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寓言短小精悍,但教好寓言卻不容易,如何讓孩子們通過小故事,體會蘊含其間的大道理,是教師需要探索的一門學問。
關鍵詞:語文教學;寓言;途徑;感悟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6-05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潤語文主張下的朗潤樂學課堂建構的研究”(GS〔2016〕GHB0450)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玉花(1973—),女,甘肅蘭州人,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最近,在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qū)福利東路第一小學(以下簡稱“我校”)組織的反芻式教研活動中,我們低段教研組所有成員對《坐井觀天》一課進行了同課異構?!蹲^天》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中的第一篇課文。
這則寓言,借助形象有趣的對話展開情節(jié),給學生們講述了一個寓意頗深的故事。本文圍繞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深刻的道理。文章寓意對于七八歲的二年級學生來說,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因為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
在課前我了解到:二年級學生,已經閱讀過一些寓言故事。但是,相對于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閱讀寓言中寓意的初步理解,即“可笑之處?錯在何處?何為正確?道理何在?”學生有一定的困難。對于常擔任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我來說——簡單背后不簡單?。?/p>
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教材解讀須深入,團隊互助智慧多,教學預設要充分,課堂生成有驚喜。整堂課,我教給學生讀懂對話的學習策略:練讀—質疑—討論—分角色讀,讓學生自助、互助,他們讀、畫、議、讀,我適時補助、續(xù)助,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學習效果良好。
作為虛構的寓言故事,其情節(jié)推進的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按順序敘寫式和角色對話式等。如《守株待兔》《狐貍和烏鴉》《亡羊補牢》等篇目。《坐井觀天》這篇寓言,就是角色對話式。學生已經知道一問一答為一次對話。在備課中,我發(fā)現(xiàn),本課三次對話很有意思。
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來呀?”
小鳥回答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p>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三次對話,第一次“哪兒來”“天上來” 是即問即答式。又隱含“你為什么要從天上飛下來,落在井沿上?”的疑問,而小鳥的回答“ 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很好的回應了這個問題,又自然引發(fā)了下一次對話,聚焦“天有多大”的爭論。第二次對話青蛙和小鳥擺出觀點,雙方截然不同,形成對比。擺觀點時雙方固執(zhí)己見、自以為是和肯定自信的語態(tài)躍然紙上。第三次對話繼續(xù)深入,各自說明理由。指導朗讀時,我正是引導學生抓住兩個意味不同的“笑”,緊扣“坐在井里,不會弄錯”“ 是弄錯了,跳出井口”回應開頭,找到原因,判斷誰對誰錯。這種對課文對話層層遞進的解讀和朗讀指導,抓住了重點,讀出了言外之意,為理解寓意做好了鋪墊,也為分角色朗讀打好了基礎。
在朗讀課文過程中,為更好地理解寓意,并進行全面看問題的思維訓練,我針對主干問題“青蛙與小鳥為什么有不同看法?”,做了如下處理:用書本卷成紙筒看黑板,看到的黑板有多大?實際的黑板有多大?當堂體驗因視線被遮的局限,不能看清事物真實的面目。再回讀第一自然段 ,用上“因為……所以……”,句式練說,思維梳理,初步體會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有限的寓意。讀完課文,抓住時機補白續(xù)編第四次對話: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呢?學生帶上了不同的語氣,或興奮,或大吃一驚,或不好意思,創(chuàng)造性地練習對話,加深了對寓意的理解:我們(青蛙)要學會全面看問題,不能盲目自信、自以為是,要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本課有8個生字,我重點指導了“信、沿、答”3個字的書寫,尤其對“信”,增加了字理識字的內容,了解字形演變,知道它是會意字“人言為信”,《說文解字》中講:信,誠也。誠實,不欺騙。結合我校校訓“崇文、尚德”,我對“信”的文化內涵做了簡要闡釋——誠信為本,自信豁達。從課上學生的反應來看,識字寫字效果非常好,祖國漢字的傳統(tǒng)文化深深吸引了學生,在文化浸潤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從低年級就夯實我?!傲⑷恕蔽幕母?,在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方面點點滴滴積累。
作為教師,解讀文本應有新眼光,力求有新發(fā)現(xiàn)。引申來講,題目中的“坐”還有堅守、常駐不動、長期停留的意思。我對成語“坐井觀天”進行了發(fā)散、開放練習,積累了它的近義詞“井底之蛙、盲人摸象、管中窺豹”等,和反義詞“見多識廣、縱覽全局、高瞻遠矚”等。在結課時,用我外出學習,不做保守的井底之蛙的體會和收獲舉例,風趣幽默。最后,我拓展延伸,出示成語出處:“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保n愈《原道》)布置學生閱讀其他寓言故事,準備與同學交流的任務。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等,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更多的收獲,激發(fā)全體學生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
的確,小小寓言,就是一道看不完的風景,就是一篇讀不盡的故事,蘊含哲思,學問多多,意味深長。
參考文獻:
[1]李瑛華.小故事里的邏輯大學問[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綜合版),2007(8):14.
[2]朱昌元.用新眼光讀老課文[J].語文知識,2017(1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