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平
[摘 要]新課改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師要把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體,改變自己在課堂上的定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減少課上授課的時間,積極展開動態(tài)課堂,從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加課堂實踐,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互動;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授課中,師生互動是該學科授課的重要模式,在該授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當還原學生的主體性,采用科學性路徑增加學生對該學科知識的興趣度,在授課中,教師應當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度,通過該方法增加對學生狀況的掌控度,并根據相關狀況對授課路徑進行調整,從而使小學語文授課有效性增加。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增加授課中師生互動的著重度,從而使授課互動得以落實。
一、互動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的需要
據研究,課堂沉默不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養(yǎng)成。以現實為例,現在目前的90后大學生普遍存在課堂沉默的現象,沒有自己的意見,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便是這些學生小時候并沒有給予恰當的時間來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師與生之間的互動。隨著近年來師生互動在小學的不斷推廣,孩子們的自主意識、自信力越來越強。有效的師生互動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以及培養(yǎng)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性的需要
在社會中,合作是發(fā)展的基本方式,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意識的構建,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多角度優(yōu)化。在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中,教師常注重個體發(fā)展并引導學生進行競爭。這樣使學生互助意識較差。在新課改大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授課人員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協(xié)同性知識獲取,增加對學生知識獲取狀況的監(jiān)督度,從而增加與學生的互動率。因此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采用該授課方式,從而使小學語文授課有效性增加,也使學生對該學科知識掌控度增加。
3.優(yōu)化語文教學
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積累,通過知識積累量的提升對學生語文能力進行多角度優(yōu)化。在該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科學性引導,增加與學生的溝通率,通過溝通與學生構建知識傳輸橋梁。從而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控度。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較弱,因此,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學生進行引導,增加與學生的交流率,引導其采用科學性路徑在生活中對知識進行應用,在對學生認知能力優(yōu)化的同時對學生語文知識獲取質量進行多角度優(yōu)化。
二、確定合適的互動時機,提高互動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展開互動教學時,必須明確課文講解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教學目標,在適當的時機展開教學。比如,如果教師想要在課上圍繞中心教學,就可以在課堂開始時與學生交流,給出本節(jié)課制定的教學目標,以期達到或超過預期的教學效果?;蚴窃谥v到重點與難點時,才進行互動教學,讓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知識點,從而深度挖掘課文的隱藏信息,確定文章的結構,提高互動效果。同時教師必須把握好互動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課上大部分時間都留給學生,讓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或是通過分組的方式,在小組的學習中擴大其思維模式,隨著教師的引導,完成教學任務。
三、培養(yǎng)和指導學生的合作技能
學生良好的合作技能是提高合作學習效率的保證。師生互動與學生的合作技能間的關系是交互作用的:一方面教師與學生互動的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和指導學生的合作技能;反過來學生合作技能的提高也會有效地促進師生互動的效果。
1.適時指導、點撥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技能。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始終的,教師可以分情況在師班互動環(huán)節(jié)較為系統(tǒng)地陳述學生所需的合作技能,也可以在師組互動、師個互動中進行強化練習,在逐步的累積中實現學生合作技能的提高。
2.有效運用反饋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合作技能。學生通過給教師提供關于自身學習進度及主要問題的信息,能獲得具體直接的改進方法;教師通過學生提供的反饋信息,可以直接把握學生的現有發(fā)展水平和主要問題所在,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教學策略。教師與學生雙方間持續(xù)不斷的反饋信息,可以使學生的合作技能得以更好的發(fā)展。
四、注重課外活動,應用知識于生活
現代教學理念要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的評定來源于各個方面,不僅需要其學校的學習知識同時還得增強課外生活素質.為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除了對課本上知識的傳授和其知識的延伸傳授外,適時地開展課外活動對于其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也很關鍵.那么,教師的工作一方面將課堂教學內容作為課外主題活動的基礎,如開展與課文同類型的作文寫作,指導學生學習技巧,將所學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具體的作文寫作中,做到學以致用.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課堂所學內容的記憶更加深刻而且促進了其認真聽課的好習慣而且通過這種形式的活動增強了學生的靈活應用技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課外興趣班,以小組形式進行游戲來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延伸和鞏固,如組織辯論、朗誦比賽或者小品表演等等,鞏固其學生課堂所學,從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此外,教師可帶領學生開展課外活動,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去真正地了解社會上的事物與課本上的內容加以比較,同時不斷積累素材為其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屬于課堂藝術,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以及豐富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均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增加師生討論環(huán)節(jié)、課堂提問和運用溝通技巧等方式,實現話語溝通,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