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些
楚些
河南開封鐵塔腳下的河南大學曾多次入選“全國最美校園”,獲得如此美譽的原因不僅在于四四方方的校園內綠樹與湖水掩映,老城墻與鐵塔的拱衛(wèi),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這里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南大學近代建筑群。這一建筑群中,大禮堂無疑居于翹首位置。它建成于1934年,鋼筋混凝土結構。殿式結構,分上下兩層,采用先進的內部排水管道,即使遇到雨天,大禮堂前也滴水不漏。入口外立面兩側各設置4組8根愛奧尼式巨柱,建筑主體是重檐歇山式多重屋頂組合,屋頂覆以清灰筒板瓦,各脊端有脊獸,門廳雕梁畫柱,檐下垂花柱、雀替、掛落均作透雕彩繪,龍頭、獅子、鳳鳥等圖案栩栩如生,堪稱中西藝術巧妙結合的典范。
自打落成后,大禮堂目送過無數學子的身影,我本人就是其中之一,二十年前是學生,二十年后身份則轉換為教員。記得我入學就讀的時間,還是河南大學在海外的聲譽依然處于高位的時候,吸引了不少來自歐美和日本的留學生,他們就住在校內,在齋房南邊一個叫“留學生樓”的地方。其中有個叫茨仁致衣的日本青年,出身于日本某縣一個農民的家庭,不知何故,竟然和我搭上了界。那時,每逢周六晚,我就會帶他到大禮堂去看電影,有時也會在校園內漫步。他的中文說得結結巴巴,倒也能夠達意,其間,他向我講述了許多聳人聽聞的事件,比如南大門附近小面館內發(fā)生的槍擊故事,有人中槍倒地身亡;比如留學生男女間的濫交橋段;還有就是齋房里有鬼魂出沒。當時的我,世界觀尚未完成,尚對之將信將疑。今天想來,唯有抿嘴而笑,估計其所講內容皆為胡扯。距離留學生樓不到三百米,就是歷史文化學院所在的七號樓,而七號樓的地下室,即為日本侵華期間華中司令部兼指揮部所在。這段史實,茨仁致衣從未和我談起。
十年前的某一天,我在天涯社區(qū)閑逛,見到一篇文章中包含有河南大學禮堂的信息,便立刻點擊進入閱讀。這篇文章的作者現居上海,別說與河南大學,就是與河南也沒有什么交集。他第一次來開封旅游,事前做了點功課,聽說河南大學禮堂恢弘、巍峨,便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于是,在夜深時節(jié),他只身來到禮堂前,端坐于方場前的臺階上,對面恰是筆直的甬道,頭上則有郎朗明月高懸。他因此頗為感懷,說這是他一生中最美的時刻,盡管這篇文章的其他細節(jié)我大多忘記了,但這句話令我尤難忘懷!
有了微信群之后,我曾將這個小故事加以改編,然后發(fā)送到大學同學群里面,殊不知一石激起千層浪,令大家的喟嘆聲此起彼伏。
再后來,在新生的課堂上,我數次拿出這個小故事,向著臺下年方二八的孩子們傾倒。我告訴他們,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在中秋之夜前后幾天,乘著月光,坐在禮堂前的臺階上,聽聽甬道兩邊樹葉的婆娑聲,再抬頭看看朗朗的月光,那么,美妙的時刻就會固定下來,長駐在我們的身體里。但完成這個事情需要一個條件,即必須是一個人。
為什么是一個人?我在現場沒有給出解釋,但我心里有盤算,如同老莊所講的有機械者必有機心一般,身邊有人則必有牽掛,那么,美好就容易嵌入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