
長治學院學報 2018年1期
關鍵詞:禮樂君子儒家

許紅靈

(大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3)

《民之父母》見于《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二)》,抄寫在14枚竹簡上,竹簡保存良好,每簡書寫31到35字不等,全文共397字,其中重文三,合文六。[1]全文大意是子夏向孔子請教“何如可謂‘民之父母’”,孔子答以“必達于禮樂之源,以至五至,以行三無”。[2]因此,整理者濮茅左先生根據(jù)內(nèi)容將其命名為《民之父母》。

《民之父母》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與以往傳世文獻不同的早期儒家思想,包括儒家對“民之父母”的要求,“五至三無”的政治理想,并可以從中討論儒家政治思想在先秦無法實施的原因等等。

一、以“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奠定政治理想

《民之父母》開頭子夏便引用《詩經(jīng)·大雅·泂酌》“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來問孔子“何謂民之父母”。要想說清怎樣做民之父母,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愷悌君子”。記錄孔子言行的典籍《論語》中共提到過107次“君子”,主要指兩種人:一是有道德的人,另一種是地位高的人。上古社會有著“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禮制,[3]只有貴族才有可能接受教化、學習道德,所以可為民之父母者應指有道德的貴族。身為道德典范的君子是孔子思想體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孔子在周游列國時曾多次來到衛(wèi)國,這與“衛(wèi)多君子”密不可分。

郭沫若云金文“‘民’作一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古“人”、“民”、“盲”通訓,都是君子教化的對象。“愷悌君子,民之父母”說的就是君子用教化治理民眾。孔子認為這樣的君子要為民之父母,最關鍵的就是能否“達于禮樂之源,以至‘五至’、以行‘三無’”。那么“禮樂之源”是什么,他們與君子的“愷悌”又有何聯(lián)系呢?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禮、樂都不僅僅是玉帛鐘鼓這些實物,而應是無處不在的“仁”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君子的“愷悌”作為一種品質也是在時時事事體現(xiàn)著內(nèi)在的“仁”,是至“五至”行“三無”的前提。愷悌君子秉持“仁”的品質,以“五至”為基礎,“三無”為具體措施,“五起”為理想,一步步踐行孔子“民之父母”政治思想。作為主體,君子的道德直接影響著正己正民的效果。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仁”處于核心的位置,子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仁者,愛人”,顯然“仁”的理念是應用于人類社會之中的,作為內(nèi)在有“仁”的君子,要為民之父母,也就是要用愛的方式去教化治理民眾。[4]這種思想發(fā)展到孟子時,社會環(huán)境更加惡劣,諸侯紛爭更加殘酷,因此使之演化而成了“仁政”。

總之,“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是引起《民之父母》全篇討論的起點,為全文奠定了一個前提:實現(xiàn)孔子的政治理想的主體是君子,君子是執(zhí)掌國家政權的統(tǒng)治階級。君子的核心品質是“達于禮樂之源”——仁,這里的“仁”是在承認階級基礎上的“仁”,禮樂也是用來維護秩序的制度。

二、以“五至、三無、五起”概括政治理想

“五至”、“三無”、“五起”是孔子政治理想的概括,討論清楚這三方面的內(nèi)涵是探究以孔子為代表的早期儒家政治理想及其失敗原因的門徑。

(一)判斷“五至”內(nèi)容

《民之父母》的順序及內(nèi)容優(yōu)于傳世文獻《禮記·孔子閑居》和《孔子家語·論禮》。原因之一,《民之父母》更加符合早期儒家思想。第一,符合“待物而后作”的哲學觀念。查檢其他儒家文獻中關于禮樂的理論,比如《禮記·樂記》一開篇就說道“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磥硪魳返纫幌盗腥诵幕顒蛹此枷胍庾R是需要“待物而后作”的?!睹裰改浮返摹拔逯痢庇伞拔镏痢钡健爸局痢本头仙衔闹刑岬降摹按锒笞鳌钡乃悸罚樌沓烧?。所以可以把四時、萬物理解為孔子“天道”觀的外在表現(xiàn)的話,那么,《民之父母》中“五至”以“物至”為始就符合早期儒家“待物而后作”的邏輯體系。第二,《民之父母》中“五至”充分體現(xiàn)了孔子思想中由天道到人性再到人倫的思路。首先實現(xiàn)“物至”,即完全了解天地萬物之理,領悟天道,這是孔子思想的邏輯起點,只有依據(jù)天道而行社會才是最理想和諧的社會。君子由天道而生發(fā)人性“志至”,就是要體察人民的好惡之情,《禮記》鄭玄注“凡言至者,至于民也。志,謂恩意也。言君恩意于民”。[5]那么,由人性再來制定人倫,即禮樂規(guī)范,而哀樂相生,由“樂”延伸到“哀”,以成“五至”,君子據(jù)此正己正民。

原因之二,本篇文體是政論文。傳世文獻《禮記·孔子閑居》和《孔子家語·論禮》中的“志至”到“詩至”不如《民之父母》的“物至”到“志至”更貼合“民之父母”的政治主題。本文全篇都緊緊圍繞“民之父母”這一政治問題展開,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開篇子夏詢問何為“民之父母”,孔子回答中要達到的條件之一是“四方有敗,必先知之”,這顯然是執(zhí)政者應當考慮的事情。第二,孔子用《詩經(jīng)》來形象地解釋“三無”時引用“成王不敢康,宿夜基命宥密”等此類模范君主的例子,“君子以正”、“政者,正也”說的就是君主的模范作用。第三,孔子希望達到“五起”時說道“施及四國、上下和同、以畜萬邦”的效果,這儼然也屬政治理想的范疇。因此,在《民之父母》為政論性質毋庸置疑的前提下,簡本“物至”較傳世文獻《禮記·孔子閑居》和《孔子家語·論禮》“志至”更合適。

(二)“三無”從反面對“五至”進行深入論述

首先,在層次上,它撇去天道、人性等等緒論之后,直達禮樂制度?!叭裏o”的特點在于它的抽象性,即《民之父母》中錯簡的那28個字“奚耳聽之,可得而聞也;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視也;而得既塞于四海矣”,這容易讓人覺得與儒家歷來的理論不合,并且在《論語》中也可以找到形容有聲之樂、有體之禮、有服之喪的內(nèi)容,如顏淵問仁,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批評宰我不服“三年之喪”。顏淵問為邦,子曰:“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边@也都是孔子禮樂喪外化的表現(xiàn),所以“三無”思想很可能不是孔子的主流思想,[6]或者是后來儒家思想發(fā)展的結果。從文字學的角度來看,《民之父母》應是戰(zhàn)國中晚期的作品,稍后出現(xiàn)了儒家另一位代表人——孟子。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天道論,演變成“修身”與“養(yǎng)氣”,更偏重于“心性”的培養(yǎng)。如“程子曰:‘孟子有功于圣門,不可勝言。仲尼只說一個仁字,孟子開口便說仁義。仲尼只說一個志,孟子便說許多養(yǎng)氣出來。只此二字,其功甚多?!盵7]可見“三無”是對“五至”的發(fā)展,也體現(xiàn)著孟子對孔子的發(fā)展。

(三)“五起”是行“三無”的效果

以呼應篇頭的“四方有敗,必先知之”,可見全篇結構十分嚴密。但是“五起”內(nèi)部的邏輯關系并不清晰,只是一個比較宏觀的理想,并沒有具體的目標,這也許就是早期儒家政治理想自身的缺陷所在。

“五至”、“三無”、“五起”三部分是《民之父母》的精髓,講述了君子如何通天道、達人性、制禮樂,并修養(yǎng)心性志氣,最終達到超然圣德的政治理想。[8]但從中可以看出,即使文章論述層層深入,結構整齊,卻不可否認其成篇不是一蹴而就的,應是一步步隨儒家的發(fā)展而來,包含了早期儒家政治哲學的總體成果。

三、從“知其不可而為之”中探尋孔子政治不遇的原因

仕途上的孔子可謂一生不遇,只有在五十一歲到五十六歲時有過短暫的輝煌,十四年周游列國,直至晚年歸魯,亦不再求仕。因此,說他是一位政治家是不恰當?shù)?。而孔子政治生涯的坎坷與他和時代不相一致的政治理想密切相關?!睹裰改浮肥且黄磉_孔子政治理想的文獻,也許能從中尋求到答案。

(一)孔子的政治思想本身存在矛盾

孔子在《禮運》中描述了大道之行的“大同”社會和今天為大家熟知的“小康”社會,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大同”之“同”是平等,是無階級的,他要求天下為公,這樣的社會無關乎禮樂制度;而“小康”卻是要以禮樂制度為綱的階級社會。不難看出,“大同”才是孔子最高的政治理想,而“小康”則是最現(xiàn)實的政治理想?!睹裰改浮纷詈笞酉膯柨鬃印氨M于此而已乎?”孔子曰:“猶有五起焉。”“五起”也就是實行“五至三無”后要達到的社會效果。在“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中已經(jīng)可以判斷出孔子在這篇文章中想要實現(xiàn)的是有階級的“小康社會”,但在“五起”中可以找到一些比較敏感的詞語——純德同明、上下和同。前文已經(jīng)提到,“同”在這里是平等的象征,而“同明”與“和同”都應是“大同”無階級社會的特征,可是,既有“上下”之別,又何來“和同”之效呢。孔子核心思想之一“禮樂”制度的階級性與他最高理想“大同”的無階級性始終是一對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換句話說,孔子是要在一個階級社會尋找到一位超然圣德的君子,來實現(xiàn)一個近似無階級之分的理想,何其不易,何其矛盾!

(二)孔子的政治理想與時代存在矛盾

孔子的一生,處于舊社會正在瓦解,新社會還未形成的階段。他出身于沒落貴族,對周文化有著執(zhí)著的喜好,并知其不可而為之,行之而不悔。而這時的貴族,對上要求破壞禮制,僭越禮法,對下卻堅持禮樂制度以此來鞏固新生階級的地位。因此他們有時也需要孔子站出來維護周禮,但大多時候新生社會并沒有給孔子的道德留下生存余地,他們真正要的是無原則的競爭和迅速成長的國家實力??煽鬃硬⒉荒苓m應這樣的要求,再來看《民之父母》中他對民之父母的標準:一、“成王不敢康,宿夜基命宥密”,現(xiàn)實卻恰恰相反,在孔子三十五歲那年,魯昭公就是因為與季平子斗雞事件矛盾激化而率師出擊,最終出奔齊國并客死他鄉(xiāng)。二、“凡民有喪,匍匐救之”,封建君王對庶民的救濟是非常有限的,有時就是根本對立的,當孔子隨昭公適齊后,齊景公問政,子曰“政在節(jié)財”?,F(xiàn)實卻是春秋晚期,國家賦稅繁重,盜賊橫行,只能嚴厲刑罰,造成“國之諸市,履賤踴貴”的奇怪現(xiàn)象,可見執(zhí)政者正與孔子理想背道而馳。三、“無體之禮,日就月將”。當孔子還在向往用循序漸進的教化來維護禮法之時,叔向在晉國已經(jīng)鑄起了刑鼎,人民沒有了畏懼貴族的理由,沒落的貴族已經(jīng)走到了無業(yè)可守的邊緣。國家的強盛需要的不再是禮樂,而是耕戰(zhàn)。是否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是否滿足統(tǒng)治者需求是衡量一套治國理論能否付諸實行的關鍵條件,而這與孔子的政治理想顯然是不相符的。面對社會現(xiàn)實,孔子自己也說著“天下有道則現(xiàn),無道則隱”,即使天下無道,他還是選擇積極出仕,因此也要面對很多不解與嘲諷,陳蔡絕糧時的狼狽,被笑是喪家狗時的無奈。所以,《民之父母》這樣的政治理想只能是作為教育家的孔子講給他的學生,卻不可能真正成為統(tǒng)治者的治國政策。

孔子政治生涯的失敗,一方面源于理論自身的矛盾,另一方面在于不符合時代的需求,但這兩個原因之下孔子依然“知其不可而為之”。

綜上,通過對它的研究,糾正了兩千多年以來《禮記·孔子閑居》和《孔子家語·論禮》中諸如錯簡等眾多因流傳訛誤而造成的缺陷,并且也充分認識到了如“五至”等思想的多樣性。[9]《民之父母》中既包含了孔子的政治哲學,同時加入了之后如孟子在內(nèi)的其他儒家思想,充分體現(xiàn)了早期儒家天道——人性——人倫——禮樂制度和“養(yǎng)氣”說的理論。另外,剖析《民之父母》,結合時代特征,發(fā)現(xiàn)孔子政治理想破滅是主客觀雙重原因造成的,并且其理論自身的矛盾不可忽視??傊?,這篇文獻對重新認識孔子及早期儒家思想都有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季旭昇主編.上博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二)讀本[M].臺北:臺灣萬卷樓股份有限公司,2003:25.

[2]劉信芳.上博藏竹書試讀[J].學術界,2003,(1):94-97.

[3]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238.

[4]李家浩.戰(zhàn)國竹簡《民之父母》中的“才辯”[J].北京大學學報,2004,(2):96-99.

[5][清]朱彬撰.禮記訓纂[M].北京:中華書局,2010:751.

[6]徐少華.楚竹書《民之父母》思想源流探論[J].中國哲學史,2005,(4):71-77.

[7][宋]朱熹撰.四書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199.

[8]何琳儀.第二批滬簡選釋[J].學術界,2003,(1):85-93.

[9]廖明春,張巖.從上博簡《民之父母》“五至”說論《孔子家語·論禮》的真?zhèn)蝃J].湖南大學學報,2005,(5):6-10.

猜你喜歡
禮樂君子儒家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禮樂》系列刊物述論
中國音樂學(2021年4期)2022-01-12 06:25:04
玉、水、蘭:君子的三種譬喻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44
周人傳統(tǒng)與西周“禮樂”淵源
音樂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 06:48:28
論現(xiàn)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君子無所爭
用莊嚴禮樂慰英靈勵軍民
有君子之道四焉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南風吹夢,禮樂重光
翁源县| 望都县| 越西县| 安塞县| 平江县| 贵溪市| 伊宁县| 柘城县| 南开区| 天长市| 房山区| 于都县| 涪陵区| 申扎县| 西安市| 林西县| 南陵县| 焦作市| 十堰市| 荔浦县| 丹江口市| 玉门市| 潞城市| 元朗区| 扎囊县| 新沂市| 新竹县| 海南省| 汪清县| 水城县| 三明市| 沧州市| 黄梅县| 泸水县| 遵化市| 东山县| 岳阳县| 金阳县| 年辖:市辖区| 甘肃省| 丹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