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老石墻的耳旁風

2018-03-21 09:07:26冉令香
當代人 2018年3期
關鍵詞:墻縫老墻墻根

1

石屋、石墻、石水流子、石碾、石磨……一腳邁進老街,人就成了石頭間移動的標點符號。這些被時光反復打磨的石頭,沉睡在初春的清冷中,蒼老、頹敗,就連與風斗嘴與雨閑話的精氣神兒都磨沒了,離開山體之初的張揚和鋒利早就被時光的巨掌撫平了。

倚墻而立,人就站成了驚嘆號。這些鑿子與手錘精心雕琢過的石塊,平整、規(guī)矩。用它們打地基、砌墻,石灰抹縫,與層層疊疊的日子壘砌成炊煙繚繞的院落,就是農家最踏實可靠的家。這堵墻最有個性吧,我俯身細究,身子彎成碩大的問號。這些未經雕琢的石塊,大小不一、三角八棱、零碎無狀,但都能隨方就圓,被組合得嚴絲合縫、干凈利落,這該是心思多么縝密的人才能壘砌得如此整齊?而另一堵犬牙差互、凹凸不平的墻,雖是粗枝大葉,隨意混搭,到處透風撒氣,卻是扁豆、絲瓜、葫蘆藤蔓兒交頭纏頸、攀援俯就的依靠。想必砌墻人經濟捉襟見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倒讓我留戀感慨一番,腳下丟下一串省略號。

俗話說,世上的每朵花都有綻放的理由。那么,這里的每堵墻都有存在的資本。你不必每家每戶進門細看詳究,只需從石頭組合的模式和成色即可窺探主人的良苦用心。都是趟泥過水、風霜雨雪的農家日子,出門兩腳泥進屋一身汗,誰也不會笑話誰。細致者,有精打細算的過法;粗陋者,有簡陋粗獷的活法,怎么過都是忙碌充實的一輩子。一道道簡陋的老石墻,圍攏住鄉(xiāng)村日月,儲滿日子的溫熱寒涼。

2

還是村里的婦道人家最懂墻的心思。

三奶奶每天把長發(fā)梳理得溜順光滑才在腦后盤成發(fā)髻。那掉落的頭發(fā)卷團,塞進墻縫,單等貨郎鼓搖響大街胡同里閑散的光陰,就成為置換針頭線腦的本錢。

“布隆咚——,布隆咚——”鼓聲波浪一樣蕩開了鄉(xiāng)村寂寞的風,高高低低的石墻上探出毛茸茸的腦袋,貨郎擔眨眼之間被圍得密不透風。也就是胡子拉碴的男人們偶爾掏現(xiàn)錢買個煙嘴或刀片,婦道人家哪里舍得花手里攥出水的毛票?繡花的姑娘拿廢銅爛鐵換了五彩絲線,納鞋底的媳婦用爛棉花換回木梳、鏡子。也有的端一簸箕綠豆、挎一籃子高粱、背半袋子谷米,一番討價還價,換回鍋碗瓢盆。孩子們嚼著麻花、麻糖、黑棗、花生,一路歡呼雀躍,追著貨郎走到村頭,誰家的狗咬得太兇,才戀戀不舍地回來。

極具誘惑的貨郎鼓聲終究走遠了,老街胡同里的墻頭清凈下來,滿足的笑紋還漾在出出進進的黑臉膛上。農家日子本來就沒有秘密,每家那點零碎新進項,被好事的風捎帶著四處閑逛,幾天過去了,還是墻頭間閑扯的主要話題。

三奶奶的麻線眼看用完了,她念叨著把墻縫里的發(fā)團拿出來掂量掂量,扒著墻頭側耳聽,那緊走慢趕的風可捎來貨郎的鼓聲?

我也把積攢的牙膏皮塞進了墻縫。一茬茬風雨侵蝕,牙膏皮銹跡斑斑。三奶奶塞進墻縫里的頭發(fā)爬滿了蟲蟻時,“代銷店”三個艷紅的大字驟然爬上了大隊部的石墻,揺響那些清貧日月的貨郎鼓一去不復返了,老石墻清凈得在風里瞌睡連連。提溜著瓶子打醬油醋,攥著分幣毛票買油鹽糖茶,男女老少的身影晃過一道道石墻,總顯得有些匆忙。

三奶奶呢?依舊喜歡探出腦袋打量墻外的動靜,但牽著她昏花的老眼飄忽游弋的是小孫子歡蹦亂跳的身影。

子孫滿堂,繞膝承歡。三奶奶顛著小腳忙里忙外,盼的就是這一天。做民辦教師的兒子不但因超生丟掉了“泥飯碗”,嚴苛的懲罰把捉襟見肘的日子拖進了沼澤地。一根草繩系緊破棉襖,他挑起大錘、鋼釬進了采石場。跟著山上的磕石機轉了不到兩年,殘酷的惡疾倉促掠走了他的生命。

兒媳守寡不到一年,撇下一雙兒女嫁到了山坳里。兩個孩子兩根藤,纏著三奶奶那棵枯樹慢慢長起來。孫女兒小學畢業(yè)就輟學了,四處干活養(yǎng)家糊口,為給弟弟換回一大宗彩禮,年僅17歲就迫不及待嫁給了一個常年跑運輸的做了填房。

孫子長大后常年在外地打工。三奶奶獨自徘徊在小院,顫巍巍扶著老墻喂雞,迷迷糊糊靠著老墻曬太陽兒,一把老骨頭越老越抽搐,最后縮成一只碩大的蝦。不知到底是三奶奶先走了,還是石墻先塌了半截。那個暴風雨之夜,石墻轟然倒地。第二天,三奶奶咽氣的消息也隨著雨水在村里流淌得到處都是。

該走的終歸要走,走不了的被一把倒掛鎖、兩扇老木門關進了空寂的小院。還是風,進進出出,坍塌的半截石墻成了風捎帶消息的唯一路徑,也成了記憶回歸的入口。

眼前,巴掌大的天井,滿地厚厚的落葉、亂生的雜樹。幾棵高大的楊樹、槐樹擠歪了小院。一棵水桶粗的梧桐從墻縫鉆出,穿透了西廂房,龐大的樹冠遮蓋了塌陷的房頂。一根碗口粗的樹枝穿窗而過,伸到南屋門框上方,蓬亂的梢頭斜鋪在黑瓦房頂。小院里久不住人,瘋長的雜樹吞沒了人氣和太多生命的足跡。

我撫摸一把坍塌的老墻,它咧著沒牙的嘴說不出一句話,只有沁涼的風瑟瑟走過。

3

其實,這道高不及膝的老墻最有農家日子的味道。

搬進新家那年的春天,母親沿墻根種了一圈絲瓜、扁豆、葫蘆。夏天,那一墻濃綠打扮得凹凸不平的石墻格外精神:那彎月一樣的扁豆,一簇簇懸垂在花梗,或青翠如玉或鑲嵌著紫紅色邊。熱風繚繞,細長的絲瓜頂著嬌艷的黃花帽,在綠葉叢中忽隱忽現(xiàn)。母親挎著藤筐沿墻摘一遭,隔著石墻隨便喊一嗓子,前鄰后舍就有雙粗糙的手伸過墻頭接過一捧扁豆、幾根絲瓜,順手遞過一把芹菜。

我仔細觀察過,母親的葫蘆施足了羊糞,那藤爬得長,糾纏著老香椿樹翻過院墻,闖到林家,翹頭彎腰地賣弄風情。那滿藤嬌嫩的白花開開落落,點亮了兩家的柴草院落??捎卸螘r間兩家不相往來,就因為那年雨季,母親的老香椿樹枝掃爛了林家的墻頭瓦,林家不依不饒地叫罵嗎?還是因林家的豬圈墻故意外拐,擋了我家出路,母親怒氣沖沖地以牙還牙?也許是林家偷掰生產隊的玉米,被眼里揉不下沙子的爺爺撞個正著?也許是我耍滑偷懶掰過的玉米地,林家非要興師動眾地再搜一遍……也許都是,又都不是。那只老母雞又飛上墻頭,忽而啄食,忽而瞭望,忽而旋飛落地,石墻里外的那點秘密眨眼間被撒到村莊的角角落落。

鄰里之間的磕碰摩擦,翻過墻頭的藤蔓兒這邊搖搖那邊擺擺,是非曲直也就分辨?zhèn)€八九不離十。狗撕雞,鵝攆鴨,抬頭不見低頭見。農事墜著腳后跟忙天火地,誰有閑心記掛那么多雞毛蒜皮?霜打枯葉的時候,母親抱著一個飽滿結實的大葫蘆送到林家,林家媳婦憨笑著接過去,忙不迭地讓座。一杯熱茶下肚,兩人嘰嘰嘎嘎說笑,話濃稠起來,和夏天的雨一樣,急一陣兒酣暢淋漓,緩一陣兒淅瀝滴答。那落寞的石墻閑得無可奈何,不幾天濕漉漉的墻縫冒出片片青苔。

這道石墻到底還是塌了,僅留下膝蓋高的一小截,萎縮在兩個院子之間,幾乎被雜樹、落葉和亂石埋沒。我們一家早就搬進了城里,林家也搬離了老街。一道老墻干巴巴地迎風站著,日子久了,松皮懈骨,就連看落葉飄舞的興致、聽風說閑話的心思都沒了。它順著土地的心思,一點點坍塌陷落,一點點接近土地。最后只剩下這高不及膝的矮墻,更貼近土地了,才松口氣,歇歇腳,慢慢享受一陣陣風的撫慰,一場場雨的滋潤。誰知道呢?也許明天它就會徹底坍塌撲地,以最原始、最本真的姿態(tài)零距離接近土地。

4

一道老石墻,無論高矮參差,還是挺胸腆肚,只要有人沿墻根走過,不管那腳步聲鏗鏘有力還是細碎輕柔,也不管是倉皇急促還是四平八穩(wěn),都是為這道墻隨意添畫的生命注腳。一個人的腳步聲,老石墻琢磨的最入心,那是一個人與石墻心脈相通共振的脈搏。

我站在孫家的南墻根發(fā)呆的時候,孫二嬸突然托著一蓋墊餃子繞出老墻。“給樓上的小兒媳婦送餃子?!彼榛▏拱∈菪〉纳碜?,紅絨線帽下一張核桃臉,“老了,哪里都不想去,還是呆在老院最踏實。”孫二嬸念叨著轉身走了,一縷炊煙繞過墻頭,絲絲縷縷卻繞進了昨天。

南墻根的咳嗽震得人頭皮發(fā)麻。常年患癆病的孫二叔,憋悶急喘,總讓人擔心哪一口氣忽然就喘不上來了。那個冬天,才四十出頭的人一口氣沒上來,撒手歸西。孫二嬸和五個孩子眼巴巴地落到了地下。

冰天雪地,寒屋愁云。寒風呼嘯的夜里,她哀痛的嗚咽攪得夜風六神無主,到處亂鉆?;秀遍g,那揪心的咳喘又在南墻根響起。孫二嬸激靈靈抬起頭,淚眼模糊中寒燈亂搖,年僅3歲的小兒子蹬開了被子晾在床沿。孫二嬸摟著小兒子,淚水一夜夜泡濕了枕頭。

村里那么多帶鉤的眼,橫一眼掃過來豎一眼劃過來,裝滿了孫二嬸和五個孩子緊巴巴的日子??熳炫藖砹?,唉聲嘆氣地訴一陣子苦,或明或暗地試探孫二嬸的心事。村里的光棍漢也時常繞路盯著院子里。那天,孫二嬸獨自在家忙活,一個瘸腿潑皮溜進來把她逼到南墻根。她撈起鐵锨向潑皮身上亂砍,潑皮如喪家犬逃走。孫二嬸孤零零地趴在南墻根哭了半天。

孫二嬸的心不是枯井,但思來想去,她最終斷了再嫁的念頭。一個人的心,五個孩子分成五份,哪一個受委屈都是撕扯的疼。

五間堂屋長的院子,多病多災的孫二叔只勉強撐起來三間就趴下了。東、西院墻和大門的墻基都沒打好,一個家兩面敞,哪有家的樣子?

當隊長的爺爺心里過意不去,農閑時召集村里的強壯勞力一齊上陣,不出半月,一人高的石墻和高高的大門維護起這個殘破的家。而每年的第一批救濟糧,總是最先裝進孫二嬸家的糧甕。

刁蠻的風總算收斂了脾性,不再無所顧忌地在院子里撒潑。孫二嬸無思無想,悶頭拉磨。五個孩子,五根勒緊肩膀的韁繩!

拉車駕轅,耕種施肥,孫二嬸和男人一樣心急火燎地領著孩子干,天天累得腰酸腿脹。風平月靜的秋夜,靠著石墻剝玉米皮,南墻根偶爾響起三兩聲咳嗽,安慰她疲憊的心事似的,細聽卻沒有聲音。孫二嬸心里嘀咕兩句,眼窩不由自主蓄滿的淚,七零八落滾下腮。她索性閉眼靠著南墻根,讓淚流個痛快。

風霜雪雨,溝溝坎坎,孩子們一個個長大成人后,孫二嬸干瘦成一棵高粱茬子。一棵高粱的一生大體如此:收割的第一刀,自然是砍下穗頭,打下糧食喂肚子;第二刀,砍下秫秸打箔,盛斂散碎的生活;最后剩下的高粱茬子,入冬后大镢頭刨出來,當柴燒。

孫二嬸的功用當然比燒柴大。三個女兒出嫁、兩個兒子娶親后,自己守著老院一晃就是二十余年。她干瘦的身子還算靈便,除了幫兒女帶帶孩子,應急時跑跑顛顛,一直孤身一人在院子里轉。不知何時著了一頭霜,白花花的,蓋著一張核桃臉。

南墻根呢,不聲不響看著絲瓜、扁豆秧攀上爬下,花開花落,葉黃藤枯。一場雪俯下身,慢慢洇透老墻時,一年的時光就熬到了頭。

5

都說隔墻有耳,老石墻的耳朵到底多大,就連村里最老的四爺也說不清。不過,風心里有數。從西伯利亞強勁掃蕩的風,掀起老石墻的右耳朵,呼啦啦扯天扯地刮過去,那耳翅下飛沙走石,走到天涯海角都剎不住腳跟。那從東、南海來的風,駕馭著大片大片的云朵,忽晴忽雨,一路干了、濕了,老石墻的左耳都冒出一輪輪青苔,也說不清到底走到哪兒算一站。

石墻的耳朵到底有多大,還是風說了算。一到秋天,風把楊葉、槐葉、梧桐葉們攬在懷里,一堆堆窸窸窣窣響,靠著石墻撓癢癢。石墻迷迷糊糊睡著的時候,冬天就悄悄地來了。

我沿老街挨家挨戶地走,一道墻一道墻過,說不定哪一道風蝕老化的墻就會絆住我的腳,扯住我的衣襟兒,聊幾句。就像紙里包不住火,老石墻也包不住什么秘密,張三李四王五趙六,一家子一家子的事,哪一個有墻頭看得清呢?老石墻不言不語,莫不是都當了耳旁風?

(冉令香,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散文百家》《山東文學》《南方文學》《青島文學》等文學期刊。出版有散文集《靜讀時光》《胡同:遁入老時光的一截柔腸》。曾榮獲第三屆東岳文學獎、“陽光下的風”主題征文大賽等獎項。)

編輯:劉亞榮

猜你喜歡
墻縫老墻墻根
老墻
6歲男孩從墻縫里救出2歲男孩
墻縫里的家書:血火淬煉中的革命深情
《老墻》
奶奶的童話(外一首)
都市(2021年6期)2021-06-20 15:30:03
老墻
藝術品鑒(2020年11期)2020-12-28 01:36:02
墻縫里的花
老墻
墻縫中的“適者”
讀寫算(下)(2016年11期)2016-05-04 03:44:15
一條狗突然叫了起來
海燕(2014年6期)2016-01-22 00:21:40
城固县| 鹤壁市| 包头市| 湛江市| 宁远县| 七台河市| 大荔县| 兰坪| 荔波县| 江陵县| 杂多县| 江阴市| 阳春市| 比如县| 策勒县| 伊金霍洛旗| 南华县| 塔城市| 航空| 广安市| 万宁市| 横山县| 寿光市| 康平县| 靖西县| 进贤县| 轮台县| 嵊州市| 左贡县| 平顺县| 栾川县| 西畴县| 卢龙县| 温州市| 舞阳县| 贺州市| 西乌| 油尖旺区| 印江| 尼勒克县| 甘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