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問題,我有一個問題,我有許多問題……
有問題?與其糾結,不如來問他。
請把困擾你的問題寫成2000字以內的信,寄給本刊特邀“知心哥哥”——夏烈老師;而他愿做一名“信使”,邀請一位合適的“神秘答主”,來與你筆上對談,一起“為愛找方法”。
請將信件寄往“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號中學生天地雜志社”,收信人注明“夏烈老師”;或通過電子郵件發(fā)送給責任編輯(郵箱就在本頁底)。
夏烈老師:
您好!
在以往,您都以一個信使的角色默默地陪伴著我們。前些天我在朋友圈中看到一篇報道《網絡文學的流行基于民族的文化認同》,您提到了網絡文學在“新語言”與“老文化”的結合下,使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國內外得到了更好的推廣。這不僅改變了我長久以來對網絡文學“血統(tǒng)不正”的偏見,也讓我對戴著黑框眼鏡、散發(fā)著儒雅之氣的您產生欽佩與崇拜之情。
正如您所提到的網絡文學一樣,新出現(xiàn)的事物和文化總是充滿著未知與神秘。近日《最強大腦5》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在學生中更是引起了不小的討論。這一賽季參賽的是眾多高校才子才女,他們不僅擁有傲人的履歷,更有不凡的氣質。相比他們的優(yōu)秀,我們除了敬佩和贊揚,更多是自嘲,是比照他們形成劇烈反差而產生的喟嘆,譬如“顏值才華皆下品”“吾乃一矮矬蠢之人”“我差不多是個廢柴了”……這些充斥著淡淡哀傷和莫名惆悵的語言是年輕一代特有的文化習慣,被稱之為“喪文化”。和以前充滿斗志的革命熱情、滿滿治愈的心靈雞湯不同,這是一種類似被迫斷奶的幼畜發(fā)出的哀鳴。
我想,這種改變可能和人們日益膨脹的精神需求有關。在過去,人意味著勞動力,更多追求物質方面的滿足和社會認可;而現(xiàn)在,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我們活著更多是為了實現(xiàn)自我價值,壓力更多來自人與人之間的激烈競爭。這種無形卻沉重的壓力與負累,正在啃噬著我們的精神力,我們急切地尋找一種合適而穩(wěn)妥的方式來釋放不堪重負的心靈。也許,“喪文化”于我們,是撒哈拉沙漠的雪,是一劑“以毒攻毒”的自我減負良藥,是我們對焦慮的巧妙化解,對缺陷的清醒認知,對現(xiàn)實的幽默調侃。
可我的朋友“癟癟”卻因此沉淪,面對現(xiàn)實的落差,她以自我矮化的方式拉低期望、減輕壓力,使自己陷入一個虛妄的幻境中。在她的QQ空間里我常??吹揭恍┲膯示洌骸皸l條大路通羅馬,可有的人就住在羅馬?!薄爱斏系劢o你關上一扇門,他還會順便把窗子也一起關了。”“你不努力一下,怎么知道什么叫絕望呢?”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話語,暗藏著她心底的恐慌和懼怕。“喪文化”成了她的“精神鴉片”,一點點引誘著她走向深淵。我仿佛看見一支風華正茂的花朵在慢慢枯萎。
我看到了“喪文化”的積極意義,也看到了它暗藏的危險。現(xiàn)在,我不知道該用怎樣的心態(tài)來面對它?!皢饰幕钡降资且环N披上偽裝的欲望表達,還是一種知足無求的佛系心態(tài)?是無病呻吟的頹廢,還是有趣好玩的潮流?是一種碌碌無為的借口,還是另一種極致的幸福追求?
我始終很疑惑。
浙江省嘉興市秀州中學
高三(7)班 楊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