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云陽縣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伴隨著“微博、微信”等為媒體平臺的興起,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新聞媒體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傳統(tǒng)媒體的影響力也早已不復當前,這就要求傳統(tǒng)新聞媒體必須要進行自我提升,加強自身的新聞策劃能力,通過有特色、有內(nèi)涵的新聞報道來贏得觀眾的認可與喜愛。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電視新聞媒體要想走進觀眾心里,贏得觀眾的認可與喜愛,就必須立足于日常生活進行新聞取材,貼近百姓生活,實時報道民眾關心的話題,做好觀眾工作。這就要求新聞策劃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與準確的判斷力,要在平常、普通、瑣碎的新聞線索中提煉出具有較高新聞價值的信息、新聞線索,并從更深層面挖掘其內(nèi)涵,增強新聞影響力。
例如在2018年4月7日發(fā)生的“最暖大學生”的事件,一名青島的大學生在乘坐公交時發(fā)現(xiàn)一名嗜睡癥患者,并且這名嗜睡癥乘客當時已經(jīng)陷入睡眠,大學生害怕其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發(fā)生危險,便一直幫扶這名乘客,直到該名乘客清醒才下車返回學校。新聞策劃在新聞的取材過程中,應意識到一信息的價值,及時將其篩選,并將其有效整合,突出其社會價值,進行新聞報道。在新聞策劃中敏銳篩選具有價值的信息,及時進行報道,在媒體市場引領先機,抓住觀眾眼球,提升自身影響力。
在進行新聞策劃中,要有果斷的判斷能力及強勢的領導能力。例如面對發(fā)生的重大新聞事件,要果斷抓住時機,加大策劃的創(chuàng)新力與渲染力。將新聞事件做深、做透并且做精。在面對重大新聞時,不應只是局限于一個方面,而是應該從多角度出發(fā),深入挖掘信息的新聞價值,報道其它媒體沒有抓住的、獨特的觀點,讓新聞具有自己的個性特色,加深觀眾印象以此提升自身的影響力。
例如在前不久發(fā)生的美、法等國武裝襲擊敘利亞的事件,針對這類重大新聞,應從多角度進行報道:美法等國為何武裝襲擊敘利亞;對于武裝襲擊事件國際委員會為什么沒有出面阻止;敘利亞本國對于襲擊事件的回應;我國對于此事件的看法等對方面進行解析與報道。另外在新聞策劃時,也應重視新聞的時間價值性,對于有論點、觀眾感興趣的事件進行后續(xù)報道。就針對此新聞來看,對于武裝襲擊敘利亞后續(xù)如何應另設專題,持續(xù)進行新聞策劃。牢牢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以此提高觀眾的關注度,也起到強化自身影響力的效果。
新聞媒體策劃競爭力的提升,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于突發(fā)事件的策劃能力,面對突發(fā)事件時編輯策劃應在第一時間以最快的速度調(diào)動起所有的新聞手段與新聞渠道,充分聯(lián)系好前方記者,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做好報道角度的確定、報道主題的起草等功能工作,另外,根據(jù)自己需要報道的內(nèi)容指導前線記者進行深入取材,深入采訪。
例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當事件突發(fā)時,新聞策劃應在第一時間調(diào)動所有新聞渠道,并確定好自己報道的主題,與前線記者緊密溝通,深入取材自己所要報道的方面,在當時的新聞報道中有一條新聞讓觀眾至今記憶深刻,就是當建筑倒塌的那一瞬間,有一為母親用身體為自己的孩子筑起了一道屏障,當她的遺體被找到時,她的身體彎曲呈現(xiàn)弓字型,而臂彎里躺的,是她的孩子。這一新聞之所以讓觀眾印象深刻。就是因為新聞策劃將自己的報道題材確定為細節(jié)與人間真情的報道,在明確的主題下,結(jié)合記者的深入取材,因而取得了新聞報道的成功。
新聞策劃在實質(zhì)上屬于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是新聞采編人員在確保新聞實踐客觀、正確的前提下,為追求最佳的新聞效果所以進行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的目的就是達到有效整合,有效配置各種新聞信息及資源,多角度、立體化的挖掘新聞背后的含義,從而達到提升新聞媒體競爭力與影響力的目的。因此,新聞策劃核心能力的提升,就對編輯具有較高的要求:首先編輯應鍛煉自己對于新聞信息的敏銳度,能夠在眾多信息正整合出有效的新聞信息,其次應增強自身的敬業(yè)精神,以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來得到高質(zhì)量的策劃效果。
在新媒體不斷興起的時代背景下,基層廣播電視新聞應努力提升策劃的核心競爭力,從多個方面進行學習與提升,策劃出有影響有深度的新聞報道,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
[1]杜治平.探析基層廣播電視新聞策劃核心競爭力提升的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8,9(01):197-198+226.
[2]呂梅.基于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電視新聞策劃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8(01):26-27.
[3]佘勇進,才華.廣播電視新聞策劃的創(chuàng)新思維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6,2(18):165-166.
[4]李丹丹,李守紅.淺談電視新聞策劃的創(chuàng)新途徑[J].當代電視,2014(0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