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越玲
肇慶市百花園小學 廣東肇慶 526040
近年,在端州區(qū)音樂教研會的組織下,我成為幾位新教師的指導教師,共同研討教材,切磋教法,收到很好的效果。我覺得這種師徒結(jié)對的形式對增強教師課堂駕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讓青年教師迅速穩(wěn)定地成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1.引導新教師勝任音樂教師的工作
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應當由三部分構成:其一在專業(yè)技能上有較高的水平,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其二還要在本學科領域與相關姊妹領域擁有較寬的藝術視野,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其三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因此,我一直強調(diào)在音樂教學中注重自身專業(yè)技能的加強,不斷提高吹、拉、彈、唱、跳、揮的業(yè)務水平;同時要注重組織好每一堂課的教學語言,細化完善每一個教學設計;課余時間還要多關注相關藝術學科(美術、舞蹈、戲曲、詩歌、影視)的知識與文化學科(語文、歷史、地理)的知識。
(1)勤練扎實的專業(yè)技能
一個音樂教師的專業(yè)技術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例如,學員肇慶市第八小學范老師從小學習鋼琴,擅長彈奏尤其對古典音樂得心應手。于是我鼓勵她在設計五年級欣賞課《土耳其進行曲》時,就以教師鋼琴演奏《土耳其進行曲》B主題導入新課,美妙的琴聲,一下拉近了學生與古典音樂的距離。又如,學員肇慶市百花園小學的陳老師聲樂很好,在一年級《小鼓響咚咚》教學中用聲情并茂的范唱,讓孩子們一下子喜歡上歌曲,激發(fā)了學生的演唱熱情??逻_伊說:“一名小瓦爾道的音樂教師遠比布達佩斯歌劇院院長重要,一位院長只有可能失敗一次,而一名教師教三十年書,如果教不好,就會扼殺掉一代人對音樂的熱愛。”我們在職的教師一定要勤練扎實的基本功,只有言傳身教,才能帶領學生走進音樂。
(2)厚積薄發(fā)擴充文化底蘊
孔子說,君子博學于文。音樂教材內(nèi)容知識含量非常豐富,除了中外音樂史、音樂學等音樂文化知識以外,老師還必須具備一定量的姊妹藝術文化知識,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深層次的感悟和理解音樂作品。例如,在指導學員肇慶市鐵路學校趙老師執(zhí)教二年級《哈哩?!芬徽n時,把教師設計成導游員的角色。和著音樂擊打非洲鼓,為孩子們送上富有特色的頭飾,如數(shù)家珍般地介紹特立尼達及拉丁美洲的地理人文,孩子們一下子如身臨其境,爭相模仿特立尼達人因高興而發(fā)出“哈哩嚕”,很好地感受不同地區(qū)的音樂風格。又如,在范老師引領學生欣賞《土耳其進行曲》各音樂主題時,即興地隨音樂畫出簡單、色彩各異的圖形譜,有效地幫助學生傾聽記憶音樂。
(3)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綜合能力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必須具備課堂教學的綜合能力。我們在日常的備課磨課中不斷錘煉運用和駕馭語言的能力,不但要求口頭表達標準流暢,還要注意語言的嚴密性、導向性、科學性、機智性、幽默性。課堂語言藝術不是三天五天就能練就的,我要求學員們在備課中多寫詳案,并以說課的形式反復練習,多用錄像機記錄自己的課例,課后觀看并反思整理課堂語言、課堂生成問題的解決落實等。還請有經(jīng)驗的姊妹學科教師共同探討課堂語言的精煉性,調(diào)整教學設計中的課堂設問、過度語、課堂評價語以及課后結(jié)語。
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不在于認識一眼就能看見的東西,而在于深藏的奧秘?!苯處熢趥魇谥R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的同時,還要協(xié)調(diào)學生尋找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在音樂教學中,只有以音樂為本體,把握住音樂學習的心理過程,靈活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走進音樂。
例如,在指導學員肇慶市百花園小學張老師設計一年級《火車跑得快》一課時,教師以火車乘務員的形象出現(xiàn),帶領學生從肇慶火車站出發(fā)到鼎湖山森林公園游玩,一路上模仿火車進站、出站,用擬聲詞Wu、a、Yi模擬為火車加油、模擬鼎湖山森林中流水、樹葉的聲響、還為鼎湖山宣傳代言等,環(huán)環(huán)緊扣讓學生對漸強、漸弱音樂記號由認識到熟知,再通過實踐去感知了解,最后嘗試運用。整節(jié)課外顯的只是一個接一個的游戲,學生不僅愉悅了心情,自主的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在生動充滿趣味的活動中,關注了音樂。
音樂教學風格的核心是教學藝術的個性化。根據(jù)每位學員的個性特征,我為學員提供了一些參考意見。趙老師嚴謹不茍,抒情細膩,擅長循循善誘,應追求自然型風格;張老師教學富有吸引力,細節(jié)處盡顯智慧,應追求靈活型風格;陳老師喜歡在設計教學情境、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都會盡量以新奇、獨特的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應追求創(chuàng)新型的風格;范老師突出的優(yōu)勢是比較全面,綜合能力較強,應追求綜合型的教學風格。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yè),更多的是一份責任,在兢兢業(yè)業(yè)中培養(yǎng)學生,成就自己?!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無論是老教師還是青年教師,都需要不斷地學習。青藍工程是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任何人都是學習者,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