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棋
摘 要:元稹的《古艷詩》“春來頻到宋家東”表達的是作者尋春不遇、尋她不遇的惆悵和失落,同時,也把詩人對“她”的殷切期待隱含其中。而對鶯鶯所謂的“挑”和“撩”,也正寄寓在作品的意涵之中了。
關(guān)鍵詞:元稹 《古艷詩》 鶯鶯 《西廂記》
中唐詩人元稹大名鼎鼎,與另外一位大詩人白居易并稱“元白”,是古代文學史上必須提到的詩人。關(guān)于他的人品和作品,歷來也是學者們津津樂道的對象。如著名學者陳寅恪就在《元白詩箋證稿》指出其“巧婚”“巧宦”,對其人格頗有微詞。{1}魯迅在評價《鶯鶯傳》的結(jié)局時,也直斥他拋棄鶯鶯而自以為是“善補過者”的虛偽。{2}
元稹的一生在仕途和婚戀兩個方面都給后人留下了諸多話題,他的詩歌當中最有魅力的部分也幾乎都與女性有關(guān)。鶯鶯和韋叢又是其詩歌涉及最多的兩個女性。如“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到今天仍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下面這首詩,也是有關(guān)男女情愛的,但就詩歌的理解而言,竊以為尚有一些可以拓展和商榷的余地。因此,筆者擬結(jié)合詩歌創(chuàng)作的具體背景,談?wù)勛约簩τ谠姼璧睦斫猓匝a充前人對于這首詩歌理解的缺失。
這首詩題名《古艷詩》,被收入《元氏古艷詩》。與其他艷詩不同的是,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有著具體的故事背景。在元稹所作的自傳體傳奇《鶯鶯傳》中,書生張生在普救寺邂逅鶯鶯,被鶯鶯美貌吸引,從此眠食俱廢,惹下相思。情急之下,張生求計于鶯鶯的婢女紅娘。紅娘感其誠懇,為其謀得一策,針對鶯鶯喜歡詩歌的特點,讓張生自己寫詩贈送,用詩歌來打動鶯鶯。張生聞聽甚喜,因為他自負詩才,正是可以大顯身手的時機,于是立刻寫了兩首《春詞》,托紅娘帶給鶯鶯。但在傳奇小說中,這兩首詩是什么內(nèi)容卻不得而知。后來,宋代文人王在《〈傳奇〉辨正》中,考證出來這兩首詩的具體內(nèi)容,認為即被元稹詭稱為《古艷詩》的其中兩首:
其一
春來頻到宋家東,垂袖開懷待好風。鶯藏柳暗無人語,惟有墻花滿樹紅。
其二
深院無人草樹光,嬌鶯不語趁陰藏。等閑弄水浮花片,流出門前賺阮郎。{3}
這兩首詩,周嘯天主編的《唐詩鑒賞辭典》正補編均未收錄,蘇仲翔選注的《元白詩選》題注:“此亦為鶯鶯作,曰‘古艷者,有所諱也?!惫P者以為,該詩其實與元稹的感情經(jīng)歷密切相關(guān),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藝術(shù)角度,詩歌也頗得表現(xiàn)元氏“淫靡”特色,因而不宜輕忽。具體看,這兩首詩前者是寫詩人自己的,后者則寫那位深藏的女性。從詩人寫詩的用意來看,顯然是“挑”和“撩”,是引逗,與《玉簪記》中的“琴挑”相似。不同的是,這里用的是詩挑,《玉簪記》用的是琴挑。從具體詩意看,第二首詩歌其實帶一點揣測和冒昧,有一點兒“自作多情”的味道。如果從“挑”和“撩”的角度看,倒是第一首詩更有韻味。而從筆者初步涉獵的結(jié)果看,一些作品涉及這首詩歌時,對此詩的解讀也往往草草放過。如《元稹與崔鶯鶯》一書在提到這兩首詩時,僅僅針對第二首予以解說,對第一首基本是“繞行”。因而,本文的解讀也就僅針對第一首詩展開。
首先,確定這首詩歌的背景是正確理解的前提。宋代王鈺根據(jù)這兩首詩中均隱藏著“鶯”字,來證明他們都是元稹用意之筆,這一點是確證無疑的。問題在于,有些讀者據(jù)此而將詩句之中的“柳暗鶯藏人不語”,直接理解為鶯鶯的隱伏,恐怕就有些不妥當了。
其實,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是自己尋春不遇、尋她不遇的惆悵和失落,同時,也把自己對“她”的殷切期待隱含其中。懷著艷遇的心,卻沒有遇到想見的人,這才是這首詩的真實意涵。而所謂的“挑”和“撩”,也正是寄寓在了作品如此的意涵之中了。
詩歌采取的是“我”的視角,其意旨借用宋玉“東墻之子”的典故來予以體現(xiàn),并在原來基礎(chǔ)上有所改易和變化,從而曲折寄托著作者對于“她”的熱切向往和殷情期盼。
“宋家東”的典故也稱“宋玉東墻”,出自戰(zhàn)國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在賦中,作者提到了一個絕色女子: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典故當中,此女是宋玉的傾慕者,因而登墻偷窺宋玉。這篇賦是宋玉證明自己坐懷不亂的,所以,賦中的宋玉卻并未答應東家之子的追求。元稹的詩歌雖然借用了這一典故,但詩歌當中的詩人卻不像宋玉那樣冷若冰霜,而是懷著一顆期待艷遇的心,不止一次(頻來)來到姑娘可能出現(xiàn)的地方?!按簛眍l到宋家東”首句,即一反原典用意,將原本的“妾有意,郎無情”的情境改而用之。使我們仿佛看到一個心懷叵測、徘徊不去的少年。“春來”可以是時間,也可以是“心情”。自然之春喚醒了少年心底之春,也造就了一個不寧的少年。如果說,首句的含義尚不夠明晰,那么次句“垂袖開懷待好風”則仿佛是一個“尋春少年”的自供狀了。垂袖開懷,少年所來何事?其意只在好風,期待春風入我懷抱。至此,一個熱切期盼美好邂逅的少年之心已經(jīng)全然捧出。而這一幅情境,竟然像極了后世詩人那個“雨巷”。那個撐著油紙傘的詩人,沒有選擇作匆匆的過客,反而是彷徨著,其實也是期待著,期待著那個“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這幅情境與元稹的詩歌比較,二者境雖不同,情卻無二。古今同慨,令人稱絕。
詩歌的后面兩句卻構(gòu)成了一個轉(zhuǎn)折,前面寫期待,后面寫所見和所遇。前面寫的是熱切,后面寫的則是冷清。在情感和情緒上,詩歌的前后兩句其實構(gòu)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差和失落:尋而不遇,盼而未得,由此也構(gòu)成了詩歌獨具魅力的審美空間?!皷|墻”正像“雨巷”,“東墻”有樹,“雨巷”有雨,獨獨沒有心中期盼的那個人兒。或者,她僅僅出現(xiàn)在詩人的夢境和期盼當中。為了表達這種反差和失落,作者選用了“靜”態(tài)來寫,“鶯藏柳暗人不語”,就在那個女子應該出現(xiàn)的“墻頭”,柳是暗的,鶯是藏的,卻沒有人聲,自然也不會有身影。而此刻,映入詩人眼簾的“紅花”也就顯得格外刺眼,格外寂寞。在此意義上,“墻花滿樹紅”的意象更增添了詩人的落寞,反襯出作者內(nèi)心的巨大失落和無限惆悵。至此,作者也將原來典故中的“女熱男冷”的“女待男”,演化為了“男熱女冷”的“男盼女”,從而也表達出作者內(nèi)心的無限期盼和美好向往。
必須看到的是,正是借著這個“東墻之子”的典故,詩人還表達了對“那個女子”的熱情贊美。原來賦文中的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其美貌堪比曹植筆下的“洛神”,所謂“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儼然有著“一笑傾城”的魅力,詩人正是借用這個典故,隱含著對那個女子的贊美;同時,也達成了自己“挑”和“撩”的效果。
綜上所述可見,這首《古艷詩》雖托言于古,卻情真意切,放置到傳奇小說張生“投詩問路”的情境當中,正好起到了表明心跡、表達傾慕、引逗情思的效果。只是詩人并沒有像《雨巷》的作者那樣直白,“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而是借用“東墻之子”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借景寫情,以物寫心,表達出“我等著你,你卻沒有來”的落寞和惆悵。全詩既曲折委婉,又酣暢淋漓,確實不同凡作。聯(lián)系元稹一生的情感經(jīng)歷,將他認定為一個“用情”的詩人,將這首詩歌認定為“用情”的詩作,也應該是恰切、允當之論了。
{1} 陳寅?。骸对自姽{證稿》,第四章“艷詩及悼亡詩”:“……微之絕世之才士也。人品雖不足取,而文采有足多者也?!鄙睢ぷx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93頁。
②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九篇),“唐之傳奇文(下)”評《鶯鶯傳》:“……惟篇末文過飾非,遂墮惡趣?!睎|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61頁。
③ 王的論述,見宋趙令:《侯鯖錄》(卷五)“辯傳奇鶯鶯事”條,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1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