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芳
我家孩子今年三年級。我是高校老師,平時不坐班,從一年級開始每天下午都陪女兒寫作業(yè)或復習功課,但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班上有幾個孩子,家長工作都挺忙,沒時間或者精力管他們,成績卻不錯,這是為什么呢?
陪伴孩子需要花時間,但并不是陪伴時間越多,陪伴效果就越好。陪伴的“質(zhì)”要比陪伴的“量”重要得多。
在咨詢中,我接待過一些高學歷家長,通常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是高期待,一旦孩子成績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格外焦慮。跟孩子說話的態(tài)度和語氣,往往也是高高在上。一旦看到孩子放松,就大喊大叫;孩子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就催著他趕緊做作業(yè);對于孩子的事,他們比孩子還急,那么孩子對學習就不會有積極性了,任你怎么喊破嗓子,孩子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另外,如果家長陪伴孩子的時候像警察抓小偷一樣,處處監(jiān)督,時時盯緊,會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他怎么會專心學習呢?當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你一會兒給孩子倒杯水,一會兒提醒孩子做作業(yè)時頭要端正等等,都不合適。在孩子學習前后都可進行適當溝通。但孩子學習的時候,盡可能保持安靜的環(huán)境。
我們一定要對家長的角色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我們是陪伴者,是協(xié)助者。孩子有進步,我們?yōu)楹⒆庸恼?,孩子有畏難情緒,我們鼓勵。當孩子成了學習的主人,自然就不需要家長太操心了。至于那些成績不錯、家長并沒有花多少時間陪伴的孩子,你也別太羨慕,也許那些家長為孩子操心的時候,你沒看到。
班級有一個演出,老師選了幾個孩子參加。我家孩子覺得自己的角色不是最重要的,因此悶悶不樂。我勸解她,相比那些沒有機會參加的同學,要珍惜這次機會。但女兒還是顯得很失落。我該怎么辦?
面對孩子的失落,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然后跟孩子說:“如果這樣的事發(fā)生在我身上,我也會很難過的。”孩子就會覺得,媽媽特別理解她。然后你可以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老師,你會讓參加演出的孩子都當主角嗎?這顯然不可能。如果擔任配角的學生家長來找你吵架,你會怎么安慰他們?還有那些沒能參加演出的學生家長也到學校找你了,你怎么勸說他們?”通過這樣的探討,你可以進一步跟孩子說,分工不同,總要有人演主角有人演配角。作為配角,也要努力去演好角色,就像綠葉不會因為花是主角,就不去展示它的綠色一樣。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不高興,就會很心疼,急著想方設法勸導孩子。其實,如果孩子的情緒不是太激烈的話,我們也可以不急著勸導,不要低估了孩子自我化解不良情緒的能力。有時“冷處理”也不失為很好的處理方法。
孩子是在體驗中成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會品嘗到,孩子遇到負面情緒我們不可能每次都及時趕到他身邊,所以培養(yǎng)孩子獨自面對痛苦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另外,孩子這次當了配角,她雖然暫時不高興,可這事也有積極意義,當她下次當主角時,她會在意配角的感受。
編輯 朱璐