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遵憲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思想家,面對當時內(nèi)憂外患的國情,他積極尋求救亡圖存的方法,在出使日本之時,黃遵憲親眼目睹了日本在學習西方憲政后政治改革的成果,并受到傳入日本的西方憲政思想的影響,產(chǎn)生了效仿日本進行憲政改革的想法,并將其憲政思想在《日本國志》中詳加闡述,向國人傳播了世界意識,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黃遵憲;憲政思想;《日本國志》
黃遵憲作為較早一批接觸憲政思想的維新思想家,對西方憲政思想又有親身的領略,后又將其付諸實踐,其憲政思想對國內(nèi)的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起到了啟蒙作用,為日后的戊戌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因此,對于黃遵憲憲政思想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黃遵憲憲政思想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
19世紀初,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都已完成了資產(chǎn)階級工業(yè)革命,開始向東亞地區(qū)擴展其殖民利益。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3年,黑船來航,日本被迫打開國門,其后與列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喪失了主權。中日兩國有著相似的境遇,但是卻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師法西方列強,推行富國強兵政策,得以迅速崛起,國力上升,逐步收回失去的主權,成為東亞地區(qū)最先進的國家。同時,日本也接受了近代西方國家的條約體制,開始向周邊國家進行殖民侵略,不斷對外擴張。
首先,日本想要將朝鮮置于自己的統(tǒng)治之下,就不得不考慮中國的因素,“彼知以日本攻朝鮮,況加以中國之助,左提右挈,東征西討,而日本必不支?!雹偎煜虢栌梦鞣搅袕姷臈l約體制,企圖通過與清政府訂立條約,用“開放”、“通商”等字眼來達到染指中國權益的目的,而后再借此取得與中國平等的地位。1871年9月13日,李鴻章和伊達宗城作為兩國的全權代表在天津山西會館簽訂了《中日修好條規(guī)》和《通商章程》。條約的內(nèi)容基本上體現(xiàn)了對等的原則,但看似平等的條約中仍有類似“領事裁判權”等不平等的內(nèi)容,諸如雙方要在通商口岸互派領事駐扎,以約束本國商民,如遇民事案件由領事按照本國律例處理等。由此可以看出,中方是以平等的立場去訂約,而日本訂立條約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條約來打開其對外侵略擴張的通路。
其次,對于《中日修好條規(guī)》,日本政府認為條約沒有使日本并獲得與西方列強一樣的在華利益,遂于1873年4月派外交大臣副島種臣來華換約,期間謀求獲取更多利益,而其重要目的,則是借此窺探清政府對臺灣、琉球和朝鮮的態(tài)度,尋找借口,以便實施侵略活動。
琉球在明朝洪武五年就開始向中國朝貢,受中國皇帝的冊封,是清朝的屬國。而日本在1872年下詔以琉球為藩,封琉球國王尚泰為藩王,這是日本吞并琉球的第一步。1873年,日本又把琉球等同于日本府縣,要求琉球受內(nèi)務省管轄,并繳納租稅給大藏省。1874年,日本又以“牡丹社事件”為由,借口臺灣土著殺害琉球人,遂出兵進攻臺灣。這次的爭端最終以清政府的退讓而結束,雙方于同年10月31日簽訂《北京專條》。根據(jù)條約,清政府承認日本國此次所辦,原為保民義舉,這一說法實際上也是間接承認了琉球為日本所管轄。
而后,黃遵憲從日本吞并琉球一事中警覺到日本并未滿足,還在窺視朝鮮,遂提出“日本既縣我琉球,且覦及朝鮮,先生(黃遵憲)告使者。乘彼謀未定。先發(fā)制之。上書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請將朝鮮廢為郡縣。以絕后患?!雹诘S遵憲的建議沒有被朝廷采納,于是不久,1875年9月,日本海軍“云揚號”艦長井上良馨蓄意挑起“云揚號事件”,其后又在給日本海軍省的報告中肆意歪曲事件的真相,把責任完全推給朝鮮一方。1876年2月,日朝兩國在江華島談判時,日本代表黑田清隆以強硬的炮艦政策為后盾,逼迫朝鮮與其簽訂了朝鮮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島條約》,條約雖然宣稱,朝鮮是與日本一樣保有平等之權的自主之邦,但其真正的意圖卻是否定清與朝鮮的傳統(tǒng)宗藩關系??梢钥闯?,“云揚號事件”是明治政府對外政策的延續(xù),同時也是日本歷代統(tǒng)治階級“征韓外交”的繼續(xù)。
由此可見,《中日修好條規(guī)》的簽訂,表面上使中日兩國建立了平等的關系,但卻把對清恪守事大之禮的朝鮮推到日本面前,使得日本打開了侵略朝鮮的方便之門。日本侵臺以及吞并琉球,表明此時,琉球與清朝的宗藩關系已經(jīng)徹底斷絕,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華夷秩序”的一角開始崩潰。而《江華島條約》的簽訂,打開了日本夢寐以求的朝鮮大門。至此,日本一步一步地通過武力撬動宗藩體系,最終瓦解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傳統(tǒng)“華夷秩序”,為日本日后的侵略擴張鋪平了道路。身為駐日參贊的黃遵憲正是看到了日本國力的日漸強大,遂產(chǎn)生了詳細研究日本情況的想法,已達到警示清政府并傳輸日本經(jīng)驗回國的作用。而黃遵憲在創(chuàng)作《日本國志》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搜集和了解,也進一步認識到了日本的憲政制度,形成了自己的憲政思想。
二、黃遵憲憲政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憲政體制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種主張以憲法體系約束國家權力、規(guī)定公民權利的體制。而作為外交官的黃遵憲,對于西方的政治制度無疑比國內(nèi)人士更加了解并易于接受,正如他在《國統(tǒng)志》開篇所述,其將世界各國的政體形式分為三大類,“外史氏日:環(huán)地球而居者,國以百數(shù)十計。有國即有民,有民即有君。而此百數(shù)十國,有一人專制稱為君主者;有庶人議政稱為民主者;有上與下分任事權,稱為君民共主者。”③作為朝廷命官的黃遵憲,其憲政思想主要是在政體上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在權力的劃分上效仿西方的“三權分立”原則,同時重視民權和法治的發(fā)展。
(一)主張實行君主立憲政體。
黃遵憲著重批判國內(nèi)的封建專制政體,他認為封建統(tǒng)治者實行的八股取士制度框定了知識分子的思想,致使其“學術以無用為尚”④。同時,基于中國的國情考慮,中國人民智未開,不適合進行暴力式的革命,幾千年來封建統(tǒng)治者實行的愚民政策導致國人懵懂無知,“無權利思想,無政治思想,無國家思想”⑤,讓這樣的國人去革命,注定會失敗。其后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就是鮮明的例子,“義民之義,火教堂,戮教民,攻使館之愚,其肇禍也如此”⑥,不僅沒能趕走侵略者,反而招致國家大亂??梢姡S遵憲對封建專制體制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而其所主張的,正是師法日本實行憲政。
1877年,黃遵憲作為參贊出使日本時,正值日本明治維新的第十年,身在日本的他認識到,憲政制度對于日本建立近代國家有著重大的意義,感受到了封建專制制度被取代是必然趨勢。他在《日本國志》中肯定了立憲制度,“余聞東西之人,盛稱泰西者,莫不其國大政事大征伐皆舉國會議,詢謀僉同而后行。其薦賢授能,拜爵敘官,皆以公選,其君臣上下,無疾苦不達之隱,無壅遏不宜之情。其人皆樂善好施,若醫(yī)院,若義學,若孤獨園,林立于國中。其器用也務以巧便勝。其學問也,實事求是,日進而不已。其君子小人,皆敬上帝,怵禍福,其法律詳而必行,其武備修而不言輕戰(zhàn)。”⑦從中可以看出,他十分贊賞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模式,希望清政府能夠突破“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束縛,建立立憲政體。
(二)分權思想。
黃遵憲看到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將近千年的時間里,中央官制主要是效仿唐朝的六典,而在明治維新之后日本便開始效仿西方國家。他十分欣賞明治天皇在設置國家機關時的態(tài)度,并在《職官志》中記載到:“壬申二月(即明治五年)詔曰:朕即位之初,會群臣一五事誓神明,定國事。賴祖宗之靈、群臣之力。致今日小康。顧中興日淺,未臻上理。朕乃擴充誓文之意,更設元老院以定立法之源,置大審院以鞏立法之權,又召集地方官以通民情、圖公益,漸建立立憲政體?!雹嘤纱丝梢钥闯?,日本在明治維新過程中將原來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的權力分解成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并由不同的機關來行使其權力。黃遵憲認為,實行分權的結果是使一國達到“平治”,即“舉一國之財治一國之事,仍散之一國之民。故上無壅財,國無廢政,而民亦無游手?!雹嶂挥袑覚嗔Ψ珠_行使,才可以有效地防止類似日本幕府專權局面的出現(xiàn)。
對于分權一事,黃遵憲將其總結為三點:一是將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分開,并從屬于三個不同的機關;二是廢除舊官制,設置巡道為地方行政官,但不許參與議政;三是全國從中央到地方設立各級議會作為議政機構,并將全國二十一個省劃分為五大部,各設總督管理地方,而中央負責管理五大部。⑩黃遵憲希望通過這種自上而下的漸進式改革,在國內(nèi)實現(xiàn)君主立憲制,最終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實現(xiàn)民族獨立。
(三)民權思想。
1762年,法國思想家盧梭提出的“天賦人權、主權在民”的民權思想在歐洲迅速傳播,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傳入日本,并迅速成為自由民權運動的理論依據(jù),黃遵下在考察了日本自由民權運動后,形成了其初步的民權思想。他認同天賦人權的思想,并在《學術志》中記述到“論義理,則謂人受天地之命以生,各有自由、自由之道;論權力,則謂君民父子男婦各同其權。”⑾黃遵憲認為天地賦予人自由之道,人人都可以享有權利。
此外,黃遵憲還對平等權和結社權等內(nèi)容也做了一定的解釋。關于平等權,他提出日本“蓋自封建以后,尊卑之分,上下懸絕,其列于平民者不得與藩士通婚嫁,不得騎馬,不得衣絲,不得佩刀……小民任其魚肉,含冤茹苦無可控訴,或越分而上請,疏奏未上鋸旋加,瞻仰君門如天如神窮高極遠。蓋積威所劫,上之于下壓制極矣,此郁極必伸也,勢也?!雹兴J為實現(xiàn)社會平等權是推動日本社會進行改革的主要動因,而封建時代日本的社會等級制度與中國十分相像,故而由觀察日本所得出的結論,對于中國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于結社權,黃遵憲認為“社會者,合眾人之才力,眾人之名望,眾人之技藝,眾人之聲氣,以期遂其志者也?!雹阉€進一步分析到“天之生人也,飛不如禽,走不如獸。而世界以人為貴,則以人能合人之力以為力,而禽獸不能故也。舉世間力之最巨者莫如聯(lián)合力?!雹以诮Y社問題上,黃遵憲提出結社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人與動物所不同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肯定了結社的必要性,表明獨聯(lián)合力無盡,最巨也。
(四)法治思想
在封建社會中的法治觀念強調(diào)的是“王在法上”,統(tǒng)治者不受法的約束。而近代西方的法治觀念是法律高于一切,人人都必須在法律的約束下享有權利和自由。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外交生涯,黃遵憲得到“余觀歐美大小諸國,無論君主、君民共主,一言以蔽之:以法治國而已矣”⒂的結論,這說明他已經(jīng)意識到以法治國的重要性。
黃遵憲在日本考察其法治改革時,發(fā)現(xiàn)日本為收回治外法權而效仿西方進行了法制改革,并看到了這對日本收回國家權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治外法權本是一國公民在外國不受所在國管轄,而由本國使館管轄的權利,然而由于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在不平等條約中,將這一重要權力拱手讓給西方國家,嚴重損害了我國的司法獨立,并深受其害。對此,黃遵憲有著清晰的認識,也看到了日本為此所做的努力和法制改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诖?,他主張要借鑒日本的經(jīng)驗,通過學習西方法律,完善本國法律制度,在法律制度上逐步與西方同軌,然后通過談判從西方國家手中逐步收回治外法權。
此外,他還在《日本國志》中著重介紹了日本的《治罪法》,指出“《治罪法》一書,自犯人自告發(fā)、罪案之搜查、判事之預審、法庭之公判、審院之上訴,其中捕拿之法、監(jiān)禁之法、質(zhì)訊之法、保釋之法,以及被告辯護之法、證人傳問之法,凡一切訴訟關系之人、之文書、之物件,無不有一定之法?!雹詫τ谒痉ㄖ贫?,清朝時期西方國家即對中國的司法制度極為不滿,1839年的“林維喜事件”中,義律也是以中國司法制度野蠻為由拒絕林則徐所提出的審判要求。黃遵憲在此提出了完善司法程序的看法,也表明其認識到程序法在法治中的重要性。
黃遵憲認為日本學習西法已經(jīng)非常詳盡,日本取法西方國家達到了強國的目的,中國要想構建完備的法律體系亦可以就近學習日本,并在《日本國志》中將日本的各項法律條文詳加說明,旨在希望通過介紹日本法律體系的構建方式來啟發(fā)國人,促進中國法治體系的完善。
三、黃遵憲憲政思想的評價
(一)黃遵憲憲政思想的影響。
黃遵憲是近代中國研究日本的集大成者,而體現(xiàn)其思想的《日本國志》則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對日后的戊戌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度毡緡尽返臍v史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首先,黃遵憲對明治維新持幾乎全面肯定的態(tài)度,書中詳細介紹了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發(fā)生的巨大社會變化,展現(xiàn)了一個生機勃勃的近代化國家的形象,為國人營造了一個學習的榜樣。在黃遵憲看來,日本雖然西化了,但它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日本依舊保留了很多傳統(tǒng)文化的因素,而這些因素中依舊帶有中國文化的影子,對國人而言,是一個在當時比西方更適合學習的對象。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國志》不僅成為中國人了解和研究日本的必讀參考書,而且也是出使日本者及中國留日學生主要的必讀書,對中國以日為師,借鑒長處起了巨大的啟蒙作用。
其次,國內(nèi)的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全面接受了書中關于黃遵憲憲政思想的闡述,間接地推動了戊戌變法。作為維新派的代表,康有為就深受黃遵憲《日本國志》的影響,他所著的《日本變政考》就繼承了《日本國志》中重視官制改革的思想,并指出“日本變法所以能有成者,以其變官制也。”同時,康有為還將中日兩國的改革相對比,以此來證明官制改革是變法之本,“凡百政事皆待官而始行。嘗有泰西良法美意施諸中國而輒成弊竇者,官制之積弊太甚也。彼日本所以能推行各種富強之政者,以改變官制,掃除積弊故也?!雹沾送?,康有為在《日本變政考》中對日本的“三職制”、“太政官制”、“學制”的介紹,有大量的內(nèi)容與《日本國志》也極為類似。而梁啟超在《日本國志·后序》中對黃遵憲的這本書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其為“中國人寡知日本者也。黃子公度撰《日本國志》,梁啟超讀之,欣懌泳嘆黃子,乃今知日本,乃今知日本之所以強,賴黃子也。⒅”黃遵憲托日本以言中國改制,希望中國能效法日本進行改革,使中國走上變法圖強之路。為此,他還參與開辦了時務學堂,創(chuàng)辦了《時務報》,培養(yǎng)了大批有識之士。
(二)黃遵憲憲政思想的局限性。
首先,黃遵憲出生于晚晴的官宦家庭,是從地主階級轉(zhuǎn)化而來的資產(chǎn)階級,這就決定了他憲政思想的主要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所以他才托日本以言改制,希望中國也能像明治維新一樣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來挽救民族危亡。事實證明,在中國,改革完全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注定是失敗的。
其次,當時的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救亡圖存是當務之急,改革的迫切性致使黃遵憲沒能夠全面考慮中國的國情,在國內(nèi)有著強大的封建勢力,資產(chǎn)階級的力量是無法與其相抗衡的。黃遵憲只是看到了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就認為將西方憲政思想中有用的部分直接根植于中國,就能達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
雖然黃遵憲的憲政思想在一定層面上有著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亦不可抹殺其進步作用,他對于憲政思想的理解和認識無疑是同時代的知識分子中最先進的,他對于改革的決心亦是有目共睹的。他在《日本國志》中對于憲政思想的解說,使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心態(tài)發(fā)生了強烈的變化,改變了國人輕視日本的態(tài)度,向國人傳播了世界意識。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國志》有著巨大的歷史價值,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王曉秋.黃遵憲《日本國志》初探.[J].近代史研究.1980年03期.
[2](清)黃遵憲著. 吳振清、徐勇、王家詳點校整理.《日本國志》.[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3]王曉秋、陳應年主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人物研究》.[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4](清)黃遵憲著. 吳振清、徐勇、王家詳編校整理.《黃遵憲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5](清)康有為著. 姜義華、張榮華編校.《日本變政考》卷二.[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6]孫仲聯(lián).《黃公度先生年譜》.《入境廬詩草箋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7]韓東育.日本拆解“宗藩體系”的整體設計與虛實進路——對《中日修好條規(guī)》的再認識.[J].近代史研究.2016年06期.
[8]韓東育.日本對外戰(zhàn)爭的隱秘邏輯(1592-1945).[J].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04期.
[9]王亞玲.《日本國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10]仲玉花.黃遵憲與《日本國志》對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借鑒日本文化的影響.[J]. 文化學刊.2016年08期.
[11]馮君、韓小林.黃遵憲與日本關系研究.[J].齊魯學刊.2010年01期.
[12]黃濤,黃偉.從《日本國志》看黃遵憲明治維新觀.[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13]孟雯.黃遵憲的民權憲政思想述評.[D].山東大學.2007年.
[14]張銳智. 黃遵憲《日本國志》中的憲政思想及其影響. [J]. 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02期.
注釋
①(清)黃遵憲著.《朝鮮策略》,《黃遵憲集》下卷.[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96頁.
②孫仲聯(lián).《黃公度先生年譜》.《入境廬詩草箋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7-28頁.
③(清)黃遵憲著. 吳振清、徐勇、王家詳點校整理.《日本國志·國統(tǒng)志》卷一. [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35頁.
④(清)黃遵憲著.《致梁啟超書》,《黃遵憲集》下卷.[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07頁.
⑤(清)黃遵憲著.《致梁啟超書》,《黃遵憲集》下卷.[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08頁.
⑥(清)黃遵憲著.《致梁啟超書》,《黃遵憲集》下卷.[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11頁.
⑦(清)黃遵憲著. 吳振清、徐勇、王家詳點校整理.《日本國志·學術志》卷三十二. [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777頁.
⑧(清)黃遵憲著. 吳振清、徐勇、王家詳點校整理.《日本國志·職官志》卷十四. [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356頁.
⑨(清)黃遵憲著. 吳振清、徐勇、王家詳點校整理.《日本國志·職官志》卷十三. [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321-322頁.
⑩張銳智. 黃遵憲《日本國志》中的憲政思想及其影響. [J]. 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02期.
⑾(清)黃遵憲著. 吳振清、徐勇、王家詳點校整理.《日本國志·學術志》卷三十二. [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800頁.
⑿(清)黃遵憲著. 吳振清、徐勇、王家詳點校整理.《日本國志·國統(tǒng)志》卷三. [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92頁.
⒀(清)黃遵憲著. 吳振清、徐勇、王家詳點校整理.《日本國志·禮俗志》卷三十七. [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913頁.
⒁(清)黃遵憲著. 吳振清、徐勇、王家詳點校整理.《日本國志·禮俗志》卷三十七. [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915頁.
⒂(清)黃遵憲著. 吳振清、徐勇、王家詳點校整理.《日本國志·刑法志》卷二十七. [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654頁.
⒃(清)黃遵憲著. 吳振清、徐勇、王家詳點校整理.《日本國志·刑法志》卷二十七. [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653-654頁.
⒄(清)康有為著. 姜義華、張榮華編校.《日本變政考》卷二.[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58頁.
⒅(清)黃遵憲著. 吳振清、徐勇、王家詳點校整理.《日本國志·后序》. [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1006頁.
作者簡介:金鈴(1990—),女,北華大學東亞歷史與文獻研究中心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