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
摘 要: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開展的群眾工作均有著不同的主題,也面臨著不同的挑戰(zhàn)和問題。在新時代新階段,黨的群眾工作的環(huán)境、對象和方式也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在工作開展過程中也存在諸多的挑戰(zhàn)和問題。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挑戰(zhàn)
中圖分類號:D252
文獻標識碼:A
群眾工作的對象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新時期新階段,人民群眾內部矛盾的不斷深化和各基層利益分配不均衡問題的逐步暴露,給群眾工作帶來了諸多的挑戰(zhàn)。
1.群眾主體多元化
自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隨著國內社會結構轉型的逐步深化,群眾工作的主體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在改革開放之前,黨的群眾工作的主要對象集中在企業(yè)職工和廣大農民身上,而進入新時期,隨著經濟體制和經營模式的轉變,個體工商戶、農民工、個體勞動者等均稱為新的群眾主體,這也是目前群眾工作的主要新對象。而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不斷加快,社會各階層的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拉大,群眾主體內部的矛盾也在不斷深化,各階層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問題也將逐步浮出水面,這極大影響了社會和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由此可以看出,群眾主體的多元化給黨的群眾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
2.群眾需求差異化
在改革開放之前,人民群眾的需求較為相似,且具有均等化的色彩。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人民群眾的需求開始逐步多元化和差異化,主要體現為人民群眾在不同階段呈現出需求差異的擴大化。例如,在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群眾的主要需求目標為解決溫飽問題,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人民群眾的主要需求目標是滿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關注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城市弱勢群體和下崗職工等十分關注社保和社會救濟等問題,而高校畢業(yè)生則十分關注就業(yè)問題,即將退休職工十分關心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等問題,這些均表明人民群眾的需求不斷差異化。同時隨著人民群眾思想意識的逐步提升,人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開始提高,這進一步加大了群眾需求的差異性,這給新時期群眾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
3.群眾訴求復雜化
在改革開放之前,人民群眾的主要訴求為政治問題,如名譽恢復、階級成分劃分等。而改革開放之后,隨著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方面之后,人民群眾的訴求也集中在經濟方面。此外,隨著人民群眾思想意識的不斷提升,除了經濟問題,還會涉及一些文化問題、環(huán)境問題、宗教問題的訴求。如要求政府取締污染企業(yè),要求政府保留文化遺址和古建筑等,這些較為多樣性的訴求匯集在一起,繼而形成一個十分棘手的群眾工作問題。如果黨和政府不及時加以解決,則會逐步演變?yōu)槿后w性事件,進而損害黨和政府的信譽和形象,這將給群眾工作的開展帶來諸多的阻礙因素。
4.群眾利益多樣化
在改革開放之前,全國主要實行平均分配制度和公有制經濟制度,在此背景下,人民群眾的需求較為單一和相似,不會有太大的差異。而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開始實施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經濟制度也由全民公有制轉變?yōu)楣兄茷橹黧w、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此時人民群眾內部之間的分配方式開始逐步多元化,群眾之間的利益關系也朝著多樣化和復雜化的趨勢發(fā)展,這必然會引發(fā)一系列因利益關系而出現的矛盾沖突,如下崗職工再就業(yè)與在崗職工就業(yè)的沖突、黨員干部與群眾之間的利益沖突、國企中管理者與職工之間的利益沖突等。多種多樣的利益沖突導致社會道德觀念逐步滑坡,道德底線一再被突破,進而影響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進程,也給黨的群眾工作帶來了諸多的不便。
5.群眾信訪問題日益突出
第一,信訪總量高。雖然目前信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整體而言,信訪案件數量仍然較大。這是目前依法治國過程中必然出現的正?,F象,是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重要體現,因此必須正視信訪案件數量巨大這一現象,要對信訪工作予以高度重視。第二,信訪問題較為集中。近年來,人民群眾通過信訪渠道反映出的信訪問題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第一類是勞動社保以及企業(yè)改制問題,第二類是基層機構改革問題,第三類是環(huán)境污染問題,第四類是涉法涉訴類問題,第五類是“三農問題”,第六類是拆遷安置不合理、暴力拆遷類,第七類是干部作風問題,第八類是企業(yè)軍轉干部問題。上述八個大類的問題牽涉到社會的多個方面,問題解決的難度十分巨大。第三,越級上訪較為突出。由于實踐因素的影響,電話、郵件以及信件等方式并不能有效解決人民群眾的信訪訴求,因此相當一部分的信訪群眾開始利用走訪的方式向相關部門施加壓力,以期使自身的利益訴求得到有效滿足。部分群眾對屬地政府機關不信任,進而希望對上級機關進行走訪,希望能夠得到關注。信訪群眾普遍存在相信上級政府而不信任基層政府的態(tài)度,認為上訪的部門行政級別越高,自身的利益訴求就越可能得到妥善的解決,這是一種典型的不良的信訪導向。第四,激訪有時發(fā)生。激訪指人民群眾利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如自殺、暴力襲擊以及自殘等手段來表達自身的信訪訴求,進而對相關部門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促使相關部門加快對信訪問題的處理。激訪所造成的社會影響程度較為惡劣,一旦發(fā)生激訪則會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特別是在北京天安門等地區(qū)的激訪活動容易造成海內外的惡劣影響,不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同時,激訪也不利于對信訪案件的解決。
經過九十多年的發(fā)展,中國共產黨在不斷健全黨的建設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黨員領導干部自身存在諸多的問題和不足,給群眾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和挑戰(zhàn)。
1.部分黨員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嚴重
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一直主張實事求是的工作精神,這也是我黨保持政治優(yōu)勢的重要基礎。然而現階段,部分黨員存在明顯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這顯然不符合實事求是的精神要求,也損害了黨組織和政府的形象,導致人民群眾無法及時了解黨的政策、方針和路線的調整變化情況,進而導致黨群關系趨于緊張,最終會使得黨和政府出現信任危機。在實際工作中,部分領導干部只是走過場地看一看,簡單地聽取各個層級的工作匯報,而沒有深入一線去了解群眾工作的實際情況。對于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也是敷衍了事,要求下級進行處理,自身并不重視群眾工作,進而引發(fā)群眾的不滿。領導干部自身的不重視和不作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下級工作人員,進而導致官僚作風和形式主義作風不斷蔓延開來,最終影響到黨和政府的正面形象。歷史經驗表明,嚴重的官僚主義作風和形式主義作風必然會導致政黨出現分裂甚至滅亡。因此在今后的群眾工作中,各級黨組織應當自覺提高思想認識,堅決抵制官僚作風和形式主義作風,以此來不斷提升群眾工作實效。
2.部分黨員工作能力不高
進入新時期新階段,要不斷提升群眾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就必須提升黨員隊伍的工作能力和業(yè)務素養(yǎng),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群眾工作的面貌。然而現階段,不少黨員的群眾工作業(yè)績不突出,工作能力較為低下。在實踐中缺乏與人民群眾溝通的必要技能,不會用平白樸實的語言向群眾傳達黨的群眾工作精神和方法,無法有效開展群眾工作的宣傳活動,進而導致群眾無法及時了解黨的政策、方針動向,也就導致黨群關系逐步疏遠。因此,在新時期新階段應當想盡一切辦法來提升黨員隊伍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工作能力,以此來適應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新要求。
3.部分黨員缺乏群眾觀念
自1949年至1978年,大部分領導干部是歷經革命戰(zhàn)爭的無產階級革命者,深受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熏陶,能夠理解群眾工作的重要性,具有較強的群眾工作觀念。而改革開放之后,黨的隊伍建設正逐步年輕化和專業(yè)化,這在給黨員隊伍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部分新上任的黨員領導干部缺乏系統(tǒng)的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教育,對群眾工作的觀念較為淡薄,未能深入理解和領會黨的根本宗旨的精髓所在,進而導致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偏離群眾路線的現象和問題,不愿傾聽群眾的呼聲和意見,經常盲目開展群眾工作,結果卻不斷擾民,影響人民群眾對群眾工作的滿意度。部分領導干部缺乏必要的革命工作歷練,缺乏對黨以及群眾工作的價值認同,認為群眾工作無非就是安撫群眾而已,這導致黨群關系逐步疏遠,進而影響了黨的群眾工作的整體質量。
4.部分黨員價值觀取向不正確
自1949年至1978年,黨員隊伍的價值觀取向較為單一,未受到外部多元化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因而黨員的思想較易統(tǒng)一。而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價值觀逐步多元化,部分黨員深受影響,在實際工作中迷失了方向,過于關注自身的政績和職位升遷,而忽視了群眾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價值取向。部分黨員在群眾工作中帶有極強的功利性色彩,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而不惜犧牲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進而導致黨群關系逐步疏遠緊張。在現實中,不少地方官員為了塑造個人的政績而不斷開展一些實質上擾民的項目,在公共建設項目中謀取個人利益,損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5.信訪職能定位及運行機制不科學
信訪制度對信訪職能定位的規(guī)定不夠準確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信訪職能過寬。目前基層信訪工作人員普遍認為信訪機構所受理的信訪案件范圍過于寬泛,無論人民群眾出現何種問題,均可以到信訪機構進行反映和尋求幫助,這導致信訪職能過寬。由于信訪事項眾多,一些信訪群眾所提出的信訪要求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進而導致信訪群眾開始采取極端的信訪方式,如越級上訪、集體上訪,使得大量的基層人民內部矛盾匯集到中央層面,信訪案件總量始終過大,協調處理和化解信訪案件中的各類人民內部矛盾工作顯得愈發(fā)艱巨。第二,信訪職能過度越位和錯位。由于信訪機構所受理的信訪案件過于寬泛,導致各類信訪訴求全部集中在信訪機構,部分信訪事項所涉及的部門較多,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同時信訪機構不具備解決事項的權限,但實踐中大部分群眾一直片面認為信訪機構具有實體裁判權利,可以解決自身所反映的信訪訴求。因此,信訪制度所承載的權利救濟功能被過度放大,相當一部分人民群眾認為信訪機構是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最后的有效渠道,因此部分信訪群眾希望通過信訪渠道來更改司法機關所作出的判決,認為信訪制度所具有的權威性高于司法制度。
信訪制度運行機制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維權和表達訴求的渠道方式過于單一。一方面,目前人大代表制度還未充分其職能作用。在實踐中人民群眾的利益受損,一般是直接向相關部門反映,而不是向人大代表反映,主要原因在于人大代表缺乏解決問題的實際權限,對于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的作用有限。部分縣市由于為建立起人大代表接待群眾制度,導致人大代表無法了解群眾的相關利益訴求。另一方面,我國還未真正建立起公民社會。在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社區(qū)社團的職能過度渙散,行業(yè)協會的組織能力有限,缺乏必要的財政支持,導致其綜合協調能力不強,因此在代表群眾反映利益訴求時無法真正形成有效的話語權。第二,還未建立起完善的行政決策機制。目前,我國的黨政部門是國家事務管理的主體,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行政決策機制,主要表現為行政決策不科學、不民主,缺乏完善合理的決策程序,缺乏有效的行政決策監(jiān)督機制,決策過程不夠公開透明,這導致黨政部門在行政決策時常出現各類問題,進而損害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F有的信訪制度和信訪渠道將黨政部門行政決策失誤的問題暴露出來,這是黨和國家需要高度關注和解決的問題。第三,未建立起完善的社會力量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當前我國主要依靠行政機關來解決社會矛盾,而社會力量發(fā)展不足,如共青團、婦聯以及工會的職能建設不夠完善,導致社會力量處理社會矛盾的作用十分有限。部分單位中設置的婦聯、工會等社會團體長期處于弱勢地位,無法維護社會大眾的合法權益,淪為“花瓶”。而部分由社會公民自行建立的維權組織,被認定為非法組織,遭到地方政府的打壓和取締,上述諸多因素的作用,導致社會力量無法有效處理社會矛盾。
在新時期,黨的群眾工作的環(huán)境深受黨情、世情和國情的影響。唯有深入分析黨的群眾工作的環(huán)境變化情況才能了解和把握在新時期群眾工作所面臨的一系列挑戰(zhàn)。
1.黨情的變化
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我黨已經走過了90多個春秋。在此過程中,黨的建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F階段,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全國黨員人數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黨派,并且代表廣大人民群眾來掌握國家政權。在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依據自身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而及時調整發(fā)展策略,逐步強化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積極學習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全面提升黨員隊伍的綜合素養(yǎng),為譜寫中國夢做充分的準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面對日益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我黨內部依舊存在一些不和諧和不適應的現象,部分黨員的思想意識無法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在具體實踐中未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根本宗旨,這顯然給群眾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諸多的負面影響。因此,面對黨情的深刻變化,各級黨組織在開展群眾工作過程中,要逐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黨的模范帶頭作用,繼續(xù)保持群眾工作中的政治優(yōu)勢和優(yōu)良傳統(tǒng),進一步鞏固我黨的執(zhí)政地位。
2.國情的變化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與經濟快速發(fā)展?,F階段,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影響力逐步提升。在社會和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我國的國情也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已經嚴重束縛了城鄉(xiāng)的協調發(fā)展,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社會貧富差距也不斷加大,社會保障制度也存在諸多的不足與問題,城市弱勢群體就業(yè)、生活問題一直無法未得到妥善解決。新時期新階段,我國民族問題也開始逐步顯現,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也在進一步加深。上述新的國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社會與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也給群眾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在新時期新階段,各級黨組織在開展群眾工作時,應當以改善民生為首要任務,逐步拉近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要引導人民群眾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新征程而努力奮斗。
3.世情的變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未來世界將朝著多極化的格局發(fā)展,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全球經濟融合創(chuàng)造了新的條件和基礎。從整體上看,目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的環(huán)境還比較適合我國的發(fā)展。然而自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以來,世界經濟格局正發(fā)生顯著的變化,發(fā)達國家依靠其在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優(yōu)勢繼續(xù)壓榨發(fā)展中國家,霸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不斷增大,世界局部地區(qū)的沖突和矛盾不斷升級,這給全球的和平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結合目前的全球整體環(huán)境可以看出,在目前和平發(fā)展的主旋律環(huán)境中,依舊存在試圖顛覆我國國家政權的敵對分子,未來的國際環(huán)境將不斷復雜化。這對于黨的群眾工作而言,既有挑戰(zhàn)也有機遇。因此在這樣日趨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中,各級黨組織應當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群眾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路線,不斷提高統(tǒng)籌全局的工作能力,盡可能調動基層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為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而做出貢獻。
[1]鐘 莉.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J].建材與裝飾,2015(1).
[2]陳慧榮.信訪制度績效與上訪策略升級[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
[3]龍運杰.群眾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地位·挑戰(zhàn)·對策[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7(1).
[4]戴俊劍.“融入式”服務型黨組織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J].人民論壇,2016(11).
[5]何興梅.淺析安康市群眾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J].新西部(理論版),2016(6).
[6]趙中源.“群眾”的時代審視與整合凝聚[J].學術研究,2015(10).
[7]趙中源,王 丹.關于“群眾路線”若干問題研究的狀態(tài)與趨勢[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8).
[8]張 瑛.新形勢下做好黨的群眾工作的思考[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5(11).
[9]黃瑞林.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在社會保險業(yè)務中的作用[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5(9).
[10]鄭炳林.新形勢下黨的群眾路線的形成和發(fā)展[J].改革與開放,2014(24).
[11]黃桂英.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踐行群眾路線的基本經驗[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7(2).
[12]張榮臣.黨的群眾工作:經驗、問題和對策[J].理論學刊,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