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文化決定著人們交流的方式,不僅僅是語言,也有人們使用語言的方式。日語的文化十分特殊,在用詞、用語上也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只有了解到日語文化,才能夠合理地實用日語進行交際。
文化是人類經(jīng)過歷史發(fā)展,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務和精神財富的總集,而文化存在的一個主要形式,就是語言表達。缺少語言表達的文化是沒有內(nèi)涵的,而語言表達也是立足于文化才存在的。因此語言在文化的范疇當中,屬于精神文化的范疇。語言是文化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可以反映一個地區(qū)的風土人情,也能夠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也就是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
每一個群體都會產(chǎn)生自己的文化,在世界上不同發(fā)展領域,因為不同地域的影響,每一個民族都產(chǎn)生了自己的文化。日本人產(chǎn)生了體恤他人的文化,以心傳心的文化等癥,這些文化具有很強烈的日本特色,和日本所處的地域是密不可分的。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家四面環(huán)海,國土狹長,由于過去航海技術的并不發(fā)達,使得日本文化相對封閉,和外界的交流較少,因此日本的文化具有很強的統(tǒng)一性。這也使日本人內(nèi)部的交流相比其他一些多民族國家要更加簡單,曖昧委婉的詞匯使用得很多。日本到的獨特的海洋性氣候,使得日本的四季分明,并且氣候十分溫和,很適合稻谷耕種和捕魚,這使得日本人十分重視團體合作,非承重視自身的集團利益。
文化是一個巨大復合體,包含著社會制度、技術等不同要素,但是行為模式是整個文化系統(tǒng)的核心。在群體的所有行為當中,語言行為是人們生活在社會當中和其他人交流的行為,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語言行為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系統(tǒng)和規(guī)范,從而造就一個民族的文化構成。因此,語言模式也是文化的重要要素之一。語言行為有固定的行為模式,本民族的人早已形成習慣,但是外來人群由于對這些習慣并不熟悉,就導致他們對此難以接受,最后就造成了交流障礙。比如在日本,“寒い、ですね”是一句問候語,但是如果是一個初到日本的人,可能會不清楚情況,回答“いええ、寒くありません”就會導致雙方的交流非常尷尬。因此,只有了解一個民族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才能真正地使用好那個民族的語言。
對于一個民族來講,語言是代表他們的一種形式,使用一個語言的民族,也會逐漸形成他們自己的民族屬性和社會屬性,從而讓使用同一種語言的人都能夠結合在一起。在對民族性進行研究時,往往會采用西方社會是個體化的,而日本社會是群體化的這樣方式進行評價。對于處在個體化文化當中的人而言,他們具有更強的個人意識和獨立意識,并且交際能力也更強;而對于處在群體文化當中的個人而言,他們的獨立意識很差,也并不擅長交際,需要依賴集體當中的他人生存。這種特性也會體現(xiàn)到語言行為上面,行為特色差異一般產(chǎn)生于不同民族人格結構的差異,并且人格結構的差異也和各自所處在的社會文化結構緊密聯(lián)系,因此人格結構、社會結構和語言行為就會形成一個網(wǎng)絡關系。
人性格的形成由兩部分造成,一部分是天生的性格,另一部分是在家庭、學校、社會中逐漸形成的習慣,也就是后天習得的性格,后天性格是受到人所處的文化支配的。從民族的角度而言,由于文化的特性,使得不同民族的社交性會有很大的不同,使得西方社會的社交層厚,而日本社會的社交層薄。社交層厚的人,更加擅長社交,與外部接觸時,允許對方涉入的范圍;而社交層薄的人,很容易受到社會的傷害,在這樣的社會當中,出于防范心理,往往都會盡可能避免激烈的言辭,減少和人之間的爭論,而是使用更加委婉含蓄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日本人普遍社交層很薄,這使得日語當中辱罵的詞匯極為少見,同時也造就了另一個現(xiàn)象,就是日本人在他們的社會當中缺少自信,并且十分關心別人對他們的評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羞恥文化”。
民族當中普遍存在的社交層很薄,就導致了保護自己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特征,從而造就日本文化的“群體心理”和“群體主義”,在日常的生活方面,這種心理也時刻規(guī)范著他們的生活模式,并且也對日本的語言和日本的行為交際方式定了性。由于具有極為強烈的群體意識,因此個人所屬的群體基準,也決定了他們的行為方式。比如,日本文自己所屬的群體被稱為“うち”,所以“我的”也一般稱為“うちの”,例如一般會說“うちの會社” “うちの學?!钡鹊?,而“うち”的意思就是“家”,日本人一般都會把自己所屬的群體稱為家,并把同一個群體的成員視為“身內(nèi)” “仲間”。在《日本社會的家族結構》當中提到,家族意識和家族結構讓日語當中包涵很多這樣的表達方式。同時日本人對于外者的稱呼則是截然不同的,他們把自己群體以外的人稱為“外者”,并且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會刻意保持距離,并且一定程度上排斥外人的存在。當他們在和群體以外的人交往時,會使用深鞠躬的習慣,并且使用敬語相稱,保持與外人的距離,并且以此保護自己的一種習慣。
日本對于社會的認識和其他國家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文明開化以前,日本并沒有社會這個詞匯,“社會”這個詞,在日本文化當中也屬于舶來品,傳統(tǒng)上日本人稱呼社會都是“世間”或者“世の中”,這些詞匯和“社會”所指代的意思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指的是“外者”居住的空間,這就使得日本人認為“世間”是敵人監(jiān)視自己的存在,比如日本傳統(tǒng)上認為“敷居を跨げば七人の敵” “世間の口がうるしい”等等,都是他們對外界相對敵視的一種評價。同時,日本人在稱呼自己人生時,一般都稱為“世渡り”,并且把人生視為一個十分艱辛的過程,日常的思考當中,群體主義也是處于本位的,遵從他人的約束,在考慮問題時一般都會以他人為先,這就使得日語當中“我”這個詞是具有一定的負面意味。比如,日本人并不欣賞固執(zhí)己見、突出自己、個性強這類的性格,在日語當中所對應的詞匯也是“我を張る”、“我を立てを”等等,日本人認為過于突出自己的方式是容易惹是生非的,也和日本人崇尚的群體之間的和氣有很大的沖突。一般,日本人會覺得破壞團體的行為是大逆不道的,在古代會受到嚴重的制裁。為了保證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生存,也就使得人們在處世時必須要相互照料,關心和體諒他人,并且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需要放棄己見。
日本人除了遵從群體主義社會,另一方面還遵守社會的序列關系,即在一個群體當中,在年齡上有著長幼之分、地位上有著高低之分、身份的貴賤之分,甚至在同一個事件上經(jīng)歷的前后也會導致序列的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須要嚴格遵守序列行事,不許在過于突出個人,在行為上,處于序列相對下方的人在和序列上方的人交談時必須要使用敬語,不能直呼別人的名字,否則會被視為“不知分寸”或者“不自量力”,會在群體當中受到嚴重的排斥。這些序列式的處世規(guī)則,也升級到了道德層面上,并且一定程度上也是日本人進行道德評判的基礎,約束著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言行。
由于日本人極為注重外界對于自己的評價,一些人甚至會對外界的負面評價保有很大的恐懼感,因此在交談的過程中,總是不斷察言觀色,避免因為言語上的問題導致影響到別人。同時,日本人認為群體是有大量的利益關系聯(lián)系在一起的,十分注重有恩必報,并且將“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掛在嘴邊。另外,這也造成了日本人相對內(nèi)向的性格,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變得非常困難,日常生活當中也會不斷限制自我,并且在社會當中,將沉默視為他們的美德,十分反感和他人辯論的人。
在進行交際時,必須要學會相應的語言,除此之外,還需要了解交際的規(guī)則,才能成功地進行交際,將語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相結合,才能夠構成交際能力。
如何開始交談是十分困難的,交談的啟動既有文化規(guī)則在其中,同時也需要注重啟動規(guī)則。例如,在使用日語和日本人進行交際時,首先需要問候他人,以中國人的習慣,一般會問“你吃飯了么”等等,這些言語都能夠表示對他人友好地打招呼。但是,日本人并不會采用這種方式開始一段交流,因為他們并不想讓過多地把交流的內(nèi)容集中在他人的私人事情上,但是會考慮如贊譽對方在群體的融合上。例如日本人在早上打招呼的時候會使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這個說法是贊譽對方起得早,同時,由于農(nóng)耕文明的影響,天氣也成為了日本人啟動交流的一個重要方式,比如“今日は,暑いですね”,以及前文提到的“寒い、ですね”都是一種增強群體認同感的方式,在交際開始時,不論是否認同打招呼的內(nèi)容,都需要隨聲附和,否則就會導致交流無法進行。另外,在初次見面時,日本人都是首先介紹自己,而不會先問他人的來歷。同時,在介紹自我時,日本更注重自己所屬的群體,比如屬于哪個公司或者哪所大學等等,因此必須要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xx會社的”,否則對方將會難以把握和你交流的尺度。
在談論正事之前,日本人通常都會花費一些時間和對方溝通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例如天氣和近期的熱門話題等等,這些交流能夠創(chuàng)造雙方的認同感,減少相互之間的隔閡,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礎,促進交際的流暢性。這也使得在交際的開始階段,自身反感的事情也會盡可能避免交談,防止使得對方厭惡,并且交談的過程中也必須要避免夸夸其談,否則會由于被對方覺得過于突出自己而失去信任。最重要的是,對于一些長著在場的情況,要保證說話的主動權在長者手中,在沒有說話時要保持沉默。
交際時的參與者也同樣是保證交際建立起來的重要規(guī)則,在和日本人交際時,受到群體文化和序列文化的影響,必須要注意交際過程中的內(nèi)外關系和上下關系,不同的關系需要采用不同的舉止和用詞。通常在和長者以及外者,或者和利益上的施予者進行交談時,必須要始終保持敬意,用詞必須要大量使用敬語的變體,使用客氣的稱呼,在交流態(tài)度上也要謙恭。交流時,必須要合理的選擇話題,盡可能地考慮對方的需要和感受。為了能夠滿足這些需要,就必須要在交談過程中察言觀色,如果在和兩個以上的日本人進行交談,就需要弄清楚相互之間的關系,并做好察言觀色,合理地對最大的交際注意力進行選擇,避免在交流當中沒有注意到長者,這是在破壞日本人的序列制度,很難被日本人所接受。
語言交際的行為都是伴隨著目的性的,目的也都會體現(xiàn)在交際的內(nèi)容上。在和日本人進行交際時,選擇相互熟悉的事物、共同的愛好都是非常好的話題,同時,日本人一般不會談論本國社會宗教、政治等因素,并且在交流時也愿意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喜歡傾聽別人的觀點[5]。不過,其中在天皇這個方面的問題,日本是不會討論的,天皇對于日本人而言比較特殊,也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
日本人并不喜歡別人討論自己的私人事情,例如收入情況、財產(chǎn)年齡等等,但是,也不習慣直截了當?shù)乇磉_自己的需求,如果交流當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涉及這類事情,需要委婉地表達。
語言交際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日本受到群體主義和序列文化的影響,使得和日本人進行交際比較的復雜,在交際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自己的用詞和態(tài)度,才能保證交際的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