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麗雯 鄒金平
[摘要]時評類作文作為任務驅動型作文中一種具有時代性和典型性的作文類型,近兩三年來成了高考的新寵兒。但因一線教師和學生長久地沉浸于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中的“理論化”寫作模式,對這種新的題型把握并不是很到位。試圖從時評類作文的特點、寫作流程、模式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訓練寫作思路,建立寫作規(guī)范。
[關鍵詞]時評作文;教學設計;寫作流程;寫作規(guī)范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8)04001602
時評是對一件事發(fā)表看法的文章,就事論事,以議論為主,可有適當記敘。敘是基礎,沒有了具體事件,論說就無從展開;議是敘的目的,是主。時評文的特點:①針對性強。針對材料所列出的現(xiàn)象進行評論,有的放矢。②立意準確。標題亮出觀點,即明確贊成還是反對、對還是錯。③說理性強??梢园匆韵滤悸氛归_:為什么(這樣),(對這種情況)怎么辦。
一、基本方法
步驟一:理解事件;
步驟二:明確中心論點,擬寫分論點;
步驟三:組織論據(jù)(說理、舉例)論證。
具體過程:
1.引析材料,亮明論點(引—評—立)
(1)引:忌機械照抄,在開頭部分簡潔形象地引述,抓住關鍵詞句。
(2)評:忌蜻蜓點水,應深入挖掘,切中要害。
①要有思辨性和邏輯性(多用因果句、假設句、轉折句、對比句)。
②要有激情(如渲情造勢、呼告、反問、設問、反復、排比、對偶;靈活運用句式)。
(3)立:直接點題,觀點明晰(對錯、美丑、好壞)。
①論點句語言簡潔優(yōu)美,與文章標題、結尾呼應,貫穿全文。
②論點句要反復出現(xiàn)關鍵詞。
2.聯(lián)系擴展,例析議論(證—議)
①運用各種論證方法(對比、比喻、舉例、引用等)。
②有分論點,標明層次(并列、對照、層進);要有辯證思維,如表里、大小、個人與社會(民族、國家)、主觀與客觀、物質與精神、現(xiàn)今與將來。
③例后有議論,議論時要扣題(回扣論點)。
3.升華拓展總結(升—收)
(1)升:總結升華。
①上升到一定高度總結。
②拓展聯(lián)系現(xiàn)實(社會、個人)升華。
③辯證分析補充。
(2)收:概括總結,在表意方面要做到呼應總結前文,在形式上要展現(xiàn)文采,可用各種修辭、形式,如小詩。
二、思路練習
例1:閱讀下面文字,選準角度,自定立意,寫一篇論述類文章發(fā)表你的見解,題目自擬,不少于700字。
由《新京報》推出的“中國最美50人評選”活動啟動已經一周,截至昨日,網絡投票已近25萬票,李宇春等人繼續(xù)領跑“選秀美人”的排行榜。身為女性的李宇春的中性打扮和陽剛氣派被熱捧引發(fā)了讀者關于“美的標準”的大討論,讀者見仁見智,褒貶不一。
步驟一:理解事件——李宇春中性打扮被追捧;
步驟二:明確觀點——肯定還是否定,還是有保留的肯定或否定。
中心論點(例):美出自我。
分論點一:李宇春的美,是陽光健康的美;
分論點二:李宇春的美,是女性解放意識的體現(xiàn);
分論點三:對于美的評價,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對外表的評價,而應該更注重內心的美。
例2:最近,有西安市民路過某路段時,發(fā)現(xiàn)環(huán)衛(wèi)工人身著的反光背心,背面除了印著“煙頭不落地,西安更美麗”的標語外,還有“西安××補習學校宣”的字樣,據(jù)悉,這家補習學校共花費120萬元向環(huán)衛(wèi)工人捐贈了3萬件反光背心。有網友認為,衣服上印著企業(yè)的名字,有廣告的嫌疑,而且印在環(huán)衛(wèi)工人衣服上,很不美觀; 也有網友認為,這些原來就屬于商家贈送的衣服,既然是贈送,印個企業(yè)名字,也無可厚非。
就此捐贈事件,結合網友評論,請談談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觀點明確,思路清晰,自擬標題,不少于700字。
步驟一:理解事件——某校做好事同時留名;
步驟二:明確觀點——可贊成可反對。
中心論點(例):高調行善,大美天下。
分論點一: 學校斥巨資支持公益事業(yè),本心還是出于道德自覺和社會責任;
分論點二: 學校獲得正向回報,這是多贏的結果;
分論點三: 高調的行善能產生一定的正面示范效應。
三、全篇練習
桀紂、拾掇、癩蛤蟆、梟首示眾、未雨綢繆……如果讓你手寫這些詞語,你能寫對幾個?日前,央視科教頻道推出特別節(jié)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社科院專家當裁判,14歲上下的小選手們同場競技聽寫漢字,很多選手很快落馬。而在場外,“熨帖”一詞,成人體驗團只有10%的正確率,“癩蛤蟆”一詞只有30%的人寫對。(8月5日《揚州晚報》)
你對上述現(xiàn)象有何體驗或思考?請寫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步驟一:理解事件——國人漢字書寫能力下降;
步驟二:明確觀點——對這一現(xiàn)象持什么態(tài)度。
中心論點(例):揮灑翰墨,傳承文化。
分論點一:重拾一撇一捺,重拾純真感情的溫度;
分論點二:重拾一撇一捺,書寫中華文明的高度。
一撇一捺,書寫文明
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上,九成人被“熨帖”一詞給難倒,七成人被一只“癩蛤蟆”打敗。(引)
在高科技滲透到生活、依賴電腦打字強大聯(lián)想功能、推行無紙化辦公、追求高效的現(xiàn)代社會,這樣的局面是意料之中的,然而現(xiàn)實的情況恐怕遠比這更嚴重,寫不出字的大有人在,即使能寫得出,寫得“面目猙獰”的也不在少數(shù)。橫豎撇捺,不僅是簡單的筆畫,更是中華文明的載體,沒有親手書寫的真誠,如何傳遞感情的溫度?沒有親手書寫的嚴謹,何來傳承文明的力度? (評)
龍的傳人,豈能眼睜睜地看著漢字淪為冷冰冰的電腦字體,豈能做一個“提筆忘字”,拋棄民族文化的不肖子孫?重拾一撇一捺,傳遞親情溫度,書寫中華文明,刻不容緩?。ⅲ?/p>
重拾一撇一捺,重拾純真感情的溫度。
古人早就說過:“字如其人?!惫P畫或輕或重,或楷或草,便透露出人的個性和寫作時的感情狀態(tài)。當你拋開凡塵俗事,放下功利之心,靜心在一張潔白的紙上書寫的時候,感情是最真摯的。
夫妻分別時,一紙粉紅的書信,激蕩了多少柔情?
朋友遠離時,一聲郵差的吶喊,安撫了多少離情?
母盼兒歸時,幾筆報平安的淡墨,融匯了多少親情?
不要說我們不懂享受科技的快捷,我們是更懂得珍惜提筆時的真誠,下筆時的深情。
一撇一捺是原始的抒情,不要讓冷冰冰的電腦字體侵蝕了本真的內心,淡化了可貴的真情。
重拾一撇一捺,書寫中華文明的高度。
漢字是中國人的偉大發(fā)明,是漢先民勞動和生活智慧的結晶,一撇一捺,撇得干凈,捺得瀟灑,正是做人的境界;方方正正,不偏不倚,正是做人的高度。象形、形聲、會意、指事、轉注、假借,造字六法更蘊含了漢先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正是漢字記錄了歷史,正是漢字傳承了美德,正是漢字創(chuàng)造了文明。它是炎黃子孫體內奔騰的熱血,它是中華大地上不朽的豐碑!
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用熾熱的手掌,拿起那支清瘦卻剛直的筆,寫下熱血沸騰的一筆一畫,貫通中華民族的文明血脈呢?像陶淵明一樣寫下一種淡泊寧靜,像李白一樣寫下一種灑脫樂觀,像文天祥一樣寫下一種浩然正氣,像魯迅一樣寫下一種凜然傲氣,像龔全珍一樣,用幾萬字的日記寫下奉獻的真諦?。ㄗC—議)
世事紛紛擾擾,人們忙忙碌碌,何不暫且停下匆忙的腳步,暫時離開冰冷的電腦,選一支你喜歡的筆,挑一張你中意的信箋,給遠在他方或者近在咫尺的親友,寫一段繞指的柔情;用方方正正的一撇一捺,向智慧的先民致以你遠隔時空的問候,向燦爛的中華文明寄去你深沉的敬意。(升—收)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